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李大嘴说
编辑 |李大嘴说
前言
建安25年(公元220)年,刘备的长子刘封被赐死,作为刘备长子,且为蜀汉阵营的中生代统帅,本该被寄予厚望的他因何落得被赐死的下场?
刘封被赐死背后的真相是什么?他的去世对蜀汉阵营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年少成名的少年英才
刘封原名寇封,生父本是罗侯寇氏,彼时刘备势力羸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千算万算之下,汉献帝刘协的衣带诏还是流出,作为汉臣的刘备在接见董承后,决定奉诏讨伐曹操。
因战力不敌,刘备一退再退,先后归附了袁谭袁绍父子,后转入刘表势力范围内,入驻荆州。
在一次宴席上,刘备第一次见到了名为寇封的少年,因对其举止颇为赞赏,兼之此时的刘备尚无子嗣,于是便决定将其收为义子。
建安15年,周瑜病逝,直觉敏锐的蜀军集团认为此时是占取益州的大好时机,彼时北方的曹操犹豫不决,东吴又缺少一位能堪大用的统帅,于是在使者张松的劝诱下,刘备决定入主西川。
此时年仅二十的刘封表表现出了超人的统御天赋,在刘备的命令下,同当时蜀汉的一流战将,与张飞赵云等联袂出征,一举占领了益州,此战中有着卓越的表现的刘封得到了刘备的赏识。
战后,刘封被封为副军中郎将,担中军之责,可谓是肩负着刘备的身家性命,此时的刘封俨然已成长为刘备最信任的人,逐渐成为蜀国阵营中一颗冉冉升起的帅才。
建安23年,刘封再次跟随刘备出征,企图入主汉中,谋士法正颇得刘备赏识,其献计曹操战胜张鲁后立足未稳,如果此时率军出征,则可将汉中这片沃土囊如怀中,徐徐图之可成为今后光复汉室的最大依凭。
年轻的刘封,再一次出现在了这场三国时期的最经典之一的战场之中,这次他面对的是此时的北方雄主曹操。
时历史记载,曹操见应战者乃是年轻的刘封,心中满是不忿,遂破口大骂,认为刘封不配作为自己的对手,于是便召人要自己的二子黄须儿曹彰出战。
“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三国·鱼豢·《魏略》
因曹彰未到曹操便以退兵,于是这场魏蜀之间的最强二代之间的战斗遗憾的没有发生,随后建安24年,在刘备命令下,刘封又得以统御孟达的军队,占领了上庸。
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封再迁副军将军,统领上庸,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蜀汉阵营最强二代,此时的刘封堪称是蜀汉中生代的最佳承接者,将一城之中交付刘封,可见在刘备心中这位义子的分量。
也正是同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年幼的刘禅被立为王太子,蜀汉最强二代和蜀汉最尊贵的二代,冥冥中刘备的天平似乎开始了倾斜。
拒援关羽以致身亡
历史的车轮总是在不经意间驶向未知的驰道,在占领了上庸之后,刘封已然成为蜀汉阵营的封疆大吏,作为刘备最信任的义子,此时他的作用由中军统帅变成了据守一方的主帅。
自蜀汉阵营他占领了汉中的大片领土后,已经完成了诸葛亮当时为刘备献策中的第一步,“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按照当初《隆中对》的预想,想要成就光复汉室的宏大伟愿,需要的就是一个契机。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可蜀汉终究没有等到那个“天下有变”的时候,建安24年,8月天降大雨连绵数十日,驻扎于樊北的于禁、庞德处遭到水淹,驻守南郡时任前将军的关羽认为此时占据天时可一击败之。
关羽下令糜芳驻守后方,自己则率军利用汉水涨潮的机会,生擒于禁斩杀庞德,曹魏阵营的则据认为关羽此举必然不会被孙权容忍,遂急遣徐晃南联东吴,夹击关羽。
关羽眼见来者不善,自己又势单力薄,于是便向驻扎在上庸的刘封部求援,此时的刘封陷入了两难之地。
其一、上庸才占领不久,自己立足不稳,倘若带兵驰援,很有可能会造成内部空虚丢掉城池。
其二、在关羽攻打樊城初期,连战连捷,于是便给了刘封孟达两人一种错觉,让他们错以为关羽此时是占据优势的,并没有料到后来会落得被擒斩杀的后果。
关羽在未等到救援的情况下,又遭到东吴离间,与自己一同驻守南郡的糜芳开始叛逃,在孙权的率军之下,南郡陷落,关羽后路被堵,兵败麦城被杀。
得知消息后的刘备自然是怒不可遏,关羽于刘备而言,不仅是镇守重镇以图北上的大将,还是腥风血雨中患难与共的歃血兄弟,这样的打击之下,坚不出援的刘封便成为了被谴责的对象。
关羽的死亡,使得刘封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开始动摇,毕竟关羽名义上是刘封的二叔,无论是出于军事层面的支援还是对自己的二叔的感情,这种行为在刘备眼中是不可接受的。
可以说,关羽的死成为了刘封被赐死的原因之一。
将帅不和惨遭离间
因蜀汉内部尚未稳定,此时的刘封依旧被委以重任,与孟达驻守上庸,在经历了关羽之死后,刘封身旁的另一个爆点出现了,而这个爆点的起源,正是他身边的孟达。
建安25年,早前因未能救援关羽而担心遭刘备训斥的刘封孟达二人之间的嫌隙愈见激烈,一城之中最怕的不是外部强敌,而是内部的瓦解,此时的上庸城内,风雨欲来的空气正在扩散开来。
一件事情的爆点往往只需要一颗小小的火星,而这个火星很快便出现了。
刘封在一次巧合的机会,看到了为孟达演奏鼓乐的乐队,于是便毫不客气的夺了过去,面对刘封的强取豪夺,孟达则表现出了惟恐的一面。
担心遭到刘备责备的他,心生一计,打算将过错全都推到刘封身上。
他修书一封,称自己遭到了刘封的苛责,便带着自己的所属部曲叛离了蜀汉投降曹魏。
拿到孟达书信的刘备对刘封展现出了提防的态度,随后,孟达归魏后向刘封劝降,刘封却秉持着忠孝大义撕毁了来信。
孟达见招降不成,在曹丕的令下,辖徐晃诸军攻打上庸,占领了东三郡,刘封见状奋起反抗,谁料帐下申耽兄弟早已被策反,刘封败走回到成都。
压死刘封的最后一根稻草
先是救援不力导致关羽被擒身死,再战败曹魏丢三郡,兼之又被孟达离间,得到消息的刘备此刻对刘封的态度早已不如原先。
刘备对刘封进行了严厉的训斥,责备他苛待下属且对关羽的求援视若无睹,刘封毕竟是刘备义子,本是被寄予厚望的蜀汉二代,如何处置刘封就成为了困惑刘备的问题。
于是他便向诸葛亮问计,在诸葛亮审度之后,考虑其幼子刘禅尚小,刘封年长且恃军功在身,倘若不罚难平罪责,倘若重罚恐生怨恨徒留遗祸。
斟酌再三后,诸葛亮对刘备道:刘封性格刚猛勇烈,您去世后恐怕难以有人能制服他,也正是这句话,坚定了刘备赐死刘封的决定,成为了压死刘封的最后一根稻草。
“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三国志·蜀书》
可以说,刘封的死是必然的,在关羽腹背受敌之际未能及时出兵援助,后又与自己搭档的忠臣不睦,导致君臣离析,反被污构,刘封是一步错步步错,刚硬的性格成为了他死亡的催化剂。
其实设身处地的思考,对于刘封被刺死,中间的转圜余地是有的,即便是关羽身死,刘封祭出了上庸未定的理由来解释自己为何不出兵救援,这种说法是站的住的。
再者关羽身死,与东吴交恶,本部急功冒进,与镇守后方的糜芳不睦都是导致其最终结局的根本原因,反观刘封的坚守拒援反而是其次,此时老老实实认罪受罚也不会走到非死不可的地步。
但刘封在关羽死后,担心遭到刘备责骂,将救援不力的原因归结在孟达身上,殊不知自己好歹是刘备义子,可孟达只是外臣,同一件事刘备对两人的态度必然是不同的。
这便导致了孟达畏罪,只能拼死一搏为自己找一条出路,投靠曹魏,而刘封作为刘备义子,自然不能不守忠孝二字,可以说,与孟达的嫌隙成为了其身死的催化剂,忠义二字成为了他必死的枷锁。
及至刘封被赐死后,刘备才得知孟达劝降,刘封却扯书斩使之事,心知孟达之言皆为污构,可刘封已死,误被离间的刘备也只能悔恨。
此后刘备率军东征伐吴,更是在夷陵之战葬送了蜀汉的二代将领,可以说,冥冥之中,自刘封这个蜀汉二代领袖去世之后,蜀汉的二代阶层便被蒙上了一层阴暗的纱雾,蜀汉的国运也在烈火中加剧了结束的进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