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麦城是什么意思
中央之国的形成<三国历史篇>[第77回]
走麦城是什么意思(走麦城是谁的事情)
作者:温骏轩
长篇连载,走麦城是什么意思,每周更新
第77回走麦城
关羽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水淹七军,迫降于禁,斩首庞德,迎来人生中最高光时刻后仅仅五个月,就会又创造一个失败的代名词——走麦城。从襄阳到关羽建于汉江西岸的北伐基地荆城,水路距离为160公里,荆城到江陵的陆地交通距离约为100公里。便是照一天三十里的平日行军速度,半个月时间亦是够了的。关羽之所以在知道江陵有被袭的风险时,还把宝押在襄樊前线,就是觉得即使江陵被围,亦有足够的时间回防。
当然,这是按曹军穷寇匆追的设计来做的计算。要是曹军追过来,关羽要且战且退的话,时间就不好说了。曹仁从樊城突围后,曹军的指挥权和战术安排者,自然就由徐晃交到他手上了。曹仁是个刚猛之人,没有徐晃谨慎,按他的想法,关羽现在后院着火急着回去,肯定是要追的,一战定可生擒关羽。赵俨的意思却是不能追。后者认为孙权本意是坐山观虎斗,然后从中取利。现在关羽退回去救江陵,反应该留着他去祸害孙权。如果我们去对关羽穷追猛打,走麦城是什么意思,等于又把祸水引上身(然后让孙权得利),魏王肯定会担心我们这样做的。
走麦城是谁的事情
只讲过五关,不说走麦城。比喻文过饰非,只吹个人的功劳和光荣史,不讲自己所犯错误和失败。
"过五关,斩六将"是出自小说《三国演义》的杜撰情节。关羽勇武双全,"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中得以充分体现,尤其是"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后比喻英勇无比或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含褒义。
走麦城,源自《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麦城在当阳市两河乡境内,距市平阳镇20余公里。为东周时楚国重要城邑,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3年)昭丘县治所在地。清同治《当阳县志》记载:"麦城在县东南五十里,沮漳二水之间,传楚昭王所筑。三国时,关羽为孙权所袭,西保麦城即此"。意思就是:1.走麦城形容失利的局面。2.汉建安二十四年,蜀将关羽在败走麦城时为吴将截获,被斩于临沮。后以"走麦城"喻陷入绝境。
走麦城是什么意思
关羽是三国时代的一个武将,随着小说《三国演义》在明清时期成熟,成为民间话本。《三国演义》中的角色开始从《三国志》中生动形象地被表现出来。
从现在来看《三国演义》虽然是“演绎”但是凭着丰富的人物与精彩剧情的描写,成功地压过了《三国志》的名声。其中《三国演义》中仅次于诸葛亮的代表忠义,后来被封神的人物,就是关羽。关羽,字云长,后来被尊称为关公。关公老家山西,在老家打死了恶霸,外出逃难碰到了刘备与张飞,并与两人结拜兄弟。就这样兄弟三人一路打拼,最终建立了蜀国。
从《三国演义》来看,关羽一生忠义无双,走麦城是什么意思,名震天下。关羽从武力上来说在《三国演义》中属于上乘武将,又有智谋。但是最后却败走麦城。樊城兵败之后,关羽为何弃上庸,走麦城是什么意思,走麦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