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与吴蜀两次战役看《魏略》 从魏与吴蜀两次战役看《魏略》 摘要 《魏略》 是魏郎中鱼豢私撰, 不是官方正史, 是为野史。 野史之所以难比官方正史, 乃因其叙述有不确之处。 野史能作为正史之补充, 截长以补短, 当有可取之处; 野史若与正史矛盾, 甚至无法对正史自圆其说, 其可信度当然倍受怀疑。 然《魏略》 与《三国志》 所载相重之处却有相悖, 从魏与吴蜀的两次交战可看出《魏略》 的不实之处。 关键词 《魏略》 《三国志》 魏蜀吴 (一) 蜀汉奇袭曹魏 按正史的说法, 魏延打算与孔明会师潼关, 但是《魏略》 的情报却改成魏延奇袭长安,并且将孔明战略目标变更, 仅为征伐陇右取土而已。 关于此战蜀国正史所记不多, 外国野史倒是非常丰富, 而且文字数倍以上, 讲得比正史还详细。 其实若是蜀汉这么重要的未实现奇袭计划, 都被曹魏知道的一清二楚, 可见曹魏情报工夫极佳, 早已有备, 对蜀汉来袭完全可以以逸待劳围而歼之。 再有子午谷是关中通汉中的要道: 从汉初的刘邦由咸阳到汉中时, 即烧所经栈道; 再到韩遂及马超之乱时, 就有数万家男女从子午谷离开关中到汉中; 还有曹真想伐汉中时, 也由关中走子午谷; 甚至锺会以大军伐蜀, 亦由关中经由斜谷、 骆谷及子午谷至汉中。
此路自古皆为兵家要道, 《魏略》 却以为魏延可以从子午谷轻袭长安, 这若不是突显魏延的高傲与轻敌, 就是有意丑化愚策拙计。 关中人民逃难至汉中会选子午谷, 不是为了奇袭, 而是因为其径短捷; 还有刘邦走栈道向汉中, 也不是会了 奇袭汉中, 就任领地只要考虑旅程最短即可; 钟会聚集大军已无秘密可言, 仍选子午谷的原因也是因为路途最短, 而非组织奇袭, 小部队奇袭还有可能, 十万大军还要用奇袭, 实在匪夷所思; 相同的曹真欲伐汉中, 大军既众难以掩人耳目, 所以取道子午谷, 原因无他, 只因其为关中至汉中的快捷方式。 二是孔明采兵出陈仓的计划, 迫使曹魏从长安一路西行援救, 若是曹魏不顾长途防备,半路在远、 中、 近三谷出处皆有被蜀汉奇袭的可能, 所以只有仔细防备各处, 才能确保行军安全。 春秋时秦军袭滑, 半路归途在崤之谷遇到晋军的偷袭, 结果全军覆没, 孟明视、西乞术及白乙丙三将被俘, 春秋崤山相当于三国散关, 就在陈仓附近, 战场于于关中以西。 再强的秦兵, 也会因被阻截而变成亡魂。 这也是曹真率大军防范箕谷的原因。 要是孔明志在陇右, 那又何必取街亭? 从马谡之街亭、 高详之列柳城, 皆可知用兵分布陇右以东, 故知孔明本有吞魏大志, 理应征伐关中, 非为《魏略》 所述, 仅取陇右占地。
蜀军既不可能以魏延主攻栈道, 而让孔明作诱饵吸引敌袭, 这有点小材大用; 也不可能魏延主攻陈仓, 然后让孔明走栈道招敌来攻, 这等于叫孔明走子午谷送死。 若是抽掉正史的描述, 《魏略》 没有韩信故事, 《魏略》 也没有声东击西, 只有直讨长安, 然后孔明出斜谷驰军来援。 但是斜谷为褒斜谷的一部分, 北端为箕谷, 此路扬声诱敌极佳。 所以孔明后来不采魏延计划, 改用赵云执行韩信故事的异道会师, 孔明也没有采用魏延所建议的斜谷用兵, 因为已经指派赵云走斜谷, 孔明另有计划用兵陇右三郡及围攻祁山或遣取街亭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