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文昌
2月22日(农历癸卯年二月初三)文昌帝君圣诞,本庙举行“文昌圣诞祈福法会”,祈福持续整日,上午道众诵经祈福,下午先后行“祝愿”、“通疏”科仪,助力十方善信文运亨通,事业腾飞。
修仙修炼,源自古代摄生养生思想,早在魏晋前便已盛行,是人们在自我意识的觉悟之上,对生命把持的一种修行方式,待祖天师张道陵创立制度性道教后,更是将长生久视、仙道贵生列为道教重要义理,并以修仙作为道教教徒的究极目标。
古往今来,虽然史书记载了众多有据可查的修仙成功案例,但神龙见首不见尾,能够亲眼见到仙人显迹的普通人少之又少,我们只好从古籍中的记录来窥视仙真点点滴滴。
清代袁枚收集大量民间传说编撰成《子不语》一书,其中就为我们描述了一则“仙人秃顶”的趣事。
而照这本书的说法,估计在张江高科附近很可能就有很多神秘修仙者哦!
《子不语》卷十六·仙人顶门无发中这样写到:某年秋天,一个叫张明府的人在毗陵旅游,途中遇到一个姓杨的道士。
张明府只看了这位杨道人一眼,便心生好奇,因为道人“童颜鹤发,惟顶门方寸一毛不生”,确实,充满胶原蛋白的十六岁脸庞和地中海般的六十岁法型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谁看见都会暗暗称奇。
碰巧张明府这人求知欲强,开口就问杨道人:这发型拉轰啊,在哪做的?
杨道人呵呵一笑,“你没见那路边两侧都长满野草,可马路中间却没有一点杂草吗?”
张明府开始还不懂,仔细一想后才明了,原来道士是指头部顶门那里是元神出窍的地方,进进出出间,所以不生毛发。
第二天清晨,张明府又去探访杨道人,只见旭日东升中,杨道士正坐在墙头吞吸日光。头部顶门上盘坐一个小小的人儿,四肢俱全,也一样对着东方,吞食着日光。
道家丹道修炼中,仙分五等,第一等为天仙品味,为“炼虚合道”的大成景界,可谓神光普照,化身万千。
第二等为神仙品位,为炼神还虚的阶段,届时体变纯阳,阳神已成,具足神通。
第三等为地仙品味,长生久视,寿增无量。
第四等为人仙品味,通常指炼精化气的筑基阶段。可以保命固形,安乐延年,但有形之躯最终必坏。
最下一层也就是第五等为鬼仙品味,可出阴神,以为下辈子继续修证。
依据这五等仙品来看,这位“秃顶”杨道人貌似介乎于人仙地仙间,想来若果真如此,按《子不语》所述,凡人修道成仙入门的必经阶段竟然是秃顶。
天了噜,难道果然是贵人头上不顶重发?
这样看来,修仙这件硬核的事,很张江高科,但好像华夏大地上神秘修仙者貌似处处都有呢。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备案号:
沪(2022)000015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