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考研正式报名的开始,考研人的神经也日益进入战斗状态。毕竟,谁都知道,现在“成硕”有多难。
而在这些人中,最紧张的,或许是那些人文学科主干学科专业的考生——考研难,而想在这些学科专业考上研,难上加难。
文史哲考研,有多难?
文史哲——文学、历史学、哲学,是公认的人文学科主干学科。在今年吉林省《关于吉林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学费结构性调整的通知》中,原文则将“哲学、文学、历史学”明确定义为“人文科学类”。而学这三门学科的人,通常被称为“纯文科生”。
缩招,迎面一击
纯文科生成硕难,首先表现在文史哲学科专业研招人数少上。
研究生扩招是大趋势,根据《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仅在2022年,研究生招生数就比上年增加了6.60万人,增长5.61%。
不过研究生总体扩招,和纯文科生没什么关系。
从扩招比来看,无论是传统的人文学科强校、综合院校还是理工院校,研究生整体扩招的幅度都很明显,然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扩招跟不上趟、缩招重拳出击”的人文学科专业。
五年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扩招26.3%,而作为优势学科专业的人文学科专业扩招仅4.5%;武汉大学整体小扩4.5%,可人文学科专业招生数大退13.7%;南开大学整体缩招,不过,其整体缩招0.5%,而人文学科专业缩招24.8%……
对手,八方来袭
中国教育在线《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全国考研人数从2016年起便进入了高增长阶段,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已经攀升到了惊人的474万人。
整体考研大热,人文学科专业也不能幸免。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官方发布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录取数据(不含推免生),2021年,中国语言文学系全系专业还是872进57,报录比6.5%。仅仅过了两年,这一数据便在2023年攀升至905进55,报录比6.1%。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21年只有3个人报考,在录取人数只增长了1的情况下,2023年有30人报考,报考人数增长900%!
几次大规模研究生扩招多为理工、医学类,一些文科类专业扩招聊胜于无。在这条本就逼仄的竞争之路上,除了本专业的学生,还挤满了跨考生。
(图源:谷雨数据)
考题,全面升级
“竞争对手”大增,试题也不让人省心。
以专业课自命题为主的文学学科专业考研为例,近年来,文学学科专业考研招收院校普遍将考研范围由小综合变为大综合。
现在在许多院校的文学学科下,无论什么专业方向,学生均考涉及所有方向的大综合试卷。如此一来,如果按照每个小方向备考需1-2本专业书来计算,考生总共起码也要准备一二十本书,叠页码“成千上万”不在话下——而这还只是专业课的备考准备。
(北京师范大学808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个人努力可以提高成绩,一群人努力可以提高国家线。
招生人数少、报录比惨烈、备考难度高……种种原因,都使得人文学科专业的考研人越考越难。这些都直接反映在了节节攀升的国家线上:六年前分数线排名同年各学科专业第一的文学类专业,六年后还是冠军;哲学类专业,六年暴涨43分;分本就不低的历史学类专业,上涨同样稳健。
“难,也得考”
在社交媒体平台输入工科考研,你会看到推荐学校专业或一系列干货,但换成文科,弹出来的却是“文科考研有必要吗”。
然而,力争“上硕”又是许多纯文科生不得不做的事情。
“文科就业难”是客观现象:
985哲学硕士38岁失业,被迫送外卖;
211女生毕业5年,存款仅5000;
中传硕士,做了火锅店保洁;
北大文科博士求职多次被拒......
关于文科生就业的消息,往往与“世俗的成功”背道而驰,焦虑落在每个人的头上,成为具体的迷茫和困惑。
根据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2022年理科、工科的就业签约率分别为29.5%和17.3%,而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仅12.4%,不到理科生的一半。
(图源:智联招聘)
有网友提到:文科类的选择无非几个方向:公务员、师范和财会。
都说宇宙的尽头是考公,但考公之难,难于上青天。
2022年公务员省考招录笔试举行,20余省份约445万人争夺12万余岗位,竞争比约为36:1,而2023年国考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70:1。
在前段时间流行一时的《沉淀文学》里,写满了文科生的失意人生:前半截“人中龙凤”,后半截“未来可欺”。
(图源:小红书《沉淀文学》)
文科生真的没有出路了吗?
大力发展“新文科”
近年来,在国家加快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建设的背景下,以往总是被“忽视”的文科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国内高校纷纷响应号召,走上文科振兴之路。
2022年以来,中共中央连发两份重要文件,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稳步发展。4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作为第一部国家层面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该文件对“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总体性规划;5月2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中长期规划。
2021年年初,为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启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工作。11月,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公布,共计1011个项目获批立项。在395个入选单位中394个为高校,其中,山东大学入选项目最多为19个,中国人民大学入选13个项目,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均入选12个,东南大学11个,西安交通大学10个,这一举措全面推进了新文科建设,为高校构建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因为热爱”
为什么选择文科?在众多的现实原因之外,还有一项看上去“虚无缥缈”,但又确实真实存在的原因,在后面支撑着文史哲学生们跋山涉水、不断拼搏,那便是“热爱”。
在社交软件“小红书”上,“杨宁”二字是流量密码。他是一名现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的大学老师,其关于人文学科重要性的议论,被网友反复引用、点赞,引起了很多文科生的共鸣:
(截图自:小红书)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因为热爱,所以想继续研究、继续探索其中奥妙,学深学透——这是很多越考越难、越难越考的纯文科生们考研的纯粹想法。
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新时代需要繁荣发展人文社科。我们相信,文史哲学科专业的学生们总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点亮人文学科独有的知识灯塔。
后台输入:考研
考研咨询:
2024考研指导群已建立
进群请留言
如果觉得文有用,欢迎推荐给更多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