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韩业财我与万维同道小伙伴们交流问题的时候,提起过一副对联,那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一副对联,此联是清末政治家,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任两广总督时,其总督府衙里所题书的堂联。
其本意是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条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地挺拔。
韩业财认为,很多文人,墨客,老板等人的办公室里,或者是家里,也都会挂着海纳百川的字画,以显示其自身的度量和无欲无争。
然而,我们很多人也都是知道这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字面意思,但是怎么做到“海之大”和“山之刚”呢?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或许有人会说,你像大海一样“有容”,就可以做到“大”了;像高山一样“无欲”,就可以做到“刚”了。
正如,那句“将军额头可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一样,可我们怎么做到“可跑马”和“能撑船”呢?这才是问题的核心。韩业财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下:
也就是说,如何做到“纳”百川,像海一样“有容”呢?又如何做到“立”千仞,像山一样“无欲”呢?
其实,背后的答案是海之所以能够“纳”百川,而成其大,是因为海的地势比任何的百川都要“低”。
能够做到地势“低”,自然就可以“纳”百川了。因为,海是顺应了水的本性,水是往低处流的,正是因为自己的地势“低”,所以说,百川之水就自然流过来了。
山之所以能够“立”千仞,而成其刚,是因为山的地势比任何的地面都要“高”。只有做到了地势“高”,相对于地面上的万事万物来说,自然就立起来了。
因为山比任何的事物都“高”,人的本性,都是往高处走的。山比任何人都高,所以人都是仰望山。
正是因为山的“立千仞”之高,能力,能量都比人们要高,所以,山是无求于人的。当一个人的高度,地势都很高了后,也没有什么有求于众生的时候,他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欲望,也就自然而然变得刚强了。
这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核心,在于一个“纳”字和一个“立”字。
只要是姿态,位置,心态,脾气等比任何人都要低,那么,就自然可以纳百川,有容而成其大。
只要是能力,技能,知识,智慧等比任何人都要高,那么,就自然可以立千仞,无欲而成其刚。
姿态和心态等等,要想比人低,靠得是每天之中,每时每刻的修炼,那是一种胸怀和格局。能力和智慧等等,要想比别人高,靠得是每天之中,不断地去量变和质变的执行,不断地磨砺。
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名人,背后都是经历了无数的磨砺之后,才能在自己的行业里,成为立千仞之高山,和纳百川之大海。
海的地势“低”和山的地势“高”,是现象,现象背后的本质是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砺。
只要时间足够的久,只要在时间的长河里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持续进化,我们就可以成为像海一样广大,像山一样高远的人。
纳百川,成其大,其背后是海之格局的大而广。立千仞,成其刚,其背后是山之气势的高低。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向高山与大海学习的秘籍,原来就藏在每天的不让土壤,和不择细流的点滴小事之中。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赛道上,每天执行和精进。因为“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我们要学习中国象棋里的“卒子”,一次只能走一步,它不像“车”、“马”等一次可以走很多步。
但是,这个“日拱一卒”,随着时间长了,再小的进步也会产生价值,这就是我们每天工作和努力的意义所在。只要勤奋努力、坚持不懈,每天像个卒子一样前进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终会有所成就。
而“功不唐捐终入海”里的“唐”字,是“白白的,徒然的”的意思,唐捐,就是虚耗、废弃的意思。
“功不唐捐”是佛家语,我们努力地为某件事所下的功夫,不会白白地浪费。世界上的所有功德与努力,都是不会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报的。
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一切皆可为“师”,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都是“无字天书”。读“有字之书”学习的“技能”,读“无字天书”悟到的是“道法”。
于茫茫人海,大千世界,万维宇宙之中,吾愿寻同道中人,成就“海之大”和“山之刚”,不知君愿同行否?韩业财在这里等着大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