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波拉德(波拉德发现溴的故事)

波拉德(波拉德发现溴的故事)

波拉德(波拉德发现溴的故事)该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要文献找上图。作者:凡凡。波拉德(波拉德发现溴的故事)最近小编的微博后台被一条无意间转发的关于维多利亚时代图书馆的书桌给刷屏了,猛然间涌入1000多的转发量。网友们在不断的热情接力转发及留言中表达对这款图书馆书桌的喜爱

该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要文献找上图。作者:凡凡。

波拉德(波拉德发现溴的故事)

波拉德(波拉德发现溴的故事)

最近小编的微博后台被一条无意间转发的关于维多利亚时代图书馆的书桌给刷屏了,猛然间涌入1000多的转发量。网友们在不断的热情接力转发及留言中表达对这款图书馆书桌的喜爱:“一台主机+八个屏幕”“win+tab照进现实”“适合做文献检索时使用啊!”“感觉对颈椎很友好”“愿称之为升级版阅读架[哇]”。更有读者表示“这是版本校勘的利器啊!”“适合学术织女使用”“想要”“这个机器好”。那么让我们仔细了解一下,这个人人都爱的图书馆书桌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呢?

#1

这个使得研究者可以同时阅读8本打开的图书的读书装置,其实它的学名是"Bookwheel"(书轮)也称阅读轮。在印刷品又大又重的时代,可以算的上是最早的"信息检索"工具。

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个时期,书籍是用皮革装订的,而且非常巨大,所以同时阅读多本书籍需要一个庞大的物理工程。发明这个古怪装置的目的是让那些热心的研究者们,同时阅读多本书籍:在一本书上找到一段话,然后转动轮子去读另一本书,进行交叉参考。这种阅读方式与后来信息技术先驱万尼瓦尔·布什所说的“喜欢在大量普通记录中建立有用联系的开路先锋们”的阅读方式一样。起到的作用类似于现在的超文本和电子阅读器,使读者能够存储和交叉引用大量信息。

#2

Bookwheel,fromAgostinoRamellisLediverseetartificiosemachine,1588

图片来自Bridgeman艺术图书馆数据库

书轮的设计图最初出现在意大利军事工程师阿戈斯蒂诺-拉梅利的LediverseetartificiosemachinedelCapitanoAgostinoRamelli(《论各种巧妙机器》)一书中。这本1588年在巴黎出版的精美的四开本著作不仅艺术性强,还配有有法文和意大利文的解说,列举了当时设计的各种机器。此书中的复杂图解,有些看上去和达芬奇画的草图非常像,所以有人推测拉梅利可能看过这位伟人的笔记。

这个机器乍一看像一台水车,只不过上面每个叶片成为一张书台。每张书台与一个行星齿轮系统相连,也就是说,当操作者转动车轮以寻找新的文本时,书台上的每本书不会掉下来。以前这种复杂的装置以前只用于天文钟。设计者本人将书轮描述为一个“美丽而巧妙的机器,对任何以学习为乐的人都非常有用和方便。”

#3

小编在检索书轮的过程中,被一副图吸引了。因为这张书架图和拉梅利的书轮图,非常相像。

《奇器图说》

图片来自读秀数据库

不同之处就将原图中的西方人换成了中国人,书架上书的摆放方式也由西方的横排改为中国的首排,但后面书架上图书的装订方式依旧采用西方图书的装订方法。

根据读秀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此图出自《奇器图说》,又叫《远西奇器图说》或者《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以下均简称《奇器图说》),共三卷,是晚明中国学者王微与西方人华耶稣会士邓玉函合作译著的一部西方机械工程学汉语著作。该书采用了大量插图,以展示西方先进的机械技术,其中很多图直接来源于西方著作。我们所见的《奇器图说》“书架图”就是拉梅利著作中的设计的仿绘图。是由西方向东方的一个传播。

而这本的故事要从晚明时期金尼阁带着七千部西书入华说起。天启六年(1626)冬,在京等候补官的王徵见到了西方传教士龙华民、汤若望(JohannAdamSchallvonBell,1591-1666)、邓玉函。在浏览了一批西方科技文献、补习了数学和力学知识后,他开始与邓玉函合作翻译。王徵谦虚地描述合作过程说:“于是取诸器图说全帙,分类而口授焉。余信笔疾书,不次不文,总期简明易晓,以便人人览阅。”历时一个月,完成了《奇器图说》的著、译工作。此后,王徵携带稿本至扬州赴任。崇祯元年(1628)九月,扬州府儒学训导武位中为此书重新绘图,并刊印了该书。

【题名】遠西奇器圖説録最三卷

【著者】(明)鄭玉函口授

【出版】,明崇禎元年(1628)

【版本】刻本

【分类】子譜録器物

【索取号】線善758781-84

《奇器图说》的成书时期,刚好是欧洲科学发生革命性转变的关键时刻,其核心内容恰是在近代科学产生过程中具有先行和典范意义的力学。遗憾的是《奇器图说》在介绍西方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存在过分强调其实用性的缺点,全书几乎略去了所有的力学推理和证明而只给出结论。

#4

不过按照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的说法,当耶稣会士们把书轮当作什么新东西而介绍给他们的中国朋友,其实早在将近1000年以前这种机具在中国就已经是众所周知的。

早在6世纪中国就已经有了旋转书架的原型,发明者是梁朝的学者傅翕。发明的初衷就是在于“经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阅,乃就山中建大层龛,一柱八面,实以诸运行不碍”。

图片来自读秀数据库

这种寺中可旋转的贮经书架,又称为轮藏。这是一座两三层楼的木制建筑,上下贯通,中有转轴,转轴四周有六面或八面的大木龛,每面有抽屉若干,贮藏佛经。就整体而言,就像一个可以转动的大书架。只是这个转动是卧式而非立式。

现在于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中任存在有一实例,如下图,其转轮藏可能始于宋代。

图片来自读秀数据库

读者朋友们,如果对书架的历史感到意犹未尽,推荐使用Bridgeman艺术图书馆数据库、读秀数据库。本文中信息均可以通过上海图书馆专业服务门户登录数据库远程在家获取。探索上图更多数字资源,欢迎扫描下图二维码。

参考文献:

(英)李约瑟原著;柯林·罗南改编;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译,中华科学文明史下,上海人民出版社

(英)亚·沃尔夫著;周昌忠,苗以顺,毛荣运译.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下[M].2017

(英)波拉德著.科学囧途史上最牛发现背后的100个真实故事[M].2014

毛瑞方著.古文献与中外文化交流史论[M].2018

吕凌峰,李亮著.明朝文化研究丛书科技明朝[M].2015

曹之著.中国印刷术的起源[M].2015

俞琼颖.西湖梦寻评注[M].2018

上一篇: 瓜田李下什么意思
下一篇: 刘太公当了几年太上皇(刘太公眼中的鲁智深)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