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井冈山诗词(井冈山诗词七律)

井冈山诗词(井冈山诗词七律)

井冈山诗词(井冈山诗词七律)《西江月·井冈山》毛泽东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井冈山诗词(井冈山诗词七律)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诗词赏析:《西江月·井冈山》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现了毛泽东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井冈山诗词(井冈山诗词七律)

井冈山诗词(井冈山诗词七律)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诗词赏析:

《西江月·井冈山》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现了毛泽东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术思想,也表达了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关键一步。1934年1月,冯雪峰到瑞金时,对毛泽东说,鲁迅读过他的《西江月·井冈山》等词,认为有“山大王”的气概。毛泽东听后开怀大笑。鲁迅先生的这句妙评,与毛泽东要到山上去当“特殊的山大王”主张,可谓不谋而合。

一座座大山,贯穿起来就是毛泽东上下求索的奋斗人生史,跌宕起伏的中国革命史,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史。《西江月·井冈山》,俨然就是毛泽东大山情结的一个缩影,因为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胜利的山。

创作背景:

山一程,水一程。沿着历史的红色轨迹,追寻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万水千山来时路。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的中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名不见经传。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南下时,决定选择在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从此,井冈山在中国历史上有了极为独特的重要位置。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0月,他率领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的农军1万多人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仇视。1928年7月,湘赣敌军“会剿”井冈山。由于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等人错误决定,遭致“八月失败”。毛泽东当时正在永新指挥三十一团作战,闻讯后当即命其第一营迅速撤回井冈山,他自己亲率第三十一团第三营前往湖南桂东方向迎还红军大队。

8月30日,敌军开始进攻黄洋界哨口。红军守军不足一营,凭险据守。31日中午,战士们将一门迫击炮从茨坪军械所搬上了黄洋界,两发命中。炮响之后,各个山头吹起军号,军民喊杀声一片。敌人误以为红军主力已经杀回山上,连夜逃之夭夭。

9月26日,毛泽东和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回到井冈山,了解黄洋界保卫战详情之后,他欣然赋诗《西江月·井冈山》。

井冈山革命剪影:

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一词中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名句。词中所反映的黄洋界保卫战中有一员驰骋井冈山的骁将,即时任红四军第31团副团长兼第一营营长的陈毅安。他率领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黄洋界战胜了10倍以上的敌人,保卫了井冈山大本营。

1928年8月初,红军大部队在湘南失利的消息传到井冈山。毛泽东决定亲自率领部队去桂东迎回红军大部队,令陈毅安率领第一营坚守井冈山根据地。

8月中旬,湘敌第八军一个师趁机偷袭井冈山大本营。陈毅安得此情报后,率领第一营和团部直属队,日夜兼程直奔井冈山重要哨口黄洋界。

8月29日,第一营全部进入黄洋界阵地。敌军进攻,红军开始不予理睬,等敌军进入有效射程内,陈毅安一声令下:“打!”步枪、鸟铳一起发射,滚石、檑木同时向敌阵倾泻,大批敌人被打死打伤,活着的慌忙钻进树丛中,又掉进陷阱和竹钉阵里。

战斗打响后,陈毅安一直在前沿阵地,密切注视着战情变化,随时改变打法。激战一上午,敌人连续发起了三次冲锋,都未能通过小山梁的一条隘路,就被红军击退了。

下午4时,陈毅安命令部队从茨坪修械厂抬来一门修好的八二迫击炮,安在指挥所阵地附近,向敌人发射了三颗炮弹,一发炮弹正好在敌群爆炸。

炮声轰隆,吓得敌军魂飞魄散,以为红军主力回来了,不敢恋战,晚间逃回酃县去了。

在宁冈、新城伺机出动的赣敌听说湘敌败退,也赶紧逃跑了。

战斗结束后,毛泽东非常高兴,写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以此来纪念这次战斗胜利。

上一篇: 夏沫侨(夏沫侨简介)
下一篇: 刘姥姥是谁的亲戚(刘姥姥是谁的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