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其他的皇帝登基一样,乾隆登上太和殿的宝座之后要做的一件事也是要为自己选择一块“万年吉壤”,本来 “子随父葬,祖辈衍继”,既然父亲雍正埋在西边的陵地,自己也就埋在西边算了,就派了官员在西陵选了一块合适的地方。
地方是选好了,可是乾隆皇帝突然又改变了主意,又下旨决定把自己的陵寝安在东陵,就这么一说,这些下官们就马不停蹄的又杀向了京东。京东的这片陵地可是当初雍正手下的大臣几经放弃的地方。那乾隆皇帝的这些大臣们在这里就能够选出一块风水宝地吗?
乾隆皇帝的这些大臣可不像雍正手下的那些大臣,在东边找了几年都没有找到一块合适的地方,同样在这片京东的地方,负责为乾隆选陵址的官员们来到了东陵胜水峪一带,发现这里山脉连绵,如同虎踞龙盘,草木葱郁,四下还有冉冉的紫气浮荡,如同一片仙境。这是一片绝好的“万年吉壤”啊!不知道乾隆的这些官员在看到这个地方后,敢没敢笑话前朝的那些人无能,敢没敢猜想前朝的那些人别有用心。大概只有陵前的这些众像生才知道,反正是雍正朝的人在这儿没选到,而乾隆朝的人在这儿选到了。
为了慎重起见,乾隆皇帝又亲自到胜水峪看了一回,现场一看,还算满意,于是就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点穴的仪式,这位皇帝终于小心翼翼的把自己怀里珍藏的扳指,缓缓地放在一处草木茂密的地方,这一处就是将来安奉乾隆棺椁的准确位置,当时这个位置还被称作:金井。
乾隆朝继承了康熙、雍正朝的盛世,建陵时正值国家鼎盛,国库丰盈的大好时机,整个陵园、地宫的建筑,可以说是遍选天下精工美料,仅其木材就分别来自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及东北兴安岭地区的原始森林,而这些木材中又以高大的杉木居多。其石料则取自北京房山和蓟县盘山的石场,砖料由山东临清、江苏专工制造,瓦料由京西琉璃厂运送,即是土料也是由数十里外精选的含沙量适当的“客土” 这座陵墓的建成,先后经历整整9年的时光,共耗银203万两。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材料精致,工艺精湛。不仅在清陵中算得上首屈一指,在中国历代帝王陵寝中也是所罕见的。据说1928年军阀孙殿英在乾隆的裕陵盗墓时,面对严整石门不得不动用了炸药才被打开,可见工程的质量的确不一般。
一直在位60年的乾隆皇帝,活到89岁才去世,他的驾崩纯属老人精气血脉耗干后的正常死亡。在整个大清王朝近三百年历史进程中,算得上少数几个没有在死亡情结上留下悬案的帝王之一。
如果说雍正在选陵的时候是先东后西折腾了几百里地,还引经据典,找出依据,而这位乾隆则是先西后东的又折腾了几百里地,显然也不符合“子随父葬”的规矩,这里面难道还有经典可循吗?
至于乾隆为什么没有按照“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祖制,反而将自己的陵墓挨着自己的爷爷和曾爷爷,也远离自己的父亲。直到他把皇位让给儿子嘉庆的时候,他就以太上皇的身份颁发了一道谕旨,在这道谕旨里,才作出了一番解释。
乾隆说道:我刚一登基的时候,本来是想在父亲的泰陵附近建造我的陵墓,只是因为父亲在西陵,若我再安排到西陵,从自己之后起,历代皇帝都葬于西陵,那么东陵必然有香火渐衰,冷清无助之,日久定会荒废不堪。为兼顾东西两陵的盛衰,我才将自己安排在东陵的胜水峪。
乾隆还以太上皇的身份,对于今后的皇上选择陵地还做了一个的硬性规定,就是说今后,倘若父在东陵,则子在西陵;父在西陵,则子在东陵。以此类推,不可违旨。乾隆惟恐哪位不肖子孙像他父亲雍正那样独出心裁,东、西二陵都不选,另立门户,再选出个南陵或北陵来,乾隆几乎是苦口婆心的说到,遵化和易州两个地方,其中好的地方非常多,不必再到其他的地方另为选择,有妨小民田产,实为万世良法,我子孙惟当恪遵朕旨,这样就断了后世不肖子孙别出心裁,另出花样的念头。乾隆可真是一片良苦用心啊!
这条谕旨也有人称作为“兆葬之制”,这个”兆“字,有祭坛和墓地地域界限的意思,“兆葬之制”自然就是有关清王朝皇家墓地地域界限的制度。按咱们俗一点的话说,就是”东边埋一个,西边埋一个“,不再“子随父葬”而是子父分葬了。从此大清王朝的皇陵确定了一分为二,一条支脉流向东陵,另一条流向西陵了。
还好,乾隆皇帝提前把自己的儿子安顿在清西陵,嘉庆的遗骨就无可选择的葬在清西陵的昌陵地宫了,为今后的子孙作出了严格遵循“兆葬之制”的榜样,那么照此规矩,嘉庆帝的继位皇帝自然也就应该埋在东陵了,情况是这样的吗?
嘉庆帝驾崩后,道光继位,在选择陵址的问题上,这位道光皇帝对当年乾隆所作“兆葬规制,迭分东西”的谕旨,还是颇为看重的。于是,登基不久的道光忙降旨:“国家定制,登基后即应选择万年吉地。在东陵、西陵界内分建。今朕诏登大宝,恪遵成宪,于东陵界内绕斗峪,(后改为宝华峪)建立吉地。”并定于当年就在东陵区内动工修建陵墓。经过七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宣告陵墓竣工。
当道光第一眼看到自己的陵寝建筑坚固,艺术精湛的时候,高兴的简直没法提,于是就欣然传谕:大肆奖励有功人员,可升官的晋级,借过钱的免除,从工程大臣到有关匠役全部给与赏赐。就等到自己寿终正寝的时候享用这座陵墓了。看来乾隆皇帝的谕旨真的将会一代一代的遵照执行下去了。那道光皇帝到底享用上这座陵寝了吗?
那是几个月后,道光出京,行围打猎。一天夜里,忽然梦见已逝的皇后在海水中向他呼救,道光于是就被噩梦惊醒了。等他知道这是一个梦时,静了静心思刚刚入睡的时候,忽然又被海中皇后的呼喊惊醒,一连三次,道光连惊带吓被折腾得全无睡意。他静下心对这个怪诞的梦反复琢磨了一会儿,终于领悟到可能是自己的陵寝地宫进水了。第二天一早,道光就立即传旨,派人将自己的陵寝地宫打开,他要御驾亲临验看一下。这一看可不要紧,陵寝地宫的墙角处的确有水浸出。
道光一见地宫渗水大为惊奇和愤慨,他惊奇自己的梦果然灵验,愤慨的是地宫才关闭几个月,就有如此不祥之兆出现,那要是自己真的寿终正寝后,几十年,几百年,那还不全泡在水里面了?那可真是越想越怕,道光怒火冲天,立即传谕,对选陵修陵大臣等主要人员要来个“切实根究”。谕旨一下,那些在几个月前才得以加官晋爵的臣工大员,还没从美梦中醒过来,又被全部捕进刑部衙门,大兴问罪了。就这样,能解道光皇帝的心头之恨吗?
于是道光皇帝下令将这座征用了数十万工匠和数百万夫役、历时七载才修成的陵寝,不管是地上的,还是地下的建筑全部废掉拆除,致使几百万两白银铸成的皇陵,全部毁于一旦。不仅如此,他又派人重新选址,令人不解的是重新选址的地方,不是在东陵,而是跑到了西陵的龙泉峪,确定陵址,重建新陵。
西陵界的慕陵,就是埋葬道光的墓地,陵墓上的每棵草仿佛都记录着臣僚们的恩恩怨怨,每片瓦都印记着东陵迁葬西陵的是是非非,而在今天人们的心里铭记的大概就是在他执政的30年里,爆发了历史上极为著名的鸦片战争。弱不禁风的道光和大英帝国签订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自此,大清王朝昔日的荣耀与辉煌已烟消云散,中华民族开始坠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泥潭之中。
据记载,在新建这座陵墓的过程中,道光一直提倡俭约行事,但是完工的账单一算下来,这座陵墓可比号称清陵之冠的、耗银为203万两的乾隆的裕陵,还多耗费了37万两。如果再加上他下令拆除的东陵上已经建好的陵园,足可以超过两个裕陵的耗银,那可是450多万两的白银啊!谁会想到乾隆当年规定的“兆葬之制”刚圆圆满满的过了一世,到孙子辈儿就被改变了,道光皇帝这一建一拆,就如同将“兆葬之制”的谕旨糊上了一层纸,又回到了当年雍正皇帝的起点上了。这条皇帝选陵的河流看来又将重新进入到新一轮的改道了。
由于本当葬入东陵的道光改葬西陵,这就迫使他的儿子咸丰帝不得不在东陵兴建陵寝了。咸丰皇帝又被人称作战乱皇帝,战乱会影响到皇帝建陵吗?
不管是用旧料也好,还是丢尽了皇家的面子也好,终究还是在英法联军的炮声余音中,把停灵了五年之久的皇帝终于在东陵入土为安了,作为儿子的同治皇帝看来又要葬在西陵了。那时权柄在握的慈禧还会记得乾隆先帝的谕旨,还会遵从祖宗那一套礼法吗?
所谓的“兆葬之制”的河流大概到这里再也没有可以流动的水了,只剩下几乎干枯的河床了。其中一点点即将干枯的死水,仿佛是光绪皇帝的一点回光返照,他的陵墓称为崇陵,安在了清西陵,基本没有违背祖上 “子父分葬” 的制度。这是我国现存的帝陵中的最后一座。据说,在光绪做傀儡的年代,还修有一条从高碑店至梁各庄的铁路,专供帝后拜祭皇陵时使用。有了铁路到西陵的确是方便多了,东陵却因其奢华留下了一次次盗墓者的足迹......
正是清朝皇帝这种忽东忽西的墓葬选择,形成了我们历史上一朝皇帝两处葬的独特风景,也给我们今天的世界留下两处珍贵的遗产——古老壮观的东西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