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唐朝开元盛世是谁开创的(唐朝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

唐朝开元盛世是谁开创的(唐朝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

唐朝开元盛世是谁开创的(唐朝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承继大唐帝位后,在他统治前期的开元年间,先后任用贤能的姚崇、宋璟为宰相,辅佐国政,除弊兴利。唐朝开元盛世是谁开创的(唐朝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随之,大唐王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富民强的良好局面,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开元之治”。到了开元后期,随着唐玄宗的骄傲怠惰,王朝的各种

唐玄宗李隆基承继大唐帝位后,在他统治前期的开元年间,先后任用贤能的姚崇、宋璟为宰相,辅佐国政,除弊兴利。

唐朝开元盛世是谁开创的(唐朝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

唐朝开元盛世是谁开创的(唐朝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

随之,大唐王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富民强的良好局面,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开元之治”。

到了开元后期,随着唐玄宗的骄傲怠惰,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与危机开始越来越多地滋生、发展着,并最终导致并大唐王朝走向衰落。

不管唐玄宗一朝由盛世转入衰世的原因有多少,下面的这两大因素,应该是最重要的。

一、信用奸佞,怠于政事。

“开元盛世”的局面出现后,唐玄宗渐渐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励精图治、纳谏如流,开始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贪图享乐。

唐玄宗(画像)

他喜欢朝臣们的歌功颂德、阿谀奉承,对张九龄、裴耀卿等贤能的朝臣,不再感兴趣;对那些拍马溜须者,渐生好感。

于是,一批投机钻营的小人得到提拔、受到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之辈,相继成了李隆基的宠臣。

1.奸滑李林甫。李林甫先是在宇文融的引荐下,登堂入室,做了御史中丞。后来,通过巴结宰相何休和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当上了宰相。

成为宰相后的李林甫,为了及时知晓唐玄宗的言谈行踪及内心想法,就设法笼络、收买李隆基的随侍近臣。

这样,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当唐玄宗找他商量什么事时,他都能对答如流,而且跟唐玄宗想的一样。

李林甫与唐玄宗(漫画)

有如此乖觉的臣子侍候着,唐玄宗感到很舒服,认为李林甫既能干又听话,比张九龄等时不时直言犯谏者强多了。

于是,李隆基越来越信任李林甫,李林甫也就愈加有恃无恐。

为了闭塞唐玄宗的视听,掌控朝政大权,李林甫把负责进谏的官员们召集在一起,直言不讳地说:“今明主在上,臣将顺治不暇,勿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

李林甫告诉他们,面对圣明的皇上,你们只要听说听道就行了,没必要多嘴多舌。否则,就会像仪仗队中乱叫的马匹一样,将被弃之不用。

从此,谏官们噤若寒蝉,谁也不敢再向唐玄宗提什么工作建议。

当时,镇守边关的将帅都选用忠厚名臣。其中的功绩显著者,往往可以晋升为宰相。

李林甫为了自己的相位长保无虞,就建议唐玄宗任用出身低微的少数民族将领做边关统帅,并举荐了不断讨好自己的安禄山。

安禄山(剧照)

不明就里的唐玄宗听后,认为李林甫言之有理——省的那些汉人将领从边关回到朝廷后,随意指责政务,令人讨厌。

于是,安禄山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最终结束了李隆基的帝王使命。

2.地痞杨国忠。一度与李林甫为奸的杨国忠,早年是个地痞无赖。

杨玉环由寿王妃成为唐玄宗的宠妃后,不止她的近亲们得到了封赏,杨国忠这个远房堂兄,也跟着她沾了光,有了接近唐玄宗的机会。

当唐玄宗听说杨国忠精于掷骰赌博之术后,就时时召他入宫,与之一起消遣娱乐。

为了能让杨国忠名正言顺地出入皇宫大内,随时伺候自己,唐玄宗就封他为金吾兵曹参军。

后因杨国忠赌技高超,屡屡让唐玄宗玩得开心、尽兴,其官位便不断得以提升——由户部度支郎中,而监察御史,直至成为宰相。

杨国忠(画像)

做了宰相,同时兼领四十余个其他职位的杨国忠,横行不法的胆子比李林甫更大。

他打击贤良,摒弃才俊;贪污腐化,唯利是图;闭塞言路,作威作福。整天打着唐玄宗的旗号,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

就这样,在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操控下,大唐王朝江河日下,在黑暗、腐败、堕落之路上,愈行愈远。

二、军事管控,外重内轻。

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唐玄宗在大唐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了军镇(也叫藩镇),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

军镇分布图

后来,随着军镇武装力量的不断加强,唐朝的军事力量管控,由原来的“内重外轻”,逐渐变为“外重内轻”,大唐的中央军事掌控权被削弱。

这一变化,一方面,来源于唐玄宗穷兵黩武,频频发动对外战争;另一方面,与府兵制的瓦解密切相关。

1.征伐周边,边关将帅日益做大。唐玄宗为了开疆拓土,威慑邻邦,时常于边境地区宣示武力。

为此,镇守边关的忠勇将领王忠嗣,曾极力劝谏唐玄宗,停止对周边的征伐,休养生息,全力经营国家。

但是,志得意满、不可一世的唐玄宗根本不理睬王忠嗣的谏言,委派哥舒汗等将领率领唐军,西征吐蕃、南侵南诏……

哥舒翰(剧照)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外部力量入侵,确保边境的安全,驻守边关的部队在不断增加,边关将帅随即日益做大,朝廷的军权开始外倾。

2.兵制转换,出现了“藩镇割据”。唐朝初期,中央设置军队管理机构,然后从老百姓中挑选人员组建军队,予以训教、管理。成为军兵(服兵役)的民众,平时耕种,战时出征。此之谓为府兵制。

这时的大唐军队,由朝廷统一征集、管理、调配,军权集中在中央——“内重外轻”。

后来,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均田制开始瓦解,百姓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少,生活难以维持,无力继续负担沉重的兵役。此种情况下,府兵制逐渐被募兵制替代了。

募兵制下的军兵,自入伍起,就享受一定的工资待遇,成为雇佣兵、职业军人;而不是临时征用,战争结束就回家。

大唐的军兵(剧照)

唐玄宗开元年间,守卫京都的军兵,基本上是由朝廷募集而来的。

到了天宝年间,募兵制完全代替了府兵制。于是,边镇的精兵强将越聚越多,导致了唐王朝军事力量分布的“外重内轻”。

而且,镇守军镇的节度使,不仅掌控着军队,还把持着地方上的民政、财赋等权力。

他们“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既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成了一个个“独立王国”——“藩镇割据”。

公元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揭开了大唐王朝中央势力与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斗争的序幕,大唐走上了不归路!

主要参考文献:《新唐书》

上一篇: 斯坦福桥惨案(斯坦福桥球场)
下一篇: 庆余年故事概要分集(庆余年故事概要知乎)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