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文老档》是清太祖、太宗年间(1607年—1636年)形成的以满文记注政务活动的档册,分为原本和重抄本,重抄本又有草本和正本之分。《满文老档》见证了满文从初创的无圈点老满文过渡到有圈点新满文的转变,它是研究早期满洲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有圈点字档》
这里我们要说的是重抄本的《满文老档》,即清乾隆年间重抄本的正本及草本,其中的内阁藏本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无圈点字档》
乾隆年间重抄《满文老档》。《满文老档》原本为太祖朝、太宗朝各20册,共计40册。到了乾隆年间,档册年久糟旧,虽经托裱,精心收存,但仍不能解决原本永久保留和经常使用的问题。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底,乾隆帝决定重抄《满文老档》原本,由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阿桂等负责办理,从乾隆三十九年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用时5年完成。
重抄本共37册(剩余3册未经托裱,后归入原本)。先期抄写的草本,是为解决原本多处涂抹、勾画、增添、删改和用新满文转写等问题。重抄本分为新满文转写的“音写本”和照抄老满文原本的“照写本”两部,每部26函180册。依据草本再抄写正本,正本亦是新满文本和老满文本两部,每部26函180册。重抄《满文老档》依照存放处所又区分为“内阁藏本”、“上书房本”和“崇谟阁本”,前两部收藏于宫中,后一部则收藏于盛京崇谟阁。
《无圈点字档》正本
内阁藏本《满文老档》。抄成时间最早,重抄时对原本内地名、人名、时间、官职、文字,进行了必要考证和注释。共分四部:老满文书写的《无圈点字档》正本及草本,新满文书写的《有圈点字档》正本及草本。全书编排均以时间为序,按一定厚度装订成册,若干册分装一函,四部书衣书名签上,分别用新老满文书写《tongki fuka sindaha hergen i dangse》和《tongki fuka akū hergen i dangse》,汉译《有圈点字档》和《无圈点字档》。
《有圈点字档》正本
正本,页面纵39.4厘米,横23.5厘米,半页版框纵28.5厘米,横18.3厘米。线装包角,白口,四周双边朱丝栏,单鱼尾,无界行,半页7行。书页为白鹿纸,册衣为黄绫,楷书。每段落起始有朱色○符号,凡原档残缺之处均贴黄纸签,上书汉文“原档残缺”。在注释地方的书眉上贴有黄纸签注。
《无圈点字档》草本
草本,页面纵30.2厘米,横22.5厘米。线装,无版框,半页7行。书页为台连纸,册衣为黄榜纸,行书。草本上标有诸多整理抄写所用的符号和文字。
《有圈点字档》草本
内阁藏本《满文老档》,内容记载了清入关前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民族、文化、习俗、天文、地理以及与周边邻国、部族交往等重大史事。其记载极少见于其它史籍,是清代官修史籍的基础资料。内府藏本更有其它抄本所未见的签注,在古籍版本中独树一帜。
《内阁藏本满文老档》(出版成果)
2011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出版了馆藏《有圈点字档》正本,最大限度保持原版本特征,冠名《内阁藏本满文老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