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竹书纪年》为何消失?重新编集的版本是真是假?

《竹书纪年》为何消失?重新编集的版本是真是假?

《竹书纪年》为何消失?重新编集的版本是真是假?记载春秋战国历史的典籍之中,一定得关注到《竹书纪年》这本书。《竹书纪年》是战国里的诸侯国魏国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因为写在竹简上,后人便叫《竹书纪年》。

记载春秋战国历史的典籍之中,一定得关注到《竹书纪年》这本书。《竹书纪年》是战国里的诸侯国魏国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因为写在竹简上,后人便叫《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书籍_竹书纪年_《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

这本书珍贵之处在于,一方面是春秋战国时期距离现在相隔较远,留下的每一分史书典籍都是珍贵的史料。且春秋战国所遗留的史籍资料较少,《竹书纪年》所载记的史事格外珍贵。

二是《竹书纪年》这本书以纪年的方式记录了战国的历史,弥补《春秋》载记的不足,借助这本书,我们可以纠正司马迁在写《史记》当中的不足之处。

遗憾的是,《竹书纪年》如此重要,但修撰和搜集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原本这本书写出来之后就遗失了,连司马迁都找不到。所以在写《史记》的时候,司马迁没能参照《竹书纪年》的原始史料,难免有错漏之处。

后来,《竹书纪年》这本书被西晋时的一个盗墓贼在魏襄王的坟墓里挖出来了,墓里还有其他珍贵的史书典籍,如《穆天子传》。墓里光竹简书一类,就拉了十个马车之多。

竹书纪年_竹书纪年书籍_《竹书纪年》

墓中出土竹简书

初挖掘的《竹书纪年》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都以古文字书写。西晋人称之为《纪年》,又称《汲冢纪年》。

当时朝廷知道之后,专门派人前去收取,带回来交给史官考证。随后史官奉命整理竹简并排序,用西晋流行文字重新给《竹书纪年》加注释,便于读书人阅读。于是就有了《竹书纪年》最初的版本初释本,又称“荀和本”。

后来,有其他大家不认可“荀和本”的注释,认为他们在编校时候有错漏之处,两派因为时间点的解释问题产生矛盾。所以又出现了卫恒等人整理的“考正本”,里面附带了大量史料附注。

因为竹简笨重保存不易,所以在十六国之乱的战争动乱年间,不少典籍资料都遗失了。《竹书纪年》原始竹简也因此遗失了,虽然母本不见了,但是“荀和本”和“考正本”都还保存有。

《竹书纪年》_竹书纪年书籍_竹书纪年

不同注释版本的《竹书纪年》

唐朝时,读书人非常喜欢这本书,经常引用书中的事例,引经据典。但不幸的是,这本书在宋朝年间再一次丢失。于是宋朝和明朝年间,不少读书人自发去收集《竹书纪年》的残简,希望能将它还原。

他们编修的版本被后世称为《今本竹书纪年》,但是这一过程中,有的人偷偷加进去自己编纂的东西,这个版本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因为没有母本对照,考证工作极其困难。

竹书纪年书籍_竹书纪年_《竹书纪年》

竹简版《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的价值却毋庸置疑,瑕不掩瑜,当下史学界在研究上古史时,把它作为重要的信史材料。撰写夏商周断代史时,《竹书纪年》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后来,清朝的朱右根据前人的编撰成果,继续编集《竹书纪年》。民国时王国维在朱右的成果之上,又重新编撰,他编的这一版本被后人称为《古本竹书纪年》。

但是这两版的《竹书纪年》都有缺漏,并不完整,真实性很难考证。但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史很有帮助。不同版本的史书典籍都具有价值,原始材料对历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上一篇: 中国与西方都有龙的传说,为何产生一正一邪两种极端不同的形象
下一篇: 中国历史上虚构的四个人,每一位都家喻户晓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