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清宫档案珍品展》由来
据悉,番禺是全市唯一举办《清宫档案珍品展》的区。
番禺始建于公元前214 年,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挖掘番禺历史,展示番禺文化,是番禺历任领导的重点工作之一。
番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档案工作深受国家档案局的重视,番禺档案局(馆)成为国家档案局领导的基层联系点。2015 年12 月11 日,国家档案局副局长胡旺林同志到番禺实地调研档案工作时指出,番禺区可以加强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联系,搜集与番禺相关的珍贵历史档案资料。
展览具体内容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典藏明清档案77个全宗约1000余万件,占存世明清档案半壁江山。区国家档案馆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丰富的馆藏中撷取部分在文种、体式、内容上具有特点的档案,分八个部分进行展示,内容包括138件展品,其中档案仿制件100件(含与番禺有关的清代档案仿制件20件),数字化图像和照片37张、图表1幅。
138件展品
展示的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
皇帝专用文书
皇帝专用文书是指以皇帝名义发布的文书,在封建社会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较为常用的是制、诏、诰、敕、册书、谕旨等。其中,谕旨是皇帝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文书,称为“上谕”、“圣旨”,较其它“谕”、“旨”更为尊崇。少数由皇帝亲自撰写的谕旨,称为“朱谕”。
第二部分
臣工题奏文书
臣工题奏文书是指臣僚向皇帝的上书。清代在撰文、办文、副本存档等方面形成了完备的体制,主要有经内阁文书系统处理的本章类,包括题本、奏本、启本等;经军机处文书系统处理的折奏类,包括奏折、片等;还有一些专门用于庆贺典礼的奏贺文书,如表、笺等。
第三部分
衙署往来文书
衙署往来文书是指各级官府在处理政务时形成的文书。分为上行文书、下行文书和平行文书。上行文书以申、呈、详、验、禀、状居多;下行文书以谕、牌、票、劄、示居多;平行文书有咨、移、关、牒、照会、知照、公函、公启等,种类和形制繁多。
第四部分
专门文书举要
隋唐以后,科举取士成为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从传统的县学、州学、府学、国子监到清末设立的各种学堂,从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的四级科考到隆重的传胪仪式;科举文书是士子们晋身仕途的真实记录。(传胪:皇帝在太和殿接见新科进士)
第五部分
内府编修典籍
清代编修典籍之风大盛,内府刻书尤为引人注目,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其中既有专门开馆修撰的玉牒、实录、方略、国史列传、起居注等;也有内廷各机构奉旨编写、刊刻的各类“御制”、“钦定”书籍,各部则例和大量满文图书。
第六部分
明清舆图照片
清代保存的图像较前代内容更为丰富,它们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弥补了文字难以传递的信息,是清代皇帝获知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舆图内容从自然到社会,从京师到边塞,从朝廷到市井,无所不绘。清末,照相技术进入中国,宫廷档案中也出现了照片的踪迹。
第七部分
皇家生活档案
清代皇室是清王朝最为显赫的家庭,帝王之家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休闲娱乐都有专门的机构办理,由此留下了大量记载皇家生活的档案。这些档案既反映了皇家生活的威严与奢华,也表达了皇帝本人的品味与个性。
清宫档案中的番禺
番禺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为南海郡郡治所在地。原县境广阔,从汉代至清朝,先后直接或间接划出今珠江三角洲主要县市和香港、澳门地区。清代至民国前期,番禺和南海分东西两半管治广州城。清代,广州城区东部为番禺县捕属,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后,全县分为鹿步司、茭塘司、沙湾司、慕德里司4个巡检司和1个河泊所及捕属。
国际档案日主题活动
6月9日是国际档案理事会确定的第11个国际档案日。举办本次国际档案日的主题活动,旨在通过简明展示的形式,让市民走近历史,感受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档案工作、支持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