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古代典籍源流考

古代典籍源流考

古代典籍源流考我们常说古籍善本,其实是古籍和善本的合称,古籍就是古代的书,而善本就是比较好的古籍,优良的古籍才能入善。我们中学的时候一般都读过这样一篇文章,叫做《黄生借书说》

古代典籍源流考

我们常说古籍善本,其实是古籍和善本的合称,古籍就是古代的书,而善本就是比较好的古籍,优良的古籍才能入善。

我们中学的时候一般都读过这样一篇文章,叫做《黄生借书说》,这篇文章是袁枚所写。里面提到的一件事情就是很多人都是去借书来看,当时我就不懂,书这么便宜为什么要借呢,干嘛不去买呢!在后来我接触了古籍以后才知道,古代的书和现在的书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的,书在古代是非常非常贵重的,不像我们现在,自从现代印刷技术普及后书才变得廉价起来(现代如果是制作规格很高的书也价格不菲)。

著书在古代一般是非常耗费物力、人力和财力的。通常只有非常有钱的人才出一些不是特别厚或者质量不是很高的书。很多时候都是宫廷皇家才会有能力出一些比较大型并且质量高的书,甚至有时倾全国之力才能做到。比如明代的《永乐大典》雍正的《古今图书集成》等。但是到了乾隆嘉庆以后,书籍的出版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主要就是因为国力不行了。有的书从刊刻到最后发行可能要一大批人花费三四十年的时间,所以书籍在古代非常贵重就理所当然了。

一般现在大家都认为古籍就是线装书,就是那种用线穿起来的通常见到的种类,其实古代的书的发展是有一个脉络的,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种类,线装书只是到

最后比较定型的、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都还在普及的一个种类。

古代典籍源流考

上面的图片是甲骨文,大家肯定都是知道的,名气很大,中国最早的文字。

古代典籍源流考

上面的是玉板,就是写在玉上面的,这个与我们很多的同行还是有关系的,从早期的开始一直到最后实际上都是在使用的,制作拓片的石碑与这个还是很像的,只不过一个是使用玉材,一个是使用石材,玉板甚至在乾隆的时候还在使用。

古代典籍源流考

(乾隆玉版)

上面的是玉板,就是把文字雕刻在玉上的。这个跟我们大家还有很多同行还有点关系吧!在早期先人把文字刻在兽骨、石板及玉板上,然后从玉板开始使用到后来玉板其实一直都还有在用。先人在石板上刻字也是比较常见的,现在制作拓片所用的石板基本上历朝历代都有。特别是在乾隆的时候,他比较喜欢玉,所以玉板也在使用,就是用玉板、玉片制作成书。

古代典籍源流考

古代典籍源流考

图为早期的竹简,上面的字现在来看都不容易懂的,这些字都是在小篆之前的文字形式,像隶书这个时候应该还没有出现。

古代典籍源流考

这个看起来跟竹简很像,但是实际上这个是木牍。木牍就是木材制做成木片,然后再用毛笔在木片上书写,从上面看(特别是右1、右2、右3)文字的书写风格是隶书,汉隶的味道很浓。

古代典籍源流考

上面这种是帛,我们现在见的比较少,它跟绢很相似,是一种丝织物。它是纸制品出现之前的一个过渡性的材料,可能是因为太贵而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或者可能是因为后来蔡伦革新造纸工艺以后,发明了“蔡侯纸”,并且蔡侯纸就开始普及了而慢慢的取代了帛。

其实从收藏的角度看评价的话,这都算是保存的挺好的,这么长时间真的是挺难的。

古代典籍源流考

西晋的写经,其实写经是在宋代之前比较主流的书籍传播形式,从晋朝开始写经就非常的多了,在敦煌的写经里面其实也有晋朝时候的写经,但是最多的还是唐朝的写经。

古代典籍源流考

古代典籍源流考

古代典籍源流考

唐写经在中国的纸制品的地位上是非常重要的,那为什么是它们非常的重要呢?因为唐以后就开始以雕版印刷为主要传播形式了,是印刷史上非常重要的变革,所以很多的重要著作,唐写经成了最重要的参考版本之一,而有的没有刻版的著作,只有唐写经留存在世,一旦损毁,将不复存在。

其实这也是古籍善本的重要价值之处,想象一下如果说没有古籍善本,我们可能连孔子是谁,李白是谁都不知道了!我们可能都不知道是谁?他们那些著作诗文集什么的更不会流传下来。那我们历史就会很模糊。像老子孔子等圣贤的言论著作基本上都是靠这些文字流传,如果说我们的历史没有这些古代典籍的话,那我们的历史就会是一片空白,我们现在基本上是跟其他那些新建立的国家也没多大区别。

可惜在1907年发现的时候,英国人斯坦因仅用四根马蹄银,从看守的王道士手中换走了29箱珍贵古典经书,绢画和丝织品。而现在存世的大部分敦煌写经就在其中。在中国当时,世间能见到的最早的古代纸质品基本都是宋代版刻书,结果一下出现了这么一大堆的唐代的写经,当时就轰动了整个中国甚至是全世界的文化界和收藏界。遗憾的是这批敦煌写经基本上被国外人抢的差不多了,中国仅仅留下来非常少的一部分。近几年唐写经热,一些有能力的藏家和投资者又在陆陆续续的往回买,也算是一种情结吧!

古代典籍源流考

古代典籍源流考

古代典籍源流考

唐朝很多都是以写经的形式来记载文字。但是唐朝也出现了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后来大量普及的刻版印书。就是刻出模板再印到纸上,然后批量的装订成册,大量的发行。所以宋版书的史料价值以及制作工艺价值都是非常高的,在民国的时候就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可见其珍贵程度。

古代典籍源流考

上面这个书从在收藏界的地位来看比宋版书还要高,从史料价值来看不一定比宋版书高,之所以收藏价值高是因为稀少,这是辽代的版本,辽金时期与宋也是基本一个时期,在国家的博物馆也是很少见的。

古代典籍源流考

这两部书是元代的,我们一般称为元版。元版书的字体大多都是当时比较流行的赵体,就是赵孟頫的书法风格。赵的书法在当时元朝影响比较大,所以制作书的模板书体就是赵体,而宋代用的是欧体,就是欧阳询的书法风格。

在古籍史上明代划分是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一般是从明初到正德,这个时期基本上继承了元代的风格。正德到隆庆年间,这个是明中期。万历到最后,也就是崇祯皇帝时期,这个是明后期。

古代典籍源流考

古代典籍源流考

这是最典型的明中期至嘉靖年间的古籍。那个时候非常流行这种影宋刻,就是影着宋代的书籍刻出来的,因为他们那个时候的文人追求宋版书的感觉,而宋版书又那么少,所以嘉靖这个时候就大量的制作这种书。这个是世德堂的刻的荀子,世德堂是一个刻书的机构,一个刻书的堂号吧!然后再发一个宋代的《荀子》对比一下。

古代典籍源流考

这个是宋代刻制的荀子,也差不多是现存的最早的荀子版本,后来的《荀子》版本都得参考这个宋版。

明晚期就是万历到明末即嘉庆时期。这时出现了比较适合雕刻的匠体字。这种字体特别适合刀去刻,从而提高了刻制效率。

古代典籍源流考

这张图是明代国子监刻的《前汉书》,能看的出来这两种字体就特别适合使刀,版刻效率提高了很多。

清代分为四个时期,一般是这样来划分的,早期是康熙之前,康雍乾盛世算是第二个时期,嘉庆和道光算是第三个时期,道光以后就是第四个时期,这几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早期因为打仗,国力还不是很强盛,著书很少,没有什么风格特点,大多工艺粗糙,从历史时间上来看,实际上清早期是和明末时间上是有重叠的,两个时期是非常接近。

然后到康雍乾时期,这个时候国力是最强的,所以这个时候的书籍种类多,而且刊刻精良,质量非常高,史称“康版”,此时也就出现了非常典型的清代书籍刊刻风格。

嘉庆和道光时期,因为国力开始变弱,所以书籍刊刻方面开始在走下坡路,但是也有一些不错的书出现。然后到了清末的时候,基本上就很少有非常非常精良的书籍的出现了。

古代典籍源流考

《资政要览》

刚才讲清代的四个时期如果要说的话,肯定是前三个时期吧,因为最后一个时期基本鲜有比较代表的书籍出现。前三个时期,比如说早期的书籍,《资政要览》是典型的代表,康雍乾时期,内府刻本《全唐诗》是典型的代表。嘉庆到道光时期有《六朝文絜》,是此时期非常典型的代表作品。

古代典籍源流考

《六朝文絜》

古代刻书其实跟瓷器之类的也有点像,有官刻本和仿刻本,就如瓷器有官窑和民窑之分。不过在古籍门类里又多出来一块,那就是家刻本,也就是私家刻书,一般来说,官刻本与家刻本的质量都比较不错,仿刻本相对来说较差,当然不排除仿刻本里面也有佳作。

古代书的种类其实是非常多的,以前我以为只有几百种几千种,后来才知道古代书的种类其实要多得多,甚至有几十万种甚至更多,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是非常非常悠远的,可能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有像我们这样辉煌的历史,非常值得我们骄傲!

上一篇: 野史书籍推荐
下一篇: 民间神话故事(史上最全配图)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