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播出第二期。节目中,当代读书人撒贝宁对话女史学家班昭,走进班家两代人接续修撰《汉书》的传奇故事。
节目的播出引发大众对于中国首部纪传体断代史史书《汉书》的关注与热情,接下来我们就通过阅读刊载于《文史知识》的一篇经典文章来进一步深入了解这部书吧。
《汉书》一百二十卷,东汉班固撰。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他的父亲班彪,为了记录西汉的历史曾编写了《史记后传》。班固是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编撰《汉书》的。在编撰之初,有人向汉明帝控告班固,说他私改国史,因而被捕入狱。班固的弟弟班超闻讯后,立刻向朝廷申诉。汉明帝听了申诉,又看过班固的初稿之后,认为班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把他释放出狱,任命他做兰台令史,让他继续编撰《汉书》。可惜班固死得过早,遗留下《汉书》的“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完。他的妹妹班昭补完了“八表”,同郡的马续又帮助班昭编撰了“天文志”,全书才最后完成。
《汉书》点校本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详细记载了整个西汉王朝二百三十年间的兴亡史。全书包括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传共一百篇。体例大略与《史记》相同。其中汉武帝以前的纪、传,基本上都是采用《史记》的原文,但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经过了认真的取舍增删。“十志”也是仿效《史记》的“八书”写成的,只是把“书”的名称改为“志”,又创作了“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增加了新的内容。“八表”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了各个时期各种人物的历史活动。这种体例也基本上是承袭《史记》。《史记》中的“世家”部分,班固也进行了改造,与“列传”部分合而为一,统称“传”。
《汉书》作为—部史学巨著,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首先它记载西汉一代的史实比较完备。《史记》记载西汉的历史到汉武帝为止,汉武帝之后一百多年的历史,只有靠《汉书》才能给我们提供比较完整丰富的史料。另外,《汉书》的叙事比较详尽,史料的选择也比较严谨。《汉书》首创的“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开了后世断代史书著述的先河,为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班固像
《汉书》中还附录了大量的散文和辞赋。这虽然影响了《汉书》在叙事和人物描写上的生动性和鲜明性,但是从保存材料的角度看,是功绩非凡的。例如选录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西汉贾谊的《论积贮疏》,就是因为保存在《汉书·食货志》中才能流传至今。《论积贮疏》是一篇说理严密、感情激切的政论文。它以贮备粮食问题为中心,论述了发展农业生产对安定社会、巩固汉朝统治的重要意义。既是一篇优秀的散文,又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史料。
《论积贮疏》收录于《汉书·食货志》
作为一个历史家,班固也是重视历史事实的。传记中许多事实的记述,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暴露封建统治者龌龊丑行和凶残本质的作用。有些描写也表现了作者伐恶扬善同情人民的思想。但是,班固毕竟是出身于仕宦家庭,深受正统儒家思想影响的学者。他编撰《汉书》主要是以正统儒家的眼光来衡量是非,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来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缺乏敢于揭露现实矛盾的批判精神。
《汉书》中独具特色的内容是“八表”中的“古今人表”和“十志”中的“艺文志”。《古今人表》中罗列了远古至秦朝的数以千计的历史人物,是人们考证古史经常使用的材料。后人对“古今人表”也作了许多研究和考证。“艺文志”是根据西汉末年学者刘歆所著的《七略》改写而成的。它不仅著录了西汉官府的藏书,而且还分析了学术源流和派别,是我国目录学史上一篇杰出的代表作品。
《汉书》点校本中的“古今人表”和“艺文志”
《汉书》文风古雅,向来被视为难读的一部古书,连东汉的大学问家马融都不能读通,只好拜班昭为师进行学习。因此,为了读通《汉书》,历代的学者作了许多注解工作。其中最著名的有两部:一是唐朝初年颜师古的《汉书注》,一是清代王先谦的《汉书补注》。颜师古注参考了隋以前二十三家的注释,体例精审严密,有许多独到见解,与《汉书》并行于世。中华书局近年出版的点校本《汉书》,就附有颜注。王先谦的《汉书补注》是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征引各家的说解广泛而完备,文字史实的考证审慎而翔实,校勘也比较精确,是阅读《汉书》的比较好的参考书。
*本文原载《文史知识》1981年第3期《文史书目答问》栏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