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学习历史不仅关乎历史观和知识面、谈吐气质,更不是为了之后的应试教育做铺垫,而是为了培养小朋友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有眼界和格局。
那些成功人士,甚至古往今来影响世界走向的大人物,有许多都喜欢读史书。学习历史,就好比行走在悠悠五千年历史长卷中,读故事、鉴人物、品智慧,自然能得丰收。
前两天小丸子为大家种草了豆瓣高分自然类纪录片,点击回顾:
今天小丸子继续为大家种草那些豆瓣高分历史类纪录片,六岁以上的小朋友可以看,但小丸子更建议亲子同看,希望这些优秀的纪录片,让小朋友领略渊源流长的中华文化。
CCTV丨《书简阅中国》
CCTV丨《中国通史》
CCTV丨《故宫100》
CCTV&故宫博物馆丨《我在故宫修文物》
CCTV丨《如果国宝会说话》Ⅰ、Ⅱ、Ⅲ
CCTV丨《国家宝藏》Ⅰ、Ⅱ、Ⅲ
CCTV&甘肃省委宣传丨《河西走廊》
Bilibili丨《历史那些事》Ⅰ、Ⅱ
新华社丨《国家相册》
湖南卫视丨《中国》
《书简阅中国》
导演:金铁木/戴修扬
出品方:CCTV
豆瓣评分:9.2
这部纪录片带我们“穿越”到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用书信寄托相思之举,制作特别精良,你真的永远可以相信央视出品的纪录片!
从历史中的小人物、爱情、友谊、智慧、家风、家国这六个温情视角出发,精心筛选了30封古人的书信,去窥探书信背后个体与时代的沉浮,领悟书信中的先贤智慧。
它只有短短六集,信息量巨大,囊括了课本里出现的人物:岳飞,李商隐,郑板桥,文天祥,白居易,李贽,康熙,纳兰容若,还有曹雪芹的爷爷曹寅等等。书信让历史有了凡人的温度,特别适合家长和6岁以上的孩子一起看,看完后绝对收获满满。
《书简阅中国》通过把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书信“影像化”,解读和赏析书信文本,让观众窥见书信背后个体与时代的沉浮。纵观全片,友情和爱情,是最打动人心的两大主题。
白居易与元稹往来诗篇九百余,化为一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的惺惺相惜;康熙与曹寅往来密折的朱批上,缀着一朵小红花的“知道了”,是反差萌皇帝给挚友的馈赠;书法家王献之把思念和悔恨淬入笔端,用《奉对帖》和《思恋帖》祭奠他身不由己的爱情。
敢爱敢恨的卓文君,以一纸“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的《诀别书》让司马相如幡然悔悟……这些书信,化作另一种形式的“小历史”,带给我们无数惊喜和感动。
此外,纪录片中的场景表演、摄影、创意表达、细节、配乐都堪称一绝,其构建出古代车马慢、书信远、相见难但情意绵长的影像,清晰、真实,且幽默还原历史,让人一秒回到历史的长河中,给孩子做审美和传统文化教育,这部纪录片再合适不过。
《中国通史》
导演:赵良
出品方:CCTV
豆瓣评分:9.1
《中国通史》是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制作出品、中国社会科学院监制拍摄的百集电视纪录片,耗时3年走遍中国实景拍摄,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为主线,描摹了中国境内从远古人类起源到清朝灭亡的宏大历史场景。
这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全片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为主线,描摹了中国境内从远古人类起源到清朝灭亡的宏大历史场景。
在叙述主线上,以统一王朝为主,汉唐宋明清分别占了10集左右,重点叙述对外交流和民族融和,弱化战争和杀戮,非常适合初学者和通识教育。
小丸子认为这部纪录片适合稍微大一点的小朋友,它面向普罗大众,少了生涩的学术知识,多了娓娓道来的讲述和故事,通俗易懂,老少皆宜。
《故宫100》
导演:徐欢/王冲霄/金明哲
出品方:CCTV
豆瓣评分:9.4
《故宫100》是央视历经数年策划筹备,近1年时间拍摄制作,以故宫建筑为主题打造的百集大型纪录片,每集用6分钟的时长讲述故宫100个空间的故事,首次公开展示了故宫的众多非开放区,如皇家私密空间、宗教场所等。
该片以富有现代感又多样的方法,把紫禁城建筑的功能、意象及美学价值进行演绎,让观众产生共鸣,并且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风水有机地串联在了一起,用独特的角度带观众深入了解故宫之美。
这部纪录片虽然讲的是建筑,但是它并不浮于建筑本身。通过故宫里的每一个小物件,《故宫100》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风水有机的串联在了一起,用独特的角度带你深入了解故宫之美,揭露故宫背后的秘密。
比如,600年来,故宫曾先后经历了200多场较大地震,最高10.1级地震时,也屹然不倒。她每一次全身而退,甚而毫发无伤,这是为什么呢?
秘密就在于故宫柱子里暗藏的玄机。故宫里的柱子并没有深扎地基里,而是有一定的移动空间,强震,也只会令其轻微移动。只是一个看似普通的建筑设计,《故宫100》纪录片却从各个方面发掘了它的深藏的秘密,用独特的角度带我们深入了解故宫之美!
《故宫100》纪录片,让我们带着孩子一起从午门走起,沿着故宫的中轴线,漫步故宫,开始一段神奇的故宫之旅吧!
《我在故宫修文物》
导演:叶君/萧寒
出品方:故宫博物馆&CCTV
豆瓣评分:9.2
故宫博物院联合央视纪录频道摄制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专题片,历经五年的项目调研,四个月不间断的纪实拍摄。
2015年,故宫博物院为庆祝90周年院庆,举办了一系列包括“石渠宝笈展”在内的文物特展。期间,故宫博物院联合央视纪录频道摄制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专题片,记录了这些特展中稀世珍宝的修复过程和修复师们的生活故事。
片中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展现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第一次近距离展现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第一次完整梳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第一次通过对文物修复领域“庙堂”与“江湖”互动。
纪录长片总长三集,每集展现几类关系密切的文物修复和性情各不相同的修复大师。第一集讲述青铜器、宫廷钟表和陶瓷的修复故事;第二集是木器、漆器、百宝镶嵌、织绣的修复故事;第三集为书画的修复、临摹和摹印。
我们眼中神秘的历史文物,对他们而言,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日常熟悉到什么程度呢?比如像去邻居家串门一样随口说出“我去寿康宫一趟”;比如坐在甄嬛娘娘的宫里看着现存最大的黄花梨组合衣柜……
面对几百年,几千年的文物,他们并没有战战兢兢,反倒是透着一股子寻常日子的云淡风轻,把修复这些文物当成了日程生活,中国是需要这样的匠人精神的。
《如果国宝会说话》Ⅰ、Ⅱ、Ⅲ
导演:徐欢等
出品方:CCTV
豆瓣评分:9.5
说起国宝,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不是专属于博物馆里的富有年代感的神秘物件?这些高高在上的国宝,它历经沧桑,离我们十分遥远,就算在博物馆中,也是隔着厚厚的玻璃,遥远的距离观看。但是,一部纪录片打破了人们对国宝的刻板印象,被称为纪录片的巅峰之作——《如果国宝会说话》。
这部纪录片目前已播出三季,豆瓣均分9.5分,以顶级的制作和品质征服无数观众。从片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部将镜头对准国宝,讲述其背后故事的纪录片。正因如此,也有人调侃这是“央视史上最贵纪录片”。
在如此厚重的话题下,《如果国宝会说话》跳脱出了历史纪录片枯燥严肃的拍摄和表达,打破人们对纪录片的刻板印象。片中的解说词,也不再是央视向来一本正经的风格,科普的同时不乏趣味性和观赏性。
比如在第一季里,把陶鹰鼎说成是“一只有着胖胖腿的鹰”。
在第二季中,把素纱襌衣的蚕丝来源说成是“健壮肥胖的蚕宝宝”。
到了第三季,又把唐代仕女俑说成“大唐的一枚胖妹子”。
官方卖萌,最为致命。但幽默有趣的外表下,是严谨考究的内容。为此,主创团队走遍全国各地,访问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多处考古遗址。最终,从全国300多万件珍贵文物中,甄选出了跨越千年的100件国宝。
在排列方式上,主创团队也十分走心。入选的100件国宝,按照出现在历史上的时间顺序,分为四季来展示——
第一季国宝的跨越时间为新石器时代到战国,第二季为秦汉到三国两晋,第三季为两晋南北朝到唐宋,第四季为元明清。
《国宝》第三季比起前两季最大的亮点,在于融入了更多的科技手段——补充性动画、剧情动画、声音塑造等,让每件文物动起来。当国宝有了生命,当它们都具备各自的“性格”和“萌点”,观众便有了沉浸式的体验。
王羲之的《兰亭序》神龙本,片头以流觞曲水、群贤的吟诗作赋声为打开方式,动态还原了王羲之创作的场景。将原帖中的修改、补字,甚至连全文中出现八次,但写法各不相同的“之”字都逐一表现。
国宝之美在于,我们看见的不仅仅是一个经历过历史沧桑、风云变幻的物件。更加动人的是,经由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再现了整个时代的宏大却不失生动的故事。
尽管每集只有5分钟,但每一集都有“质量保证”,故事动人,文案精美。正如节目中所言:如果国宝会说话,泱泱华夏,浮沉千年,我必洗耳恭听。
《国家宝藏》Ⅰ、Ⅱ、Ⅲ
导演:于蕾
出品方:CCTV
豆瓣评分:9.2
《国家宝藏》已经播出三季了,每一集都是9分以上的超高分,网友都说这个节目太好哭了,不能怪这届观众泪点太低,只是有一种力量超越了平时普通影视、综艺里的人间真情,用无比震撼的方式来到人们眼前——跨越千年时光,传承文化的力量。
比如那位火上热搜的兵马俑摄影师,讲述的“穿越时空的指纹”故事已足够动人。“拆开这份礼物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和祖先对话”,这种浪漫谁能不心动?
这些身体力行传承文化的人,才是《国家宝藏》这档节目帮助大众挖掘的另一份“宝藏”。节目不仅让无数观众重新认识了我们文化的瑰宝,更是让这群守护者的匠心与坚守熠熠生辉。
目前一共有三季播出,第一季是关于9家博物馆、27件镇馆之宝的恢弘“特展”,27位与之魂魄相依的“国宝守护人……
《国家宝藏》第二季继续由央视和故宫两大文化体强强联手,全新加入河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山东博物馆等,从第一季的八大博物馆(院)手中接过了讲述中国故事、让国宝活起来的接力棒。
第三季享誉世界的9座历史文化遗产,去故宫赏金嵌珍珠天球仪、到敦煌研究院看敦煌遗书、在布达拉宫法王洞欣赏文成公主像…带你看文物的前世今生。
这个节目更是创新性地采用“明星护宝”的模式,让观众在大饱眼福的同时,最大化地接近和感受国宝的魅力。
这些明星为我们解读国宝的前世今生,让所有观众都不由自主地发出“此生不悔入华夏”的慨叹。比如佟丽娅为观众献上的关于国宝绢衣彩绘木俑的前世传奇故事;还有一期就是小宋佳对彩绘散乐浮雕的守护。
她还与13位美女对唐代仕女浮雕的神还原~一出场网友直接炸了!“我去,神还原!”“惊为天人!”“硬核cos!”“最后这一下给整哭了!”
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宝藏守护者,也让那个老问题有了更新的答案——对待历史与文化,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
《河西走廊》
导演:王新建/赵启辰
出品方:甘肃省委&CCTV
豆瓣评分:9.7
《河西走廊》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一部纪录片,正片共10集,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从汉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河西走廊历史。一部纪录片,将两千年历史凝结成一段民族史诗。
这部纪录片撷取河西走廊上的绚烂瞬间,以编年体史诗的形式跨越两汉、三国、魏晋、隋、唐、元、明、清和新中国的时代历史纪录片,制作团队历时3年,辗转了全国10个影视基地,共拍摄了230场情景再现;涉及50余个需要设计形象的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置了60余个室内、外场景,动用群众演员近千人次……打造了大型历史纪录片“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不像通常的纪录片,它没有大量采用学者专家访谈的模式,没有纪实段落,而是以电影式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你轻松愉悦地了解河西走廊的千年历史。
从张骞出使西域算起,河西走廊,承载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使命,是商业贸易往来的一条必经古道,至今已跨越千年。
《河西走廊》共十集,由敦煌研究院沙武田担任学术统筹,二十多名相关学者为该片制作了43万字的学术资料,制作团队再根据这些资料确定每集展示的故事,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从汉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河西走廊历史。
该片内容备受好评,为了与国际接轨,团队请来BBC拍摄了大量的镜头,让每一帧随手一截,都能称为屏保!
河西走廊首先是中国人自己的河西走廊,其次才是世界的丝绸之路(之开端)。河西走廊首先是一条御侮之路、经略之路,以及传经之路、护法之路,而后才是贸易之路、交流之路。一个古老的中国故事,开始了她的荡气回肠的全新讲法。
《历史那些事》
导演:金铁木
出品方:Bilibili
豆瓣评分:8.1
或许是课本上一本正经的历史阐述的影响,小朋友也许会觉得历史枯燥乏味,因此学起来有些许困难,且错过了其中的别样乐趣。要怎样才能让历史变得更具吸引力,让小朋友关注历史呢?接下来推荐的是一部由b站联合出品的搞事情、不正经、非主流的历史文化纪录片《历史那些事》。
《历史那些事》共分8集,每集半小时左右,B站评分9.6,作为小朋友暑一门寓教于乐的历史课,相信他们会喜欢。这部“纪录片”每集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来讲述历史里发生的那些事,当然也会有妙趣横生的野史。
比如在苏轼的旷达豪爽上,《历史那些事》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发掘了其中更为鲜活的一面,苏轼不仅是大文豪,还成了一位美食家,一位“吃货”。
乾隆一生作诗有四万三千多首,却没几首知名的,但是他有个癖好,喜欢在各种书画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他凭一己之力让无数书画变得辣眼。
与第一季相比,第二季从当下年轻人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切入,再从众多典故、事件和人物中截取多个维度与之相呼应。无论是第一集关注的“脱发”,还是第二集的“女性独立”主题,均非常贴合当下。
《历史那些事》不同于以往纪录片的另外一点则是,它放弃了系统而宏观的视角,不再聚焦历史长河中某些“有用之学”的兴衰消亡,转而关注鸡毛蒜皮的“无用之学”,以下见大,由点到面。毕竟,历史再宏大,也曾是时光长河中繁冗琐碎的日常。
从小处着手,根据残存的古籍善本中的记载去还原一个事实未尝不可,如果对这部纪录片感兴趣,家长们可以去b站搜索哦。
《国家相册》
导演:陈小波
出品方:新华社
豆瓣评分:8.7
一本“相册”讲起故事来会是啥样?它将一段段历史浓缩成5-10分钟的光影岁月。每次打开这本“相册”,就像坐上“时光机”,跟随几十张珍贵照片,回到一个个历史现场。
《国家相册》是新华社依托中国照片档案馆打造的微纪录片栏目,旨在唤醒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国照片档案馆是中国馆藏量最大的照片档案馆,已收藏1892年以来的珍贵照片1000多万张,其中凝固着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瞬间,成为记录国家历史的珍贵典藏。
作为新华社精心打造的微纪录片形态可视化全媒体产品,《国家相册》首次带着镜头走近这些老照片,把影像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打开那些被浓缩的人生、被折叠的时代,细述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与故事。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让老照片获得新生,《国家相册》做了一个全新的尝试。这是一个基于照片档案的微纪录片,将历史浓缩成5-10分钟的光影岁月,是一部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与制作精良于一体的全媒体影像力作。
10
《中国》
导演:陈小波
出品方:湖南卫视
豆瓣评分:8.7
该作品由湖南卫视出品,《河西走廊》原班人马打造,创作从深厚的中国历史入手,挖掘在延续不断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对今日中国最具深远影响的人物和事件,清晰又诗意地呈现中国的古往今来和文明根系。
第一集就讲了春秋,以老子和孔子的世纪相遇开场,以孔子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历程为线索,走过一集。以旁白始,以旁白终,人物演出了旁白的意境万千,这简直就是一部检验和学习孔子思想的最佳普及作品。
纪录片《中国》撷取中国历史上的闪耀群星,由点及面铺陈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星河。从中国哲学的鼻祖老子到推动民族融合的拓跋宏,再到见证大唐盛世的阿倍仲麻吕……通过纵向串联起历史上的关键人物,梳理中国自古以来的重大革新、思想流变和文化变迁。
《中国》对于历史人物的塑造堪称精妙。几乎不发言语的演员,以挥洒自如、开合有度的身体语言讲述故事,反而塑造了更具生活化和艺术性的真实,那些曾在课本中工笔描摹的历史人物一下子鲜活了起来。
这个纪录片更像是科普片,他不可能面面俱到,深入开展,但他选择了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萃取了中华文化的精华,用绝美的画面感,动人的配乐和配音,将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没有渊博的历史知识,但这些人物和故事都唤起了我记忆深处的片段,这大概就是文化基因了。
常读历史的人,大都善于思考,有着理性的思辨能力,能在岁月的迷雾中明辨是非,让前人的智慧为自己所用。文末留言区分享你看过的「历史人文类纪录片」,有机会得到小丸子送出的精美小礼物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