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辑27部30册典籍的《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日前终于完成了全部阵容并最终出版。
这不仅是一项文化工程终于完成,更是对一直以来长期沉寂、濒临湮没和散藏在民间的古籍的抢救和挖掘,是对藏于深阁大库无人知且很少人能读懂的“天书”的解读,搭建了让沈阳人更了解自己所在城市前世今生的台阶,让沈阳厚重的历史滋养沈阳人的心灵。
殊为不易!《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全十辑终于面世
在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文史研究馆)举行的《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全十辑总结暨第十辑首发式上,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第十辑主编初国卿介绍了第十辑相关内容和编纂情况,馆领导和文史专家等向沈阳市委党研室(沈阳市地方志办)、辽宁省图书馆、辽宁大学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沈阳大学图书馆、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现场赠书。
现场还举行了《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全十辑的现场揭幕仪式,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十辑主编代表徐光荣,对全十辑的研究整理和校注出版工作做了简要回顾。
成功实践!13载文脉深耕让珍贵典籍再现和传播
《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项目是沈阳市文史研究馆自2008年以来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至今已坚持了13年,研究整理并校注出版了十辑30册典籍,这是以典籍为切入点讲好沈阳历史故事、讲好沈阳文化故事、讲好沈阳城市故事的成功实践。
这套丛书在选择上,重点校注有关沈阳历史沿革、城市变迁、重大事件、典章制度、社会生活、各类人物、文化著述、风俗风物等方面的珍贵典籍,对研究沈阳历史文化有较大参考价值的典籍和手抄本,孤本典籍优先纳入整理书目,以期丛书陆续出版后,能为沈阳文史研究提供一批重要资料,为广大读者乃至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沈阳、关注沈阳提供一份值得珍视的参考书。
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张春风向参与《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文化工程的各位主编、近20位编委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正是由于这些主编和许多编委长期躬身故纸堆的文脉深耕,很多珍贵典籍才得以再现和传播,很多封存馆藏的珍贵古籍才能够走出深阁大库并得到有效转化和利用。
脚步不停!未来十年将这项文化工程做到二十辑60册的规模
古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化成果积淀,是民族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中与沈阳相关的古籍,历经战乱和灾害能够保存下来并流传至今,是漫长历史岁月中曾生活在沈阳或来过沈阳的历代先祖,对当今沈阳文化积蕴的厚厚馈赠。正是这些厚厚的文化积蕴,构成了沈阳不朽的传承文脉。而把这些智慧积淀的结晶,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现实动力, 释放“文化+”新动能,是时代赋予文史研究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
张春风指出,历史是地域的根,文化是地域的魂。《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文化工程,是积极有效、悉心传播地域历史文化、延续沈阳文脉的文化工程,我们文史专家的校注解读,能够让越来越多的沈阳典籍的艰深晦涩的文字活起来,能够让更多的新、老沈阳人通过地域典籍,了解沈阳这座城市的文化血脉,增进对沈阳的情感认同、城市认同和文化自信。
张春风还表示,与沈阳相关的历史文化典籍,还有更多沉寂于全国各地和海外的图书馆里,小部分散佚在民间收藏,陆续将这些典籍文献加以收集、整理,可以避免久被湮埋而渐渐消失、散佚、毁损的历史文化损失。所以,完成《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全十辑30册典籍的研究整理和校注出版工作,只是这项文化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沈阳市文史研究馆将在未来的十年时间里,坚持不懈努力把这项文化工程做到二十辑60册的规模。
积极建议!促进历史典籍释放“文化+”引领作用
未来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文史研究馆)还将发挥对典籍充分利用,释放“文化+”新动能的引领作用,特别是让《赞咏沈阳诗赋经典百篇》出版及朗读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给市委市政府提出资政建议:把《赞咏沈阳诗赋经典百篇》作为沈阳市对外宣传的名片书籍之一,推动其诗赋朗读平台进景点、景区,利用其中的《盛京蔬菜赋》《盛京瓜果赋》《盛京物产赋》《咏沈阳南酒》等诗赋,为沈阳生态品牌农产品提供文化赋值,同时为沈阳发展创意产业提供文化支撑,释放“文化+”发展新动能,激发创造力,培育竞争力,发挥更大作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