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史研究的学术史,可以说与隋唐历史一样久长。
唐朝人、五代人和宋朝人就很重视隋唐历史的研究,特别注重资料的收集保存和总结其治乱得失。唐朝温大雅撰《大唐创业起居注》,魏征等撰《隋书》,吴兢撰《贞观政要》,姚汝能撰《安禄山事迹》,长孙无忌等撰《唐律疏议》,李林甫等撰《唐六典》,杜佑撰《通典》隋唐部分,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五代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王定保撰《唐摭言》,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王溥撰《唐会要》,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范祖禹撰《唐鉴》,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隋唐部分,以及司马光等撰《资治通鉴》隋纪唐纪部分,为其代表作。
元朝胡三省为《资治通鉴》系统作注,其中对隋纪唐纪部分所作的注,以及马端临《文献通考》关于隋唐各项制度和经籍、舆地等的系统整理,无疑是元朝人的代表作。这些文献,今日多被视为研究隋唐历史的基本史料,实际上它们也是各时代隋唐史研究的标志性成果。明末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隋唐诸帝部分和顾炎武《日知录》隋唐部分,对隋唐历史多有精审评论和考证。
清代的隋唐史研究成就巨大,注重史实考证和史料辑补。代表作有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隋唐部分,钱大昕《廿二史考异》隋唐部分,赵翼《廿二史札记》和《陔余丛考》隋唐部分,罗士琳《旧唐书校勘记》,罗振常《新唐书斠义》,赵绍祖《新旧唐书互证》,沈炳震《新旧唐书合钞》和《唐书宰相世系表订讹》,徐松《登科记考》和《唐两京城坊考》,劳经原、劳格《唐折冲府考》,赵钺《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和《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王先谦《新旧唐书合钞补注》和《新旧唐书魏征列传合注》,吴廷燮《唐方镇年表》等。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进化史观和唯物史观的传播,隋唐史研究有了比历史循环论更加先进和科学的历史哲学作为指导,理论方法和研究领域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更保证了研究的科学路径和正确方向,从而呈现出新气象和新水平。20世纪以来,隋唐史研究取得了更大成就,涌现出更多的代表作。以下大致从若干方面,对有关代表作试作列举。由于见闻学识所限,遗漏粗疏在所难免,只是希望能对初学隋唐史者有所借鉴而已。
隋唐断代史
杨志玖《隋唐五代史纲要》(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再版),是以唯物史观作指导撰写的第一部隋唐五代史通史,意义重大。
岑仲勉《隋唐史》(高等教育部教材编审处1957年版,中华书局1982年版),属札记著作,按照专题撰写,特点鲜明。
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中华书局1959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史料扎实,具有研究综合融会贯通的特点。
吴枫《隋唐五代史》(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体例得当,论述简明。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三联书店1961年版,其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多次重印),体系完整,扼要详明。
章群《唐史》(香港龙门书店1978年版),以叙事详细著称。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史料丰富,论说严密,对文化方面的阐述尤多,成为特色。(英)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按照专题深入探讨,在研究思路、方法、观点上均富有启发。
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以作者在北京大学历年讲授隋唐史的讲义为基础写成,特点突出,便于初学。
综合性专著和论文集
李树桐《唐史考辨》(台湾中华书局1965年版)和《唐史新论》(台湾中华书局1972年版)。
严耕望《唐史研究丛稿》(香港新亚研究所1969年版)。
岑仲勉《唐史余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1版)。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三联书店1979年版)。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和《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三联出版社2001年版)。
汪篯《汪篯隋唐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金宝祥《唐史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唐长孺《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版)和《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胡如雷《抛引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池田温《唐研究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黄永年《文史探微》(中华书局2000年版)和《文史存稿》(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
吴枫《吴枫学术文存》(中华书局2002年版)。
李廷先《唐代扬州史考》(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等。这些著作持论甚高,很具学术风格。
政治史专著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重庆商务印书馆1944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和1997版唐振常导读本,三联书店2001年版)。
王寿南《唐代藩镇与中央关系之研究》(台湾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1969年版)和《唐代政治史论集》(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其增订本2004年版)。
岑仲勉《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严耕望《唐仆尚丞郎表》(中华书局1986年据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影印本)。
谢保成《中国隋唐五代政治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胡如雷《隋唐政治史论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等。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影响最大,阐述了一些重要见解:
一是“种族文化说”,认为种族和文化问题,是理解唐代史事的关键;
二是“关陇集团”和“关中本位”说,认为西魏北周迄于隋唐的统治集团,都是宇文泰入关后以关中地区为中心的“关陇集团”,有唐一代统治阶级的政治纷争即是这一集团的兴衰及分化;
三是“党派分野”说,认为唐代党派以社会背景来划分,关陇集团为士族阶层,长期把持政柄,科举出身者多为新兴庶族阶层,两个阶层之间不断勾心斗角,一直持续到安史之乱后的牛李党争。这些见解以及对这些见解的进一步的申论和商榷,至今仍是学术热点之一,表明了该书持久的学术生命力。
制度史专著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三联书店2001年版)。
薛作云《唐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台北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李季平《唐代奴婢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姜伯勤《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中华书局1987年版)。
张国刚《唐代政治制度论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王永兴《唐勾检制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甘怀真《唐代家庙礼制研究》(台湾商务1991年版)。刘海峰《唐代教育与选举制度综论》(台湾文津出版社1991年版)。
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陈仲安、王素《汉唐职官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93年版)。袁刚《隋唐中枢体制的发展演变》(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雷家骥《隋唐中央权力结构及其演进》(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版)。
宁欣《唐代选官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版)。宋大川《唐代教育体制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任爽《唐代礼制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胡沧泽《唐代御史制度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程喜霖《唐代过所研究》(中华书局2000年版)。李方《唐西州行政体制考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吴丽娱《唐礼摭遗》(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郁贤皓、胡可先《唐九卿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陈志坚《唐代州郡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等。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分叙论、礼仪(附都城建筑)、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附论等八个部分,对隋唐制度的渊源演变做了系统研究。在叙论中提出了隋唐之制度不出三源:一曰(北)魏、(北)齐,二曰梁、陈,三曰(西)魏、(北)周,而以前二源为主。在礼仪诸章中详细论说这一总观点,叙其发展演变概况。陈先生的观点为研究隋唐制度史提出了重要线索,具有重要学术启发。其它著作大都是各自领域的奠基之作或整合之作。
雷家骥的《隋唐中央权力结构及其演进》,试图从行政学的角度探讨问题,值得重视。
法律史专著
倪正茂《隋律研究》(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杨廷福《唐律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乔伟《唐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版)。
王立民《唐律新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版)。
钱大群《唐律论析》(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和《唐律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版)和《唐代法制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版)。
杨廷福、刘俊文侧重以历史学的方法考释唐律,乔伟、王立民、钱大群侧重以现代法律思想分析唐律,各有专长和风格。
军事制度和军事史专著
唐长孺《唐书兵志笺证》(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岑仲勉《府兵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章群《唐代蕃将研究》和《唐代蕃将研究续编》(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6年,1990年版)。
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王永兴《唐代前期西北军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唐代前期军事史略论稿》(昆仑出版社2003年版)和《唐代后期军事史略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孙继民《唐代行军制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版)和《敦煌吐鲁番所出唐代军事文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马俊民、王世平《唐代马政》(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李鸿宾《唐朝朔方军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石云涛《唐代幕府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艾冲《唐代都督府研究》(西安地图出版社2005年版)等。
陈寅恪、岑仲勉、谷霁光在府兵制起源、性质、是否兵农合一等问题上存有分歧。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认为,府兵制兼采鲜卑部落兵制和汉族城郭之制建立起来,在开始时府兵与农民迥然不同,到隋文帝时始大体上兵农合一;岑仲勉认同府兵制由鲜卑兵制而来,但不同意兵农合一,认为府兵制原则上为世兵制,为游牧社会的落后兵制;谷霁光认为封建兵制应是府兵制的主要来源与内涵,府兵制是封建社会的兵制,隋文帝开皇十年后,总的趋向是兵农合一,虽然并不绝对,但不是世兵制。
经济史专著
鞠清远《唐宋官私工业》(上海新生命书局1934年版)。
陶希圣、鞠清远《唐代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全汉升《唐宋帝国与运河》(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和《中国经济史研究》第一册(香港新亚研究所1976年版)。
贺昌群《汉唐间封建的国有土地制与均田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和《汉唐间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卷(吴杰译,商务印书馆1959版)。
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三联出版社1959年版;中华书局1962年版)。
吴章铨《唐代农民问题研究》(台湾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63年版)。
黄毓枝《唐代寺院经济的研究》(台湾大学文学院1971年版)。
杨远《唐代的矿产》(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版)。(日)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龚泽铣译,中华书局1984年版)。
张弓《唐代仓廪制度初探》(中华书局1985年版)。(法)谢和耐《中国五—十世纪的寺院经济》(耿昇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宋家钰《唐朝户籍法与均田制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牟发松《唐代长江中游的经济与社会》(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李伯重《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
翁俊雄《唐初政区与人口》(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唐朝鼎盛时期政区与人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和《唐后期政区与人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葛承雍《唐代国库制度》(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陈衍德、杨权《唐代盐政》(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
武建国《均田制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赵丰《唐代丝绸与丝绸之路》(三秦出版社1992年版)。
冻国栋《唐代人口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卢华语《唐代蚕桑丝绸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张泽咸《唐代工商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和《隋唐时期农业》(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版)。
韩国磐《唐代社会经济诸问题》(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版),邱添生《唐宋变革期的政经与社会》(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版)。
魏明孔《隋唐手工业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卢向前《唐代西州土地关系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刘玉峰《唐代工商业形态论稿》(齐鲁书社2002年版)。
张剑光《唐五代江南工商业布局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岳麓书社2003年修订版)。
杨际平《北朝隋唐均田制新探》(岳麓书社2003年版)。
杜瑜《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唐宋间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版)等。
陶希圣、鞠清远《唐代经济史》是奠基之作。全汉升《中国经济史研究》第一册所收论文尤其是《中古自然经济》一文极具水准。
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卷所收论文多具开创性。
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擅长宏观考察,是高水平的综合之作。
贺昌群的两本著作是以唯物史观作指导研究汉唐间土地所有制问题的典范之作。其他论著多为深入的专题之作,或在理论方法上有所创新。
财政史专著
鞠清远《唐代财政史》(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张泽咸《唐五代赋役史草》(中华书局1986年版)。
陈明光《唐代财政史新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1999年第2次印刷)。
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等。
鞠清远的著作是奠基之作,张泽咸的著作论说精审,陈明光的著作以国家预算的视角分析研究,李锦绣的著作论述综合,系统全面。
社会史和阶级关系史专著
黄现璠《唐代社会概略》(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谢海平《唐代留华外国人生活考述》(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高世瑜《唐代妇女》(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臧嵘等《中国隋唐五代习俗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徐庭云《隋唐五代社会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郝春文《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郭锋《唐代士族个案研究:以吴郡,清河,范阳,敦煌张氏为中心》(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贾二强《神界鬼蜮——唐代民间信仰透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牛志平《唐代社会生活丛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胡如雷《唐末农民战争》(中华书局1979年版)。
方积六《黄巢起义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张泽咸《唐代阶级结构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等。
黄现璠《唐代社会概略》篇幅不长,却是开山之作,徐庭云《隋唐五代社会史》,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和张泽咸《唐代阶级结构研究》,均是综合之作。
文化、艺术、宗教、考古、教育等方面专著
罗香林《唐代文化史研究》(重庆商务印书馆1944年版)。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出版社1957年版)。
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中华书局1963年版)。
范文澜《唐代佛教》(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郭朋《隋唐佛教》(齐鲁书社1980年版)。
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1982年版)。
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版)。
瞿林东《唐代史学论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程蔷等《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俗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林梅村《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李斌城主编《唐代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牛致功《唐代碑石与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2002年版)。
高明士《东亚教育圈形成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宿白《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等。
李斌城主编《唐代文化》是最为整合的研究成果,其他著作均为名作。
人物研究专著
萧涤非《杜甫研究》(上、下,山东人民出版社1956、1957年版)。
韩升《隋文帝传》(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袁刚《隋炀帝传》(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牛致功《唐高祖传》(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胡如雷《李世民传》(中华书局1984年版)。
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袁英光、王界云《唐太宗传》(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袁英光、王界云《唐明皇传》(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阎守诚、吴宗国《唐玄宗》(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胡戟《武则天本传》(三秦出版社1986年版)。
罗元贞《武则天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丁鼎《牛僧孺年谱》(辽海出版社1997年版)。
赵文润、王双怀《武则天评传》(三秦出版社1993年版)。
雷家骥《武则天传》(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杨廷福《玄奘论集》(齐鲁书社1986年版)等。
民族关系专著
马长寿《突厥人和突厥汗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岑仲勉《突厥集史》(中华书局1958年版)和《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版)。
(法)沙畹《西突厥史料》(冯承钧译,中华书局1958年版)。
林干《突厥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金毓黻《渤海国志长编》(《辽海丛书》本,1931 年)。
马长寿《南诏国内的部族组成和奴隶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周伟洲《吐谷浑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和《唐代党项》(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段连勤《隋唐时期的薛延陀》(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卢勋等《隋唐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刘统《唐代羁縻府州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年版)。
薛宗正《安西与北庭——唐代西陲边政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等。
岑仲勉对突厥史研究,金毓黻对渤海国史研究,都做出了开拓性和奠基性贡献。
中外关系专著
余又荪《隋唐五代中日关系史》(台北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日)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胡锡年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法)阿里·玛海扎《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耿升译,中华书局1993年版)。
林悟殊《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年版),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美)爱德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吴玉贵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方亚光《唐代对外开放初探》(黄山书社1998年版)。(日)堀敏一《隋唐帝国与东亚》(韩昇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拜根兴《七世纪中叶唐与新罗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等。
历史地理专著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5-1986年版)。
程志、韩滨娜《唐代的州和道》(三秦出版社1987年版)。
陈小平《唐蕃古道》(三秦出版社1989年版)。
刘希为《隋唐交通》(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2年版)。
李健超《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
费省《唐代人口地理》(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史念海《中国古都和文化》(中华书局1998年版)和《唐代历史地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辛德勇《隋唐两京丛考》(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2006年第2版)。
程存洁《唐代城市史研究初篇》(中华书局2002年版)。
(日)足六喜六《长安史迹研究》(王双怀等译,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等。
严耕望的著作是划时代巨著,史念海是历史地理学名家,所著均达到了很高水平。
史料学和学术史专著
吴枫《隋唐历史文献集释》(中州古籍出版1987年版)。
黄永年《唐史史料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该书初稿是黄永年、贾宪保《唐史史料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张国刚主编《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胡戟等主编《二十世纪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等。
以上列举,难免遗珠,或许可以反映隋唐历史研究学术史的大体脉络。从事学术研究,无疑应当重视学术史,通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既可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积累,又可看到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把握学术发展的源流及趋势,以选择继续研究的方向和领域。要达此目的,又无疑应高度重视学术发展史中的代表作,尤其是其中的名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