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伪书产生的原因.doc

伪书产生的原因.doc

伪书产生的原因.doc伪书产生的原因我国伪书伪文产生的原因很多,造伪的手段也很多,伪书伪文的种类也很多。

伪书产生的原因

我国伪书伪文产生的原因很多,造伪的手段也很多,伪书伪文的种类也很多。明人胡应麟在其《四部正讹》中就按伪书形成的不同原因和形式分了20类:(1)作于前代而世率知之者;(2)伪作于近代而世反惑之者;(3)掇古人之事而伪者;(4)挟古人之文而伪者;(5)传古人之名而伪者;(6)蹈古书之名而伪者;(7)惮于自名而伪者;(8)耻于自名而伪者;(9)袭取人而伪者;(10)假重于人而伪者;(11)恶其人,伪以祸之者;(12)恶其人,伪以诬之者;(13)本非伪,人托之而伪者;(14)书本伪,人补之而益伪者;(15)伪而伪者;(16)非伪而实伪者;(17)当时知其伪而后世弗传者;(18)当时记其伪而后人弗悟者;(19)本无撰人,后因近似而伪托者;(20)本有撰人,以后人因亡逸而伪题者。后梁启超在《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一书中,在胡应麟归纳的基础上,又按伪书伪托的程度及方式归纳出10种情况:(1)分部伪。(2)部分伪。(3)本无其书而伪。(4)曾有其书,因佚而作伪。(5)内容不尽伪,而书名伪。(6)内容不尽伪,而书名、人名皆伪。(7)内容及书名皆不伪而人名伪。(8)盗袭割裂旧书而伪。(9)伪后出伪。(10)伪中益伪。

作伪有有意为之的,也有无意为之的。有意为之,就有个动机动机问题。据前人的研究,伪书出现的原因主要有:

。我国古代社会中,普遍存在厚古薄今,迷信古人、圣贤的心态,所以一些人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便采用托古的方法。于是儒家借重尧舜,墨家借重禹,道家借重黄帝,医家借重神农、黄帝,都是这一类的典型。伪书《神农本草》、《黄帝内经》即其例。

。在学术活动中,有的学者为了争胜,压倒对方,常伪造古书来作为自己的依据。

。每逢朝廷下令求书、献书之际,总有一些人为求利禄,冒险作伪。晋梅赜伪造《古文尚书》。

。因为恨某人,就假托鞭的姓名伪造一书来陷害他。

。为了泄私愤,却又不敢署己名,常常假托

上一篇: 中国古文典籍的伪书多达1100多部?该如何看待伪书呢?
下一篇: 《古本戏曲丛刊》编纂出版座谈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