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六七
01
武懿宗和武三思是什么关系(武懿宗骑猪)
大唐则天皇后永昌元年(689年)八月,洛阳闹市,好几个大臣准备处斩。
洛阳市长魏元忠也在其中,他们的罪名是和反贼徐敬业有勾结。
眼看时辰就到,突然从远外传来一声接着一声的吆喝,清楚地呼喊:“刀下留人!”
所有犯人、行刑者、围观者都欢呼起来,纷纷站了起来。
只有魏元忠仍旧坐着不动,刽子手说:“起来啦!”
元忠说:“不知道是真是假哟。”
接着凤阁舍人王隐客飞马赶到,叫大家起来。
元忠还是不动:“等敕书宣读完再说。”
王隐客读完“赦免死罪,全部流放到岭南”的赦书,元忠这才站起来,正经八百地跪拜行礼,脸上一点不动声色。
大家服了,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说的就是你老魏了吧!
鬼知道魏元忠是不是装的,反正他就是这么镇定。
因为他的仕途是坎坷无比,几起几落,这一次从刑场上捞回来一条命只是他如履薄冰的政治生涯的一次普通经历,对他来说,早已经是常态化的事情了。
02
很多年以后,有一次魏元忠陪武则天酒宴,阿武兴致很高,开玩笑问他:“这么多年了,怎么一次又一次总是有人要整你啊?”
魏元忠也喝有点高了,不再忌讳什么,大着嗓门说:“老臣我是一只大肥鹿!那些罗织之徒就是猎人,想要用我的肉作羹汤罢了!他们杀了我无非是为了往上爬嘛!我有什么过错?”
是大实话。
武则天剧照/大明宫词
武则天剧照/大明宫词
武则天当皇帝开头几年,为了立威,重用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杀了很多李唐宗室和大臣。
许多大臣上班前就和家里人告别,只怕这一去就回不来了。
魏元忠在鬼门关走了几次,居然保住一条性命,还先后两次拜相...
老百姓的话就是人精中的人精。
03
永昌年间这一次刑场上逃生,酷吏周兴给出的罪名是勾结叛党徐敬业。
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废掉三儿子李显为庐陵王,名义上四儿子李旦是皇帝,其实武则天已经是实际上的女皇了。
扬州都督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朝廷派李孝逸为元帅,以知兵闻名的魏元忠为副帅征扬州。
魏元忠三次在关键时刻指点了李元帅,顺利消灭了徐敬业。
初期,李孝逸害怕徐敬业兵精将勇,徘徊不前,元忠说:“你是亲王(李世民堂弟),不借此机会证明自己,等朝廷派人接替你,还想有活的机会吗?”
孝逸急忙快速进军。
第二次,魏元忠力排众议,坚持先打敌军较弱的一路徐敬业的弟弟徐敬猷部:“好比打猎,先干掉完全有把握消灭的兔子狐狸,再去打猛兽嘛!”
又很成功地击败徐敬猷,牵制住敌军。
第三次,徐敬业英勇,官兵连吃败战,李孝逸害怕要撤。
魏元忠看好形势,风向有利,芦苇干燥,正是火攻的大好机会,说动李元帅发起总攻,顺风纵火,大破徐敬业,一举平定了这次叛乱。
几年后徐敬业的三弟徐敬真逃亡被捉,为了保命,大肆牵扯朝中大臣,魏元忠那批人就是“被谋反”,加上周兴的诬陷,差点送命。
她心知肚明,剿灭徐敬业,主要功劳还要记在魏元忠头上,所以关键时刻,还是放过元忠等人一马。
魏元忠有功,提拔为洛阳令。
武则天杀人是从来不皱眉头的,但她算的上是一个非常英明的政治家。功过赏罚总体没大错,所以大唐的旧臣们,大部分还是服她管。
但武则天也明白,这些唐室旧臣,还是要打屁股的,没有杀,也要给他们点厉害瞧瞧。
发配岭南。
04
老魏下马治民,上马打仗,都是能手,就是和武氏权贵合不来。
魏元忠三十多岁还没当官,和老乡郑惟忠在洛阳市上碰上个算命先生,对他们俩非常礼敬。
算命先生说:“物以类聚。二位的功名前途不可限量。魏先生命运多劫,但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千万要敢于担当,多做事,少说话!”
又说郑惟忠也会当上三品大官。
这种心理暗示,让魏元忠在宦海沉浮中吃了个定心丸。
进入仕途,魏元忠就表现出卓越的处理实际事务能力,知人用人的独特眼光。
唐高宗年间,有一次皇帝巡视,先派年轻的魏元忠去检查一下路线,不要出大问题。
估计小魏心中早已注意到一个人选。他直接到京城监狱,找到一个因盗窃入狱的罪犯,当场解去脚镣手铐,换上新衣服,带出监狱,请上座。
好酒好菜侍候,很客气,请这人帮助整治下这条线上的治安问题,那人笑着答应了。
就是《天下无贼》中贼头黎叔一句话:传令下去,这一趟不打猎。
果然高宗巡视这一次,上万人没丢一分钱。
古代战国时期孟尝君用鸡鸣狗盗之徒逃出秦国,魏元忠移花接木用鸡鸣狗盗之徒来识破沿途别有用心之人以盗制盗,可谓是活学活用。
有本事就是好。
官当大了,碰上各种各样的人。
任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常务长官,朝廷设有个御史大夫位置,但经常是空着,属荣誉位子。
老魏生病,部下监察御史郭霸前来探视。
老同事,就没有特别回避,郭霸进了内室,正碰上婢女提着马桶下去,他拦住婢女,勾了点粪便,放嘴里尝了尝,笑逐颜开:“大夫您的粪是苦的,没问题,如果是甜的,就有毛病喽!”
把老魏一家人雷的外焦里嫩。
元忠是中丞,郭霸叫他大夫,就是现在人直接称副局长为局长的招数。
这没什么奇怪,但当面吃屎,真让魏元忠恶心死了——干脆到处宣传,让大家见了郭霸都绕道走。
大家给他一个绰号:吃屎御史。
老魏还是懂得用什么人,远离什么人。
05
武则天当了皇帝,选了一大批年青人为“后妃”,最受女皇喜欢的是张昌宗、张易之兄弟。
张易之剧照/大明宫词
张易之剧照/大明宫词
两人权势熏天,大批官员都赶着巴结他们。
武三思、武懿宗几个武则天的侄儿,都封王了,还抢着替二张牵马辅鞍。
张家的家奴,狗仗人势,也在洛阳城是横行霸道。
魏元忠已是代理宰相,还兼职洛州长史这个首都地方长官。正要用霹雳手段,这些家奴撞在枪口上。
老魏毫不客气,给我抓起来,按法律打板子,打死了好几个。
张易之的弟弟张昌仪任洛阳令,正是洛州长史管辖。
小张仗着两个哥哥的势力,每回到长史衙门公干,不是站在庭下等,却大大咧咧地闯进长史办公室,让魏元忠碰上了,直接喝道:你给我滚出去!
另一个弟弟张昌期,女皇要让他去雍州当长官,问宰相们:“谁去雍州好啊?”
魏元忠说:“今天的条件来说,薛季昶最好。”
女皇说:“薛季昶是不错,有另外任务。”
大臣们都说那就是张昌期喽!
魏元忠说:“不行,张昌期前些年在岐州,搞的乱七八糟!老百姓都跑光了,这样的人,能用吗?”
女皇被打脸,一句话不说。
歪风邪气是刹住了,张氏兄弟也是得罪了。
元忠直接上书给女皇:我是宰相,承蒙皇上信任,却不能让您远离那些小人,是我的失职!
武则天非常不高兴,魏元忠过分了吧?
张昌宗他们立即开始罗织魏元忠的过错。
06
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张易之、张昌宗大吹枕头风,魏元忠这老小子说皇上您百年之后,他们就和太子一起,搞翻案!
武则天年纪越大,和老男人爱小女人一样,也特别听小男人的话。
魏元忠是个讨厌鬼!派两个儿子: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宰相们一起去把老魏抓起来审问。
张家兄弟还把大臣张说逼来作证:张说当场听过魏元忠说这个话,让他来证明。
朝堂对质,老魏也不是刀枪不入,表态:“张说和张昌宗、张易之要一起害我魏元忠!”
张说笑了:“大人您是宰相,怎么和市井小人一个调呢?”
张易之说:“张说,你快点把魏元忠盼望皇帝死掉的话说过来听听!”
张说表态:“陛下您看!在您的面前,张易之还这样逼我!何况在外面?今天我张说对着上天对着皇上,我要讲真话!我从来没听说魏元忠说过那句话,是张易之逼我来做证明的!”
这一炮把张家兄弟轰傻了,只好乱讲张说是个坏蛋,如何如何要魏元忠废掉武女皇。
武女皇看这几个小鲜肉真不成器,只好自己来,定下调子:张说是反复小人!和魏元忠一样的罪过。
两个人都发配到岭南。
魏元忠走之前,又被武则天召见,张易之、张昌宗也在一边,魏老直接指着他俩对武则天说:“我老了,到岭南去,大可能回不来了!就怕这俩个小子,会祸害国家!”
张氏兄弟叫着跳着,武则天倒是不说话:“魏元忠已经走了,你们还吵什么?”
07
神龙元年(705),太子李显复辟成功,武则天退位后去世。
唐中宗李显剧照/大明宫词
唐中宗李显剧照/大明宫词
李显上位,就是唐中宗,立即派人把魏元忠召回来,任宰相。
不知是不是人老了,魏元忠再没有和武氏权贵斗争的锐气,变得暮气沈沈,只是和稀泥,捞钱,要求退休。
政治斗争虽然还有,比起以前的大风大浪不算什么了,中宗对魏老非常好,偏袒着他。
武家余党依旧不放过魏老,再三搅局,707年,魏元忠七十多岁,最后一次贬渠州。
走到半道,油尽灯枯,去世。
李家的皇帝还是认可他的,中宗李显追认他为齐国公;睿宗李旦下令把魏老移葬到定陵,陪伴李显;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赠谥号为“贞”。
公道自在人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