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平微信内容团队
作者| 丙丁 原创
许多大V专门做拿美分抹黑我国历史的事,他们这种行为非常可耻,在骂他们可耻的时候,我们也有必要知道,为什么大V总能看似有理的抹黑历史?
因为,我们看到的原始史料,全都是我们的先辈画在龟壳上、刻在石碑上、写在竹简上、印在纸张上的各种符号和文字,也就是说,原始史料,都是人写的文章。
(甲骨文)
既然历史都是文章,而只要是文章,表达的就是作者个人的意见,因此,除了一些具体的事件,比如:“某年某月某日,秦始皇嬴政在某地举行大典,自称始皇帝。”除了这种具体记事是客观的以外,文章中对历史人物的的褒贬、评价,纯属史官个人意见。
所以,如果看了历史事件以后,你得出了和史官的评价相反的意见,那么你完全可以写一篇文章和史官的意见辩论一下,只要你的意见具有哪怕一点点合理性,都会有人去看,都会有人去点赞。
这就是为啥专黑历史的大V,能够混迹文字江湖这么多年的原因。
“
那怎么才能不受到大V的误导,保持正确的历史观呢?
首先,我们要清楚,写作历史文章的史官,都是官僚阶级的一员。我国的官僚体系,跟随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一起,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到秦朝,才演化为中央集权郡县制;到隋朝,才确立三省六部制。
我国的史官既是“食君之禄”的朝廷官僚,同时他们又是追求独立人格、追求个人价值的文人。对于君主来说,理论上,他们应该是被统治者,但事实上,君主因为害怕他们的史笔乱写,害怕落下千古骂名,往往对史官格外礼敬有嘉,除了给他们丰厚的俸禄,给他们好吃好喝、豪宅奴仆以外,在某些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经常还会征求他们的意见。
(司马迁)
李陵,是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他从小就加入了汉武帝的建章营。建章营就是羽林军的前身,是皇帝身边最高等级的护卫人员。在带领部队出击匈奴以前,李陵不但是汉武帝的贴身护卫,而且汉武帝还特意历练他多年,让他统帅建章军精锐中的精锐,给予他最优秀的军事资源,汉武帝大力培养他,对他寄予厚望。
但是,年少轻狂的李陵,在对匈奴开打的第一次战役中,率领五千步兵,遭遇了匈奴单于的三万多骑兵,李陵率众苦战多日,最终因为寡不敌众,战败投降。
李陵投降的事传回长安以后,大臣们纷纷谴责李陵没有为国战死尽忠,而是投降苟活,汉武帝询问司马迁对李陵投降有啥看法,司马迁说:“李陵十分孝顺他的母亲,对待士兵也是有情有义,他经常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奋不顾身的请求出战,长久以来,他养成了‘国士之风’,今天他才战败了一次,那些大臣不惦记他平时的好处,各种攻击他,实在令我痛心!
况且李陵率领的步兵不到五千人,深入匈奴腹地,搏杀数万匈奴骑兵,匈奴骑兵被打死打伤无数,匈奴兵又召集能射箭的百姓来一起围攻李陵。李陵转战千里,箭射完了,又迷了路,他和士兵们们赤手空拳,顶着敌人的箭雨仍然殊死搏斗、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然身陷重围而战败,但他杀死杀伤敌人的战绩也足以传扬天下。他之所以不死,是想立功赎罪以报效朝廷。”
看了司马迁回答汉武帝这番话,我好像看到他在《史记.项羽本纪》里面描述项羽是如何勇猛帅气的“破釜沉舟”大败秦军,项羽又是如何在自杀以前,带领他的江东子弟,勇猛帅气的痛杀汉军一样。李陵打击匈奴的时候,司马迁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项羽对战刘邦的时候,司马迁的N代先祖还没有出世;但是,司马迁就有把他听来的故事,添油加醋的说得比他亲眼看见、亲自参加还要生动的本领。
后来发生的事也证明,司马迁对李陵事件展开的想象,是非常不靠谱的:汉武帝暂时相信李陵是诈降匈奴,等了李陵大半年(因为李陵的祖父李广也被匈奴俘虏过,但是李广寻机逃回汉朝了。)但是并没有等到李陵回来,一年以后,汉武帝派公孙敖率军去匈奴接应李陵回长安,但公孙敖回来说,他刚刚进入匈奴境内,就听说李陵不但受到匈奴单于重用,而且还在为匈奴训练士兵。
汉武帝大怒,下令诛杀李陵全家,司马迁仍然坚持为李陵说情,汉武帝以“诬罔大不敬”的罪名将司马迁下狱;然后,司马迁根据当时的政策,缴纳黄金赎死,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为了活命,司马迁接受了腐刑。
(书写历史)
面对死刑,司马迁仍然坚持他对李陵的看法,在后来他写作的《报任少卿书》中,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这种空前绝后的人生观,加上他敢于顶撞皇帝的硬骨头,再加上他在《史记》里面展现得淋漓尽致的文采,所以后世的史官、文人,全都尊称他为“太史公”;鲁迅更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仅仅从喜不喜欢一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司马迁是一个品质高洁、文采非凡的人,大多数人都会喜欢和他这样的人做朋友,但是,我并不同意他对李陵投降的看法。
李陵是汉武帝亲自培养的人,却是一打就败、一败就降,军事上他让汉武帝丢了里子,政治上他让汉武帝丢了面子,汉武帝心里自然非常窝火。按汉律,李陵投降叛国罪该灭族,而作为史官的司马迁,会怎么写这件让汉武帝既没有里子又没有面子,而且还要以消灭李陵家族作为最终处理结果的恼火事,汉武帝当然很关心,所以才会询问他的意见。
可是,司马迁非常同情李陵、坚决支持李陵的态度,让汉武帝的心情火上浇油:国家培养李陵这么多年,最后他竟然投敌叛国,难道你司马迁还要让这种辜负国恩的衰人,以一个满腹委屈、应该被同情的形象进入历史?如果不依法族诛李陵,以后将领动不动就投降,大汉朝和匈奴的仗还怎么打?
当年高祖皇帝被匈奴围困在白登,我们不得不向匈奴请求和亲;后来吕太后被匈奴单于羞辱,也只能忍辱负重坚持和亲;从文帝到景帝一路和亲,好不容易和到我甩开巴掌暴揍匈奴的时代,这个李陵不但不能像卫青霍去病那样壮我大汉声威,他还投降,你还同情他,难道你要让后人觉得,我不应该族诛叛徒李陵?你要让后人觉得我是个滥杀无辜的暴君?
司马迁和李陵都是在官僚系统内出生、长大的人,他们都是皇帝看着长大的人,他们对皇帝的感觉,和我们老百姓对皇帝的感觉,完全不同;我们能够站到国家大义、民族兴衰的高度去看司马迁和汉武帝的纠葛,因为我们离他们有足够的距离,所以我们能够看得清楚他们谁对谁错,而司马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他和李陵的发小情谊,阻碍了他跳出自己看自己。
如果司马迁是一个平头老百姓,我们可以说司马迁的个人悲剧根源,是他太重情义造成的;但是,从一个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追求的知识分子的角度去看,司马迁把他个人的情感喜好,置于历史发展的客观现实以上,无论是浓墨重彩的塑造项羽的英雄形象,还是他为李陵找了一大堆非投降不可的理由,等等,这样写作历史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司马迁之后的史官,全部都是官僚阶级成员,他们全都声称自己以司马迁为榜样在写作历史。可是,司马迁的坚持,毕竟还是出自于他对李陵的真心真情,而后世的史官,特别是宋朝以后的史官,大多数是以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为目的在“效仿司马迁”。特别是到了清朝,纂写《明史》的大多数都是搅翻大明朝的东林党人,为了他们的利益,他们随意歪曲、篡改历史,他们抓一些不着调的民间小说冒充史料,把大明朝写成除了权宦就是奸臣,抹黑成中国史上政治第一黑暗的王朝,他们还高举“效仿司马迁”的大旗,脸皮厚得人神共愤。
知道了这些,我们差不多就应该知道,大V们为什么喜欢抹黑我们的历史了 —— 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也在“效仿司马迁”;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我们要客观而辩证的去看待历史,和一切讲解历史故事的文章。我们要坚信,那些喜欢“效仿司马迁”的大V,只能效仿到司马迁残缺的身体,只能把他们自己效仿成一个娘炮,他们永远无法效仿到司马迁品质中高洁的部分。
在这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
周小平微信内容团队
作者| 丙丁 原创
★:长期欢迎大家给周小平微信平台投稿,一经选用,有稿酬。信箱:zg5201949@qq.com | 本平台稿件欢迎转载,但须标注:来源 | 周小平同志公众号(zg5201949) 否则,侵权必究。| 往期内容点请页面最左下方“阅读原文”
▾
。
▾
小网店)
◆长年笔耕不缀,坚持原创不易 ◆
❣ 请多支持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