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进展情况
1、课题开题与子课题进展情况
根据课题总体设计和研究计划,本课题最重要的成果是完成《先秦两汉文献讹字全编》的编写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设讹字数据库,收集历代对于讹字的研究论著,整理出《讹字研究文献集成》,撰写讹字理论著作《讹字新探》,在首席专家赵平安的全面安排下,各子课题顺利地完成了阶段性任务,为课题的下一步计划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下面具体报告立项以来本课题的进展情况。
本课题自2015年下半年立项后,课题负责人即召集在京课题组成员,全面调查先秦两汉一百余种传世文献的版本并完成底本选定工作,并初步制定了课题组工作流程和讹字搜集的条例,根据课题组的实际情况对具体任务作了初步的分工,为课题顺利开展打好了基础。
2016年4月16日,本课题开题报告会在清华大学近春园第一会议室顺利举行,开题报告会由北京大学李家浩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大学等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吴振武、宋镇豪、黄天树、李国英、李运富、孙玉文、陈伟武、冯胜君、郭永秉等教授和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对课题意义给予充分肯定,并从不同角度为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第一,先秦两汉文献卷帙浩繁,讹字数量庞大,本课题任务艰巨,需要持久的深入研究,课题组应适当申请追加经费或申请滚动资助。第二,讹字目前还未有较为明确的定义,课题组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予以恰当的定义,重视讹字产生的动态过程,重视用字者的习惯,分时代、分层次地总结归纳各种现象。第三,课题工作量十分繁重,但更需要审慎的判定和论断,课题组成员要严格筛选,每位成员要具有一定的小学功底。第四,在项目开始阶段尽可能多地提取资料,在完成资料长编的工作后,根据课题组在实践中归纳的定义选取符合条件的字例,最终报告可以分为两部分,严格意义的讹字放在上编,无法确定或存在争议的讹字则放在下编,尽可能从各个角度为学界提供丰富的材料。
2016年4月20日,负责人赵平安召集课题组成员,认真讨论了开题报告会专家意见,认为各位专家的意见对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虽然有些专家认为先秦两汉文献卷帙浩繁,讹字数量庞大,本课题任务艰巨,基于现有资助考虑,建议缩减文献范围,但课题负责人赵平安认为,资料工作贵在全面完整,坚持课题文献范围不缩小,并对课题组下一步的工作作了部署。截至目前,各子课题的进展情况如下:
子课题一:商周文字讹字整理与研究
本子课题在负责人赵平安的指导下,具体由王子杨副教授负责甲骨文讹字的搜集和整理,陈英杰教授负责两周金文讹字的搜集和整理,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商周讹字的搜集工作,正在按照条例研究对讹字进行进一步判别和加工。
子课题二:战国文字讹字整理与研究
本子课题在负责人徐在国教授的指导下,具体由张振谦副教授和石小力博士负责。石小力博士负责楚简讹字的搜集和整理,张振谦副教授负责战国文字其他材料讹字的搜集和整理。目前楚简讹字已经搜集完成,并根据讹字搜集条例作了初步的加工,战国文字其他文字材料由于范围广,材料零碎,讹字搜集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的工作。
子课题三:秦汉文字讹字整理与研究
本子课题在负责人刘乐贤教授的指导下,具体由刘玉环副教授、郑邦宏博士、许可博士等负责。刘玉环副教授负责2010年之前公布的秦汉简帛讹字的搜集和整理,郑邦宏博士负责2010年之后新公布的秦汉简帛讹字的搜集和整理,许可博士负责除简帛外,其他秦汉文字中讹字的搜集和整理。目前刘玉环副教授和许可博士已经搜集完毕,正在对讹字进一步加工,郑邦宏博士负责部分,由于秦汉简帛不断公布,任务较为繁重,目前工作已经完成二分之一。
子课题四:先秦传世文献讹字整理与研究
本子课题在负责人孟蓬生研究员的负责下,由袁金平副教授、王挺斌博士以及清华、北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生负责。本子课题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充分发动清华、北大等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参与课题,在参与课题之前,对每位成员严格要求,充分熟悉工作要求后,每位课题组成员分配二至五种先秦古书,目前已经完成三分之二的工作量。
子课题五:秦汉传世文献讹字整理与研究
本子课题在负责人汪少华教授的负责下,由颜春峰副教授、司晓莲副教授、翟春龙博士、魏翀博士以及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的博士生负责。本子课题与子课题四类似,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充分发动清华、首都师范大学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参与课题,在参与课题之前,对每位成员严格要求,充分熟悉工作要求后,每位课题组成员分配二至五种先秦古书,目前已经完成三分之二的工作量。
根据各子课题的进展情况,目前我们的研究正在全面开展中,出土文献与传世古书两大方面的讹字正在收集整理阶段。其中出土文献中甲骨文、两周金文、楚简、战国文字的讹字已经基本收完,秦汉简帛材料由于近年公布较多,目前已经完成大半。至于传世文献方面,我们根据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中所录古书(115种),分配给老师、学生来收集整理讹字,目前已经完成80%,字数已达150多万,讹字多达万余例。初步统计,诸子著作讹字较多,所以这部分工作量较大,有部分书如《淮南子》、《论衡》等尚未完成。
在系统收集整理资料的同时,课题组还就典型个案,相关理论问题展开研究,完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著作。
2、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课题组除了举办开题报告会和定期举行任务进展报告会之外,课题组于2016年10月第21届古文字学年会期间,召集同行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召开了小型讹字专题学术会议。会上我们汇报了工作进度与难度,然后听取了专家们对讹字项目的宝贵意见。有些专家认为讹字项目任务繁重,需要广泛发动相关人员参与;有的专家则表示讹字项目的进行与将来能做出的成果,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对课题组的工作充满信心。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广泛交流,扩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共参加学术会议80余人次,其中赴港澳台和国外参与国际学术会议5人次,如赵平安2015年10月参加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出土文献与先秦经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 盘“ 君”解》;2016年6月参加韩国釜山庆星大学世界汉字学会第四届年会,提交论文《〈子仪〉歌、隋与几个疑难字的释读——兼及〈子仪〉的文本流传》;2016年8月赴德国参加在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举办的“Human Nature,Morality,and Fate in the Tsinghua University Bamboo Manuscripts, Tang chu yu Tangqiu汤处于汤丘,Tang zai Chi men汤在啻门,and Yin Gaozong wen yu san shou殷高宗问于三寿”国际学术研讨会,与国际同行交流了关于讹字的问题,诸如错别字心理分析、错别字的类型、错别字的识别等等。在交流中了解到外国人写错别字的情况也相当普遍,小孩子会写错,大人也会写错。国际同行还特地建议运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展开基础实验性调研。石小力博士2017年7月赴澳大利亚参加第十五届澳大利亚中国研究协会双年会,宣读论文《上古汉语“兹”用为“使”说》。
境外合作方面,本课题组与港澳台和国外学术同行交流密切,与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达特茅斯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交流频繁。课题组邀请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夏含夷先生、台湾中研院史语所颜世铉先生来清华交流。今年9月份将委派课题组成员王挺斌博士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进修5个月。
3、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本项目推出了一批阶段性的成果,发表在《文物》、《中华文史论丛》、《中国史研究》、《古文字研究》、《出土文献》、《安徽大学学报》等国内核心刊物以及日本、韩国等国际刊物上。有些则作为学术会议参会论文。已初步编辑完成“讹字著作四种”,即将由中西书局出版。具体情况可参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清单》一表。
《工作简报》共报送一次。
因为讹字处理中需要造字,排版不易,故还未向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投稿。
二、 研究成果情况
代表性成果简介
1、专著一:《战国文字形体混同现象研究》(袁莹著,中西书局,即出)
战国时代,由于诸侯割据,文字异形现象十分严重,同时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文字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文字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时期,汉字形体发展也异常复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形体混同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变得十分突出。
本书对战国文字的形体混同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整理,归纳其类型,探究其特点和原因。
本书从整字的混同、构件的混同、组合体的混同三个方面对战国文字形体混同现象进行考察,将混同的形体放到各自的演变序列中去,从而确定其是否混同以及如何混同。其中构件之间的混同又分为成字构件的混同、成字构件与非成字构件的混同两类;组合体的混同又分为构件组合体的混同、笔画组合体的混同、构件与笔画构成的组合体的混同三类。
通过对战国文字形体混同的分类考察,认为战国文字形体混同的特点主要是复杂性和地域性。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混同的形体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混同的方向也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并认为战国文字混同形体的特点主要有三点:混同前后形体相近,轮廓基本不变;混同之后的形体笔画较少,或更便于运笔;混同之后的形体构字能力较强。
本书还分析战国文字形体混同的原因,将战国文字形体混同的原因分为社会因素、汉字演变规律、书写因素以及人的思维能力等几个方面。
2、专著二:《出土文献与古书形近讹误字校订综论——以出土先秦秦汉文献为主》(郑邦宏著,中西书局,即出)
本书对利用出土文献校订传世古书形近讹误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搜集,并利用这些成果对古书中的大量疑难问题进行了解读,对于先秦秦汉古书的校订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书在传抄、刊刻的过程中,文字发生讹误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其中的形近字。古书的文字如发生讹误,文义则晦涩难通,习者或不达其义,或失之千里,这不利于古书的阅读和传播。因此,对古书中形近讹误字的校订,是古籍整理的重要工作。这一方面,前贤时修作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古书中还有大量的形近讹误字并未为学者所知,而出土文献保留着文字原来的书写面貌,特别是大量战国秦汉简帛有可与古书对读的文献,这为校订古书形近讹误字带来了新的契机。近年来,学者利用出土文献校订古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而现实的一个问题是,古书的整理和出版极少参考出土文献的研究成果。究其原因,出土文献文字释读的障碍是其一;另外,有关据出土文献校订古书的成果极为分散,利用极不方便。这样就造成了出土文献有关古书校订的成果遭“冷遇”;而古书中一些本已用出土文献解决的问题,因为相关成果不为人所知,有些在人看来,还依然是“问题”,甚至仍然坚持旧有错误的观点。这是极不应该的。
正源于此,就急需有人对这些成果进行收集,以及理论总结。本书以学者据出土文献校订古书形近讹误字为中心,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本书收集学界利用出土文献校订古书形近讹误字的大量案例,分对读、字形、语法、词义、声韵、用字、图像等类分别解说,归纳出校订的方法和范式,指出校订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增补了作者自己考释的一些案例。其中,重点探讨了古书形近字讹误的时间,尝试讨论了古书的底本来源。
除了具体的案例分析外,本书以附录的形式,将学界的相关成果呈现给读者,大约有三百例左右,方便读者查阅、参考。
3、系列论文一:《“箴”字补释》(赵平安,《青铜器与金文》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竹书纪年〉“粤滑”考》(赵平安,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研究(简帛专题)高端学术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2017年)、《试说“迩”的一种异体及其来源》(赵平安,《安徽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本组论文是对具体讹字的细致考察。
《“箴”字补释》探讨了“箴”字的演变,此字在古文字中作“ ”,所从的“ ”,过去多数学者看作竹的省略,本文认为它很可能是“达”的本字,像治病的针砭, (达)在表示劝谏的 (箴)字中作意符,由于 的形体和竹字的一半很相似,故被误解为竹之省略,后来繁化为竹字头,遂演变为后来的“箴”字。
《〈竹书纪年〉“粤滑”考》一文对《竹书纪年》的“粤滑”进行了考释,“粤滑”过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衍文,或以为“语有脱误”,或以为“诸咎一名越(粤)滑”,或以为“诸咎粤滑”为完整人名,或以为“滑”是地名,“粤滑吴人”指越国滑地的吴人。本文据“滑”和“ ”形体相近,而“ ”字在战国简帛中用为“祸”字,指出“粤滑”之“滑”即“ ”之讹字,“粤滑”应该理解为“粤祸”,是越国发生祸乱的意思。
《试说“迩”的一种异体及其来源》指出楚简中的“ ”是“迩”的一种异体,是由甲骨文“ ”一类写法省简而来,大约先省作“ ”,再省作逐。“ ”声符上面部分由 和丨两部分构成。丨系木的省变,豕系犬的讹变。战国文字逐(er)的声符由甲骨文“ ”一类写法省简,其中包含了由犬到豕的讹变,应该也包含了声化的元素。
4、系列论文二:《甲骨讹字研究》(王子杨,新出土文献与古文字考释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春,2017年)、《略谈两周金文中的讹字问题》(陈英杰,中国文字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贵阳,2017年)
本组论文是对某一种古文字材料中讹字进行专题研究。
《甲骨讹字研究》首次对甲骨文中的讹字进行了全面的普查,讨论了甲骨文讹字如何判定和甲骨文讹字相关的一些问题。文章第一部分引言对甲骨文讹字的概貌作了介绍;第二部分对甲骨文当中较为常见的干支讹字进行了搜集和总结;第三部分对甲骨文当中其他的讹字举例描述和介绍;第四部分研究了甲骨文中刻手对讹字的处理方式;第五部分讨论了判定甲骨文讹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略谈两周金文中的讹字问题》首次对两周金文中的讹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搜集,并探讨了金文讹字的判定标准及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文章第一、二部分对金文讹字的判定,影响因素作了讨论;第三部分将金文的讹字分为四种类型:一、把某字错为毫不相关的字,二、因偏旁或笔画的增减而形成的讹字,三、因单字或偏旁形近而混产生的讹字,四、写得不成字,包括整字不成字和偏旁不成字两种情况。每一种类型举有字例论证,详尽、可靠;文章结尾部分归纳了研究金文讹字的五条原则:一、判断金文讹字的根本依据是文字的理据,二、要在一个共时的文字形义系统中,对每一个具体的文字进行区别分析,不能以后世的形义系统随意比附,三、判断讹字时,要排除器物因素、形音义之外的非文字因素造成的干扰,四、注意金文简率的俗体文字对当时文字系统的影响,五、金文书写水平具有多层次性。为今后金文的讹字研究有指导作用。
5、系列论文三:《谈谈清华简第五册中的讹字》(石小力,《出土文献》第8辑,中西书局,2016年)、《清华简第六辑中的讹字研究》(石小力,《出土文献》第9辑,中西书局,2016年)
本组论文是对战国楚简专书中讹字的研究。讹字搜集的基础工作就是专书讹字整理,《谈谈清华简第五册中的讹字》、《清华简第六辑中的讹字研究》分别对新近整理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二书中出现的讹字进行了全面的搜集,并对每一组讹字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描述,这是讹字整理最基础的工作,对于探讨讹字的判定标准、讹字产生的原因以及讹字的类别都是十分重要的。
课题组供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