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安徽省合肥市内包河南畔,一群正在帮助合钢二厂挖地基的工人们,不小心挖到了一个古墓。得知此事的考古学专家都惊喜不已,立刻与施工团队等人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专家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挖掘还为他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惊喜。
经过了耐心细致的研究,专家们发现这座位于油菜地拐角处的古墓,就是包拯的墓地。这座古墓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呢?凭什么被认为是“包公”的墓地呢?
木俑出世,判定墓主品阶
包公墓在哪里(包公墓挖掘过程全视频)
在古墓中,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出不少的尸骨的同时,还发掘出了一个木俑。木俑戴着道士的头冠,外穿方领的衣服,腰上绑着宽宽的腰带,双手重叠抱在胸前。专家们经过细心地观察,发现这木俑正是十二时神中的一个。
所谓十二时神,就是古代墓地中的一种明器。它们大多穿着绯绣轮衣,戴着络带,也被称为十二辰神。这种东西在宋朝时期一般用来做陪葬品,且只有二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用这时神来陪葬。油菜地附近的古墓里能够出现十二时神俑,可见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文物繁多,尽显墓主身份高贵
在这片墓地里,专家们还发现了五十件以上的文物,精美的陶器、照人的铜镜、镂空的香炉、古老的砚台,无一不再告诉墓主人高贵的身份与格调的高雅。除了这些雅致的东西之外,专家们还发现了一些银器和铜器,能用金属物品作为陪葬,可见墓主人应该是品级比较高的官员。
捕捉到了这一信息之后,专家们又开始向下挖掘,花了不少力气之后,专家们在泥土中清理出了一个黑釉的盏。在盏子的下腹,有一块没有上釉的地方,上面写着一个包字。这说明,盏子不是包氏家族特有的,就是姓包的人转赠给墓主的。
多块墓志,敲定墓主身份
黑釉盏的发现,让考古团队都兴奋不已,对于找到真相,大家都充满了自信。多日之后,考古团队发现了黑釉盏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包拯的孙子。在黑釉盏所在的墓地中,考古专家发现了一块墓志。通过上面的汉字,专家们知道了黑釉盏的主人叫包永年。包永年本名包滨,其身世十分可怜。由于父亲包经的堂兄弟包繶早逝又没儿子,包永年很早就被父亲过继给包繶做养子。这位包拯的父亲,正是我们熟知的包拯。
根据古代的过继法,凡过继给他人的孩子,只要没有被养父母赶回本生父母家,就要一直为养父母家尽孝,死后也要葬入养父母家的墓地里。根据包永年墓志所载,虽然包永年一度回自己家为生母尽孝,但是生母死后,他还是回到了包拯身边做他的孙子。
专家根据这条信息推测,包拯的真正墓地应该就在包永年墓地的附近。果然,在包永年的墓地附近,考古团队又清理出了许多墓志,其中一块一共3000多个字,“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这16个大字赫然就在其上。在所有的北宋官员中,生前担任过枢密副使,死后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又姓包的只有包拯一个人。得到这一信息,专家们大喜过望,这处墓地正是包拯的埋骨之所。
虽然整个包公墓地群并没有出土多少陪葬品,也没有出土什么巨额的金银财宝,可是几块墓志铭和一些关键性的文物还是确定了包公墓的所在。历经岁月的流逝,这处位于东郊大兴的墓地后来又被迁移到了包河的附近,如今已经成了合肥的一处相当有名的游览胜地。漫步于这处纪念区,我们在瞻仰包拯的同时,更应该对这些考古工作者致以敬意,如果不是他们的保护性挖掘,我们依然在会被谜团困锁,找不到真正的答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