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平原
海山(Seamounts)通常是指深海大洋中位于水面以下、高度大于1000米的隆起地形,深海平原,广义的海山也包括在海底中相对高度小于1000m的海丘(HillsorKnolls)。大多数海山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板块构造运动通常使海山呈链状分布或以细长形集群出现。全球海洋中存在约20万个海山,高度超过1000m的海山逾3万个,其中近半数分布在太平洋(图)。
深海平原(深海平原多深)
全球高度大于1000m的海山(圆圈)及已采样过的海山(红色三角)(张均龙和徐奎栋,2013)
海山是深海大洋中的独特生境,深海平原,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大洋中,由于其特定的地理学特征和水文条件,造就了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正成为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CensusofMarineLife)从2005年开始针对海山开展了名为CenSeam的调查,获得了大量新发现和研究成。目前对海山的调查远远不够,据估计全球迄今已被研究或调查过的海山不足300个,并且已有的调查大部分是针对靠近海面或者靠近陆架的海山。
深海平原多深
深海中有着多样化的生境,例如深海平原、海山、深渊、热液、冷泉、鲸落等。不同生境孕育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其中海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最高,栖息着几乎所有门类的动物,从最原始的微生物到最高等的哺乳动物都有。
海山被认为是深海生物的聚居地,目前人类从海山发现了约2000种生物,而实际“居住”在海山的物种数可能远不止这些。许多海山调查所获的物种还未准确鉴定到种。另一方面,相关调查不断有新物种发现。人们一定好奇,聚居在海山上的生命究竟是封闭地“偏居一隅”,还是借助海流四处扩散?随着海山生物调查的不断深入,一幅海山生命画卷逐渐清晰起来。
多样化生境形成深海立体“生命乐园”
海山的高生物多样性首先得益于海山的立体结构。由于海洋生物有分层分布的特点,即每一种生物都分布在特定水层,海山的立体结构可使其容纳不同水层的生物。不同的水深又与不同的水温、压力、溶解氧、酸碱度及食物等环境条件相关联,形成了多样化的生境,其他深海生境则没有如此丰富的环境梯度。
深海平原名词解释
由海洋中不与海岸相互作用的开放水域组成。大洋带的水层深到足以吸收所有的阳光,所以这个区域下面的海底永远处于黑暗之中。大洋带包括深海平原、洋中脊和深海海沟之上的区域。海洋学家对大洋带的不同深度使用不同的名称。具体来说,半深海深度在1000-4000m之间,而深海深度在4000-6000m之间。
海洋学家还根据相对于海底的位置来描述海洋的深度区域。浮游带/远洋带(pelagiczone)包括海底以上的所有水,深海平原,而底栖带(benthiczone)包括海底本身,以及紧靠海底上方的水和紧靠海底下方的沉淀物。
如果你看过海洋的照片,有机会沿着海岸散步,或者乘船穿过海洋,你可能会注意到海洋的颜色变化很大。它可以是深蓝色、绿松石色、深绿色,甚至是灰色。当被风或海浪搅成泡沫时,深海平原,它就变成了白色。是什么赋予了水颜色?为什么水的颜色变化如此之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