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聊斋志异》手稿与刻本琐谈

《聊斋志异》手稿与刻本琐谈

《聊斋志异》手稿与刻本琐谈蒲松龄在世时,将《聊斋志异》最后一卷誊清后,共四函八册,分藏在两只樟木匣子里,作为蒲家的传家之宝封存密室,嘱其子孙善自珍藏,不得遗失。到了清朝同治年间,山东连年灾荒

聊斋志异中异什么意思_聊斋志异_聊斋志异志的意思和异的意思

蒲松龄在世时,将《聊斋志异》最后一卷誊清后,共四函八册,分藏在两只樟木匣子里,作为蒲家的传家之宝封存密室,嘱其子孙善自珍藏,不得遗失。到了清朝同治年间,山东连年灾荒,蒲氏七世孙价人携家眷“闯关东”移居沈阳,《聊斋志异》原稿随身带出,蒲价人一家三代,辗转于山东淄川和辽宁沈阳、西丰三地,家藏《聊斋志异》手稿达85年之久,最终从蒲文珊手中将半部手稿交给了国家。

聊斋志异志的意思和异的意思_聊斋志异中异什么意思_聊斋志异

考《蒲氏世谱》可知,蒲文珊为蒲松龄的10世族孙,是携手稿到东北的蒲价人之子蒲英灏的儿子。蒲文珊对《聊斋志异》的珍视胜过其父。1931年春,奉天省图书馆馆长袁金铠,得知手稿之事,就商量借选印。蒲文珊认为影印是一项善举,便亲自携带手稿前去与袁金铠面议。后由袁会同当时的吉林省省长王维宙组成一个《聊斋志异》原稿审核委员会承担编审事宜。手稿原稿存入奉天银行保管。由于“9.18”事变,选印之事一度搁置。到1933年夏,共选出有王士祯评语的14篇,刻印本未收入的10篇共24篇,题为《选印聊斋志异原稿》刊印。后来,已任伪满洲国参议的袁金铠与伪满奉天中央银行行长陈漱六,想购买手稿,被蒲文珊拒绝。

蒲文珊保存手稿期间,遭遇过一次劫难。1948年冬,幸亏当时一个叫刘伯涛的县政府秘书从中周旋倾力相助,才把蒲文珊保存的《聊斋志异》半部手稿共4册存下来。其实,《聊斋志异》原稿共四函八册,光绪20年,他的父亲蒲英灏在奉天盛京将军伊克唐阿帐下为幕僚。伊氏执意借阅手稿,其父为防有失,先借其半部,交还后,又把那半部借其阅读。不久,依氏奉调北京,后来八国联军进京,依氏下落不明,半部原稿从此失落,至今无从查找。

《聊斋志异》手稿“闯关东”,历经磨难,经有识之士全力拯救,幸留得半部存世。1951年,西丰县政府通过辽东文教厅,将两函四册《聊斋志异》原稿送到东北人民政府文化处。经专家鉴定,两函四册是四函八册原稿中的一、三、四、七册,共收入234篇,比刻印本多23篇,是极为珍贵的《聊斋志异》定稿本。

聊斋志异中异什么意思_聊斋志异_聊斋志异志的意思和异的意思

《聊斋志异》的刻印本中,清乾隆31年(公元1766年)赵起杲、鲍廷博刻印的青柯亭本是《聊斋志异》的第一个刻本。在此前,蒲松龄因为家贫,无力刻书,只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青柯亭本为鲍廷博出资谋划,赵起杲主持,余蓉裳校雠。青柯亭刻本的底本用的是据郑方坤抄自蒲家手稿本的过录本,编刻者删去了其中“单章只句,意味平浅者”以及有违时忌,怕触犯文网的内容,基本上保持了原著面貌,所有优秀篇章都在其中,而且刻印精良。青柯亭本为以后所有刻本、评本的祖本,直到建国后6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张友鹤的“会校、会注、会评”的所谓“三会本《聊斋志异》”,青柯亭本才算退出了《聊斋志异》出版史的舞台。可见,青柯亭本的重要性和巨大的历史作用。青柯亭本于2005年由淄博市博物馆从拍卖会上拍回,现存于市博物馆,《聊斋志异》也算是回归故里。想来,聊斋先生也该含笑九泉了!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上一篇: 裴注三国志 孙礼传
下一篇: 《史记》与纪传体体例的史学意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