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秉烛行游记。
中国一词的由来(中国一词的由来梁启超)
今天我们来聊聊汉语“创新”一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先敲黑板卖个梗儿,这个故事可是堪比最近热播剧集《唐朝诡事录》,不逊莎士比亚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大家千万不要错过。
如今对于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来说,看到听到聊到最多的可能就是“创新”一词,如此之高的词汇使用率,但您是否想过“创新”二字始于何处,谁发明这个词汇并率先使用呢?所以,今天咱们探究一下“创新”一词的由来。
“创新”一词,亦作“剏(音:chuàng)”新,史见于唐代初期任符玺郎的李延寿所撰著的纪传体史书《南史·卷十一·列传第一·后妃上》
「南史」唐李延寿撰清乾隆武英殿刊本
「南史」唐李延寿撰清乾隆武英殿刊本
“殷淑仪,南郡王义宣女也。丽色巧笑。义宣败后,帝密取之,宠冠后宫。假姓殷氏,左右宣泄者多死,故当时莫知所出。及薨,帝常思见之,遂为通替棺,欲见辄引替睹尸,如此积日,形色不异。追赠贵妃,谥曰宣。及葬,给轀輬车、虎贲、班剑。銮辂九旒、黄屋左纛、前后部羽葆、鼓吹,上自于南掖门临,过丧车,悲不自胜,左右莫不掩泣。上痛爱不已,精神惘惘,颇废政事。每寝,先于灵床酌奠酒饮之,既而恸哭不能自反。又讽有司奏曰:「据春秋,仲子非鲁惠公元嫡,尚得考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乃立别庙于都下。”
「南史」唐李延寿撰清乾隆武英殿刊本
「南史」唐李延寿撰清乾隆武英殿刊本
故事的女主角叫殷淑仪,是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之后的南朝宋武帝刘裕第六子--南郡王刘义宣的女儿,她姿色艳丽,笑容美好。自从刘义宣起兵反对孝武帝刘骏(刘义宣的亲侄子,同时也是故事的男主角)败死后,殷淑仪被孝武帝刘骏秘密娶回,假冒改姓为宋氏,在后宫宠幸至极。由于知情且可能泄露殷淑仪身份的人大多被处死,因此当时几乎无人知道殷淑仪的身份内情。只可惜恩爱没过几年,殷淑仪便红颜早逝。殷淑仪病故后,刘骏常常思念并想见到她,便命人将棺椁做得像抽屉一般,每当思念难抑之时,便将棺椁拉开,一睹遗容,这样持续了多日,但殷淑仪的形态容貌却没有变化。孝武帝刘骏追赐殷淑仪为贵妃,定谥号为宣。待下葬之日,以贵妃的等级形制和待遇安排厚葬,刘骏亲临南掖门送葬,丧车经过时,刘骏悲痛欲绝无法自治,身边臣工也都掩面哭泣。刘骏因失去挚爱过度伤心,精神涣散,荒废朝政。每天就寝睡觉之前,就先到殷淑仪灵床前饮酒祭奠,然后痛哭到无法自拔。此后有官员向刘骏奏报说:“根据《春秋》记载,鲁恒公的母亲--仲子,并非鲁惠公原配首婚所娶的正妻,尚且能够享有独立别宫的待遇,而今殷贵妃乃是天子贵胄,理应建造新的家庙”,因此刘骏下令在国都南京为殷贵妃建立新的别庙(时称新安寺)以示悼念。
大家请记住史书上首次使用“创新”二字的人是唐代李延寿,再温习一下《南史》中的记载:「据春秋,仲子非鲁惠公元嫡,尚得考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
至少大家再说到“创新”时,我们能知道这个词的背后是个:“叔叔造侄子皇帝的反,兵败身亡;而侄子等叔叔死后暗娶堂妹宠上天却不能长久,待堂妹死后更因真爱为其建庙配享,以示纪念”的故事。而故事本身丝毫不逊于莎士比亚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跌宕起伏、辗转缠绵,不但有死亡,更有背叛、有阴谋、有杀戮、有狗血、有真爱、有谄媚,最终结局并不美好,不过令人印象深刻。
至于殷淑仪的出身,后世史家多有质疑,却并非今天话题的重点,在此不做多议。而“创新”一词却在当代广为使用,不得不说是:磨揉迁革、世异时移,师古而不泥,创新而不失。
我们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之际,也应为中华文明渊远流长而感到骄傲;汉语语言、文字的发展一脉相承,而这正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拥有最为宝贵的民族遗产。
感谢收看,如果您觉得有价值,欢迎关注【秉烛行游记】,让我们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秉烛伴行,照亮彼此。
咱们下期再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