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满文老档》揭开神秘面纱 讲述后金崛起传奇

《满文老档》揭开神秘面纱 讲述后金崛起传奇

《满文老档》揭开神秘面纱 讲述后金崛起传奇《满文老档》是明末清初满族入关前用满文写成的编年体史书,清乾隆时期重新抄写,在北京皇宫和盛京崇谟阁各存一套。

《满文老档》是明末清初满族入关前用满文写成的编年体史书,清乾隆时期重新抄写,在北京皇宫和盛京崇谟阁各存一套。其中存于盛京崇谟阁的这套《满文老档》,几经辗转,于1969年移交到辽宁省档案馆保存。

这部尘封的史书,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段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在东北大地纵横驰骋的真实故事,展开的是一幅幅后金崛起的传奇画卷。

满文老档_满文月折档_老满文原档

满文老档 内页

《满文老档》曾被日本人盗拍

《满文老档》形成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统治时期,其记录的文字是满族最开始创制的无圈点老满文和后来进行完善的加圈点新满文,到了乾隆年间因年代久远,官方称其为“老档”,故后人名之曰《满文老档》。

《满文老档》用当时明辽东地方衙门的公文纸和高丽笺纸书写,顺治元年(1644年),清入关定都北京后与其他档案文件一并移入京城,藏于内阁大库。乾隆六年(1741年),大学士鄂尔泰、徐元梦等奉旨从内阁大库中提取《满文老档》,逐页进行夹纸托裱。由于新满文的普及,认识老满文的人越来越少了。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皇帝命人用新、老满文各抄写一部,连同原本仍藏于内阁大库。三年后,乾隆皇帝又命人用新老满文将《满文老档》重抄两套,一套存于北京皇宫,一套藏于盛京崇谟阁。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日本人内藤虎次郎受日本外务省的派遣,以大阪《朝日新闻》“记者”的身份,到盛京进行所谓史迹“调查”,进入崇谟阁等处翻查皇室典籍等,看到了《满文老档》。此后不久,他又以西京大学文科教授、文学博士的身份进入崇谟阁对《满文老档》进行盗拍,并将照片带回国后冲洗出来并编辑成册,存于京都大学文学院图书馆等处。内藤虎次郎的所作所为无疑是文化侵略,然而,也正是如此,皇家秘籍《满文老档》惊现于世,后金崛起的传奇画卷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

《满文老档》所反映的内容,始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止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记载了努尔哈赤统一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尔后夺取辽东,建都辽阳、沈阳,以及皇太极继位后继续进兵辽西,并数次深入关内屡挫明师等军政大事。而且它还记载了当时满族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法律规章、对外交涉、族内纷争、官员任命、生产和经济状况乃至宫廷生活、民情、民俗、天文、地理、气象等情况。

老满文原档_满文老档_满文月折档

沈阳故宫崇谟阁

努尔哈赤靠争夺“人财”壮大实力

据《满文老档》记载,在努尔哈赤刚刚开始起兵时,力量微弱,只有盔甲13副,士兵不足百人,没有被其它部族所重视。在得到明廷安抚后,依靠明廷威势,努尔哈赤先后收附了邻近的董鄂部、哲陈部、苏完部、苏克苏浒河部等村寨。为了便于管理,避免争夺、叛变,努尔哈赤将归附的人全部迁到住地附近,加以编制安排,势力逐渐壮大。同时,他开始大量掠夺周边部族和被其占领的明朝城池中的人口及财物,来充实自己的军备、壮大队伍,后来更有所谓的“识时务者”主动投降并献人献物,受到了努尔哈赤的礼遇。其中包括蒙古一些部落以及当时降官降人,如天命三年(1618年)二月,努尔哈赤对于前来归附的东海附近的使犬部人,赏给妻子、奴仆、马、牛、衣物、粮食、房舍、楼阁及碗碟瓮瓶等物满足其生活所需。而对于那些不暴力不合作的“战利品”,好点的可以编户入伍,糟糕点的只能以俘虏的身份被八旗均分为奴。

皇太极时期,为了进一步削弱明朝的势力,扩充自己的实力,数次入关劫掠,获取了大批汉族人口。皇太极统治的10余年间,清军先后5次大规模入关作战,掳掠了上百万人畜,并把此项军事行动称之为“捉生”行动。天聪四年(1630年)和八年(1634年),皇太极先后两次率兵袭扰关内攻打大同等地,劫掠大批人口和财物而回。皇太极高兴地说道:“财帛虽多不足喜,惟多人奴可喜也。”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命多罗英郡王阿济格率军入独石口,经延庆入居庸关,绕过北京直趋保定,连陷城池10余处,劫掠18万人畜及其它大批物资。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又命睿亲王多尔衮、贝勒岳托率军兵分两路从墙子岭、青山关越长城,绕北京至涿州,再南下攻陷济南,俘明德王朱由枢,历时半年,转掠2000里,克城池50余座,俘获人畜46多万,金银百余万两。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极再次命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率兵自界岭山、黄崖口分两路入长城。趋蓟州、克河间、衡水等城,又转攻山东,这次入关作战前后8个月,俘获人口37万。

老满文原档_满文月折档_满文老档

有圈点满文老档

皇太极五位后妃出自蒙古部落

满蒙通婚是满洲与蒙古诸部融合的过程,努尔哈赤积极促进与蒙古各部的关系,当时后金与蒙古修好的手段主要是盟誓通婚,进而争取蒙古众多部落对后金汗国的依附和支持。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蒙古科尔沁部明安贝勒送女给努尔哈赤为妻后,蒙古各部争相与后金联姻。直至天命二年(1617年),努尔哈赤第一次将其侄女嫁给蒙古喀尔喀部恩格德尔台吉,以缓和双方关系。

对于蒙古各部众主动归附者,努尔哈赤来着不拒,并将来归附诸贝勒所带领的部落各编为一旗。天命八年(1623年),努尔哈赤又与蒙古部落盟誓:“对于归附的贝勒,以后若是犯罪,则与我的八个贝勒一样一视同仁。死罪则免死,遣还故地。不分内外,共享长寿太平。”

皇太极时期虽然与蒙古战争不断,但也是时战时和的状态,战时兵戎相见,和时互相通婚。从此不难看出,满蒙联姻实属结成军事、政治结盟所需,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六月初十,蒙古科尔沁部扎尔固齐贝勒蒙古思送其女哲哲给皇太极为妻。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科尔沁部又将布木布泰也就是哲哲的侄女许给皇太极为妻。接着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又迎取了布木布泰大姐海兰珠为妃,就这样哲哲与侄女海兰珠、布木布泰姑侄女三人都嫁给了皇太极。同年,察哈尔林丹汗的第四大妃巴特玛·璪带领部众前来归顺,皇太极纳其为妃。天聪九年(1635年)五月间,贝勒多尔衮等统帅大军出征察哈尔,林丹汗的第一大妃娜木钟率领部众前来归附。同年七月二十日,娜木钟至盛京,皇太极又纳为妃。皇太极通过前三次的政治婚姻,取得了蒙古部落强有力的支持,而对于后两次,则是通过接收蒙古部汗妃的“嫁妆”积蓄了力量,壮大了队伍。

有趣的是皇太极这五位来自蒙古部落的后妃在《满文老档》原档中只记录了她们的名字,而未记其姓。在后来抄录过程中,乾隆皇帝下令将各福晋的名字,用白纸条贴盖,然后在上面改写她们的姓,俱改书为“博尔济吉特氏”,其本名遂被湮没不传。从此皇太极五大福晋的真名在清代官撰各类史书中均被删去。但是透过《满文老档》所贴白纸黑字,还能认出五大福晋被埋没二百多年的名字。这五大福晋分别是:中宫清宁宫国君福晋哲哲;东宫关雎宫大福晋宸妃海兰珠;西宫麟趾宫大福晋贵妃娜木钟;东宫衍庆宫侧福晋淑妃巴特玛·璪;西宫永福宫侧福晋庄妃布木布泰(既孝庄皇后)。

满文月折档_老满文原档_满文老档

孝庄皇后朝服像

皇太极玩谍战除掉袁崇焕

在《满文老档》中也重现战争的另一种较量——间谍战。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都没有忽视这部分力量的作用。在努尔哈赤与明将毛文龙对峙阶段,毛文龙不断安排奸细混入后金军队及所驻城池,一方面搜集后金军事情报并做好战时内应的准备,另一方面对后金所占城池守城官员进行策反,以期里应外合。所以努尔哈赤严加防范,他明确表示:“如有擒获毛文龙遣派奸细,送来者记功,其首告者记功赐赏;若不拿送,被人首告,则治以灭门之罪。”而且努尔哈赤还分派人员巡察各地谍战工作开展情况,所获奸细或拘禁审问,或直接杀掉。

皇太极依然严查奸细。与此同时,他还不断遣人到各处军事要地侦探消息,根据情报的重要程度和可靠程度分发赏银。为确保所派奸细汇报信息的准确性,皇太极要分批派出多支间谍队伍。《满文老档》中记载:天聪四年(1630年)五月二十日,温察受皇太极之命来回报刺探的消息,与前七人所报相同。情报得到确认,方可采取战略部署。如果经验证情报不准确,对于提供情报的奸细则施以重罚。

皇太极对明使用间谍战最成功的范例当属用反间计使明崇祯皇帝杀死袁崇焕。天聪元年(1626年),努尔哈赤率军攻占了锦州以东的明朝全部城镇,只有袁崇焕独守宁远一座孤城,努尔哈赤亲自督战攻城,却被红衣大炮击伤。一年后,皇太极亲率精兵,围攻宁远依然损兵折将。皇太极无奈采用汉族谋臣高鸿中的建议,率领大军绕道内蒙古,直抵北京城下。袁崇焕得知后,两昼夜急驰三百余里,以九千士兵与皇太极十多万大军对阵于广渠门外,皇太极出战不利,便施以反间计。据《满文老档》记载:“天聪三年(162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遣杨太监往见崇祯帝。杨太监以高鸿中、鲍承先之言,详告明崇祯帝。遂捉拿袁都堂,最后用割肉离骨的酷刑致死。”其实是皇太极故意让两名被捉的明宫太监听见谋士高鸿中、鲍承先的对话,内容是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然后故意放走其中一名太监回京。崇祯皇帝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将其杀害。袁崇焕之死归根结底是明朝末年的阉党干政,朝廷内部的势力纷争所导演的一场悲剧,皇太极也正是利用这点不费一兵一卒,让明廷自毁“长城”。

老满文原档_满文月折档_满文老档

上一篇: 穆天子传卷三
下一篇: 内阁藏本《满文老档》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