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曹操屠城记录&释屠城

曹操屠城记录&释屠城

曹操屠城记录&释屠城1.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为父报仇攻陶谦,屠徐州。史料记载:《三国志·陶谦传》:「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

1.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为父报仇攻陶谦,屠徐州。

史料记载:

三国志·陶谦传》:「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注:这段不是屠城,曹操和陶谦于彭城激战,死近万人。《后汉书》记载的“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和实际情况不符。)

三国志·武帝纪》:「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刘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武帝纪》:「孙盛曰: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轨;罪谦之由,而残其属部,过矣。」

按:曹操二伐陶谦时,曹军所过的地方大多遭到残忍的屠戮,具体死亡人数不知。“多所残戮”程度明显高于“屠”。

评:陶谦在刚结束和曹操的战争后,不先安抚百姓、休整军队,反而贸然进行报复:杀害了曹嵩。这种行为无疑是引火烧身,却导致辖内徐州之民亦遭此祸乱。正如孙盛所言,曹操原可伐罪吊民:伐陶谦之罪,慰徐州之民。但由于父仇家恨,最终屠戮了太多无辜之人。

——————————————————————————

2. 兴平二年(195年),曹操击破张邈弟弟张超,屠雍丘城。

史料记载:

《三国志·武帝纪》:「布东奔刘备,张邈从布,使其弟超将家属保雍丘。(兴平二年)秋八月,围雍丘。冬十月,天子拜太祖兖州牧。十二月,雍丘溃,超自杀,夷邈三族。邈诣袁术请救,为其众所杀,兖州平,遂东略陈地。」

《三国志·张邈传》:「邈从布,留超将家属屯雍丘。太祖攻围数月,屠之,斩超及其家。邈诣袁术请救未至,自为其兵所杀。」

——————————————————————————

3.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东征吕布,屠彭城。

史料记载:

《三国志·武帝纪》:「(建安三年)九月,公东征布。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

——————————————————————————

纠正: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审配,未屠城。

史料记载:

《三国志·武帝纪》:「五月,毁土山、地道,作围堑,决漳水灌城;城中饿死者过半。」

按:邺城还没有攻破,城内饿死者就占了大半,邺城内情况可谓惨烈。

《三国志·武帝纪》:「八月,审配兄子荣夜开所守城东门内兵。配逆战,败,生禽配,斩之,邺定。」

《三国志·王脩传》:「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畜聚。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

按:曹操攻破邺城后,收缴了数万财物,并未屠城。

——————————————————————————

4.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征伐乌丸,屠柳城。

史料记载:

《三国志·公孙度传》:「(建安)十二年,太祖征三郡乌丸,屠柳城。」

——————————————————————————

以下非曹操亲自讨伐:

5.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派夏侯渊讨伐韩遂,屠兴国。

史料记载:

《三国志·武帝纪》:「韩遂徙金城,入氐王千万部,率羌、胡万馀骑与夏侯渊战,击,大破之,遂走西平。渊与诸将攻兴国,屠之。」

——————————————————————————

6.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派夏侯渊讨伐宋建,屠枹罕。

史料记载:

《三国志·武帝纪》:「初,陇西宋建自称河首平汉王,聚众枹罕,改元,置百官,三十馀年。遣夏侯渊自兴国讨之。冬十月,屠枹罕,斩建,凉州平。」

——————————————————————————

7.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派曹仁讨伐侯音,屠宛城。

史料记载:

《三国志·武帝纪》:「(建安)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

两汉三国时期何为屠城:

唐朝人司马贞《史记索隐》:「按:范晔云“剋城多所诛杀,故云屠也”。」

唐朝人颜师古注《汉书》:「谓破取城邑,诛杀其人,如屠六畜然。」

唐朝人李贤注《后汉书》:「多诛杀曰屠。」

按:两汉三国时期的屠城,指攻克城池后,多所诛杀,后降者亦不赦。虽然不是将城内人杀尽,主要目标为城内守将/叛将全族、守军/叛军,但无可避免会波及城内平民百姓:出现一些劫掠、残杀的情况。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甚至有数百次屠城记载,曹操屠城次数远不及刘秀,但亦有数次。

两汉三国时期,表示攻克城池多用“克”和“拔”,而“屠”则是在“克”和“拔”的基础上,多出了多所诛杀这一层含义。

总结:

曹操屠城主要原因有两类:第一类为报复型:陶谦害曹嵩、张邈叛曹操、吕布图兖州。第二类为威慑型:征讨北方游牧民族地区,或是境内平叛。为防止此地区再次叛乱而进行强力镇压,此举同时能威慑其余地区,削弱此后守军的抵抗意志、减少地区叛乱。

上一篇: 古代为何很少发生“强奸案”,难道古人素质都很高?
下一篇: 史书上人物的私密对话,史官如何得知?真实性如何保证?|文史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