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纪录片《台湾•1945》:还原最真实的历史世界

纪录片《台湾•1945》:还原最真实的历史世界

纪录片《台湾•1945》:还原最真实的历史世界《台湾1945》摄制组在美国国家档案馆查找资料。东南网10月28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及台湾光复70周年

真实的历史_真实历史改编的电视剧_真实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台湾1945》摄制组在美国国家档案馆查找资料。

东南网10月28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及台湾光复70周年,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海峡卫视联手央视纪录频道及台湾相关纪录片同仁共同拍摄的六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台湾1945》已于近日在央视9套播出。东南网记者独家采访了该纪录片的总撰稿与执行总导演之一的周伟亮,为广大网友献上拍摄团队最鲜活的台前幕后故事。

创作灵感缘于一次交谈

《台湾•1945》主要截取1943年至1946年底台湾光复前后“筹备--接收--重建”三大阶段的重要史实和代表人物故事,从政治与军事的接管,经济与社会的重建,文化与教育的正本清源等方面深入探寻台湾回归祖国的艰辛历程,再现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展现了中华儿女在对日抗战、光复台湾、建设台湾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聪明睿智、艰苦卓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气概,为中华民族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国家记忆”!

谈起创作初衷,周伟亮说,一切都缘于2013年在采访过程中认识的一位101岁的老人,他叫卓克淦,在光复初期出任台北淡水区区长,是民革福建省委原主委。在闲聊过程中,这位老人谈及的台湾光复历史事件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工作之暇,他查阅了许多关于这段历史的书籍和文献,通过深入的了解,他发现这段历史是两岸关系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很多史书的记载相对模糊。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台湾光复’这四个字上。”在台湾结束日本50年殖民统治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当时的台湾人民和台湾光复的亲历者们做了哪些抗争和努力,它的背后究竟有怎样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时隔多年,如何去追溯和探究?

周伟亮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用纪录片的形式将这段历史完整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于是他把选题报给时任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总监的陈加伟,总监是历史系科班出身的,也是台湾问题专家,双方一拍即合,通过立项和层层上报,该片于去年11月顺利开拍。

真实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_真实的历史_真实历史改编的电视剧

福建省文史专家洪卜仁寻找抗日史料。

不懈努力只为还原最真实的历史

既然是纪录片,那么如何真实地还原当时的历史,如何情景再现是最重要的。正如该片的总导演、总撰稿陈加伟先生说的那样:“我们这部片子就是要秉承‘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学术品格。”

“在拍摄之初,我们团队就秉承用证据说话,淡化文学色彩,用翔实的史料来还原历史场景。”周伟亮说,摄制组先后在台湾、福建、广东、浙江、江苏、重庆、北京以及日本、美国等地采访拍摄,共寻找到1000多份台湾光复前后第一手的历史影像、档案和文献资料。

“大家都听说过《开罗宣言》吧,可又有几个人见过他的英文版原件呢?我们这次不但找到了它的原版扫描件,还拍了《开罗宣言》全部的会议纪要。”不仅如此,摄制团队通过不懈努力,在台湾纪录片制作人丁雯静团队的帮助下,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找到了《马关条约》原版,在台湾的国史馆找到了《波茨坦公告》的原版扫描件。许多珍稀影像、鲜为人知的档案、文献和真实故事都是首次在荧屏上被披露,如摄制组在美国国家档案馆找到的:1945年10月17日,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军从基隆港登陆台湾接受日军投降的历史影像,以及日据时期台湾民众日常生活的珍惜影像等,并首次获准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拍摄查阅《蒋介石日记》的过程。

神秘的胡佛研究所向来是不对媒体开放的,摄制组是如何获准进入的呢?面对记者的疑问,周伟亮说:“胡佛研究所是禁止摄影拍照,我们摄制组想了很多办法,最后辗转找到了该所的一名台湾管理员,在他的协调帮助下,我们才得以顺利进入研究所拍摄查阅《蒋介石日记》的过程。”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褚静涛评价,这部电视纪录片是历史性的突破,它把台湾回归祖国光复元年展现在了全国亿万观众面前。70年前条件所限,名人想留下一张照片都很难。蒋介石到开罗参加会议,中国政府没有自己的摄影记者,所以《开罗宣言》在重庆《中央日报》刊发时有两个整版,却没有图片。美国、英国有自己的摄影团队,有专业记者,他们的影像资料非常丰富,所以团队专程到美国去找。正因为有这样的珍贵影像资料,它把历史完整地展现在了亿万观众的面前,这就是它的一个独到之处,以影像来还原历史。

真实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_真实历史改编的电视剧_真实的历史

摄制组在浙江临海采访抗战老兵杨小撑(90岁)。

抢救性采访亲历者 留住那份国家记忆

“这次的拍摄除了资料的搜集以外,我们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对历史证人、当事人抢救性采访。”周伟亮说,当年参与接收台湾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军老兵大部分都已离世,健在者也大都垂垂老矣,如果现在不采访,那么再过5年、10年,很可能就找不到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了。

如102岁高龄的华宣恩老人,当年他作为国军少校跟随部队接受台湾日军的投降,并遣送在台的日俘和日侨。摄制组于2014年年底对老人进行了抢救性采访,转年二月老人便与世长辞。而同样作为亲历者的90岁高龄的吕中建老人,在剧组采访半个月后便悄然离世。目前已有3位受访的亲历者在节目播出前离世。

“档案是死的,它就在那里只要用心肯定能找到,而人是活的,经历了70年漫长的时光,如何找到亲历者成为摆在我们团队面前最大的难题。”

拍摄团队一方面四处打探,通过以人找人的方式,首先找到当年70军将领的后人,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一环接一环地去寻找,为了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团队人员常常需要兵分多路赶赴各地。“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跟时间赛跑,每一位亲历者都是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要力争找到尽可能多的当事人。”周伟亮说。

另一方面团队人员巧妙运用了互联网,他们通过微博、微信发布了大量的寻人启事,这些信息很快引起了“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组织”的注意,他们主动和拍摄团队联系,提供了大量珍贵线索和信息。在他们的帮助下,拍摄团队顺利采访到了多位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军老兵。

《台湾1945》展现的是民族气概

在叙述的深度上,本片跳出台湾一岛格局,将台湾问题置于世界史的大格局下,阐明台湾之于东亚的特殊地位及之于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重要性。突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环境对于中国政府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收复失土、维护国家统一过程中的坚强决心和顽强意志。本片既有宏观也有微观,既有理论也有实证,努力达成台湾光复前后多维时空历史的深化与细化展示。

原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辑、理论文献影视片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金德龙教授评价该片:这是第一部全面反映“台湾光复”的影像志,讲清楚了台湾光复的来龙去脉。那就是,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方战败后被迫割让日本。从日本殖民者窃取台湾的那一天起,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悲愤、抗议,台湾民众武装抵抗、文化抵御从未间断。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在中华民族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和同盟国的共同努力下,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从法理和事实上回归中国。这是中国军民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台湾民众历经半个世纪抗争,付出难以计数的惨痛代价之后取得的重要成果。这部片子用来自海峡两岸以及日本、美国扎实的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把事实理清了,把法理讲透了,从这一点上来讲,是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海峡两岸“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捍卫民族尊严和荣誉”的,这是这部片子最成功、最有价值的地方。

上一篇: 为什么没有人投资《搜神记》?
下一篇: 夷坚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