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走近特藏】《清史稿》

【走近特藏】《清史稿》

【走近特藏】《清史稿》中国作为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每个朝代都由官方设置专门机构以纪传体编修前朝正史,以昭告本朝正统之惯例,从《

中国作为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每个朝代都由官方设置专门机构以纪传体编修前朝正史,以昭告本朝正统之惯例,从《史记》开始到《明史》构成了极具有学术价值的“二十四史”。明朝之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王朝——清朝结束之后,也有一部史书,显得与众不同,与二十四史中各个朝代被称作某史或某书不同,被称作《清史稿》。

《清史稿》为中华民国初年(1914年)在北洋政府设立清史馆后,由前清朝官员赵尔巽等人主持编纂,编修工作历时十四年。要想让“史稿”称为“史”,其间还需要历经专业的审核和校对,而在当时多变的政治局势下,1927年,主编赵尔巽见全稿已初步成形,遂决定以《清史稿》之名将各卷刊印出版,以示其为未定本。赵尔巽在《发刊缀言》中指出,本书是“作为史稿披露”的“急就之章”,并非“视为成书”,但因尚无依中国传统正史体例编写的清朝史书,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丰富,其价值仍不可忽视。

《清史稿》全书共有五百三十六卷,800余万字,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包括了整个大清帝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2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为清史研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史料。但其在政治观点、体裁体例、史实内容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和舛错。

【作者简介】

清史稿_清史稿_清史稿

图1(赵尔巽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尔巽(1844-1927年),字次珊,奉天(今辽宁)铁岭人,汉军正蓝旗。清同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安徽、山西按察使,甘肃、新疆、山西布政使、湖南巡抚、户部尚书等职,1905年出任盛京将军。1907年后先后任湖广、四川、东三省及奉天总督。1914年清史馆成立,他被袁世凯聘为馆长,主编《清史稿》。亦曾在张勋复辟和段祺瑞执政时任职。1927年病死于北京。

上一篇: 从先秦文献所记之“兰”看古兰的植物属性 李正宣
下一篇: 《仪礼·丧服》与其他先秦文献所载丧服制度之比较研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