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羊学派(公羊学派核心思想)
以文化认同而不以血缘差别界定居民的身份,这是中华古代民族观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主讲人林超民
”
在世界上,特别是在欧洲,大多数都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以欧洲分成了许许多多的小国。但是在我们中国,我们56个民族组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什么两个区域会形成不同的格局?
今晚21:14,云南卫视《自信中国说》播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节目第二期,特邀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云南省国学研究会会长林超民,带您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国何以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上古时代的中国也曾经有过万邦林立、一城一国的局面,类似于古希腊的城邦。到了夏商周时期,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基础上,以天子作为共主,天下分为了东南西北四方,分封的诸侯就在各自的封地内建立起了相对独立的政权。因为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礼仪、文化的高低也有不同,就形成了不同族类的差异。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都意识到我们国家不能这样分裂下去,要统一起来才能发展。孟子、荀子、春秋公羊学派等都提倡要用德来教化来包容夷狄,主张蛮夷戎狄和华夏共同创造天下一统,才能达到太平盛世。
诸子百家的统一观念在秦朝得到了第一次实践。秦朝统一中国后实现了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万邦林立”的局面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车同轨、书同文、地同域、人同伦、器同衡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体创造了制度上的保障,华和夷之间的界限就逐渐淡化。大一统的观念在隋唐、明朝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两个时期分别提出了“华夷同重”和“华夷一家”的观念。
到了清代,雍正皇帝提出统一天下不在族类,而在道德。大一统的原则也就从古代的“华夷之辩,尊王攘夷”演变为华夷无间、华夷一体。也就是那个时候提出了不讲族类,只讲籍贯,这是中华大一统观念的一个重大进步。
尽管世界上文化多元、政治多体,但相互间的联系和交融却正在加强。面对处于“两个大局”下的中国和世界,以“天下”理念为代表的更具共同体意识和包容性的中华文明或许能为世界提供一条可践行的新途径。
《自信中国说》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节目,首批节目邀请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云南省国学研究会会长林超民,从历史角度带您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中国何以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欢迎您每周二晚关注云南卫视《自信中国说》,或微信视频号“云南卫视”观看节目精彩视频。
节目简介
《自信中国说》是2021年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广播电视台共同出品的理论大众化融媒体栏目。栏目以理论的“大众化”宣传作为守正创新的亮点,以新策划、新表达、新传播,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传播走深走实!
每期节目邀请国内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权威专家学者针对热点话题展开理论宣讲,以新思想回应时代之问,为理论宣讲开辟常态化的融媒体阵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目前节目已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创新理论传播工程”。
文案:佘明泽
编辑:袁淑芳
责任编辑:宋力锦
监制:沐利芸
频道总监:朵翔
总编审:李晓风
总编辑:孔维华
出品人/总监制:和亚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