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继续收看元代《三国志平话》解读。元代《三国志平话》是罗贯中《三国演义》的蓝本。但前者的脑洞,让习惯了罗贯中的故事情节的我们,还是惊讶不已。由此还会发出“看完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就理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多伟大”的感叹!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三国志平话》中的黄巾起义的由来。这一集我们将聊一聊平话里,夸张的刘关张一手终结的黄巾之乱经过。
首先是灵帝召群臣商议应对黄巾之乱的对策。皇甫嵩讲了一堆屁话,然后建议让灵帝号召天下诸侯组织各路义军,镇压黄巾军,还自荐自己当天下兵马大元帅,总领各路军马。
接下来就写关羽和张飞的相遇。外貌上,关羽被描写成虬髯,也就是打卷的络腮胡,面如紫玉。张飞在大马路上看到关羽路过,见他状貌非俗,一见如故,就跟他下馆子喝酒聊起来。此时,他们共同看到前来买酒的刘备,“生得状貌非俗,有千般说不尽底福气”。因此,又叫上他一起喝酒。
他们在酒馆里喝得昏天暗地,聊得非常投机,晚上一道在酒馆里夜宿了。第二天,张飞就邀请他们去他宅子里坐坐。张飞在书中不是屠夫,而是一户大富人家。他们又在宅后的桃园里,置酒欢饮。三个人越聊越投机,于是就拜起把子来。依着年纪,刘备当了大哥。
张飞看到黄巾猖獗,怕自己的家业会被侵占。于是三个人就去了找燕主,可能涿郡地面,古时属燕国地面,后世也多有号燕国的割据势力存在。因此,书中只说了燕主,具体指谁,不得而知。反正按《三国演义》说法,燕主可能是幽州太守刘焉。
不知道为什么张飞在《三国志平话》中的表现太抢眼,与《三国演义》的关羽形成鲜明对比。是张飞主动找到燕主,要求组织义军。燕主说自己府库里没钱。张飞就说自己颇有家资,可以做军资。还让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当头目,说刘备“其人生的龙准凤目,耳垂过肩,手垂过膝,可为头目。”
燕主听后马上立起义旗,不到一个月就招募到三千五百人马。黄巾军马上就打了过来,张飞探查贼军虚实的时候,不知道有何巧遇奇遇,居然将天下兵马大元帅皇甫嵩迎回本寨。皇甫嵩给刘备挂了先锋印。
之后平黄巾军的戏份也异常的神奇。张飞一人一骑就闯进了二十万黄巾兵马把守的杏林庄,还到了黄巾头目张表的中军帐下,要求张表受降。张表大怒,让手下众军士齐上,被张飞杀得魂飞魄散。张飞在贼军中纵横来往,无人敢当。后来汉先锋军分六队,各领兵五百,金鼓乱鸣,摇旗发喊,夺门撞入寨中,杀败了张表。
后来又攻打三十万黄巾军把守的衮州。衮州应该是“兖”州之误。张飞又是只要一个人去,刘备看不下去了,要他多少带点去。于是张飞喊了三声,只有十三个骑兵愿意前去。张飞领十三人,到衮州城下骂战。城上张表看是张飞,让张宝别出战。张飞就在城郭底下,洗起澡来。
张表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羞辱,放下吊桥,亲自领五千军出战。张飞似乎很聪明,没有直接开干,而是把他引到杏林庄。刘备、关羽两面埋伏,杀得张表军只有不到百人逃回衮州。待到张表进城之际,张飞埋伏百十人马,斩断吊桥索,夺了衮州。张宝死在乱军之中,张表逃到了大本营扬州。
刘备军马随后赶到,高喊“缴枪不杀”“杀张角者封侯”,使得敌方军心动摇。待到皇甫嵩的大军赶来,很多黄巾军扯下黄巾,临阵倒戈。张角、张表死于乱军之中。黄巾之乱就此平定。
总结《三国志平话》的黄巾之乱,有着致命的硬伤:那就是将刘关张的功劳吹到没边,整个黄巾之乱都是三兄弟平定的,大元帅皇甫嵩就是个名义领导者。而且里面功劳最大的居然是张飞,关羽的形象弱化很多,几乎成为一个闪亮的配角。参照之后的情节,这部平话可以说是张飞传。这种自带主角光环的写作方式,很符合现在的网络小说写作手法。我想当时的人听说书人讲这段的时候,肯定跟我们看网文一样的感觉,那就是爽!
相比之下,同样是虚构,《三国演义》要处理地更加巧妙合理。他让未来三国势力的主要人物曹操、刘备、孙坚都在黄巾起义中有亮相。虽然为了照顾读者情绪,演义版三国的刘备的功劳也有被吹嘘的成分,但也没像平话版这样夸大的没边。而且基本的故事情节、地名、人名等,还是尊重了史实,让人有历史代入感。我想当时的元朝人在看平话版三国的时候,可能就像我们在看清朝人使用手机一样尴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