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起东北军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为张作霖命丧皇姑屯而惋惜,为张学良的不抵抗而愤慨,为东北三省的沦陷而痛心。但是从皇姑屯开始的一系列事件,都是受到了一个事件的影响。虽然这个事件距离皇姑屯已经3年了,但是正是由于这件事的发生,直接影响了历史的走向,这件事就是——郭松龄反奉。
作为奉系军队中的高级将领,深受张作霖和张学良的信任,郭松龄为什么要反奉?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郭松龄是怎样一个人?
郭松龄一生的履历都离不开军队,他是一个彻底的军人。不管是在晚清时期在新式陆军学堂,还是在中国陆军大学,这都表明了他是一个对于军事十分热衷的将领。他不但掌握了丰富的军事理论,而且还通过实际带兵将这些军事理论进行了实践。确实是一位在民国时期难得的军事人才。
郭松龄(郭松龄为什么要反张作霖)
加入奉军以后,郭松龄更是得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张学良给了他足够的信任,而他也确实没有辜负张学良的信任,两次直奉战争中大放异彩。但是,随着功劳越来越大,他性格的缺点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郭松龄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观其职业履历的变化,可以看出他心中有着对革命理想的坚持。但是现实又是磨难重重,他这位革命理想主义者,最终加入了军阀习气颇重的奉系军队。这也就造成了他对奉系全军上下的不认可,乃至发展到后面的鄙视。
在个人性格上,通过郭松龄几件小事上,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他做事直接,没有转圜余地;他心胸狭窄,没有容人之量;他情商过低,说话做事从不留情面。这些性格表象下,掩藏了他的那颗膨胀的野心,他的傲气与野心是成正比,随着舞台和权利的提升,他的野心也随之膨胀。
按照一般的常理来说,郭松龄可以在奉系中获得如此高的地位,离不开张氏父子的支持和信任。在张作霖的眼中,杨宇霆是他的左膀,而郭松龄则是接班人张学良的右臂,所以他乐见张学良与郭松龄的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这也是郭松龄可以在奉系中站上高位的原因所在。
但是郭松龄为什么会反?现在历史上的公论是郭松龄去日本得知了张作霖与日本人的交易,从而为了国家大义而进行反叛。
确实,这件事是一个导火索,但是隐藏在这件事后面的动机是什么?
前文分析过,郭松龄是一位有着革命理想的军人。他追随孙中山先生,他心中有民族主义,这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在奉军这么多年,从一个讲武堂教官然后成为执掌7万精锐的指挥官,他难道不知道奉军与日本人的交易么?他难道不知道张作霖与日本人的合作么?那么为何他不在当教官的时候反?为何不在当团长的时候反?而在执掌7万装备精良的精锐时反?
所以,青城在上文中也提到了他的野心是隐藏在革命理想的表象下。
那么再引入第二个史料,郭松龄对姜登选的举动。为何郭松龄会直接下令处死姜登选,只是因为姜登选没有支持他的反叛么?
首先我先把姜登选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姜登选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还与郭松龄同是同盟会会员,他俩还同时在朱庆来的手下共事。难能可贵的是,姜登选是一位两袖清风,不贪不抢,性格刚毅,待人诚实的人,对自己的下属更是疼爱有加。也就是说姜登选并不是一位旧式的北洋军人,而是一位新式军官。那么为什么郭松龄会处死与自己很相似的姜登选?
因为他与姜登选是两个派系的人,郭松龄是陆大派代表,而姜登选则是士官派代表,而士官派的领军人物则是杨宇霆,这可是郭松龄死活都看不上的人。同时,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军进占中原,郭松龄本应得到安徽督军的职务,但是在杨宇霆的操作下,姜登选占了安徽督军的位子。这让郭松龄本人十分不满,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其后反奉的举动。
从日本回来后,郭松龄与冯玉祥进行了频繁的接触,他一方面加紧了人员安排,一方面积极联络反叛势力。终于在11月21日开启了这场影响东北走势的内战。
郭松龄总体是个爱国良将,并有着一定的军事能力及政治抱负。唯一的遗憾在于他未等到张学良的上台施展其抱负,并在人情世故方面前半段他对于张学良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使张学良成为了史上有名的爱国之士,后半段他的叛变却是对这个亦师亦友的张学良的巨大亏欠,让人不胜唏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