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籍丛书”是一套收录关于北京历史地理、典章制度、掌故轶闻、名胜古迹、诗词杂咏、人物传略、物产风俗等方面宝贵地方文献的大型丛书。这套曾受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组长李一氓先生赞许的丛书已运作多年,出版《帝京景物略》《日下旧闻考》《光绪顺天府志》《北平风俗类征》《燕史》等近百种,受到学界和普通读者欢迎和好评。
北京地方文献,主要指记载北京地方历史的专著。北京最早一本地方历史书是《燕春秋》,可惜已失传。现存最早的是清代孙星衍辑校的《燕丹子》。从汉代到元代的北京地方文献,如汉代《燕十事十篇》,隋代《幽州图经》,唐代《蓟门纪乱》,宋代《平燕录》《入燕录》,元代《皇元建都记》《大都志》等,大都已散失无存。到了明代,记载北京的专书日益增多,《光绪顺天府志》统计有121种,当时存而可见的却只有十余种,如《宛署杂记》《万历顺天府志》《燕都游览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等。到了清代,研究北京史地的风气日盛,先后有孙承泽《春明梦余录》、顾炎武《昌平山水记》、朱彝尊《日下旧闻》等雕版行世。
《光绪顺天府志》 北京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整理出版北京古籍始于1958年。是年,邓拓从《人民日报》调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主管文教,要求该社整理出版北京古籍。1960-1964年,“北京古籍丛书”共计出版31种14册。1979年,北京出版社建立了副牌社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2005年,整理出版了“北京古籍丛书”54种87册。2009年北京出版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又出版了“北京古籍丛书”14种10册。此外,2012-2015年,由安东、吕克农领导的北京出版社人文社科图书出版事业部再版了一套60种全80册1200余万字的《北京古籍集成》。六十年来,总计出版了“北京古籍丛书”99种,111册,蔚为大观。
“孤心留取照幽墟”的孙承泽
在北京地方文献中,所有记载明代北京情况的,在清初还没有比孙承泽著《春明梦余录》《天府广记》更详备的。
《春明梦余录》七十卷,主要记述北京的历史掌故、典章制度和名胜古迹。“春明”原为唐都长安三座东门的中门之名,后作为“京城”或“都城”的通称。孙承泽仿北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诸书之名,而名曰《春明梦余录》。
孙承泽(1592-1676)字耳伯,号北海,顺天府上林苑(今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人,崇祯四年进 士,崇祯朝官至刑科都给事中。甲申之变,孙承泽在“解悬、呕药、挽溺”之后,被大顺军逮捕,被委任为“四川防御史”,未就任。李自成兵败后撤出北京,孙承泽遂“潜回上林,养疴村落”。清军入关,孙承泽仕清,官至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顺治十年二月,孙承泽疏荐陈名夏,顺治帝阅奏后愠怒。承泽览旨,战栗引罪,以两耳重听乞休。
孙承泽退食后,杜门却轨,不问朝事,在前门外章家桥西的孙公园和西山卧佛寺旁的退谷书屋专心致志从事撰述。据《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等书目记载,孙承泽先后著书43种。在众多著述中,记述考订明代朝章典故用力最勤,对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尤为着力。其中以《春明梦余录》一书最为突出。《春明梦余录》共收录明人奏疏263人455篇,又内阁、六部等公疏23篇。而崇祯十一年(明)陈子龙等选辑的编选时间最晚、搜集文集奏疏最多、卷帙最大的明代总集《明经世文编》仅收录了其中的98人195篇。因此,《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著录说:“……于明代旧闻,采摭颇悉。一朝掌故,实多赖是书以存。且多取《实录》《邸报》,与稗官野史据传闻而著书者,究为不同。故考胜国之轶事者,多取资于是编焉。”《春明梦余录》点校专家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编审王剑英(1921-1996),他是以乾隆内府刊本为底本点校的。
《天府广记》四十四卷,在《四库》仅于存目中著录。无刻本,只有钞本。一般人只知道有《春明梦余录》,不知道有《天府广记》,因为《春明梦余录》始刻于内府,为乾隆敕辑《古香斋袖珍十种》之一,光绪年间又曾翻刻,故是书刻印过两次,流传颇广。《天府广记》是在《春明梦余录》一书基础上,精心将崇祯朝事迹、奏疏和比较碍眼文字与康熙朝政治形势有关的都删去了。这样一来,《天府广记》比《春明梦余录》就更具有地方色彩,也更加简练了。所以,朱彝尊在《天府广记序》中说:“……《天府广记》,搜采广罗,文献彰著,洵为艺林之大乘,考核家藉此以为据信也。”
康熙十五年(1676)孙承泽临殁前一日赋诗云:“进退死生两大事,孤心留取照幽墟。”始终以未能殉节胜国为憾。孙承泽在 耄耋之年,逆境之中,勤奋著述,岁有帙成,最终还是博得了后人的赞誉。朱彝尊曾赋《退谷》诗一首:“退翁爱退谷,未老先抽簪。行药乱峰路,筑亭双树林。闲中春酒盍,静里山泉音。满目市朝贵,何人期此心?”
在贬谪中克己发奋的朱彝尊
“北京古籍丛书”中最具代表的一部是《日下旧闻考》,是乾隆三十九年,弘历命窦光鼐、朱筠等根据《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日下,就是京都,这里专指北京。唐初诗人王勃《 滕王阁序》有句:“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以后就把日下比作长安,比作京都。
《日下旧闻考》 北京出版社
《日下旧闻》是康熙二十五年朱彝尊编辑的。他从1600多种古籍中选录历代有关北京的记载和资料,共分十三门,四十二卷。朱彝尊在自序中说:“……计草创于丙寅(康熙二十五年)之夏,录成于丁卯之秋,开雕于冬,讫戊辰(康熙二十七年)九月而竣。”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人,康熙十八年博学鸿儒科进士。二十年充日讲起居注官,二十二年入值南书房,“命紫禁城骑马,赐居禁垣东,数与内廷宴”。翌年元日,“南书房宴归,圣祖仁皇帝以肴果赐其家人”。由此可见,朱彝尊平步青云,得到康熙帝宠信。但是,朱彝尊也遭到他人嫉妒。当时,他正在编辑《瀛洲道古录》,私以小官吏抄写四方经进之书,被学士牛钮所劾。
康熙二十三年,朱彝尊初罢禁职做《自禁垣移居宣武门外诗》:“诏许移家具,书难定客踪。谁怜春梦断?犹听隔城钟。”又有《古藤书屋送人诗》:“我携家具海波寺,九月未槁青藤苗。夕阳倒影射柽柳,此时孤坐不自聊。”从这两首诗里可以感觉到朱彝尊被贬谪后失落痛苦的心态。到康熙二十五年夏,朱彝尊从贬谪中克己发奋,他克服了被谪之痛和牢愁羁旅之思,决心排除万难,抢救文献典籍,终于以惊人的毅力、渊博的学识,在短暂的一年中编纂成《日下旧闻》。
乾隆三十九年敕撰《日下旧闻考》时,距《日下旧闻》成书已将近百年。北京城池、宫殿,尤其是皇家园林已有很大变化。朱彝尊所选录的,已远远不够了。而且他以“布衣”著述,除辽、金、元、明的旧迹外,很少著录宫殿御苑的建置设施,这些在弘历看来是很大缺陷。弘历诗中说:“重考彝尊书以成,七言权当序而行。名因日下荀鸣鹤,迹逮春明孙北平。挂漏岂无补所阙?淆讹时有校从精。百年熙皓繁文物,似胜三都及两京。”
《日下旧闻考》一百六十卷,比起《日下旧闻》四十二卷,增加了三倍。内容、篇幅大大增加了。《日下旧闻考》虽仍沿用《日下旧闻》的编次目录。但其中二十卷的国朝宫室、两卷的京城总记、四卷的皇城、十四卷的国朝苑囿都是新增加的。
《日下旧闻考》原刻本有内府两个印本。一个字样较清楚,较少断线坏字,为初印本。一个字样较模糊,有断线坏字,为后印本。北京古籍出版社则是根据后印本排印校订的。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瞿宣颖、原《世界日报》主编左笑鸿、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馆员于杰点校。
《鸿雪因缘图记》里的北京名胜
《鸿雪因缘图记》,是清代麟庆用图画的形式记述身世和经历的作品,自幼年八岁的《延年玩丹》到老年的《退思夜读》,以时为序,分为三集,每集二卷,共图240幅,记240篇。“鸿雪”出于苏东坡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麟庆把自己的经历,请画家绘出,自作文字记述,涉及山川、古迹、风土、民俗、河防、水利、盐务等,反映了道光年间广阔的社会风貌。
《鸿雪因缘图记》北京出版社
麟庆字见亭,满族人,是金代皇室完颜氏的后裔。嘉庆十四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升兵部主事。后历任徽州知府、颖州知府、河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湖北巡抚、总督江南河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
麟庆在《鸿雪因缘图记》中用力抒写的是北京。这是因为麟庆家的老宅在鼓楼东,祖坟在安定门外,童年、青年和晚年都在京都度过。所以第三集自《金鳌归里》后,大多是有关北京的图记。其中有:赐茔来象、仙桥敷土、架松卜吉、戒台玩松、灵光指径、五塔观乐、卧佛遇雨、碧云抚狮、大觉卧游、玉泉试茗、天坛采药、夕照飞铙、居庸挹翠、房山拜陵等。
仙桥敷土,仙桥是酒仙桥。麟庆的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先考、先妣都葬在酒仙桥,所以图名仙桥敷土。敷土指给坟墓培土。
五塔观乐,五塔是西直门外长河北岸的五塔寺。五塔寺诵经时的演乐很壮观,声如潮涌。演奏乐器有短角、长筒等,伐鼓撞钟,声震殿瓦。
《夕照飞铙》画得十分有趣。夕照寺位于东城区夕照寺中街。存大殿两座,前殿3间,后殿为大悲殿。夕照飞铙共绘有九个表演飞铙的僧人。图记中说:“有僧杲堂善飞铙,著名于时”。并说:“是日在山门演飞铙经,妙音法曲,恍若步虚。执事僧均披织龙袈裟,持铙者飞舞盘旋,能传师教……”夕照飞铙图中还绘有法藏寺塔和万柳堂等南城的名胜古迹。
《天坛采药》绘有圜丘坛、皇穹宇和祈年殿,还画了两个采药的道士和两个游客。麟庆在《天坛采药》里说:“所产益母草最良。”益母草,也叫“龙须菜”,是治妇女病的一种有效药,熬出来的药叫“益母膏”。
麟庆还用细致的文笔描述自己的住宅——半亩园。半亩园在美术馆后街黄米胡同。其地本是清初贾汉复的园子。道光二十一年江南河道总督麟庆购得后,施工修复并建花园。园中有拜石轩、曝画廊、退思斋、赏春亭、琅圜妙境、海棠吟社等景。麟庆还是位收藏家,琅圜妙境专门藏书,总计有八万余卷。半亩园东部的住宅跨院(今黄米胡同5、7、9 号)保存较好,现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鸿雪因缘图记》有道光二十九年扬州刻本和光绪十年上海点石斋石印本。原画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北古版《鸿雪因缘图记》据道光二十九年刻本影印。北古版《鸿雪因缘图记》平装本装帧设计非常雅致。墨蓝的封面印上银白色线条的三幅图画。这三幅图画分别是从《鸿雪因缘图记》书中摘取的《西湖问水》《铁塔眺远》《金鳌归里》,西湖是杭州西湖,铁塔是河南甘露寺铁色琉璃塔,金鳌即北京金鳌玉蝀桥(今北京北海大桥)。
有清一代的掌故书《雪桥诗话》
北古整理出版的近人杨钟羲著《雪桥诗话》,包括1989年版《雪桥诗话》、1991年版《雪桥诗话续集》、1992年版《雪桥诗话三集》和《雪桥诗话余集》。共4集40卷,篇幅浩繁,内容丰富,合约130余万字。《雪桥诗话》名为诗话,实际上是一部记载有清一代的掌故书,是研究清史、北京史,尤其是八旗人物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
杨钟羲(1865-1939),祖籍辽阳,世居北京,原名钟广,二十四岁时才改名钟羲,冠姓杨,字子琴,号留坨、雪桥等。光绪十五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光绪二十五年至1911年,先后任江宁知府、淮安知府等。辛亥革命后退居上海十多年埋头著述,甘为清遗老而不仕。杨钟羲平生著述甚多,以《雪桥诗话》最为知名。
《雪桥诗话》最大特点是:一些不为人所习知而又有一定成就的作者的吉光片羽,往往可在《诗话》中窥见点滴。而这一点一滴,在其它书籍中是颇难找到的。如众所周知,早年胡适考证曹雪芹生平时,所征引的就是《雪桥诗话》卷六宗室敦敏的赠诗:“寻诗人去留僧壁,卖画钱来付酒家。”胡适考证敦敏和敦诚兄弟二人关于曹雪芹的四首诗后,告诉我们曹雪芹在西山著《红楼梦》时已经很贫穷,而且穷得很不像样子。故敦诚赠诗说:“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雪桥还在《雪桥诗话续集》卷三记述了,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刚到南京任江宁织造时,在署旁建一亭,作为曹寅兄弟读书处,在亭旁又亲手种了一棵楝树。因此,曹寅特意把自己的别号叫“楝亭”。雪桥根据敦诚著《四松堂集》在《雪桥诗话续集》卷六说:“尝为琵琶行传奇一折,曹雪芹(霑)题句有云:‘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雪芹为楝亭通政孙,平生为诗大概如此,竟坎坷以终。敬亭挽雪芹诗,有‘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之句。”旧红学研究家在雪桥以前,在一百多年时间里,大家一直认为曹雪芹是曹寅的儿子。改正这一大错误的就是杨钟羲先生。曹雪芹名霑,是曹寅的孙子。
《雪桥诗话》的第二个特点是:保存了不少现已罕为世所知的诗作者的佳什隽句,给研究清诗者提供了丰富有益的素材,也扩大了清诗爱好者的鉴赏范围。例如《雪桥诗话三集》卷二录张萧亭《浒山泺》诗“漠漠渔村雨压扉,湖波不动钓船归。畏人水鸟时惊去,直向寒山影里飞”。雪桥评论:“偶然即目,妙于写生。”
《雪桥诗话》的第三个特点是:保存了不少北京名胜风土史料。例如《雪桥诗话》卷九记明大学士李东阳世居北京,五世皆葬西郊畏吾村。畏吾村即今海淀魏公村。《雪桥诗话续集》卷三载纳兰成德南苑杂咏和严荪友诸诗,可以考见清初南苑行宫盛况。《雪桥诗话余集》八卷记李慈铭咏钓鱼台诗等。
《雪桥诗话》初有吴兴刘氏刻《嘉业堂丛书》本,曾于癸丑(1913)、甲寅(1914)两次印行。《雪桥诗话》全四集又于丁巳(1917)以吴兴刘氏《求恕斋丛书》刻行。《雪桥诗话》以甲寅本标点。其他三集以《求恕斋丛书》本标点。《雪桥诗话》及续集由在中华书局和文物出版社从事选题、校勘、整理古籍等工作的石继昌(1925-1994)先生点校,《雪桥诗话三集》及余集由古籍整理专家康奉、李宏教授和时任外交部副部长周南先生点校。
李一氓要出的两种书
1981年李一氓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很关心北京古籍出版工作。1982年他给北京古籍出版社来了一封信,说“你们已刊行北京各种竹枝词,似可扩大,印《启祯宫词》”。
北京古籍出版社总编辑赵洛先生阅读《启祯宫词》时,感觉内容比较单薄,能不能把建都在北京的辽、金、元、明、清的宫词都汇集出书呢?关键是能找出多少写这几个朝代宫词的书。赵洛想起琉璃厂的雷梦水。雷梦水(1921-1994),河北冀县谢家庄人,15岁起随舅父孙殿起在北京琉璃厂通学斋当学徒,从事古旧书收售业务。几十年间,收获了“满腹关于书和爱书人的掌故轶闻”。著有《书林琐记》《古书经眼录》等。赵洛去找他,不想几个月后,他居然背了一个大蓝布包袱来,打开一看,正是北京古籍需要的这五个朝代宫词。于是分别请熟悉宫词的专家点校,又补充文集、诗集中能找到的宫词,于1986年出版了(清)吴士鉴等著《清宫词》,1987年出版(明)朱权等著《明宫词》, 1988年出版(元)柯九思等著《辽金元宫词》。
后来李一氓又拿来民国初年陈师曾画的《北京风俗图》,请北古出版。
陈师曾(1876-1923),名衡恪。其祖父陈宝箴,其父陈三立,近代著名诗人。其弟陈寅恪,著名历史学家。陈师曾1902年留学日本,1910年归国,1913年秋到北京,主要致力于美术教育,擅诗文、书法、篆刻,尤工绘画。著有《中国绘画史》《陈师曾先生遗墨》《槐堂诗钞》等。
陈师曾所画是北京平民生活,如捡破烂的、掏粪的、卖糖葫芦的、斗雀的等,还有婚葬嫁娶风貌,一一呈现。加上有姚茫父、何宾笙、陈止、程康、金城等题词、题诗,很是珍贵。陈师曾这部册页,在他逝世后辗转相传。张志鱼在跋语中说:梁启超曾以七百金购藏,日本人又出千金索骥,未能如愿。册页后来流落民间,20世纪50年代由国家收购,藏于中国美术馆。李一氓送来的是20年代琉璃厂印珂罗版黑白画面,近代已少见。北京古籍正拟印刷,这时责编林红从一本美术刊物上看到原作,现存中国美术馆。北古找去,竟发现原作是彩色的,遂决定用彩色影印,使《北京风俗图》1986年首次按原作彩色精印。
新作新版,令人期待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2009年成立以来,先后出版了《北平风俗类征》《畿辅人物志》《畿辅人物考》《燕史》《知寒轩谈荟》《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外三种)》《都门汇纂(外二种)》《京语解 京腔偶释》《京畿金石考 北平金石目 京兆古物调查表》等。
《京畿金石考 北平金石目 京兆古物调查表》北京出版社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2015年出版,由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邱居里副教授辑录点校的(明)郭造卿著《燕史》(全二册)一书。是书在校勘标点《燕史》仅存抄本十记三十五卷的同时,又从郭造卿诗文集《海嶽山房存稿》、论说集《海嶽山房别稿》中,辑录出该书的全部篇序和部分论、辩,凡145篇,与抄本合为一帙,首次将《燕史》全部传世篇章辑为一书,对于阅读迄今为止这部古代北京地方通史,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文本。
《燕史》 北京出版社
郭造卿(1532-1593),字建初,号海嶽先生,福建福清人,弱冠入学,曾三试冠诸生。隆庆六年入贡北京国子监为太学生。万历初年入幕戚继光将军府。从万历八年至万历十八年,郭造卿矢志不渝编纂草创成《燕史》《蓟略》二书。因二书卷帙浩繁,无人能为刻梓。《燕史》仅存清抄本三部,分别藏于福建省图书馆、首图和北京大学图书馆。邱教授是以学苑出版社影印首图清抄本为底本点校校勘的。
新近,北京出版集团人文社科事业部又应读者需求,将《北京古籍集成》中的一些重要图书出版单行本。按其规划,每年还将有数种新品付梓。
他们还尝试将“北京古籍丛书”的一些图书简体横排,如“北京岁时系列”(《北平岁时征》《北平岁时志》《燕京岁时记(外六种)》),甫一出版,便受好评,该系列不久前获誉全国古籍出版社年度百佳图书(2018)二等奖。另外,同样是简体横排的“明清野史丛书·第一辑”(文津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也即将上市,值得我们期待。
“北京岁时系列”
《北平岁时征》《北平岁时志》《燕京岁时记(外六种)》
文津出版社
题图为即将由文津出版社推出的明清野史丛书·第一辑
本文首发《中华读书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