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鄷(feng)去奢
衢州龙丘人,在崇仙宫当道士,家在九峰山下,从小就爱道术,并乐此不疲。
在他三十多岁时,正值刘宋初年,他隐居在嵩阳县安和观,观北五里外有卯山,山高五十多丈,相传张道陵和叶静都曾在那座山上修道,去奢很仰慕他们,就在当地结庵住了下来。
卯山东南边有块两丈多宽的大石头,去奢时常坐在上面沉思默想。有一天他感动了天神,天神告诉他说:“张天师有一把斩邪剑和一个盛丹药的瓶子藏在这块石头底下,你可以把它们拿去。”
酆去奢并没有被神的话所动,他婉谢说:“这块石头是上天放置在这里的,人力不能移动,我自愧不才,山居只求平安,不敢有非份之想,丹与剑我更不敢拿!”
天神听了很为感动,就对他说:“只要你精进不懈,丹和剑自然会跑到石头外面来!”
过了三年,天神拿了丹和剑来送给去奢。他一看,果真是张天师的七星剑,而丹药也还存在瓶中,有一斗多,像芝麻大小,有红色光明。
去奢不敢自己吃,就把它拿来布施病人。当时有个丽水县人华造,趁着朝廷有难,就占领了县城。朝廷无奈,只好封他做刺史。
华造非常凶暴,他听说酆去奢有神剑和丹药,就率兵包围了卯山,逮捕了去奢,并没收了他的剑和丹药。还把他囚禁在一间空屋子里。
那时正好是炎夏,酆去奢一个月不进饮食,华造想他一定死了,可开门一看,却见去奢的脸色更红润了。华造大惊,赶紧恭送他回到山上,却留下了他的剑和丹。
那天半夜,风雷大作,剑和丹在一道电光中飞腾而去,依然飞回了去奢的住所。
酆去奢住在山里十五年,他说时常在雷雨中看见飞龙,雷公和电母,还有其他许多鬼神,见到他都纷纷行礼。
一次他寄宿在一个道观,道士夜里听见去奢房里仿佛有谈话的声音,就偷偷的看,只见在异香和环佩声中,有戴着远游冠,穿红袍服、鬈发的男女好几个人,共坐在一起,侍从都是童男童女,有光明照身,还有神明站在远处守卫,态度非常恭谨。
一天,酆去奢告诉观里的道士说:“我恐怕就要离开这座山了,以后不能常相见了。”
几天后,天上出现了朵朵彩云,仙乐飘飘,酆去奢在山顶徘徊着,不久有仙官驾着五色龙鹿来迎接他白日升天,山下的居民都亲眼目睹了这一幕。
PS.道术尽管妙绝,却开始于一念无欺。万善诚为本,千经万论所教人的不外一个诚字。孟子说:“反身而诚,善莫大焉”,意思是说身躬自问,诚实无欺,就是最大的快乐。
酆去奢能够彻底做到至诚无欺,无怪雷公电母、天地鬼神都对他恭敬有加了。我们不向往神奇,但何妨从“正心诚意”开始,建立我们的人格。
2、陶弘景
字道明,秣陵人。他的母亲梦到青龙从怀里钻出,又有两仙人在旁捧着香炉,之后不久就怀了孕。
陶弘景自幼不凡,十岁那看到葛洪写的《神仙传》,就日夜研读,于是油然生起修道之心。有一次他对别人说:“我看青云和白日都不觉得很远呢。”
陶弘景的父亲被妾所害,他记取教训,终生都不娶妻。长大后身高七尺七寸,英俊潇洒,仪表出众。他相貌有几个奇特的象征:他耳朵上有七十几根毛,长出耳朵两寸多。右边膝盖有几十粒黑子,排列位置像北斗七星。
陶弘景读书万卷,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二十岁那年,齐高帝请他做诸王侍读。他虽在帝王身边,却足不出户,不交权贵,唯一的爱好就是看经。
永明十年,他脱掉官服挂在神武门上,上表辞官,皇帝答应了,并赐给他每个月茯苓五斤,白蜜二升,以协助他炼药。其他的文武百官也都拜他为师,供奉的物品堆积如山。大家都说,这是从宋齐以来空前的盛况,他的声望为朝野所一致推崇。
辞官后,陶弘景隐居在句容的茅山上,自号华阳隐居。并从此遍游名山,寻访仙药,每到一个山谷,必静坐其间,吟咏徘徊,不能自己。
他常对弟子说:“如果以前我求官成功,必然为俗事牵累,哪里还有今天。修仙不但要有天分,还得要有缘份才行。”
当时的文豪沈约在东阳做太守,非常敬仰他的志节,好几次写信邀请他,他都不去。陶弘景为人谦虚而圆融,心明如镜。
永元初年,他盖了三层楼,陶弘景住在上面,弟子住在中层,宾客住在下层,从此不再与外人交往。只有一个家童可以到他住的地方。
他早年擅长骑射,晚年全都戒掉。后来他唯一的兴趣就是吹笙,尤其是在松风庭园里,常常有他悠扬的笙声。他独坐泉石之间,远望就像一个飘逸的仙人。
陶弘景喜欢著书,尤其精通阴阳五行变化的道理,对于山川地理,各地产物,医术药性,历史年代都有深刻的研究。他最佩服张良的为人,常说:“古人里没有一个比得上张良的。”
齐末,陶弘景根据当时的民谣和图谶,预言继齐代而起的必是梁代,因此梁武帝登基后对他非常礼遇。当时陶弘景得到神符的秘诀,以为神丹可以根据神符炼成,只可惜缺乏药物,梁武帝知道了就赐给他黄金朱砂等贵重的药材,协助陶弘景炼成神丹。
丹成之后,吃了可以轻身,武帝亲自试过果然有效,因此对他更加礼遇。朝廷尽管多次请他做官,他总是婉拒不就。他画了两头牛,一头牛在水草之间,一头则戴着黄金的枷锁,旁边有两个人用绳子系着它。
武帝看了画就笑着说:“这位先生是不愿意受拘束的,我们是不可能请他来做官的。”虽然如此,每逢国家有任何大事,武帝都来向他请教,因此,当时的人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八十岁的时候,还是跟中年人一样健康,仙书上说:“眼睛方形的人,可以享寿千岁。”陶弘景晚年,有一只眼睛时常会变成方形。他曾经梦见佛来告诉他,说他将来会修成正果,名叫胜力菩萨。因此他特别到鄮县阿育王塔去立誓,受了五大戒,成了正式的佛家弟子。
简文帝巡视徐州时,钦仰他的大名,特别在后堂召见他。陶弘景戴着葛巾去晋见,和文帝一连谈了好几天才离去,文帝对他非常敬佩。
陶弘景有个弟子桓闿,得道不久要升天了,弘景问他:“我修道也好多年了,自问勤恳,为什么老是升不了天,难道有什么过失吗?”他委托桓闿到天上问一问,过了几天,桓闿由天上回来,告诉陶弘景说:“老师的阴德阴功极大,只是由于炼药时,常用草虫水蛙之类的小生物,虽然对人有功,但依然犯了杀生的小过,为了这个缘故,要等十二年后才能升天。”
从此以后,陶弘景改用草木来代替生物,作了《别行本草》三卷,用来赎罪。有一天他好端端的预知自己要过世了,于是就作诗与大家道别。果然,大同二年他八十五岁时与世长辞。
他过世时颜色不变,肢体柔软,香气满山,几天都不散,他的著作《学苑一百卷》、《孝经论语集注》、《帝王年历》《本草集注》、《肘后百一方》等书,流传于后世。
PS.陶弘景的“黄金枷锁的牛”和庄子“太庙之牲”有异曲同工之意,吃草的牛和在泥中摇尾的乌龟,都 是道家追求精神自由的象征。或许在现代,有人以为这样比较消极,但对于热衷功名之人,却是一贴去烧贴。
人生的终极目的不应是以追求黄金枷锁为满足。世界很大,可以求的不只是这样的宇宙微尘,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风,才是大丈夫之志。
另:有说陶弘景79岁去世,与本书中内容略有差异
3、桓闿
是陶弘景的弟子,他侍候陶弘景隐居茅山十多年。他的本性非常端正,淡泊无为。一天,天上飞下来两个青童和一只白鹤,陶弘景欣然迎接他们,以为是来接自己升天的,没想到青童却对他说:“太上要接的是桓先生呢。”
陶弘景这才发现一直默默为他服役的桓闿竟然已经先他而修成大道。于是就问他怎么修成的。桓闿回答说他每天都向天帝朝拜,已经连续九年了。
然后,就在陶弘景惆怅的目送下,桓闿跨上白鹤,冉冉地飞向青天。
PS.韩愈《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桓闿和陶弘景就是很好的例子。用现代的观点来看:“抛砖引玉”才是教育的宗旨。
4、鹿皮翁
淄川人,年轻时精于木工,岑山上有一道神泉,凡人都没有办法找到,而鹿皮翁却能在泉上做转轮阁。又在山顶上盖祠庙,并在庙边住七十年。
一天,鹿皮翁下山,叫家族六十多人上山,大家都不知道要做什么,正猜测间,大水忽然泛滥,把整个村子都淹没了。
后来过了一百多年,还有人经常看见他在城里卖药。
PS.从此书可以看出,工匠一样可以成道。如前几篇说的萧史、蔡女仙,及本篇的鹿皮翁。由此可见,修道无阶级,换言之,有阶级观念的人也极难成道。用现代的话说:道就是普通客观的真理,念念执著于主观利害的人其心目狭窄,何处有容纳大道之余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