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位老者的姓名频频显露于报章书页。他撰写的《奎山历史风物寻踪》、《日军在徐州侵害妇女的滔天罪行》、《徐州解放初期文化宣传工作》、《徐州老工业基地的艰难历程和贡献》等,或被徐州各大报纸登载,或被《徐州文史资料》采用。这位被誉为“徐州通”的老人,就是曾经担任过徐州市第八、九届政协委员,又被市政协特聘为文史资料撰稿人的李世明。
李世明今年67岁,退休前任奎山中心小学校长,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早在学校工作的时候,他就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历史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一只眼睛看历史,一只眼睛看现在”的良好素质。他经常带着学生参观博物馆,去周边地区寻幽访古,并且自己举办“历代教科书”展览。他担任过徐州市少先队工作学会会长,他组织开展的活动曾多次在全国获奖。
李世明有着难以割舍的“文史情”。这一点在他退休后更加明显。奎山是徐州历史蕴藏丰厚的地区,李世明长年在奎山工作,接触过许多奎山的耆叟老媪,遍查了奎山的历史遗存,他撰写的十二万字的《奎山历史风物寻踪》,记录了许多前人所没有掌握的第一手资料。
李世明的祖籍地在“阎窝惨案”的发生地阎窝村附近,亲友中就有受害者。家仇国恨,使他格外注意徐州八年沦陷的历史,他搜集了许多有价值的徐州沦陷时期的资料,其中《日支大事变画报•徐州陷落纪念号》是他花了1000元钱买来的。李世明撰写的有关徐州沦陷、徐州人民积极抗日的史料性文章,先后被国内一些大报、网站刊载。
李世明被市政协特聘为文史资料撰稿人以后,他开始热心收集整理建国后史料。有时他仅凭一个电话、一个人名,到茫茫的人海中去找寻事件的知情者,去追寻已经飘逝的岁月,其中的甘苦自不待言。为了便于记录,他买了录音笔,为了便于交流,他学会了电脑,设立了个人电子邮箱。李世明记录整理史料十分严谨,一般分口述、资料、考证三个环节,史料整理出来后,他还要再征求当事人的意见。
对于李世明的这种执着,很多人不理解。对此,李世明是这样回答的:“出于一种历史的责任,珍惜历史、记录历史、启示后人的责任。历史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链条,我们是其中的一环。徐州的链条缺失甚多,我们每个人都有修补、连续的责任,做文史工作的尤应如此。所以我热爱它,不惜一切地完成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