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国学究竟是什么:传统文化or文史学科?

国学究竟是什么:传统文化or文史学科?

国学究竟是什么:传统文化or文史学科?凤凰网文化讯 2014年7月11日15时,由凤凰网、岳麓书院联合主办的“致敬国学--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隆重举行。

文史哲学都包括什么专业_我们为什么要学文史哲_文史哲学报

凤凰网文化讯 2014年7月11日15时,由凤凰网、岳麓书院联合主办的“致敬国学--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隆重举行。凤凰网总裁李亚、湖南大学党委书记刘克利、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著名哲学家李泽厚、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钱穆之子、国际儒联副会长钱逊及学者王学泰、杨天石、毛佩琦、秋风等出席了发布会。发布会由著名主持人许戈辉主持,云集数十位文史大家及各界名流,他们共同见证了中华文化史上的国学盛事。

活动现场,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先生首度跨界,与许戈辉联袂主持了主题分别为“什么是国学及其在今天的价值”、“国学如何更好地贴近我我们的生活”的论坛沙龙,邀请了钱逊(钱穆之子、国际儒联副会长)、杨天石(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张海鹏(中国史学会会长)、王学泰(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任大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姚中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等文史学者、行业名家上台畅所欲言,纵论国学。

>>>>争论

“国学”源起:清末or明末?

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张存山先生首先对“国学”一词进行了追本溯源,称“国学”和“哲学”一样在中国学术界出现都是在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危险的时候,出现了“国学”一词。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王学泰先生对“国学”这一称谓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这个词来历不明。19世纪末的时候中国大批留学生到日本,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包括一些革命家,梁启超等等。去了之后接受了一个词就是‘国学’,最初还不叫国学,叫‘国粹’,但这个称呼鲁迅先生是讽刺过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先生则在现场澄清了一直以来大众对“国学”的误解,“很多人说国学是近代以来才出现的,这是误解。其实国学早就已经出现了,在明朝末年,原来不叫国学,叫中学。西学进来以后就出现了,崇祯帝曾下令中学西学并立。”

文史哲学都包括什么专业_我们为什么要学文史哲_文史哲学报

少儿国学班

国学究竟是什么:传统文化or文史学科?

针对国学本身囊括的内涵、包罗的范围,现场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见解。

在大多数人看来,国学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梁涛提出了这个含混不清的概念所遭遇的尴尬境地,“国学就是我国固有之学问,它的基本内容以儒释道为主体,也包含了经史子集。我们在座的各位是把它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来理解,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往下深入思考里面很多问题。在前年,人大国学学院申请了这个国学学位,当时教育部请了十位左右的专家投票,应该不应该给国学以学位?这就出现了问题。”

因此,在国学院里谈的国学是什么?梁涛表示,“这个国学一定要明确只能是文史哲现代学科的完善,所以国学学科的成立一定建立在文史哲学科现有的反思基础之上,如果文史哲的现代学科已经尽善尽美,国学完全就不用建了。如果说文史哲现代学科还有不完美的地方,这个是国学就有必要了。国学只能作为对文学哲学科的补充和完善。”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吴相洲阐述了自己所理解的国学,“我心目中的国学,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新国学’。在21世纪的今天谈国学它一定是一个新国学,以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为宗旨,以为解决当下各种问题提供智慧资源为切入点。这是我所理解的国学。”

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则表示,“我对国学的理解实际上是很肤浅的,我觉得国学就应该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学,是传统的学术文化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形成的精华。”

文史哲学报_我们为什么要学文史哲_文史哲学都包括什么专业

>>>>言谈

毛佩琦:国学的命运非常可怜我痛心又担心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先生深感国学历尽劫数延续至今的艰难,“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本身在历史中被践踏、被破坏过,我们近百年的国学命运是被迫退守的,天天说不能够丢掉我们的根,天天说保护,其实一天天被瓦解。国学的命运非常可怜。”

对于国学的大众普及,毛佩琦呼吁,“这是对于我们来讲最迫切的。现在很多东西在一点一点地消失,家庭伦理一点一点地在消失,微信上传的小段子小儿科的东西都要成为被缺失的东西。你知道家里孩子教育的老爸们怎么样待客人?都不会了。我最担心的就是现在一波城镇化的进程,可能挖到我们最后民族文化的根基,我真是痛心而又担心。”

对于这一点,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特级教师万平,从一个教育人士角度发表了自己之于国学传承的亲身体会,“班里的孩子有的能背《弟子规》,有的能背《三字经》,当他们背的时候,我就能感觉到中国的国学是什么。我们坚持了18年零米粒的制度来自于《弟子规》。所以我们的学生一粒米都不会浪费,对他们来说,小小的一粒米就是一颗种子,而一颗种子是生生不息。”

钱穆之子钱逊:我很惭愧自己批判过中国传统文化

国际儒联副会长、81岁高龄的钱逊先生表示,在他理解,国学是相对西学而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整个人类发展里面自己的文化特质。然而,作为国学大师钱穆之子,钱逊起初却并未涉足国学,甚至走向了它的对立面。

据他讲述,大学毕业以后他曾在清华大学任教马列政治课28年,“现在都说我是国学大师的后人,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我所从事的是和我父亲学术相对立的,我在讲马列的同时批判了中国传统文化,说到这个方面我非常惭愧。”接着,钱逊回忆了自己后来又如何与国学结缘,“我回到中国文化这个方向上来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个领域里面其实我是属于后进者。”

张海鹏:国学值得致敬它让中国长盛不衰

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张海鹏先生则从史学角度回顾了国学在中国近代史上历经的波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总是打败仗,国家变得很很虚弱,知识界就逐渐开始怀疑国学的作用。比如说鲁迅这样的大文学家则告诫青年,‘不要去读中国的书,只要读西方的书就可以了’。这是中国国学从四五运动以后的时期形成了一些评价很低的状况。”

然而,频遭质疑的中国国学又为何值得今天的我们去“致敬”呢?张海鹏继续谈到,“2014年,中国在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位,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克服了近代一百多年以来虚弱的状况,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几千年不衰,即使面对中国近代被群殴、被挨打的状况,还有这样的发展?中国文化究竟起了什么作用?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的东西?我们要分析我们文化,使得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国这个国家不衰的道理。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天来致敬国学的意义所在。”

朱小健:国学是鲜活的我们不能食古不化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吴相洲先生列举了一个实例来反向说明国学之于中华民族的地位,“日本人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前对上海搞过一次突袭,专门轰炸上海的一个书库,这个书库聚集了中国典籍里面大量的善本。日本人要灭亡中国,从丰臣秀吉那个时候就有这个想法,几百年一直处心积虑做这件事,由此可见最让他们害怕的是什么?”

中国训诂学会会长朱小健从国学的稀有性上谈了国学的重要性,他说,“国学是一个国家的立国的源泉,一个国家灭亡了但是它的国学还在,它还有希望。比如说训诂学,作为国学的一部分,只是我们有,这是我们独有的,也是我们固有的。”

但他也反对僵化刻板地对待国学,因为“国学不是一个呆板的事物,它是鲜活的,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古董。我们要温故而知新,不能食古不化。”

王学泰:文革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阴暗面的表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姚中秋先生从国学对国人的教化作用谈了自己对国学的理解,“中国人根本的教化或者教化的骨干不是宗教,我们不是靠神来提升人、来教化人的。我们是靠学的。尤其是孔子,孔子给我们确立一个基本的成人之道,也是这个社会走向一个健全秩序之道,就是学。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文明的根本,国学抓住了,我们先不要管国学是什么内容,我们就从学来理解、讨论,在今日之中国我们如何重建一个美好的生活。”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王学泰认为“国学”作为一个舶来品的称号,扣在中华传统文化上非常不妥,”好多学科已经把中国的传统学问都囊括在内了,比如中医、文史哲等等。“但他之所以针对国学这个词,是因为“有了‘国’字好像穿上了防弹衣,好像这个国字号的东西别人不能反对。但中国传统中有好的东西,也有阴暗的东西,不能全盘接收或受教,文化大革命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最为阴暗面的表现,不要以为文革就和中国传统文化无关。”

任大援:研究国学不能忽视西学 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任大援先生在发言中将“中学”和“西学”进行了对比,他说,“有一些人就认为西学的东西很好,国学好像不那么好,所以比较重西学而不重国学。通过改革开放这些年又看到中国这么长的历史,这么大的一个民族要发展,不能脱离自己的本土文化。”

他随后又进一步阐释了中西学的辩证关系,“但是我们在研究本土文化的时候也不能忘记其它的,就是所谓西学。所以费孝通先生就说过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所以我对研究国学的看法就是我们在研究国学的同时,也不能不研究西学,甚至可以说我们在要想深入研究国学,也要更好地研究西学,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上一篇: 就业理工类好于文史类 记者盘点最热门专业
下一篇: 孩子数学不好或因语文太差?人文学科的重要性!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