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唐书辑校》前言的读书笔记

《唐书辑校》前言的读书笔记

《唐书辑校》前言的读书笔记《唐书辑校》,为唐史学者吴玉贵所著,吴老善考据,专力于隋唐史、突厥史,除此书外还有《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资治通鉴疑年录》、《突厥第二汗国汉文史料编年辑考》等

唐书辑校》,为唐史学者吴玉贵所著,吴老善考据,专力于隋唐史、突厥史,除此书外还有《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资治通鉴疑年录》、《突厥第二汗国汉文史料编年辑考》等,还有著名译著《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

而这篇前言我感觉收获颇多,很有价值,于是做了笔记。

当然文中观点不一定全对,详见豆瓣文章《孟彥弘:評〈唐書輯校〉——對〈太平御覽〉所引“唐書”的一個臆測》

前言围绕刘昫《旧唐书》引出了一个新的唐书本子《〈太平御览〉所引唐书》(后文称御览唐书)。

一、《旧唐书》得名过程及其流传

在欧阳修撰《唐书》出版后,世人习惯将其与刘昫所撰《唐书》区分,才出现《旧唐书》《新唐书》两个名字,此前刘昫书均称《唐书》。直到南宋时其绍兴刻本仍然将其称作《唐书》。

《新唐书》修成后,时人逐渐重《新》而轻《旧》,主要是《旧》 在流传过程中佚失较严重。南宋绍兴后到明中期,《旧》一直没有重刻(印刷)。

明人闻人诠:耗费三年时间将《旧》合为全帙,从王延喆取《本纪、志》,张汴取《列传》,合为明嘉靖本《旧唐书》(或“闻人诠本”)。后又有清殿本(即清武英殿刻印本)。但错讹很多,让人怀疑嘉靖本已散失部分内容,并非全貌。

二、岑建功重补《旧唐书》

背景:

清人岑建功认为嘉靖本并非完帙,并且不易得见;而殿本“蒐罗未备,挂漏良多”,且被列入二十四史,印刷量少。

参考资料:《太平御览》《册府元龟》

时间:道光年间

过程:

岑建功发现《太平御览》所引《唐书》有许多传世本《旧唐书》未有之内容,他断定这些就是旧唐书佚失的内容,便以《太平御览》为主,将他认为属于《旧唐书》散佚的内容辑录为《旧唐书逸文》(下称《逸文》,后来还有《旧唐书校勘记》)。此书影响很大,多年来学术界都认为《御览唐书》与《旧唐书》是同一部。

疑点:

岑本人承认,两部书之间区别明显,如职官志内容与名称差异很大,因此他怀疑《御览唐书》内容不仅有刘昫书,还有韦述编《唐书》。与自己的观点相左。

三、岑仲勉质疑建功论

20世纪30年代,岑仲勉针对岑建功著作写《旧唐书逸文辩》,提出了几个观点:

1.《逸文》比《旧唐书》多了49人传,旧唐书没有;

2.《逸文》比《旧唐书》多了关于太和、万寿公主的两段文字,且标明“出自公主传”而《旧唐书》无公主传;

3.《逸文》四夷传比《旧唐书》多了29个国家,旧唐书没有;

4.《逸文》辑出高宗至文宗时制举科目及第者41人,无处安插;

5.《逸文》收录的地理、职官、经籍等内容多琐屑,并没有重要内容佚失。何以重要内容未曾佚失,多是琐屑内容;

6.旧唐书诸帝本纪,宣宗前较严谨,以后较冗杂,《逸文》内容中宣宗前内容较多,以后较少。“岂谨严者偏多佚,而冗杂者独幸存乎?”

7.据张元济《校勘记》考察,宋本和嘉靖本差异不大,而逸文如此多,无疑自相矛盾。

8.驳斥了聂崇岐的观点。聂认为《太平御览》正文前附带的《经史图书纲目》出现《旧唐书》《唐书》两个书名,结合太平御览成书于宋初,判断《纲目》应是“仁宗以后好事者所撰辑者”。岑驳御览地位崇高,“岂容妄加撰辑”。

9.《御览唐书》内容并无刘昫《旧唐书》,只是“多韦述唐书”,除韦述外还有柳芳唐历、唐历代实录

“御览图书纲目云‘唐书’者,并韦、柳两书言之也,‘旧唐书’者,指历代实录等言之也,惟卷内引文又统称为‘唐书’,则直犹通名之唐史矣。”

经史图书纲目中的唐书和旧唐书并不是具体的书名,前者指韦述书、柳芳书;后者指唐朝历代实录。而在《太平御览》正文中统称唐书。

岑仲勉观点的疑处:

1.为何纲目中将韦柳书和实录二者分开命名,而正文中统称;

2.韦、柳、实录都是各自在不同时间成书,且种类不同(柳书、实录编年体,韦书纪传体),太平御览作为类书,没有理由将不同种类时间的书统称为唐书,使得后人疲于翻检。

3.太平御览卷二八直接点明引用了唐玄宗实录,是质疑岑仲勉观点的有力例证。

4.太平御览引用多部同名著作时往往会标识其作者。如晋书方面便有王隐晋书、臧荣绪晋书等。因此岑仲勉观点站不住脚。

5.具体内容上,韦柳书和实录的内容和《御览唐书》严重不符。韦述唐书仅记至代宗朝;唐历也仅记至代宗大历十三年;武宗以下实录缺落,而《御览唐书》出现大量唐末内容。同时驳岑建功观点。

6.岑仲勉结论以《逸文》为基础,而《逸文》收录标准十分主观,还有很多记载没被收录,因此证据不足。

解决方法:从原书入手,重新辑录

四、正本清源

《御览唐书》非韦柳书、非实录,就是刘昫《旧唐书》。

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修订刘昫唐书,但因其错讹太多,没有刻板印刷。今天所见《旧唐书》即咸平三年本《旧唐书》,而成书太宗时期的《太平御览》保留了修订前的旧唐书。今天之所以见到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因为修订前后的缘故。

五、《御览唐书》史料价值

1.保留了今本旧唐书被大规模删改前的面貌。

2.保留了许多今本旧唐书被删略的资料,对唐代历史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3.用来考证今本旧唐书在修订和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①删削不慎导致的夺文(亦称夺字、脱文,校勘术语,指古书在抄录、刊行、流传过程中遗失的文字)②因字形、字音相近而产生的错误③修订者擅自篡改而导致的错误④不合情理的错误

旧唐书原文及翻译_旧唐书_旧唐书韩愈传

旧唐书_旧唐书原文及翻译_旧唐书韩愈传

旧唐书原文及翻译_旧唐书韩愈传_旧唐书

4.校勘新唐书也有价值。由于新唐书以旧唐书为蓝本,旧唐书有的错误,新唐书往往也沿袭了。

六、对《御览唐书》的整理

1.将《御览唐书》内容全部予以辑录并逐条编号,为进一步的科学整理和研究提供基础。

2.以旧唐书为主,并根据各种现存之史料的相关记载,对所辑录内容进行整理、校注。

3.对所辑录内容进行还原工作,找到其在旧唐书中的相应记载,方便查询。

上一篇: 他是对抗司马氏篡权的大忠臣,战死竟被后世抹黑,此人究竟是谁?
下一篇: 人民政协报:宁稼雨:《世说新语》的书名版本及其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