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湛若水简介(湛若水墓)

湛若水简介(湛若水墓)

湛若水简介(湛若水墓)我国的书院,始于唐代,至宋时大盛。元、明、清各朝相继发展,成为学者士子讲学读书的场所,属于半民半官的地方教育中心。清光绪二十年(1901),诏令全国书院改为学堂,从而结束延续千余年之久的书院历史。自宋迄清,素有"东南邹鲁"之称的徽州,书院林立,学子济济,讲学之风特盛,历居安徽之首,居江右

我国的书院,始于唐代,至宋时大盛。元、明、清各朝相继发展,成为学者士子讲学读书的场所,属于半民半官的地方教育中心。清光绪二十年(1901),诏令全国书院改为学堂,从而结束延续千余年之久的书院历史。自宋迄清,素有"东南邹鲁"之称的徽州,书院林立,学子济济,讲学之风特盛,历居安徽之首,居江右之冠。

歙县的紫阳书院,初为老子祠,朱熹之父朱松曾游于此,刻有"紫阳书院"印章。后朱熹在庐山白鹿洞及歙县紫阳学祠讲学,从学者多至百人,影响深远。淳祐五年(1245),徽州太守请建书院,宋理宗赵盷亲为题额,从此,祠学两用的紫阳书院遂名扬天下,成为传播程朱理学的圣坛。

湛若水简介(湛若水墓)

湛若水简介(湛若水墓)

在元代,安徽有书院二十二所,其中徽州十二所,即:婺源四所,歙县三所,休宁、祁门各二所,黟县一所。具有民族意识的歙县学者汪维岳,入元不仕,隐居乡里,以陶渊明自况,创建友陶书院,讲学读书以守其志。元末歙县学者郑玉,为草庐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终身不仕,家居教授,以著述为事,士子受业者甚多,至其所居室不能容,从学门生相与即其他构筑师山书院,以为教学处所,世称"师山先生"。可见师山书院是由郑玉及其门人合力共建的,堪称书院史上的佳话。郑玉为学,力主调和朱陆两家之学,认为朱陆"同尊周礼,同排佛老,大本达道,岂有不同者?"著有《郑师山文集》。

休宁学者朱升,曾为元末举人,任池州学政。后隐居石门讲学于商山书院,学者称枫林先生,是一位洞察古今,明析世务的饱学之士。龙凤三年(1375),朱元璋攻克徽州,经邓愈推荐,朱升被召见门对时务,朱升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为朱元璋所采纳。后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参预制礼,辅助明太祖建国。所作诸经旁注,辞约义精,为学者所重。著有《枫林集》十卷问世。

元代婺源的明经书院,为考川明经胡氏所创建,元至大中,胡淀捐地二百亩,在考川西山建房二百间作院舍,聘明经理学七贤之一的胡炳文入主院教。此书院元末被毁。明成化年间,胡氏后裔重建。

休宁赵访,亦为草庐派的重要人物。初师九江黄泽,尽得黄氏《春秋》之学。后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学成归里后,筑东山精舍,读书著述其中,遂博通群经,尤邃于《春秋》。他又应聘到婺源阆山书院任教。其洽《春秋》以为既不能捨史论事、亦不能离传求经,不完全拘泥于孔子的褒贬。著有《春秋师说》、《春秋集传》、《春秋属辞》等书。

此外,绩溪的翚阳书院,系邑人程璲为纪念其先人而创立,黟县的集成书院,为邑人黄友仁所创建,均为传供宗族子弟就读的义学。婺源的阆山书院,为行枢密院汪同所建,山长精舍为湛若水(甘泉)门生出资赎回山地所建。由官府任命,属于官建书院。

明代是书院发展的鼎盛时期,安徽有书院一百一十五所,其中徽州为三十二所。即:绩溪九所、歙县八所、婺源六所,休宁、黟县各四所,祁门一所。时书院林立的徽州与东林、江右、关中并称为明代四大书院基地之一。它们多为官府所立,讲学之风甚盛,影响很大。(未完待续)!

上一篇: 关中四关(关中四关是哪四大关)
下一篇: 灿烂的七十年代(灿烂的七十年代全文免费阅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