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非一时一人之作。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
此书大量应用寓言故事来说明事理,语言生动,文采丰富,其中有不少千古流传的名句。
(一)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译文: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穴,只能避免丧命而已。
(二)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译文:别人对自己有恩德,不可忘记;自己对别人有恩惠,不可不忘。
(三)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
译文:注重小节的人不能成就大的威名,不忍受小的耻辱的人不能建立美名。
(四)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译文:用钱财交朋友,钱财用完了交情就会断绝;贪美色面结合,到年老色衰时爱情就会消失。
(五)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译文:作父母的疼爱孩子,就要为他们作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眼前得失。
(六)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
译文:内心的企求相同的人容易相互憎恶,有共同的痛苦或忧患的人容易互相亲近。
(七)怀重宝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轻敌。
译文:怀藏着贵重的宝物,不能在晚上行走;担任重大事业的人,不能够轻视敌人。
(八)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
译文:谋略泄露了,事情一定不能成功;计划不果断,名望也不能建立起来。
(九)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译文: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
(十)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
译文:无形者,形之君也:无形之物是有形之物的主宰。君:统辖,主宰。无端者,事之本也:没有发端的事物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十一)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译文:见到兔子再去招呼狗,不算是晚了;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也不算太迟。
(十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译文:宁可作鸡的嘴巴,决不作牛的肛门。
(十三)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译文:前面的事情不能忘记,它可以成为后事的老师。
(十四)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译文: 凡是追求最高道德的人都不去附和俗人的意见;成就伟大功业的人都不会去与众人商议。
(十五)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
出自《战国策·秦策四》。释文: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十六)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出自《战国策·燕策二》。释文:善于创始的人不一定完成得很好,有个好开头的人不一定有好结果。
(十七)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
出自《战国策·秦策》中。释文: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就高谈阔论,便是不明智;如果知道了而不谈,就 是不忠诚。
(十八)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骐骥:骏马。驰:快跑。驽:劣马。先之:跑在前面。这几句大意是:骏马盛壮时,一天奔驰千里;到它衰老时,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
(十九)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
出自《战国策韩策三》。孪:双生。译文:双生的孩子长得极为相似,只有他们的母亲能一眼分辨出来;利害混淆在一起的事物难以分辨,只有聪明的人才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二十)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译文: 太阳运行到中天则向西移,月亮满盈后就会亏缺,万物极盛之后就会衰败。
(二十一)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上奏章直言劝讳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
(二十二)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
译文: 遵循古法成就的功业,不完全高于今世;效法古人的学问,不能够制定今天的制度。
(二十三)仁不轻绝,智不轻怨。
译文: 有修养之人,不轻易说出决绝的话、做出武断的事;明智的人,不轻易埋怨环境恶劣、人心不公。
(二十四)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选自《战国策·燕策》。恶声:谩骂的话。意思是:古时候的君子,即便断绝了交情,也不会口出恶言。
(二十五)子用私道者家必乱,臣用私义者国必危。
译文: 做儿女的使用不正当之道谋求私利,家庭必定混乱,做臣子的使用不正当之义扬个人私名,国家必定危险。
(二十六)明主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
选自《战国策·赵策二》。译文: 英明的君主杜绝猜忌消除谗言,排除流言蜚语的通道,堵塞结党营私的途径。
(二十七)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
选自《战国策·秦策》。译文: 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就像冬夏的循环一样;事物发展到它的极致,就会有危险,就像堆积起来的棋子一样。比喻物极必反、积高必危。
(二十八)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则忧之,则无及已。
选自《战国策·楚策一》。译文: 应该在混乱尚未形成时就进行治理,在事情尚未发生时就把该做得事做好。如果等灾祸临头才开始忧虑,那就来不及了。
(二十九)安步以当车。
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本句大意是:缓步而行,当作做车。原文此句所在的一段为:“晚食以当肉,~,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
(三十)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
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二》。经:常规,原则。这两句大意是:处理国家政务有一条常行不变的原则,那就是法令能切切实实执行为最好。
(三十一)数战则民劳,久师则兵弊。
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数(shuo朔):屡次。弊:困乏,疲惫。这两句大意是:连续地打仗,人民就会感到劳苦;长期的军事行动,会使士兵感到疲惫。
(三十二)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这两句大意是:争名的人多在朝廷上活动,争利的人多在市集上出入。
(三十三)寨有盍饕之心,而欲不可足。
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三》。饕(tāo滔):饕餮(tie帖),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恶兽。欲:欲望。这两句大意是:秦国的统治者有贪得无厌的恶兽之心,它的占有欲永远不会满足。
(三十四)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三》。委:弃置。蹊:小路。不振:不可挽救。这两句大意是:把肉扔在饿虎出没的小躇上,祸患就无可挽救了。
(三十五)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
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译文:得到一寸土地就是王的一寸土地,得到一尺土地就是王的一尺土地。
(三十六)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
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译文:受奖赏的必须是有功之人,受刑罚的必须是有罪之人。
(三十七)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
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五》藉于权:凭借权宜、权变。务兴于时:务必乘势而起。
(三十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三》。易水: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西,入于拒马河。这两句大意是:秋风萧瑟啊易水多么寒凉,壮士这次一去啊不再回还。
(三十九)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引:取.拿。股:大腿。译文:苏秦读书十分刻苦,想打瞳睡的时候,就拿锥子刺向自己的大腿,以致鲜血顺腿流到脚上也不在乎。
(四十)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汉·刘向《战国策》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舍弃他的长处,改而使用他的短处,即使是尧舜也有做不到的事。
(四十一)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
见《战国策·秦第一》引古语。译文:以散乱的军队进攻训练有素的军队,必然自取灭亡;以邪恶的力量进攻正义的力量,必然自取灭亡;以逆历史潮流的力量进攻顺历史潮流的力量,也必然自取灭亡。
(四十二)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译文: 没有那样的实质却喜欢那样的名声反而会使名声受损,没有那样的德行而希望得到那样的福气反而会使自己受困,没有那样的功劳而想享受那样的俸禄一定会受辱。
图文皆来自网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