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史”(鲁迅分类)小说《说岳全传》影响遍及全国,堪谓妇孺皆知,其之于南宋初年历史的普及作用,不亚于《三国演义》之于汉季三国史。然而不论学术界还是普通读者都对《说岳全传》的认识错误迭出,难称审慎。这不是由鉴赏水平或持何种文学欣赏理论决定的,在成书年代、作者籍贯、通行本时代等等具体问题尚待澄清的情况下,需要的是从细节着眼,真正解决问题的考证。立意于此,拙文着力解决这些问题。第一部分:版本流变列举岳飞题材的《说岳全传》、《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岳武穆精忠报国传》、《岳武穆精忠传》和《精忠录》五部长篇小说的版本情况,运用避讳的规则,重点分析锦春堂本,推断其为道光本。第二部分:成书年代研究《说岳全传》引用了若干评话,这些评话应当可以作为其成书的依据。本文从《飞龙全传》和《听雨轩笔记》中找到了这种连带性质的记述,而且记述的这些评话都是乾隆年间的作品,从而支持了《说岳全传》的乾隆九年成书说。第三部分:通俗文学作品中所见岳飞题材之演变例举自南宋以来有关岳飞题材的通俗文学作品,不牵涉具体内容的讨论,重点在甄别其中个别作品的作者、沿袭等问题,纠正一些俗成的错误看法。指出岳飞题材的发展趋势是虚构化;原因是这个题材具有的道德、政治含义;过程是从众多相关作品中的一个进而成为最有代表性的独立作品。
这既是逐步积累的必然,也有作者本身兴趣取向的偶然。第四部分:“华车”小考(铁)华车是小说《说岳全传》的作者钱彩用来描述一种类似“冲车”、“撞车”的战车。而历史上这类战车的功用并不同于小说的描写。至于其他同题材作品,如京剧《挑滑车》以及小说插图等,无论在名称还是描绘的图像上都是错误的。本文试图从词语源流、史书记载等方面,解释(铁)华车一词的由来及具体形制,以期纠正京剧及小说插图的讹传。第五部分:杂考八则举书中八种名物:包巾、坎肩、扎袖、海青、馒头、醋墨、拶指和通书。从古今史实角度揭示以上名物的实指,考察词义演变、进行语法分析分析词语的实际含义。第六部分:《说岳全传》辨疑对现在通行的三个观点:即《说岳全传》的作者是下层文人、故事前后部分差异过大、前身是《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提出异议。拙文用作品内容自证,提出钱彩是评话艺人、金丰是小书商,文化程度必定不高;《说岳》前后部分差异自有原因,实出一人之手;《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对《说岳全传》影响极小,甚至《说岳全传》的作者可能就没有看过《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同时,第一次提出《说岳全传》“钱彩原本”和“今本”的概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