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衮,字君章。“衮”字的意思是贵族的华美礼服。其父给他取名“龙衮”,无疑是希望他能出人头地,陪侍在君王左右,光宗耀祖。
龙衮是哪里人?过去曾有争议,现在基本确定是永新县城东门外台上村龙家人。
龙衮是何时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他生活在北宋真宗(968年—1022年)时期。
根据永新龙氏家谱,龙衮出身于书香世家。祖父龙绂(官印的系绳),父亲龙珇(玉官印)。他们龙家取名,指向明显。龙珇中举人,任太子中书舍人。
龙衮自幼勤奋好学,博通经史,但运气不佳,七考不第,最后只好放弃功名追求,改为潜心做学问。为安静做学问,龙衮迁居禾川东岸之东里,结草为庐,筑有“龙川读书台”,一边教书,一边研究经史。后又到庐山游学,再迁居峡江的蟠岭。
龙衮的一个成就是绘画,据说他曾作《百马图》。他的著作中经常细致评价某人的绘画作品,以及讲述某人绘画过程,也证明了他的绘画才华。
但让龙衮千古留名的,还是他的史学成就。
龙衮七次赴省城、京城考试的经历,让他结识了不少朝廷官员和学子,也就听闻到了很多前朝和当朝的逸闻趣事。在这个基础上,他编写了一本史书,叫《江南野史》。
有必要先解释一下这部书名的意思。“江南”即指南唐王国(937年-975年),“野史”即相对于他身处的宋朝正统,并非“荒诞传说”之意。
《江南野史》一书,采用的是司马迁的纪传体,记录的是南唐王国的历史。但由于龙衮本人没有什么名声,使得这部史书并没有得到广泛流传。所幸北宋史学家郑樵的《通志·略》记载了这部书原有20卷。南宋著名目录学家、藏书家晁公武似乎也读过这部书,说是一共有84个人物传记。只可惜这部书在后世传抄过程中,多数被散失缺漏,最后几乎消失不见了。一直到清代,江苏巡抚才采集到了这部书,贡献给朝廷,但此时只剩下10卷50个人物传了。
对于这部史书,有不少学者通过研究对比其中的记载,认为其虽然“行文瞻雅”,但“皆叙次冗杂,颇乖史体”,意思是杂乱无章,错误百出,不足视作史书。但以纪晓岚为总编的学者们认为,这部书用人物传记的方式,保存了南唐的职官、赋税、兵役等重要史料,而且陆游、马令等史家多采用了他的资料,连欧阳修的《五代史》也采用了其中一些资料,说明它还是具有不可或缺的史学价值,“固亦未可废焉”,因而被收入《四库全书》。
撰写的书能被收入《四库全书》,从这个意义上说,龙衮是庐陵成功人士,虽然已是五六百年后的事,算是哀荣。
由于宋代之前庐陵本地人物的史料记载几乎阙如,而龙衮的《江南野史》明确记载了庐陵好几个人物,甚至是一些普通人物,所以对今天研究庐陵文化的起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他的记载中有:唐朝永新有个姓尹的女歌唱家,唐朝宰相牛僧孺曾经逃难到了永新,庐陵最早的诗人刘洞、夏宝松,以及失之机缘的彭昌,恃才傲物的胡元龟,有仇必报的彭珅,诡术干进的宋齐丘,敢于进谏的萧俨,不守官场规则的欧阳观,等等。由于这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事迹记载,我们得以窥探庐陵文化何以在五代时期萌芽,何以在宋代滥觞,何以以“文章节义”而闻名。
文/欧阳和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