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神仙传 卷五 原文及白话文翻译

神仙传 卷五 原文及白话文翻译

神仙传 卷五 原文及白话文翻译神仙传卷五白话文翻译马鸣生马鸣生,齐国临淄人。原本姓和,字君贤,年轻时做过县城的小吏,一次因追捕盗贼受伤,险些丧命,幸亏遇到一个道士用神药相救,这才保住性命。从这之后

神仙传卷五白话文翻译

马鸣生

马鸣生,齐国临淄人。

原本姓和,字君贤,年轻时做过县城的小吏,一次因追捕盗贼受伤,险些丧命,幸亏遇到一个道士用神药相救,这才保住性命。从这之后,马鸣生便辞去官职追随道士,最初只是想学习一些治疗伤病的医术,后来时间长了,发现道士原来有长生不死之术,这才一心长久追随。

马鸣生身背书箱,跟着道士云游四海。向西到过女几山,向北到过玄丘山,向南到过泸江之滨,周游天下,勤苦备尝,终于得到太清神丹经三卷相授。于是马鸣生辞别师父,入深山修炼神丹。丹成之后,因为不愿意即刻升天,便祗服用了半剂,成为地仙。

马鸣生在一个地方住不过三年,便要更易住处,所以无人知道他是仙人,他架屋建舍,雇请仆从,出门则乘车驾马,与常人一般无二。马鸣生如此辗转人间五百余年,很多人认识他,奇怪他为何一直不衰老。后来马鸣生才修炼大丹,白日升天而去。

阴长生

阴长生,新野人。

是汉代阴皇后的亲属,生于富贵之家,但却不好荣华,一心专研道术。

听闻马鸣生学到度世之道,于是便多方寻求,终于见到马鸣生,为他作奴仆的工作,无论多么卑贱的事情,都亲力亲为而毫无怨言。但马鸣生却不教他度世之道,祗是与他谈些凡尘时事,治生佃农之业,如此二十余年,阴长生丝毫未曾懈怠。与他同时共事马鸣生的有十二人,因为并未学到道术,都逐一离去了,唯有阴长生一人不走,并且还越发尊敬马鸣生。马鸣生这才对他道:“你确实是能够得道之人。”于是带阴长生入青城山中,炼化黄土为金以对天盟誓,立坛四面,授太清神丹经于阴长生,之后飘然而去。

阴长生道成之后回归乡里,合制神丹,但祇服下一半,并不马上升天。炼制了数十万斤黄金,布施天下穷苦百姓,不论他认不认识。与妻子儿女周行天下,全家人都年轻不老。后来在平都山白日升天,临去之时,着书九篇,书云:“上古得仙者多矣,不可尽论,但汉兴以来,得仙者四十五人,连余为六矣。二十人尸解,余者白日升天焉。”

抱朴子知道此事后道:“谚语云:‘人不夜行,所以不知路上有夜行人,无缘成仙的凡夫俗子,又怎能知道天下山林间有学道成仙之士呢?’阴君已服神丹,虽然暂未升天,然而物以类聚,同声相应,自然能够与仙人相知相见,所以他才能知道近世成仙者的数目,可是凡俗却不以为然,因为自己看不到,便说这是不可能的事,真是太悲哀了。那些遁蹟山林之士,以隐逸为得志,以经籍而自娱,不炫耀文彩,不张扬声名,不求仕途荣禄,不愿闻达朝野,凡俗尚且不识,更何况是仙人呢,又何必让那些满心尘念之人,知道他们的名声事蹟呢。”

阴长生在他的书中自序道:“维汉延光元年,新野山北,予受和君神丹要诀,道成去世,副之名山,如有得者,列为真人,行乎去来,何为俗间。不死之道,要在神丹,行气导引,俯仰屈伸,服食草木,可得少延。不求未度,以至天仙,予欲闻道,此是要言,积学所致,无为为神,上士闻之,勉力加勤,下士大笑,以为不然,能知神丹,久视长存。”

于是阴长生在黄绢上写下丹经,一卷以文石之函封之,藏于嵩山;一卷以漆写在黄栌木制成的木简上,封以青玉之函,藏于大华山;一卷刻于黄金之简,封以白银之函,藏于蜀经山;一卷写在白绢上,与临去前所写的九篇道书,合为十篇,交付给弟子,使后代世世都能够有所传授。

阴长生又着书三篇,以示后世学子,其一曰:“唯余之先,佐命唐虞,爰逮汉世,紫艾重纡,余独好道,而为匹夫,高尚素志,不事王侯,贪生得生,亦又何求,超迹苍霄,乘虚驾浮,青腰、承翼,与我为仇,入火不灼,蹈水不濡,逍遥太极,何虑何忧,遨戏仙都,顾湣群愚,年命之逝,如彼川流,奄忽未几,泥土为俦,奔驰索死,不肯暂休。”

其二曰:“余之圣师,体道如贞,升降变化,松乔为邻,惟余同学,十有二人,寒苦求道,历二十春,中多怠慢,志行不勤,痛乎诸子,命也自天,天不妄授,道必归贤,身投幽壤,何时可还,嗟尔将来,勤加精研,勿为俗流,富贵所牵,神道一成,升彼九天,寿同三光,何但亿年。”

其三曰:“惟余垂发,少好道德,弃家随师,东西南北,委于五浊,避世自匿,二十余年,名山之侧,寒不遑衣,饥不暇食,思不敢归,劳不敢息,奉事圣师,承颜悦色,面垢足胝,乃见哀识,遂授要诀,恩深不测,妻子延年,咸享无极,黄金已成,货财十亿,役使鬼神,玉女侍侧,余得度世,神丹之力。”

阴长生在人间活了一百七十年,面色如童子,最终白日升天。

茅君

茅君,名盈字叔申,咸阳人。

高祖父名叫茅濛,字初成,学道于华山,丹成之后,乘赤龙升天,那是秦始皇时候的事了。有童谣唱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天升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这些事情在史书中记载得很详细。秦始皇那时正癡迷于寻求神仙长生之道,听到这些童谣,以为当中的“盈”字是指自己的“嬴”姓,相信自己能够得道升天,于是将腊月改称为“嘉平”,以应童谣,又派徐福带领童男童女,入海中寻找蓬莱仙山,以求神仙之药。

茅盈十八岁即入恒山学道,前后二十年,这才道成归乡,父母都还尚在,见到茅盈回来,怒道:“你这个不孝子,不在家供养双亲,一心癡迷妖妄邪术,浪蕩四方,真是荒唐!”说着,举起拐杖就要打。茅盈赶忙跪下,叩头谢罪道:“并非孩儿不孝,祗是此身受天命,应当得道,故此才离家入山,世事难以两全,虽然未能在双亲身边晨昏定省,但是仰仗道力,却能使父母长寿康健,家门平安。孩儿学道已成,不可鞭打,此事非小,恐有意外发生。”

茅盈父亲听见儿子这么说,怒不可抑,举起拐杖就打,但见那杖打在茅盈身上,顿时断为数十截,如箭一般激射而出,射进墙壁柱子裏面,应声而穿。茅父见状大惊,茅盈道:“刚刚向父亲稟告过,就是担心这种情况,任何东西打在我身上,都会有损毁。”茅父道:“你说你已经得道,那可以起死回生吗?”茅盈答道:“若是死的人作恶多端,罪孽深重,那就不可以复生;若是横遭劫难,短命夭折之人,我就可令他死而复生。”

茅父听见这么说,便说出左近已死者的姓名,问茅盈谁可以复生。茅盈便施法召来社公相问,茅父祗听得中庭有人声应对,但却看不到人影。茅盈问道:“此村中已死去的诸人,有谁够资格死而复生?”众人皆听得社公答道:“某某可起。”茅盈便道:“那你便快去办理相关事宜,随后我便命人开棺掘尸。”到了晚上,社公回来答话:“事情已经办好了,这就可以掘墓发棺了。”

于是茅盈将事情前后告诉死者家人,将坟墓挖开,看那死者,祗见死者双目睁开,身体已能活动,祗是还不能说话,大家赶忙将他抬出,送回家中休养,三日后,已经能够坐起身,言语如常了。如此,茅盈一共救活了数十人,这些人都活了十年才又死去。

茅盈有两个弟弟,二弟名固字季伟,三弟名衷字思和,都做到了汉朝二千石的官职。将要上任之时,乡裏亲友数百人一齐来送行,相聚欢宴,茅盈也在场,他对在座的人说道:“我虽然没有做二千石之官,但也当有神灵之职,三月十八日那天,我便要去上任,各位能来送我吗?”在座众人都相互点头道:“茅君得道为仙官,我们一定会来相送。”茅盈又道:“承诸位厚意,感激不尽,到那日,各位祗要来了就好,千万不要再带礼物,我自有馈赠与大家。”

到了那日,茅家门前数顷之地忽然自动变得平整洁净,寸草皆无,又有青缣帐幄,忽然出现,下面铺以白毡数重,可以容纳数千人之多。远近村民都被这一奇观惊动,顿时四下传开,来送行的人多不可数,数倍于前日送茅盈弟弟之时。

等到宾客都到齐了,茅盈也如常人一样,言笑招呼。众人虽然不见有人奔走整治,但却见金盘玉杯,自动便到面前,各种奇殽异果,美酒珍馔,从所未见,无人叫得出名字,仙乐飘飘,声动天地。众人见此情形,无不豫乐欢畅,人人醉饱。

第二日,迎接茅盈的仙官来到,文官则朱衣紫带,有数百人,武官则甲兵旌旗,器仗耀日,有千余人之多。茅盈便与父母宗亲辞别,登上羽盖车而去,麾幢幡葢,旌节旄钺,有如帝王一般。众仙官所乘之车,都由龙虎麒麟、白鹤狮子所驾,种种奇兽异禽,闻所未闻,飞鸟数万,翔覆其上,流云彩霞,环绕左右。迎接队伍离开十余里之后,忽然之间,全部消失不见,众人见状,莫不感慨叹息。

茅盈为仙官之后,治于句曲山。句曲山中有神仙居住的洞室,茅盈便在此中住下,山下百姓为茅盈修筑庙宇来奉事之。茅盈曾经托身神像,坐在帐内与人言谈,出门的时候,或者带领人马,或者化身为白鹄而去。若有人身患疾病前来祈求,就煮鸡蛋十枚放于帐中,片刻,鸡蛋便从帐中一一掷回,祈求之人将鸡蛋拿回家,剖开来看,如果中间没有蛋黄,那病者就会痊愈,如果中间有土,那病就不会好了,就以此作为征候。

庙中又常常有仙乐异香,奇云瑞气,茅盈来的时候,有仙乐环绕,前后导从,茅盈自天而下,有时会逗留终日才走。住在附进的人,仰赖茅盈之德,从无水旱疾疠,螟蝗之灾,山上也不生剌草毒木,虎狼之属,当时的人,便因此称呼此山为茅山。

后来,茅盈的两个弟弟年老体衰,到七八十岁了,便弃官委家,渡江南下找到茅盈。茅盈教他们服用四扇散,却老还童,两人便在茅山洞中修炼,历经四十余年,也得道成真。

太上老君派遣五帝使者,持天帝符节,以白玉版黄金刻书,加九锡之命,拜茅盈为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主理吴越生死之借。又派遣使者以紫素策文,拜茅固为定录君,茅衷为保命君,三人皆为上真,故又号三茅君。每到十二月二日、三月十八日,三茅君便各乘白鹤,集于茅山峰顶。

张道陵

天师张道陵,字辅汉,沛国丰县人。

本为太学书生,博采五经,到了晚年,歎息道:“祗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无益于延年益寿。”于是四处探访,学习长生之道。得到黄帝九鼎丹经,便在繁阳山上修炼,丹成之后,能坐在立亡,身体也渐渐回复到少年时的状态。后来在万山石室之中,得到隐书秘文,以及制命山岳众神之术,效验非凡。

当其时,正值中土纷乱,当权者都人人自危,张天师见世事如此,便退耕于余杭,鞠躬隐居。汉朝的政治已经日趋衰败,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安居,张天师虽然聚徒教授,但世运沉沦,文道雕丧,已经不足以扶危佐世。

张天师在五十岁时,才从仕途退下来,隐居修道,十年道成。听闻蜀民朴素,可堪教化,又多名山大川,便带着弟子入蜀,在鹤鸣山中隐居。

张天师在山中遇见太上老君,学到飞升之道,于是在隐居之所储备药物,依法修炼。三年之后丹成,但是未敢就此服食,他对弟子道:“神丹已成,若服下当升天成为真人,然而此身未有大功于世,须为国家除害兴利,救济百姓,然后才服丹轻举,这样侍列三清,才能于心无愧。”

太上老君见张天师有如此决心,便派遣清和玉女,教以吐纳清和之法。张天师依法修行千日,能内见五藏,外集外神。于是便行三步九迹,交干履斗之法,随罡所指,以摄精邪,战胜六天魔鬼,夺回二十四座鬼神署所,将之改为神仙居所,名之曰化宇,并将其原来的鬼帅降职为阴官。

过去蜀中魔鬼多至数万,连白昼都敢出来,胡作非为,人间疫疠横行,百姓深受其害。自从张天师将六天大魔降服之后,将其鬼众散逐于西北不毛之地,并与之盟誓:“人主于昼,鬼行于夜,阴阳分别,各有司存,违者正一有法,必加诛戮。”于是从此幽冥异域,人鬼殊途,蜀地百姓终于得到平安。

今日西蜀青城山,还留存有鬼市,天师誓鬼碑,石天地,石日月等物在。

栾巴

栾巴,蜀人也。

蜀郡太守知道他是有道之士,所以延请他为功曹,并且还以师礼奉事之。又请栾巴显示道术,栾巴同意了。祇见他将身一闪,整个人便隐入墙壁之中,消失不见,这时祇听得墙壁外的人惊叫起来,原来栾巴已经化为一头猛虎,但见那猛虎径直走回功曹官邸,墙外的人惊慌失措,急忙也追赶进来,却见猛虎又已经变回栾巴了。

后来栾巴调往豫章任太守,在当地有一座神庙,庙中神明能坐于帐中与凡人言谈、饮酒,又能空中掷杯,使江湖分风,种种神异举动,百姓常常耗费资材前去祈福。栾巴听说后,觉得很奇怪,便前往庙中察看,谁知栾巴到后,庙中的神明便消失不见。栾巴见此情形,已心知此是妖邪假冒神明,祸害百姓,便召来山川社稷之神,追问妖邪去处。

原来那妖邪已逃往齐郡,化为书生,继续迷惑世人。当地太守还将女儿许配给他,生下了一个男孩。栾巴于是赶往齐郡,找到那个书生,祭出神符,那书生顿时显出原形,原来是一只貍。

栾巴后来官升尚书,某年正月初一,皇帝召集群臣,大摆宴席,饮酒欢庆。栾巴突然含一口酒,站起身来向西南方向喷去,众人都觉得莫名其妙,栾巴向皇帝奏道:“刚才臣家乡成都市失火,所以才用这个方法救火。”皇帝听见栾巴这么说,便派驿吏前去探问。驿吏回来后稟报道:“成都正月初一确实失火,好在当时有雨自东北而来,将火扑灭,奇怪的是下的雨都带有酒气。”

是故,圣贤终日不违,对任何事情都不提出疑问和反对,如同愚人一般。但若是在内在修养上没有任何成就,而表现出终日不违的话,那就只不过是块然无知之人罢了。

士大夫学道的人很多,然而俗间所流传的八段锦、六字气,这些只不过是导引吐纳之术而已,不明白气血暗藏于身,贵在自然流通,不可胡乱搅动,世间众生那里知道这些道理呢?虽然终日安坐,但心骛于外,为俗事所牵扰,营营然如飞蛾之赴霄烛,苍蝇之触晓牕,心神放蕩而不知收心,汲汲逐利而不知避害。有一种海鱼以虾为目,世人都讥笑这种鱼,但却不懂牠这么作的道理。

白昼若非日光之照,则不能奔驰,夜晚若无火光之明,则无法视物。是故学道之人,须令物不能迁其性,冶容曼色,吾视之与嫫母同,大厦华屋,吾视之与茅茨同。澄心清凈,湛然而无思时,导其气即百骸皆通。抱纯白养太玄,然后不入其机,则知神之所为,气之所生,精之所复,何行而不至哉?

栾巴所着有道书百章,发明道秘,要眇深切,实为修道者迷途之指南。

神仙传卷五原文

马鸣生

马鸣生者,齐国临淄人也,本性和,字君贤。少为县吏,因逐捕而为贼所伤,当时暂死,得道士神药救之,遂活,便弃职随师。初但欲求受治疮病耳,知其有长生之道,遂久事之,随师负笈。西之女几山,北到玄丘山,南湊泸江,周游天下,勤苦备尝。乃受太清神丹经三卷,归,入山合药,服之,不乐升天,但服半剂,为地仙矣。常居所在不过三年,辄便易处,人或不知其是仙人也。架屋舍,畜仆从,乘车马,与俗人无异。如此展转游九州五百余年,人多识之,怪其不老。后乃修大丹,白日升天而去也。

阴长生

阴长生者,新野人也。汉阴皇后之属,少生富贵之门,而不好荣位,专务道术。闻有马鸣生得度世之道,乃寻求,遂与相见,执奴仆之役,亲运履之劳。鸣生不教其度世之道,但日夕与之高谈当世之事、治生佃农之业,如此二十余年,长生不懈怠。同时共事鸣生者十二人,皆悉归去,独有长生不去,敬礼弥肃。鸣生乃告之曰:“子真是能得道者。”乃将长生入青城山中,煮黄土而为金以示之,立坛四面,以太清神丹经受之,乃别去。长生归,合丹但服其半,即不升天,乃大作黄金数十万斤,布施天下穷乏,不问识与不识者。周行天下,与妻子相随,举门而皆不老。后于平都山白日升天,临去时,著书九篇,云:“上古得仙者多矣,不可尽论,但汉兴以来,得仙者四十五人,连余为六矣。二十人尸解,余者白日升天焉。”

抱朴子曰:“洪闻谚书有之曰:‘子不夜行,不知道上有夜行人,故不得仙者。亦安知天下山林间有学道得仙者耶?’阴君已服神丹,虽未升天,然以类聚,同声相应,便自与仙人相寻索闻见,故知此近世诸仙人之数尔,而民俗谓为不然,以己所不闻,则谓无有,不亦悲哉!夫草泽间士,以隐逸得志,以经籍自娱,不耀文彩,不扬声名,不循求进,不营闻达,尤不识之,岂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阙之徒,知其所云为哉?阴君自序云:维汉延光元年,新野山北,予受和君神丹要诀,道成去世,副之名山,如有得者,列为真人,行乎去来,何为俗间。不死之道,要在神丹,行气导引,俯仰屈伸,服食草木,可得少延。不求未度,以至天仙,予欲闻道,此是要言,积学所致,无为为神,上士闻之,勉力加勤,下士大笑,以为不然,能知神丹,久视长存。于是阴君裂黄素写丹经一通,封以文石之函,著嵩山;一通黄櫃简,漆书之,封以青玉之函,置大华山;一通黄金之简,刻而书之,封以白银之函,著蜀经山;一通白缣,书之,合为一卷,付弟子,使世世当有所传付。又著书三篇,以示将来,其一曰:‘唯余之先,佐命唐虞,爰逮汉世,紫艾重纡,余独好道,而为匹夫,高尚素志,不事王侯,贪生得生,亦又何求,超跡苍霄,乘虚驾浮,青腰承翼,与我为仇,入火不灼,蹈水不濡,逍遥太极,何虑何忧,遨戏仙都,顾愍群愚,年命之逝,如彼川流,奄忽未几,泥土为俦,奔驰索死,不肯暂休。’其二曰:‘余之圣师,体道如贞,升降变化,松乔为邻,惟余同学,十有二人,寒苦求道,历二十春,中多怠慢,志行不勤,痛乎诸子,命也自天,天不妄授,道必归贤,身授幽壤,何时可还,嗟尔将来,勤加精研,勿为俗流,富贵所牵,神道一成,升彼九天,寿同三光,何但亿年。’其三曰:‘惟余垂发,少好道德,弃家随师,东西南北,委于五浊,避世自匿,二十余年,名山之侧,寒不遑衣,饥不暇食,思不敢归,老不敢息,奉事圣师,承颜悦色,面垢足胝,乃见哀识,遂授要诀,恩深不测,妻子延年,咸享无极,黄金已成,货财十亿,役使鬼神,玉女侍侧,余得度世,神丹之力。’阴君留人间一百七十年,色如童子,白日升天也。”

茅君

茅君者,名盈字叔申,咸阳人也。高祖父濛,字初成,学道于华山,丹成,乘赤龙而升天,即秦始皇时也,有童谣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天升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其事载史纪详矣。秦始王方求神仙长生之道,闻谣言,以为己姓符合谣谶,当得升天,遂诏改腊为嘉平,节以应之,望祀蓬莱,使徐福将童男童女,入海求神仙之药。

茅君十八岁入恒山学道,积二十年,道成而归,父母尚存,见之怒曰:“为子不孝,不亲供养而寻逐妖妄,流走四方。”举杖欲击之。君跪谢曰:“某受天命,应当得道,事不两济,违远供养,虽无旦夕之益,而使父母寿老,家门平安。某道已成,不可鞭辱,恐非小故。”父怒不已,操杖击之,杖即摧折而成数十段,皆飞扬如弓激矢,中壁穿柱,壁柱俱陷。父惊,即止。君曰:“向所启者,实虑如斯,邂逅中人,即有伤损。”父曰:“汝言得道,能起死人否?”君曰:“死人罪重恶积,不可复生者,即不可起也;若横受短折者,即可令起也。”父因问乡里死者若干人,谁当可起之,君乃遂召社公问之,父闻中庭有人应对,不之见也。问社公:“此村中诸已死者,谁可起之?”众人皆闻社公对曰:“某甲可起。”君乃曰:“促约来所关由,使发遣之事须了,可掘。”于是日入之后,社公来曰:“事已决了,便可发出。”于是君语死者家人,掘之,发棺,出死人,死人开目动摇,但未能语,举而出之,三日后能坐,言语了了。如此发数十人,皆复生,活十岁方复死尔。

时君之弟名固字季伟,次弟名衷字思和,仕汉位至二千石,将之官,乡里亲友会送者数百人,亲属荣晏时,茅君亦在座,乃曰:“吾虽不作二千石,亦当有神灵之职,克三月十八日之官,颇能见送乎?”在座中众宾皆相然曰:“此君得道当出,众皆复来送也。”君曰:“若见顾者,诚荷君之厚意也,但空来,勿有损费,吾当自有供给。”至期日,君门前数顷之地忽自平治,无复寸草,忽见有青缣帐幄,下敷数重白毡,容数千人,远近皆神异之。翕然相语,来者塞道,数倍于前送弟之时也。宾客既集,君言笑延接,一如常礼。不见指使之人,但见金盘玉杯,自到人前,奇殽异果,不可名字,美酒珍馔,宾客皆不能识也。妓乐丝竹,声动天地,随食随益,人人醉饱。明日迎官来至,文官则朱衣紫带,数百人,武官则甲兵旌旗,器仗耀日,千余人。茅君乃与父母宗亲辞别,乃登羽盖车而去,麾幢幡葢,旌节旄钺,如帝王也,骖驾龙虎麒麟白鹤狮子,奇兽异禽,不可名识,飞鸟数万,翔覆其上,流云彩霞,霏霏统其左右。去家十余里,忽然不见,观者莫不叹息。

君遂径之江南,治于句曲山。山有洞室,神仙所居,君治之焉。山下之人,为立庙而奉事之。君尝在帐中与人言语,其出入或导引人马,或化为白鹄。人有疾病祈之者,煮鸡子十枚以内帐中,须臾一一掷还,鸡子如旧,归家剖而视之,内无黄者,病人当愈,中有土者,不愈。以此为候焉,鸡子本无开处也。庙中常有天乐异香奇云瑞气,君或来时,音乐导从,子天而下,或终日乃去。远近居人,赖君之德,无水旱疾疠,螟蝗之灾,无剌草毒木及虎狼之厉。时人因呼此山为茅山焉。

后二弟年衰,各七八十岁,弃官委家,过江寻兄,君使服四扇散,却老还婴,于山下洞中修炼四十余年,亦得成真。太上老君命五帝使者持节,以白玉版黄金刻书,加九锡之命,拜君为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主吴越生死之藉,方却升天,或治下于潜山。又使使者以紫素策文,拜固为定錄君,衷为保命君,皆例上真,故号三茅君焉。其九锡文紫素策文多不具载,自有别传其后。每十二月二日、三月十八日,三君各乘一白鹤,集于峰顶也。

张道陵

天师张道陵,字辅汉,沛国丰县人也。本太学书生,博采五经。晚乃叹曰:“此无益于年命。”遂学长生之道,得黄帝九鼎丹经,修炼于繁阳山,丹成服之,能坐在立亡,渐渐复少。后于万山石室中,得隐书秘文及制命山岳众神之术,行之有验。

初天师值中国纷乱,在位者多危,退耕于余杭。又汉政陵迟,赋敛无度,难以自安,虽聚徒教授,而文道凋丧,不足以拯危佐世。陵年五十方退身修道,十年之间已成道矣。闻蜀民朴素可教化,且多石山,乃将弟子入蜀,于鹤鸣山隐居。既遇老君,遂于隐居之所备药物,依法修炼,三年丹成,未敢服饵。谓弟子曰:“神丹已成,若服之,当冲天为真人,然未有大功于世,须为国家除害兴利,以济民庶,然后服丹即轻举,臣事三境,庶无愧焉。”老君寻遣清和玉女,教以吐纳清和之法,修行千日,能内见五藏,外集外神,乃行三步九迹,交乾履斗,随罡所指,以摄精邪,战六天魔鬼,夺二十四治,改为福庭,名之化宇,降其帅为阴官。先时蜀中魔鬼数万,白昼为市,擅行疫疠,生民久罹其害,自六天大魔推伏之后,陵斥其鬼众,散处西北不毛之地,与之为誓曰:“人主于昼,鬼行于夜,阴阳分别,各有司存,违者正一有法,必加诛戮。”于是幽冥异域,人鬼殊途。今西蜀青城山,有鬼市并天师誓鬼碑石天地石,日月存焉。

栾巴

栾巴,蜀人也。太守请为功曹,以师事之,请试术,乃平生入壁中去,壁外人叫虎狼,还乃巴也。迁豫章太守,有庙神,能与人言语,巴到,推社稷,问其踪由,乃老往齐为书生,太守以女妻之,生一男。巴往齐,勑一道符,乃化为狸。巴为尚书,正旦,会群臣,饮酒,巴乃含酒起望西南噀之,奏云:“臣本乡成都市失火,故为救之。”帝驰驿往问之,云:“正旦失火时,有雨自东北来,灭火,雨皆作酒气也。”故终日不违如愚,若无所得而愚,是乃物之块然者也。士大夫学道者多矣,然所谓八段锦六字气,特导引吐纳而已,不知气血寓于身而不可扰,贵于自然流通,世岂复知此哉?虽日宴坐,而心骛于外,营营然如飞蛾之赴霄烛,苍蝇之触晓牕,知往而不知返,知就利而不知避害。海鱼有以虾为目者,人皆笑之,而不知其故。昼非日,不能驰,夕非火,不能鉴。故学道者,须令物不能迁其性,冶容曼色,吾视之与嫫母同,大厦华屋,吾视之与茅茨同。澄心清净,湛然而无思时,导其气即百骸皆通。抱纯白养太玄,然后不入其机,则知神之所为,气之所生,精之所复,何行而不至哉?所著百章发明道秘,要眇深切,迷途之指南也。

上一篇: 依傍史书的三国平话——《三国志演义》
下一篇: 陈寿(三国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