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
皇太极的突然去世,并没有公开他的身后有谁接班。这时,皇位之争便拉开了序幕……
1.皇太极的哥哥“代善”(66岁)
多尔衮和孝庄(多尔衮和孝庄太后有孩子嘛)
2.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32岁)
3.皇长子“豪格"(35岁)
4.皇九子“福临”(6岁)
5.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3岁)
1.代善:镶红旗旗主,不仅是于国有巨大之功,还是努尔哈赤时期的太子,又有推皇太极为帝之功。在朝中极有威望。但是年龄太大了(66岁),几乎没有什么希望。
多尔衮
2.多尔衮:镶白旗旗主。在诸王中地位仅次于济尔哈朗,不仅有两白旗支持他,还有他的亲哥哥阿济格,亲弟弟多铎和舅舅阿布泰,以及代善的部分子孙也都支持他!
多尔衮以豪格为主要对手,两白旗大臣普遍反对立豪格,认为“若立豪格,我们将没有生路。”
3.豪格:正蓝旗旗主。皇太极的长子,史书记载“英毅多智谋”、“端厚凝重"。且战功卓著,掌管户部。两蓝旗和两黄旗部分大臣支持他。
4.福临:皇九子,孝庄的儿子,背后是孝庄和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皇后(因为皇后没儿子,而孝庄又是她的亲侄女,一个家族的)以及整个科尔沁。但年纪小,与已经成年且有才干,有战功,有爵位的叔父兄长相比,不具备继承皇位的优势。
*这里必须要提到前清的传统,皇帝死后,两个黄旗是要归于女主人皇后手里的。也就是说,皇太极死后,掌管黄旗的人是中宫皇后哲哲!那么自然福临也有黄旗的支持!
5.博穆果尔:虽是五宫妃所生,地位优越,但年纪太小。同样与已经成年且有才干,有战功,有爵位的叔父兄长相比,不具备继承皇位的优势。同时他的母亲又是皇太极收纳的林丹涵的遗孀,不可能在考虑之中。
孝庄
两黄旗大臣和皇家包一官员。永远都不会忘记清太祖努尔哈赤去世时大福晋阿巴亥(努尔哈赤的大福晋,当时两黄旗的女主人)被迫殉葬。皇太极继位,努尔哈赤的两黄旗也被改成了两白旗从而地位下降的结局。
两黄旗大臣们以及皇家包衣官员们如果想保持现有的黄旗高贵地位就必须选择一位皇太极的儿子,也就是皇子继承皇位。所以两黄旗与皇子之间彼此形成了非常强的凝聚力和相当大的能量。(为什么两黄旗主张立皇子,而不是立皇帝多尔衮?如果睿亲王多尔衮继承皇位,必然将他现在的两白旗重新改为两黄旗,而将现在的两黄旗改回两白旗,他们的地位与待遇都肯定大幅度下降)
以镶黄旗内大臣图尔格与正黄旗内大臣塔瞻为代表的一部分人,倾向于立皇长子豪格。他们的对立面主要不是福临,而是多尔衮。他们怕皇九子福临年纪太小,不足以与多尔衮抗衡。
两黄旗大臣在立豪格和立福临两种意见基础上,经过反复磋商,形成一种新的共识,那就是,以皇长子肃亲王豪格为君,以皇九子福临为太子。他们在坚持父死子继的同时,又以兄终弟及为补充,这样就可以保证两黄旗的自身利益了。
*豪格与皇位彻底无缘:
豪格
而就在多尔衮和两白旗绝对不通过这个方案时,皇后庄妃与娘家亲人力争福临继位,因为此事关乎着她们后半生的荣辱富贵,科尔沁的皇亲国戚的地位。所以绝不能拱手相让。
两黄旗在经过哲哲皇后和庄妃的“点拔”后,瞬间改变了战营,集体一致的站在了福临的背后。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立肃亲王豪格为皇帝,同样也会发生改变旗帜颜色,使两黄旗地位下降的问题。因为豪格手里也有个旗,那就是蓝旗。
皇帝不会允许别人掌握两黄旗实力超过自己,所以豪格继地位后两黄中至少要将一个黄旗与豪格所属的正蓝旗互换旗帜,唯有福临继位才能真正防止改变旗帜,保证黄旗自身地位!
多尔衮
两黄旗在进行立储君会议前,从共同立誓:“若换朝廷宫殿颜色,变易旗帜,我等即死于此。"
索尼与护军统领图赖、鳌拜二人商议,决定以警卫之名,派护军包围场,防止两白旗(多尔衮)采取过激行动,也是对诸王会议的“兵谏”。皇宫警卫一向两黄旗护军负责。奉主子之命增派护军“守卫”会场崇政殿,诸王无权干涉。
八月十四日黎明,两黄旗大臣盟誓于大清门;令两旗护军张弓挟矢,环立于宫殿;最后将大多数护军部署在崇政殿的周围。表明两黄旗大臣为立帝之子,不惜以死相拼的决心。
会议进行一半时,这时,两黄旗大臣又佩剑上前说:“我们吃先帝的饭,穿先帝的衣,先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先帝之子即位,我们宁愿以死从先帝于地下。”
诸王凝视着全副武装的两黄旗大臣,殿里鸦雀无声。
聪明的多尔衮从容不迫的一席话打破了僵持局面。他说:“当立先帝第九子福临。因为他年岁幼稚,八旗事务,由我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各分掌一半,左右辅政。待他年长之后,当即归政。”
所有人都赞同了这个方案。
多尔衮在力量对比不利于自己的形势下,以退为进,从长计议,马上推出了以福临为皇帝,他和郑亲王辅政的方案。这是一个多尔衮和福临双方妥协,各得其所,这是挤掉挤掉豪格最好的方案!
所以作者认为,福临继位和多尔衮孝庄的绯闻没有多大的关系!
下篇文章预告:“多尔衮和孝庄的绯闻是真的吗?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私情?”
喜欢作者一定要记得收藏关注我哦~每天持续更新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