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209:01·语料汇总
言事官,◆指諫官。○[宋][孔平仲]《孔氏談苑?蘇軾以吟詩下吏》:“[蘇軾]以吟詩有譏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起莘]方為言事官,而[真父]戲之如此。”
应玚怎么读(应玚谢阮庾鲍)
言官,◆諫官。○[宋][周密]《齊東野語?章氏玉杯》:“既而公入為言官,遍歷三院,為中執法。”○[明][郎瑛]《七修類稿?事物四?忠靖二事》:“御史、言官、給事中,朝廷耳目。”○《燈下集?關於評價歷史人物的一些初步意見》:“[徐階]恨極了,就派人勾通京裏的太監和言官,彈劾[海瑞]‘魚肉鄉紳’。”
天官,◆1.官名。○《周禮》分設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總御百官。○[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為天官,旋復舊。後世亦稱吏部為天官。○《續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十二年》:“今天官諸選,條目猥多,法例參錯,吏姦深遠。”○[明][何景明]《送蕭文彧分教臨川序》:“乃復試於天官,去取加詳焉。”◆2.借指吏部尚書。○[清][戴名世]《答趙少宰書》:“而足下出持節鉞,入貳天官。”評劇《鍘閣老》第十一場:“老夫不敢,還是天官大人先行。”◆3.泛指百官。○《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漢書?李尋傳》:“舉有德行道術通明之士充備天官。”○[王先謙]補注:“天工人代,故官曰天官。”○《文選?班固<東都賦>》:“天官景從,寢威盛容。”○[李善]注:“[蔡邕]《獨斷》:‘百官小吏曰天官。’”◆4.指官職。○[唐][王維]《責躬薦弟表》:“久窮天官,每慚尸素。”◆5.天文;天象。○《史記?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學天官於[唐都]。”○《史記》有《天官書》,[司馬貞]索隱:“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後漢書?崔瑗傳》:“[瑗]因留游學,遂明天官、曆數、《京房易傳》、六日七分。”○[唐][王維]《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天官動將星,[漢]地柳條青。”◆6.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為天官、地官、水官。○[宋][梅堯臣]《觀楊之美畫》詩:“天官乘車建朱旗,赤旛前亞風卷披。”○[清][李漁]《奈何天?錫祺》:“小聖,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參見“天官賜福”。◆7.泛指天上仙神居官者。○《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只見班部叢中閃出四位金冠朱黻的天官,各各手捧文冊一卷。”◆8.指耳、目、口、鼻、形體等感覺器官。○《荀子?天論》:“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天官。”○《荀子?正名》:“然則何緣而以同異?曰:緣天官。”○[楊倞]注:“天官,耳、目、鼻、口、心、體也。謂之官,言各有所司主也。”
日官,◆古代掌天象曆數之官。○《左傳?桓公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杜預]注:“日官、日御,典歷數者。”○[楊伯峻]注:“天子日官蓋即太史,職掌天象。”○《後漢書?張衡傳》:“曩滯日官,今又原之。”○[李賢]注:“日官,史官也。”○[王先謙]集解:“是再為太史令也。”○《魏書?律曆志下》:“及卯金受命,年曆屢改,當塗啟運,日官變業,分路揚鑣,異門馳騖。”○[宋][曾鞏]《本朝政要策?歷》:“自時以後,至於[梁][唐],日官之任缺焉。”
居官,◆擔任官職。○《儀禮?士相見禮》:“與眾言,言忠信慈祥;與居官者言,言忠信。”○《史記?汲鄭列傳》:“使[黯]任職居官,無以踰人。”○《舊唐書?白居易傳》:“凡所居官,未嘗終秩,率以病免,固求分務,識者多之。”○《紅樓夢》第三七回:“[賈政]自[元妃]歸省之後,居官更加勤慎,以期仰答皇恩。”◆补证条目■担任官职。○杜卫东《却忆往事风流·贿赂新说》:“任吏部尚书的姚察,居官显要,一个门生送上花绫,即高级布料,姚察再三推谢,门生赖着不走。”
經官(经官),◆經過官方。謂涉訟。○[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摺:“待經官呵,玷辱家門。”○《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而今卻有[辛家]在那裏,其事難處,不得不經官了。”○[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況且那些記載,大抵采自經官的事實,絕非捏造的謠言。”◆补证条目■经过官方。谓涉讼。○宋洪迈《夷坚三志壬·邹九妻甘氏》:“爾去之後,妹子一向私走,近日却在江夏譚瑞家,正欲經官,且得爾到。”
果官,◆古代掌管果物的官吏。○《通典?職官七》:“[晉]太官令有餳官、果官吏各二人,自後無聞。”
官子,◆圍棋術語。一局棋,經過中盤戰鬥,雙方所占地域基本確定,彼此交界處的空位尚待下子。這時所下的子叫做官子。也稱官着。○[清][陶式玉]有《官子譜》三卷。
官所,◆舊時官員辦公的處所。○[唐][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公曹》詩:“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补证条目■旧时官员办公的处所。○《朱子语类》卷一一四:“數日病,只管夢解書。向在官所,只管夢爲人判狀。”
官事,◆1.官府的事;公事。○《論語?八佾》:“官事不攝,焉得儉。”○《史記?汲鄭列傳》:“﹝[汲黯]﹞為右內史數歲,官事不廢。”○[宋][陸游]《初秋》詩:“簿書終日了官事,樽酒何時寬客愁。”○《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子文]道:‘且完了官府的事情,再來寫退婚書奉還原約未遲。而今官事未完,也不好輕易就是這樣還得。’”[老舍]《龍鬚溝》第一幕:“真,您辦的是官事,不容易!”◆2.猶官司。訴訟之事。○《京本通俗小說?海陵王荒淫》:“有一箇親眷,為些小官事,有兩件好首飾托我來府中變賣些銀兩,是以早來。”○《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巢大郎]道:‘官事問過,地方原無詞話,屍親願息,自然無事的。’”○《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你到本地告狀去,我那里管這樣無頭的官事!”○《老殘游記》第五回:“你說,這官事打得贏打不贏呢?”
官力,◆官府的勢力。○[宋][歐陽修]《南獠》詩:“[龍江]一牧拙,邏騎材亦非;威惠不兼深,徒以官力欺。”○[魯迅]《華蓋集?這個與那個》:“壓下去就用舊習慣和舊道德,或者憑官力,所以孤獨的精神的戰士,雖然為民眾戰鬥,卻往往反為這‘所為’而滅亡。”
官口,◆沒入官府充當奴隸的罪犯家口或俘虜。○《魏書?李平傳》:“[平]先為尚書令[高肇]、侍御史[王顯]所恨,後[顯]代[平]為中尉,[平]加散騎常侍,[顯]劾[平]在[冀州]隱截官口,[肇]又扶成其狀,奏除[平]名。”○《周書?明帝紀》:“[元]氏子女自坐[趙貴]等事以來,所有沒入為官口者,悉宜放免。”○《周書?武帝紀上》:“﹝[建德]元年﹞冬十月庚午,詔[江陵]所獲俘虜充官口者,悉免為民。”○《資治通鑒?陳臨海王光大二年》:“甲申,詔:‘所在百工細作,悉罷之。○[鄴下]、[晉陽]、[中山]宮人,官口之老病者,悉簡放。’”[胡三省]注:“官口,罪人家口沒官為奴婢者。”○《續資治通鑒?元明宗天曆二年》:“辛未,中書省言:‘近籍沒[奇徹]家,其子年十六,請令與其母同居;仍請自今臣僚有罪籍沒者,其妻、其子,他人不得陳乞沒為官口。’”
官居,◆官吏的住宅。○[宋][梅堯臣]《通判遺新柳》詩:“園柳發新荑,官居雪當壅。”○[宋][陸游]《休日行郡圃》詩:“南山如黛照朱扉,地接官居到亦稀。”○[宋][范成大]《送子文雜言》詩:“萬山叢叢石鑿鑿,官居破屋巢煙蘿。”
官家,◆1.舊時對皇帝的稱呼。○《晉書?石季龍載記上》:“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資治通鑒?晉成帝咸康三年》引此文,[胡三省]注云:“稱天子為官家,始見於此。○[西漢]謂天子為縣官,[東漢]謂天子為國家,故兼而稱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稱之。”○[前蜀][花蕊夫人]《宮詞》之一○七:“明朝臘日官家出,隨駕先須點內人。”○《水滸傳》第三五回:“你這鳥男女,好不識人,欺負老爺獨自一個,要換座頭。便是[趙官家],老爺也彆鳥不換。”○[清][感星]《斷頭臺?餘情》:“咳!我那慘死的官家呵!熱騰騰血填腔,應湔脫沈冤孽帳。”◆2.公家;官府。○《三國志?魏志?張既傳》“斬首獲生以萬數”[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牢獄之中,非養親之處,且又官家亦不能久為人養老也。”○[唐][白居易]《秋居書懷》詩:“丈室可容身,斗儲可充腹。況無治道術,坐受官家祿。”○[宋][王安石]《河北民》詩:“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老殘游記》第五回:“那有什麼法子呢!民家被官家害了,除卻忍受,更有什麼法子?”[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三:“從古以來,都是人隨王法草隨風,官家說了算。”◆3.舊時對官吏、尊貴者及有權勢者的尊稱。○《太平御覽》卷三九六引[晉][裴啟]《語林》:“﹝[桓溫]﹞於北方得一巧作老婢,乃是[劉越石]妓女。一見[溫]入,潸然而泣。○[溫]問其故,答曰:‘官家甚似[劉司空]。’”[熊正國]《高爐邊的彝家》:“原來娃子們在官家時,各自沒有家,總是一群人睡一個草窩。”○[孟左恭]《草原的兒子》:“媽媽叫道:‘大官家,我犯了什麼罪?’”◆4.舊時[吳]地婦女對公婆的稱呼。參閱[宋][王楙]《野客叢書?稱翁姑為官家》。
官黃(官黄),◆正黃色。亦借指正黃色的花。○[宋][黃庭堅]《出禮部試院三才元惠梅花三種皆妙絕戲答》詩之三:“病夫中歲屏杯杓,百葉緗梅觸撥人。拂殺官黃春有思,滿城桃李不能春。”
官官,◆對年輕男子或男童的愛稱。○[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二:“﹝[徐題客]﹞五歲能拍板歌,見外祖[京江][張相國],[相國]愛之,抱置膝上,乳母在旁誇曰:‘官官雖幼,竟能歌曲。’”○《何典》第七回:“[臭鬼]道:‘……此位官官,有這般才貌,你們娘兩個,又都受過他好處。吾欲將女兒與他攀親做事,你道如何?’”
官法,◆國家的法規、法度、法律。○《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六曰官法,以正邦治。”○[鄭玄]注:“官法,謂職所主之法度。”○[孫詒讓]正義:“官法,謂邦之大事各有專法,箸其禮節名數,若今會典、通禮之屬,一官秉之,以授眾官,使各依法共治之,是謂官法。”○《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今[世名]不煩官法,手刃其人,以報父仇,特來投到請死,乞正[世名]擅殺之罪。”
官典,◆1.指低級官吏。○[唐][韓愈]《論變鹽法事宜狀》:“臣今計此用錢已多,其餘官典及巡察手力所由等糧課,仍不在此數。通計所給,每歲不下十萬貫。”◆2.朝廷的典制。○《元史?禮樂志一》:“﹝[世祖][至元]七年﹞冬十有一月戊寅,[秉忠]等奏請建官典朝儀,帝命與尚書省論定以聞。”◆补证条目■指低级官吏。○宋洪迈《容斋三笔·赦恩为害》:“前云罪無輕重,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官典犯贓,不在此限。”
官道,◆1.管理將士的辦法。○《孫子?計》:“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梅堯臣]注:“官道,裨校首長,統率必有道也。”一說官為百官之分,道為糧路。見《十一家注孫子》引[曹操]注。2.公家修築的道路;大路。○[唐][白居易]《西行》詩:“官道柳陰陰,行宮花漠漠。”○[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二摺:“兒也!就在這官道旁邊,敢將你來凍殺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九回:“我見天時尚早,便到外面去閑步。走出門來,便是往來官道。”○[管樺]《將軍河》第一部十五章:“他迷路啦,把砍柴人走的山路當成官道了。”
官當(官当),◆1.以官職抵當徒刑。○[唐][宋]時期官吏犯罪,可以降低品級以減免徒刑。○《唐律疏議?名例?以官當徒》:“若本罪官當以上,別條云‘以理去官與見任同’,即依以官當徒之法:用官不盡,一年聽敘,降先品一等;若用官盡者,三載聽敘,降先品二等。若犯罪未至官當,不追告身,敘法依考解例,期年聽敘,不降其品。”○[宋][沈括]《夢溪筆談?官政一》:“降先品者,謂免官二官皆免,則從未降之品降二等敘之;免所居官及官當止一官,故降未降之品一等敘之,今敘官乃從見存之官更降一等者,誤曉律意也。”◆2.官府批准營業的當鋪。○[清][黃六鴻]《福惠全書?雜課?當稅》:“現在納稅者,即為官當。許鋪門懸牌。”
官常,◆1.官之常職。○《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四曰官常,以聽官治。”○[鄭玄]注:“官常,謂各自領其官之常職。”○[宋][蘇軾]《謝除兩職守禮部尚書表》之二:“今乃以文字為官常,語言為職業。”◆2.指官職。○[宋][王禹偁]《有懷戚二仲言同年》詩:“聞說去官常,悽悽返故鄉。”◆3.官吏,官員。○[宋][蘇軾]《賜奉安神宗御容禮儀使呂大防口宣》:“汝卿祇率官常,往嚴像設。屬此寒凝之候,眷言往返之勞。式示寵綏,特加優錫。”◆4.猶官規。○[清][朱克敬]《暝庵雜識》卷二:“因辦釐而曠誤職守,既恐莫肅官常;因辦釐而儕伍商民,更覺有乖治體。”○[鄒韜奮]《抗戰以來?我們對於國事的態度和主張》:“嚴懲貪污,整飭官常。貪污橫行,官常敗壞,在今日已為公開的秘密。”◆5.指典冊。○《後漢書?馬融傳》:“亦方將刊禁臺之祕藏,發天府之官常,由質要之故業,率典刑之舊章。”○[李賢]注:“天府掌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察群吏之理。”○[清][龔自珍]《暮春以事詣圓明園趨公既罷因覽西郊形勝詩》之五:“宸遊兼武備,大典在官常。”
官才,◆見“官材”。
官本,◆1.官府刻印或收藏的書本。○[唐][張懷瓘]《書斷?二王真跡》:“[開元]十六年五月,內出二[王]真跡……其中古本,亦有是[梁][隋]官本者。”○[曹士冕]《法帖譜系?淳化法帖敘說》引[宋][歐陽修]《集古錄》:“至予集錄古文,不敢輒以官本參入私集。”◆2.官府向民戶貸款所用的本錢。○《舊唐書?玄宗紀上》:“九月,先是高戶捉官本錢;乙卯,御史大夫[李朝隱]奏請薄稅百姓一年租錢充,依舊高戶及典正等捉,隨月收利,供官人稅錢。”○《新唐書?食貨志五》:“初,捉錢者私增公廨本,以防耗失,而富人乘以為姦,可督者私之,外以逋官錢迫蹙閭里,民不堪其擾。御史中丞[崔從]奏增錢者不得踰官本。”
放官,◆猶免職。○《韓非子?八經》:“任事者知不足以治職,則放官收。”○[陳奇猷]集釋:“放官,猶言免職也。”
法官,◆1.司法官吏。○《商君書?定分》:“遇民不修法,則問法官。”○[元][劉壎]《隱居通議?雜錄》:“[杜鎬]侍郎兄仕[江]南為法官。”○[洪深]《五奎橋》第一幕:“我是一個法官,不能不維護法律的尊嚴。”◆2.對道士的尊稱。○《西游記》第六七回:“不拘到那裏,也尋一個法官把妖拿了,卻怎麼就甘受他三年磨折?”○《紅樓夢》第一○二回:“三位法官行香取水畢,然後擂起法鼓。”◆3.見“法宮”。
道官,◆1.掌道教之官。○《宣和遺事》前集:“[政和]四年春正月,置道階品秩,凡二十六等……又置道官……凡十六等。”◆2.對僧道的敬稱。○[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摺:“我白日裏就與那道官說來,教他把廟門則半掩着。”○《西游記》第十七回:“黑漢道:‘我夜來得了一件寶貝,名喚錦襴佛衣,誠然是件玩好之物。我明日就以他為壽,大開筵宴,邀請各山道官,慶賀佛衣,就稱為佛衣會如何?’”○《金瓶梅詞話》第三九回:“[玉皇廟][吳道官],使徒弟送了四盒禮物。”
當官(当官),◆I1.擔任官職。○《左傳?文公十年》:“當官而行,何彊之有?”[楊伯峻]注:“意言我當其官守,行其職責,不為強也。”○[唐][劉長卿]《江樓送太康郭主簿赴嶺南》詩:“對酒憐君安可論,當官愛士如[平原]。”○[宋][王得臣]《麈史?賢德》:“[君錫]為人清脩孤潔,故當官,人號為‘連底清’。”○[清][侯方域]《湯御史傳》:“﹝公﹞性素高介,當官則死其職,過即澹然,無軒冕情。”◆2.謂上堂見官。《二刻拍案驚奇》卷二:“私下去說,未免是我求他了,他必然還要拿班。不如當官告了他,須賴不去!”○《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八:“你這個奸徒,我當官與你說話。”◆3.猶公開。《黑籍冤魂》第八回:“因為這姑娘是吃煙的,聽說翁姑是個古板頭性質,不喜歡吃煙的人,到了他家,不能當官吃煙;背地私吃,這煙膏必須要帶足。”◆II謂居官稱職。○《魏書?封興之傳》:“出為[瀛][冀]二州平北府長史,所歷有當官之譽。”○《北史?高謙之傳》:“時[道穆]為御史,亦有能名,世美其父子兄弟並著當官之稱。”
出官,◆離開京城到外地做官。○[五代][齊己]《荊州貫休大師舊房》詩:“入貢文儒來請益,出官卿相駐過尋。”○[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王維]為大樂丞,被人嗾令舞黃獅子,坐是出官。黃獅子者,非天子不舞也,後輩慎之。”○[宋][趙昇]《朝野類要?出官》:“醫學出官,則補醫職。”○[清][李伯元]《南亭筆記》卷十一:“[蕭實齋]觀察以翰林出官[山左]。”
常官,◆1.正常的職業。○《商君書?去強》:“農、商、官三者,國之常官也。”○[高亨]注:“常官之官,謂職業也。”◆2.久任一官。○《商君書?去強》:“常官治者遷官。”○[高亨]注:“常官,久任一官。”
不官,◆1.不擔任官職。○《禮記?學記》:“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孔穎達]疏:“官謂分職在位者。”◆2.不任以官職。○《荀子?王制》:“無能不官,無功不賞。”○[三國][魏][曹操]《論吏士能行令》:“故明君不官無功之臣。”◆3.非官方的。指通過不正當的途徑。○《荀子?致士》:“凡流言、流說、流事、流謀、流譽、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4.不到官府,猶言不自首。○[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照提》:“照提者,因舉照中另提立名,除應奏官員之外,有逃亡不官者,四項。”
本官,◆1.原任官職。相對於後之兼職而言。○[南朝][梁][任昉]《<王文憲集>序》:“[太祖]崩,遺詔以公為侍中尚書令,鎮國將軍。○[永明]元年,進號衛將軍。二年,以本官領[丹陽]尹。”○《北齊書?鮮于世榮傳》:“[後主]幸[晉陽],令[世榮]以本官判尚書右僕射事,貳[北平王]北宮留後。”○《隋書?趙才傳》:“[化及]忿[才]無言,將殺之,三日乃釋。以本官從事,鬱鬱不得志。”◆2.指本部門的主管官員。○[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三:“待制自如本品,無職則隨本官在庶官班中,皆繫皂帶。”○《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原來[王太]昔年因誤觸了本官,被誣搆成死罪,也虧[李勉]審出。”○[明][劉若愚]《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張維]﹞侍[神廟]於[乾清宮]西廊,上問曰:‘爾本官三年事畢了?’[維]奏曰:‘仰荷聖恩,得予令終,臣等存沒感戴。’”◆3.舊時官吏的自稱。○《紅樓夢》第九三回:“這是本官不知道的。”◆4.該官,此官。○[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承平日,甚重宮觀,[宣和]中,[晁以道]知[成州],有請,吏部報云:‘照會本官,歷任已曾住宮觀,不合再有陳乞。’遂致仕而歸。”○[元][費唐臣]《貶黃州》第一摺:“前日着廷尉司勘問[蘇軾],至今不見復旨。朕想來,本官清才重名,見重當世。”◆补证条目■旧时官吏的自称。○《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本官聽得説有個行在崔待詔,教請過來做生活。”
本分官,◆適合自己才能、身分的官職。○[唐][白居易]《酬嚴十八郎中見示》詩:“忽驚鬢後蒼浪髮,未得心中本分官。”○[宋][陸游]《雜興》詩:“縱令酒負尋常債,也勝人求本分官。”
官車(官车),◆公家的車輛。○[唐][白居易]《官牛》詩:“官牛官牛駕官車,[滻水]岸邊般載沙。”
2022-05-0107:53·语料汇总
逭誅(逭诛),◆逃避誅罰。○《明史?趙錦傳》:“無功可以受賞,有罪可以逭誅。”○[清][魏源]《聖武記》卷八:“倘日色西沉,賊直竄外洋,我師冒險無益,勢必回帆收港,而賊又逭誅矣。”
逭責(逭责),◆逃避責任。○《明史?張鳳翼傳》:“[鳳翼]善[溫體仁],獨居位五載。其督師也,意圖逭責,乃竟以畏法死。”○[明][李贄]《答耿司寇書》:“然則[子禮]口過之稱,亦為無可奈何,姑為是言以逭責耳。”
逭役,◆逃避勞役。○《宋書?孝武帝紀》:“頃化弗能孚,而民未知禁,逭役違調,起觸刑網。”
逭死,◆偷生;逃命。○[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元年二月》:“故忍恥含垢,逭死朝夕。”○《清史稿?張煌言鄭成功等傳論》:“[煌言]勢窮兵散,終不肯為逭死之計。”
逭勞(逭劳),◆消除疲勞。○[宋][趙蕃]《巴邱驛晚題》詩之一:“水驛聊容借,官曹少逭勞。”
逭咎,◆逃避罪責。○[明][張居正]《答廬鳳按院陳公用賓》:“朝廷明見萬里,儻於他處發之,則當事者無所逭咎矣。”
逭遁,◆逃跑;逃避。○[魯迅]《古籍序跋集?<俟堂專文雜集>題記》:“遷徙以後,忽遭寇劫,孑身逭遁。”○[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子英]令續任,因諾暫理,然不受約書,圖可隨時逭遁。”
逭暑,◆猶避暑。○《新唐書?張說傳》:“后逭暑[三陽宮],汔秋未還。”○[清][王韜]《游晃日乘序》:“時方盛夏,謀逭暑所。”○[柳亞子]《浙游雜詩》:“逭暑蓮邦昔未曾,乘風破浪我何能。”
2022-04-1111:34·语料汇总
木錧,◆車軸頭上固定輪子的小棍。喪禮用木,取其聲小。○《儀禮?既夕禮》:“御以蒲菆、犬服、木錧。”○[賈公彥]疏:“其車錧常用金,喪用木,是取少聲也。”
犁錧,◆即犁鏵。○[郭沫若]《奴隸制時代?西周也是奴隸社會》:“偶而有所謂青銅犁錧的發現,有的是出於誤會,有的則頂多只能是儀仗品而已。”
2022-04-1000:30·语料汇总
白玉棺,◆傳說[東漢][王喬]為[葉縣]令,天墮玉棺於堂前,[王]即沐浴盛飾臥於棺中,棺蓋立闔。縣人為葬於城東,土自成墳。見《後漢書》本傳。後因用作成仙的典故。○[唐][李白]《贈王漢陽》詩:“天落白玉棺,[王喬]辭[葉縣],一去未千年,[漢陽]復相見。”
不見棺材不下淚(不见棺材不下泪),◆喻不到走投無路的境地不肯死心。○《金瓶梅詞話》第九八回:“常言說得好,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咱如今將理和他說,不見棺材不下淚,他必然不妥。”
不見棺材不掉泪,◆同“不見棺材不下涙”。掉,也作“落”。○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二部四八:“杨健料到徐义德不见棺材不掉泪的,还存着蒙混过关的幻想。”○刘江《太行风云》六二:“李贵这人,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反正他知道,扣起他老婆,顶多也不过吓唬吓唬他。”
不見棺材不落泪,◆见“不見棺材不掉泪”。
采棺,◆用柞、櫟之木做的棺材。柞、櫟雜木,不耐腐,貧民用以為棺,意謂簡陋。○[漢][桓寬]《鹽鐵論?通有》:“今[吳][越]之竹,[隋][唐]之材,不可勝用;而[曹][衛][梁][宋],采棺轉尸。”
大棺,◆古代天子、諸侯及卿大夫之棺皆有數重,其最外一重謂之大棺。○《禮記?喪大記》:“君大棺八寸。”○[鄭玄]注:“大棺,棺之在表者也。”
弔棺(吊棺),◆提取屍棺。○[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稟帖贅說》:“弔棺開驗,動須旬月。”
東園梓棺(东园梓棺),◆即東園秘器。○《後漢書?蔡茂傳》:“﹝[蔡茂]﹞在職清儉匪懈。二十三年薨於位,時年七十二。賜東園梓棺,賻贈甚厚。”參見“東園祕器”。
蓋棺(盖棺),◆指身故。○[宋][蘇軾]《提舉玉局觀謝表》:“臣敢不益堅素守,深念往愆……蓋棺未已,猶懷結草之心。”○[明][唐順之]《刑部郎中唐嘿庵墓志銘》:“君自束髮至蓋棺,未嘗一日不兢兢砥厲名檢。”○[魯迅]《花邊文學?運命》:“‘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裏的‘失’,是在非到蓋棺之後,一個人的運命‘終是’不可知。”
蓋棺定論(盖棺定论),◆見“蓋棺論定”。
蓋棺論定(盖棺论定),◆指一個人的是非功過到死後才能做出結論。○《明史?劉大夏傳》:“人生蓋棺論定,一日未死,即一日憂責未已。”○[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古稱蓋棺論定,觀於此事,知蓋棺猶難論定矣。”○[馬南村]《燕山夜話?林白水之死》:“[林白水]的一生,無論如何,最後蓋棺論定,畢竟還是為反抗封建軍閥、官僚而遭殺害的。”亦作“蓋棺定論”。○[明][呂坤]《大明嘉議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呂君墓志銘》:“善惡在我,毀譽由人,蓋棺定論,無藉於子孫之乞言耳。”
蓋棺事定(盖棺事定),◆猶言蓋棺論定。○[明][馮惟敏]《耍孩兒?骷髏訴冤》曲:“自古道蓋棺事定,入土為安。”
革棺,◆以水牛、兕牛之皮為棺飾,稱“革棺”。○《禮記?喪大記》“君大棺八寸,屬六寸,椑四寸,上大夫棺八寸,屬六寸”[漢][鄭玄]注:“上公革棺不被,三重也。諸侯無革棺,再重也。”
棺材,◆裝殮屍體的器具。多以木材製成。○[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槐柳楸梓梧柞》:“以為棺材,勝於松柏。”○《儒林外史》第二一回:“當下同到[卜老]相熟的店裏賒了一具棺材,又拿了許多的布,叫裁縫趕着做起衣裳來,當晚入殮。”○[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他們說,漆棺材的時候,老太爺挑那個,選這個,非漆上三五十道不可。”
棺材本,◆买棺材的钱。借指养老送终的钱。○《水浒传》第二四回:“乾娘端的與我説得這件事成,便送十兩銀子與你做棺材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他們窮了,又是終年的鬧饑荒,連我養老的幾吊棺材本,只怕從此拉倒了。”
棺材座子,◆墊棺材之物。比喻倒霉的東西。○《西游記》第七六回:“你是個‘棺材座子,專一害人’,師兄不曾死,你卻說他死了。”
棺邸,◆卖棺材的店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嘗行從棺邸下度,流涕悲哀。”
棺釘(棺钉),◆釘棺材用的釘子。○《世說新語?方正》“[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當并誅”[劉孝標]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凌]自知罪重,試索棺釘以觀太傅意,太傅給之。”
棺蓋(棺盖),◆棺材的蓋板。○《剪燈餘話?武平靈怪錄》:“柱挂木魚,壁倚棺蓋。”◆补证条目■棺材的盖板。○清袁枚《新齐谐·棺盖飞》:“頃刻狂風陡作,空中棺蓋一方,似風車兒飛來,向李頭上盤旋。”
棺郭,◆見“棺槨”。
棺函,◆棺材。○[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二摺:“怕你子母每受窮時典賣盤纏,比如包屍裹骨棺函內爛。”○[元][王伯成]《哨遍?贈長春宮雪庵學士》套曲:“因見無常,謾勞供養看經懺,雖有六親人,誰能替入棺函。”○[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摺:“他緊靠定那棺函兒呢。”
棺具,◆葬死者所需的棺材等物。○《後漢書?孔融傳》:“郡人無後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為棺具而斂葬之。”○[南朝][梁武帝]《埋枯骨詔》:“若委骸不葬或蒢衣莫改,即就收斂,量給棺具。”◆补证条目■葬死者所需的棺材等物。○贾平凹《浮躁》第四章:“说是送给县上搞建设,结果白石寨的县长他娘做了一口棺具。”
棺斂(棺敛),◆見“棺殮”。
棺木,◆棺材。○《東觀漢記?歐陽歙傳》:“﹝[歙]﹞坐在[汝南]贓罪死獄中,[歙]掾[陳元]上書追訟之,言甚切至,帝乃賜棺木,贈賻三千。”○《後漢書?董卓傳》:“葬日,大風雨,霆震[卓]墓,流水入藏,漂其棺木。”○《西游記》第五七回:“你看着師父的尸靈,等我把馬騎到那個府州縣鄉村店賣幾兩銀子,買口棺木,把師父埋了。”○[洪深]《趙閻王》第一節第一幕:“幾百人埋在一坑,上無墓土,下無棺木。”
棺器,◆棺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人有問[殷中軍]:‘何以將得位而夢棺器,將得財而夢矢穢?’”[唐][李綽]《尚書故實》:“明日將軍召吏發掘,果得二骸,備衣衾棺器,禮而葬之。”○[清][周亮工]《書影》卷十:“﹝[周洽]﹞卒于都水使者,無以殯斂,吏人為買棺器。”
棺錢(棺钱),◆置辦棺材的錢。○《漢書?哀帝紀》:“賜死者棺錢,人三千。”
棺屍(棺尸),◆棺材中的屍體。○[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官本是臭腐,所以將得而夢棺屍;財本是糞土,所以將得而夢穢行。”
棺飾(棺饰),◆殯葬時用以障蔽靈車與棺柩的帷蓋。○《周禮?天官?縫人》:“縫人掌王宮之縫線之事,以役女御,以縫王及后之衣服,喪縫棺飾。”○[孫詒讓]正義:“棺飾儗生時帷幕為之……即葬行時柩車所飾柳翣等。”
棺束,◆謂以皮革束合棺木。○《禮記?檀弓上》:“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孔穎達]疏:“棺束者,古棺木無釘,故用皮束合之。”
棺題(棺题),◆棺材前端的突出部分。○《呂氏春秋?開春》“見棺之前和”[漢][高誘]注:“棺題曰和。”○[于省吾]《雙劍誃諸子新證?呂氏春秋二》:“‘和’乃‘桓’之假字……棺題曰桓者,謂棺之前端特出者為桓也。”
棺罩,◆出喪時用以遮蔽棺柩之物。竹木作架,外蒙布帛,其狀若籠,不隨葬。○[梁斌]《紅旗譜》二三:“[朱老忠]主持着,不要‘棺罩’,不要戲子喇叭,只要一副靈杠,把人抬出去就算了。”
棺中懸鏡(棺中悬镜),◆古代禮俗。古人於大殮時用鏡懸棺前照屍,取光明破黑暗之義。○[清][褚人穫]《堅瓠廣集?棺中懸鏡》:“世人大殮,用鏡懸棺前以照尸者,謂取光明破暗之義……《漢書?霍光傳》:[光]之喪,賜東園溫明。○[服虔]曰:‘東園處此器,以鏡懸蓋上。’則是棺中懸鏡,其來尚矣。”
金棺,◆1.金飾之棺。○[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一》:“佛泥洹後,天人以新白紲裹佛,以香花供養,滿七日,盛以金棺,送出王宮。”○[唐][李白]《古風》之三:“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2.[清]代貴妃之棺的尊稱。○《清會典事例?禮部?陵寢二》:“[昭陵],祭儀皆與[康熙]六十年同。二十二年,奉移[淑嘉皇貴妃]金棺於[孝賢皇后]陵寢安葬。”徐珂《清稗類鈔?物品?金棺》:“貴妃之棺稱金棺。”
裏棺(里棺),◆古喪禮謂以縑帛綴着棺材裡壁。○《禮記?喪服大記》:“君裏棺用朱綠,用雜金鐕;大夫裏棺用玄綠,用牛骨鐕;士不綠。”○[孔穎達]疏:“裏棺,謂以繒貼棺裏也。朱繒貼四方,以綠繒貼四角。”
命棺,◆備棺,置棺。○[唐][張讀]《宣室志》卷八:“﹝[蔣生]﹞且以簀蔽其屍,將命棺而瘞於野。”
起棺,◆謂把棺材從喪家或厝地抬走,出殯入土。○《黑籍冤魂》第十二回:“出殯之日,各局俱齊,預備起棺行喪。”○[陳世旭]《小鎮上的將軍》:“在起棺的那一刻,他們宰了雄雞祭杠。”參見“起柩”。
石棺,◆石製的棺。○《史記?秦本紀》:“是時[蜚廉]為[紂]石北方,還,無所報,為壇[霍太山]而報,得石棺,銘曰:‘帝令[處父],不與[殷]亂,賜爾石棺以華氏。’死,遂葬於[霍太山]。”○[巴金]《春天裏的秋天》二:“她攀着木柵,靜靜地望着那一排一排地立着的十字架,和十字架下面的石棺。”
飾棺(饰棺),◆古人按等級以不同織物裝飾覆蓋棺柩。○《左傳?文公十五年》:“[齊]人或為[孟氏]謀,曰:‘[魯],爾親也。飾棺寘諸[堂阜],[魯]必取之。’”[杜預]注:“飾棺不殯,示無所歸。”○[楊伯峻]注:“古人于死人之棺木及其載柩之車,依天子、諸侯、大夫、士之不同,而有不同之裝飾,謂之飾棺。”○《禮記?喪大記》:“飾棺:君龍帷,三池,振容,黼荒,火三列,黻三列,素錦褚,加偽荒……皆戴圭,魚躍拂池。”
屬棺(属棺),◆指在杝棺之外,大棺之內的棺。用梓木製作。○《禮記?檀弓上》“梓棺二”[唐][孔穎達]疏:“梓棺二者,杝棺之外,又有屬棺,屬棺之外,又有大棺,大棺與屬棺並用梓,故云二也。”
水晶棺,◆用晶質玻璃製成的棺材。
通替棺,◆一種像抽屜一樣可以隨意開閉的棺木。○《南史?后妃傳上?宋孝武殷淑儀》:“及薨,帝常思見之,遂為通替棺,欲見輒引替睹屍,如此積日,形色不異。”亦省稱“通替”。○[清][葉廷琯]《讀朗玉弟<湘煙小錄>綴成韻語代寫哀思》詩之十四:“更無通替能相見,落葉哀蟬一哭中。”
同棺,◆共殮一棺。○《禮記?檀弓下》:“其子曰:‘以殉葬,非禮也,況又同棺乎?’弗果殺。”○[晉][楊方]《合歡》詩之一:“生為併身物,死為同棺灰。”
桐棺,◆桐木做的棺材。因其質地樸素,故表示薄葬。○《左傳?哀公二年》:“桐棺三寸,不設屬辟。”○《墨子?節葬下》:“﹝[禹]﹞葬[會稽]之山,衣衾三領,桐棺三寸,葛以緘之。”○《後漢書?周磐傳》:“若命終之日,桐棺足以周身。”
瓦棺,◆古代陶製的葬具。○《禮記?檀弓上》:“[有虞氏]瓦棺。”○[鄭玄]注:“始不用薪也,[有虞氏]上陶。”○《後漢書?王堂傳》:“年八十六卒。遺令薄斂,瓦棺以葬。”○[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臨邛][夾門鎮],山險處,得瓦棺,長七尺,厚幾二寸,與今木棺略同,但蓋底相反。”
一棺之土,◆謂墓穴。○《淮南子?精神訓》:“吾生也有七尺之形,吾死也有一棺之土。”○[北齊][劉晝]《新論?惜時》:“生為無聞之人,歿成一棺之土,亦何殊草木自生自死者哉!”
輿棺(舆棺),◆謂載棺以隨,以示決死。○《晉書?閻纘傳》:“[愍懷太子]之廢也,[纘]輿棺詣闕,上書理太子之冤。”○《魏書?濟南王匡傳》:“[匡]與尚書令[高肇]不平,常無降下之色。時[世宗]委政於[肇],朝廷傾憚,唯[匡]與[肇]抗衡。先自造棺,置於廳事,意欲輿棺詣闕,論[肇]罪惡,自殺切諫,[肇]聞而惡之。”參見“輿櫬”。
玉棺,◆1.傳說中玉製的棺。○《後漢書?方術傳上?王喬》:“天下玉棺於堂前,吏人推排,終不搖動。○[喬]曰‘天帝獨召我耶?’乃沐浴服飾,寢其中,蓋便立覆……或云此古仙人[王子喬]也。”後用為升仙之典實。○[唐][杜甫]《昔游》詩:“玉棺已上天,白日亦寂寞。”○[宋][蘇軾]《和蔡景繁海州石室》:“何年霹靂起神物,玉棺飛出[王喬]墓。”◆2.棺材的美稱。○[宋]胡仲弓《哭趙吏部》詩:“惜無金輅封同姓,空有玉棺歸九京。”○[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一八七:“償得三生幽怨否,許儂親對玉棺眠。”
正棺,◆將死人小斂之後,移放到堂上。○《公羊傳?定公元年》:“正棺於兩楹之間,然後即位。”○[何休]注:“正棺者,象既小斂夷於堂。”
斲棺,◆劈開棺材。○《三國志?魏志?王凌傳》:“[齊][崔杼]、[鄭][歸生]皆加追戮,陳尸斲棺。”○[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勛戚?陸炳恤典》:“至[高新鄭]再起,復嗾言路劾其罪狀,籍沒其家,且謂當斮棺戮屍。”○《警世通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吾夫方死二十餘日,何不斮棺而取之?”
梓棺,◆梓木棺材。○《禮記?檀弓上》:“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杝棺一,梓棺二,四者皆周。”○[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古者瓦棺容尸……今富者繡牆題湊,中者梓棺楩槨。”○《後漢書?蔡茂傳》:“二十三年薨于位,時年七十二。賜東園梓棺,賻贈甚厚。”
2022-03-2609:01·语料汇总
痯痯,◆疲勞貌。○《詩?小雅?杕杜》:“檀車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遠。”○[毛]傳:“痯痯,罷貌。”○[清][錢謙益]《布政使王公墓碑》:“角巾東歸,痯痯勞人。”
2022-03-2509:25·语料汇总
婠妠,◆(wà-)體態豐滿美好。○[唐][韓愈]《征蜀聯句》:“[邛]文裁斐亹,[巴]豔收婠妠。”
2022-03-2509:25·语料汇总
悹悹,◆憂愁無所依貌。○《廣韻?上緩》:“悹悹,憂無告也。○《詩》傳云:悹悹,無所依。”今本《詩?大雅?板》作“管管”。○[宋][梅堯臣]《鴨雛》詩:“泛然去中流,雞呼心悹悹。”
2022-03-0509:42·语料汇总
做館(做馆),◆1.舊時指在私塾教書。私塾或稱蒙館。○《儒林外史》第二回:“足下莫不是就在我[白老師]手裏考過一個案首的?說這幾年在[顧二哥]家做館,不差不差。”◆2.舊時指受聘在官府當幕客。○《儒林外史》第二七回:“我自從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學會了這個幕道,在各衙裏做館。”
坐館(坐馆),◆指任塾師或幕客。○《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劉千戶]頗盡主道,送一套新衣服,迎接[德稱]到彼坐館。”○《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家父歷年在外坐館,先母已經去世。”○[魯迅]《華蓋集?“碰壁”之後》:“原來我雖然在學校教書,也等於在[楊]家坐館,而這陰慘慘的氣味,便是從‘冷板凳’裏出來的。”
作館(作馆),◆指受聘至人家坐館授徒。○[元][盛如梓]《庶齋老學叢談?趙清獻公》:“或曰:‘爾家昔作館[趙]秀才,今顯宦於朝,可以為援。’”○《儒林外史》第二回:“[王舉人]道:‘去年在誰家作館?’”
周公館(周公馆),◆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周恩來]同志作為共產黨的代表曾駐在[重慶]、[南京]等地,其住所當時被稱為“周公館”。○《人民文學》1977年第1期:“一九三八年,[周恩來]同志在[重慶],住在一座小樓裏,當時被稱為‘周公館’。”
重館(重馆),◆重重的館舍。○[唐][褚亮]《明堂樂章?舒和》:“御扆合宮承寶曆,席圖重館奉明靈。”
質館(质馆),◆古代接納外族或外國降者質子的館舍。○《後漢書?鮮卑傳》:“[鄧太后]賜[燕荔陽]王印綬,赤車參駕,令止[烏桓]校尉所居[甯城]下,通胡市,因築南北兩部質館。”○[李賢]注:“築館以受降質。”○[明][王志堅]《表异錄?軍旅》:“邊有質館,以居降夷。”○[清][夏燮]《<中西紀事>後序》:“大抵住冬有期,防秋無警,降城三築,質館兩開。”
直館(直馆),◆[晉][唐]以來奉職國家文史等館的官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桓玄]既篡位,將改置直館。”○[唐][韓愈]《進順宗實錄表狀》:“臣與脩撰左拾遺[沈傳師]、直館[京兆府][咸陽縣]尉[宇文籍]等,共加採訪。”
真館(真馆),◆指宮觀,神祠。○[宋][陸游]《賀臺州曾直閣啟》:“比由真館之宴閒,起奉外臺之委寄。”○[宋][陸游]《賀謝提舉啟》:“自去清班,久安真館。”
雲館(云馆),◆高聳入雲的館舍。亦為館名。○[漢][應瑒]《正情賦》:“還幽室以假寐,固展轉而不安……氣浮踊而雲館,腸一夕而九煩。”○《文選?左思<吳都賦>》:“寒暑隔閡於邃宇,虹蜺迴帶於[雲館]。”○[李周翰]注:“[雲館],館名。言此館至高,虹蜺之氣繞帶於傍也。”○[唐][王維]《和尹諫議史館山池》:“雲館接天居,霓裳侍玉除。”
月館(月馆),◆館名。傳說[舜]時築於[衡山]之麓以望月,故名。○[漢][東方朔]《寶瓮銘》:“寶雲生於[露壇],祥風起於[月館],望[三壺]如盈尺,視八鴻如縈帶。”○[晉][王嘉]《拾遺記?高辛》:“[舜]遷寶甕於[衡山]之上,故[衡山]之岳有[寶露壇]。○[舜]於壇下起[月館],以望夕月……登[月館]以望四海三山,皆如聚米縈帶者矣。”○[唐][王勃]《乾元殿頌》序:“椒庭襲慶,曜璿萼於霞莊;蘭殿分林,湛珠衡於[月館]。”
玉館(玉馆),◆華麗的房舍,多指宮殿或神仙的居所。○[唐中宗]《登驪山高頂寓目》詩:“金門披玉館,因此識皇圖。”○[清][吳偉業]《聞臺州警》詩:“天門中斷接危梁,玉館金庭跡渺茫。”
游館(游馆),◆離宮別館。○《漢書?劉向傳》:“[秦始皇帝]葬於[驪山]之阿……石槨為游館,人膏為燈燭,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
野館(野馆),◆指鄉村旅舍。○[宋][陸游]《記夢》詩:“我夢結束遊何邦,小憩野館臨幽窗。”
養館(养馆),◆謂閑居休養。○[唐][孟郊]《堯歌》:“養館[洞庭]秋,響答虛吹彈。”
陽館(阳馆),◆[殷]人稱天子聽政之所。○《尸子?君治》:“[黃帝]曰合宮,[有虞氏]曰總章,[殷]人曰陽館,[周]人曰明堂,此皆所以名休其善也。”後亦泛指帝王聽政之所。○[唐][陳子昂]《申宗人冤獄書》:“今陛下方御寶圖,以臨陽館。”
學館(学馆),◆1.[唐][鄭谷]《送顏明經及第東歸》詩:“閒來思學館,猶夢雪窗明。”○《資治通鑒?後周太祖廣順三年》:“自[唐]末以來,所在學校廢絕,[蜀][毋昭裔]出私財百萬營學館。”○[清][蒲松齡]《鬧館》:“上世裡我無曾入個學館,看文書銀錢票甚是作難。”◆2.學舍;學校。○[唐][鄭谷]《送顏明經及第東歸》詩:“閒來思學館,猶夢雪窗明。”○《資治通鑒?後周太祖廣順三年》:“自[唐]末以來,所在學校廢絕,[蜀][毋昭裔]出私財百萬營學館。”○[清][蒲松齡]《鬧館》:“上世裡我無曾入個學館,看文書銀錢票甚是作難。”◆3.學宮,學廟。○[元][楊載]《送丘子正之海鹽》詩:“海邦終寂寞,學館尚穹崇。”◆4.即學堂。舊時命相家術語。○[五代][齊丘]《玉管照神局?呂洞賓賦》:“學館清高者,凌雲折桂。”參見“學堂”。
玄館(玄馆),◆幽靜的房舍。多指隱士的居處。○[明][高啟]《次倪雲林韻》:“愛寫滄洲趣,閒來玄館遊。”
虛館(虚馆),◆1.[南朝][宋][謝靈運]《齋中讀書》詩:“虛館絕諍訟,空庭來鳥雀。”○[南朝][梁][沈約]《直學省愁臥》詩:“虛館清陰滿,神宇曖微微。”○[明][唐順之]《天寧寺塵外樓》詩之三:“虛館靜聽宵蟻戰,遠山時見夏雲蒸。”◆2.寂靜的館舍。○[南朝][宋][謝靈運]《齋中讀書》詩:“虛館絕諍訟,空庭來鳥雀。”○[南朝][梁][沈約]《直學省愁臥》詩:“虛館清陰滿,神宇曖微微。”○[明][唐順之]《天寧寺塵外樓》詩之三:“虛館靜聽宵蟻戰,遠山時見夏雲蒸。”◆3.空着館舍等待。謂禮賢。○《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天下大亂,聞[公孫度]令行於海外,遂與[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遼東]。○[度]虛館以候之。”○[唐][杜甫]《八哀詩?贈左僕射鄭國公嚴公武》:“四郊失壁壘,虛館開逢迎。”
新館(新馆),◆1.新建的館舍。○《晉書?五行志上》:“[皓]初遷都[武昌],尋還[建業],又起新館,綴飾珠玉,壯麗過甚,破壞諸營。”◆2.初臨的館舍。○《文選?潘岳<西征賦>》:“都中雜遝,戶千人億,華夷士女,駢田逼側,展名京之初儀,即新館而蒞職。”○[李善]注:“[潘子]初臨,故曰新館。”
小公館(小公馆),◆特指安置小老婆的住宅。○[洪深]《馮大少爺?電影故事》:“小公館已經租好,明天請你去看。”
閒館(闲馆),◆寬廣的館舍。○[漢][司馬相如]《封禪文》:“鬼神接靈圉,賓於閒館。”○[漢][班固]《西都賦》:“徇以離宮別寢,承以崇臺閒館。”○[唐][柳宗元]《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記》:“左浮飛閣,右列閒館。”
仙館(仙馆),◆仙人修道及游憩之所。亦借稱道觀。○《晉書?許邁傳》:“於是立精舍於[懸霤],而往來[茅嶺]之洞室,放絕世務,以尋仙館。”○[明][屠隆]《綵毫記?蓬萊傳信》:“玉京仙館雖注名,金屏舊約還重訂。”○[明][屠隆]《湘娥訪道》:“撇香閨,尋仙館。竹聲暗紅泉,松聲出紫煙。”
戲館(戏馆),◆劇場的舊稱。○《兒女英雄傳》第一回:“慢說外頭的戲館飯莊、東西兩廟不肯教他混跑,就連自己的大門也不曾無故的出去站站望望。”○[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封臺》:“封印之後,梨園戲館擇日封臺,八班合演,至來歲元旦則賜福開戲矣。”○[清][俞樾]《茶香室三鈔?京師戲館》:“京師戲館,惟[太平園]、[四宜園]最久,名亦佳。”
西館(西馆),◆1.[三國]時[陳思王][曹植]的邸第稱“西館”。後遂以為親王邸第的代稱。○[唐][李商隱]《代魏宮私贈》詩:“來時西館阻佳期,去後[漳河]隔夢思。”○[明][張居正]《寶謨記》:“我[獻皇帝]聖質天成,睿思神授,昔居西館,已著英聲。”◆2.[宋]代御書庫名。○[宋][李攸]《宋朝事實》卷九:“[宋]初置三館。○[長慶門]北,謂之[西館]。○[太平興國]初,于[升龍門]東北,創立三館書院。三年,賜名崇文院,遷[西館]書貯焉。東廊為集賢書庫,西廊分四部為史館書庫。”
五花館(五花馆),◆[唐]末[荊南]的賓館名。○[宋][錢易]《南部新書》癸:“[荊南]舊有[五花館],待賓之上地也。故[蔣肱]上[成汭]詩云:‘不是上臺名姓字,[五花賓館]敢從容。’”[荊南],今[湖北][江陵]。
五館(五馆),◆[南朝][梁]修制五禮的機構。五禮謂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和嘉禮。○《梁書?徐勉傳》:“﹝[徐勉]﹞上修五禮表曰:‘……闢茲五館,草萊升以好爵。’”
文化館(文化馆),◆為開展和輔導群眾文化活動而設立的機構,也是群眾進行學習和文娛活動的場所。
望鄉館(望乡馆),◆古館名。○[南朝][梁][任昉]《述异記》卷下:“[晉][永嘉]亂,既已至[江],諸公主不得隨去,[安陽公主]、[平城公主]奔入[兩河界],悉為民家妻,常怏怏不悅。村民感之,共築一臺以居之,謂之公主望鄉之館,至今巋然。”
外館(外馆),◆1.客舍。○《孔子家語?六本》:“[孔子]在[齊],舍於外館,[景公]造焉。”○《新五代史?劉崇傳》:“[郭崇]幽[贇]于外館。”○《宋史?謝絳傳》:“往者遭遘延燔,未遑中葺,或引兩省故事,別建外館,直舍卑喧,民檐叢接。”◆2.天子嫁女,從宮中遷出後所居之館。○[唐][宋之問]《宴安樂公主宅得空字》詩:“英藩築外館,愛主出王宮。”
圖書館(图书馆),◆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供人閱覽、參考、研究的機構。我國古代公私藏書之處,有石室、閣、觀、庫、樓、府、殿、堂、室、臺、亭等名稱,如[天祿閣]、[白虎觀]等。○[清]末始有圖書館之名。
圖館(图馆),◆籌辦私塾,謀求教職。○《苦社會》第三回:“我也想過,只是近來圖館也不容易,就算招到十個學生,一個五角……總要虧空,斷然不是長久的事。”
同文館(同文馆),◆1.[宋]代四方館之一。專以接待[青唐]、[高麗]使節。○[宋][王應麟]《小學紺珠?制度?四方館》:“四方館。○[宋]:[都亭驛]以待[遼];[都亭西驛]以待[西蕃]、[阿黎]、[于闐]、[新羅]、[渤海];[懷遠驛]以待[交趾];同文館以待[青唐]、[高麗]。”○《宋史?禮志二二》:“[紹興]二年,[高麗]遣使副來貢,並賜酒食于同文館。”◆2.[清]代培養外交翻譯人才的學校。1862年([同治]元年)在[北京]成立,附屬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主要學習外文。○《清史稿?選舉志二》:“又震於列強之船堅砲利,急須養成繙譯與製造船械及海陸軍之人才。故其時首先設置之學校,曰京師同文館,曰上海廣方言館,曰福建船政學堂及南北洋水師、武備等學堂。”○[嚴復]《原強》:“海禁大開以還;所興發者亦不少矣:譯署,一也;同文館,二也;船政,三也。”○《孽海花》第二回:“我卻曉得去年三月,京裏開了同文館,考取聰俊子弟,學習推步及各國語言。”參閱《清續文獻通考?學校十四》。
同館(同馆),◆1.指同在翰林院任職。館,館閣。○[明][沈德符]《野獲編?科場二?薦主同咨》:“今同年往還投刺,俱稱年弟,然先人丁丑榜中,惟同館數相知稱之,其餘皆年侍生也。”◆2.指同在會館住宿。○《魯迅甲寅日記?十二月》:“同館[朱]姓者尚無棉衣,贈五元,托[陳仲箎]傳授。”
天文館(天文馆),◆普及天文知識的文化教育機構。其活動內容有利用天象儀放映人造星空,進行有關天文知識的演講,編譯通俗天文刊物等。我國第一座天文館於1957年在[北京]建成。
臺館(台馆),◆1.樓臺館閣。○[南朝][宋][顏延之]《北使洛》詩:“[伊][穀]絕津濟,臺館無尺椽。”○[隋][江總]《攝山栖霞寺碑》:“嘗於山舍講《無量壽經》,中夜忽見金光照室,光中如有臺館形像。”○[唐][姚合]《寄汴州令狐楚相公》詩:“[梁園]臺館[關]東少,相府旌旗天下尊。”◆2.泛指朝廷官署。○[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九:“[韓師朴][元祐]末自[大名]入相,其所引正人端士,遍滿臺館,然不能去一[曾布]。”○[明][高明]《琵琶記?書館悲逢》:“比似我做個負義虧心臺館客,到不如守義終身田舍郎。”
素館(素馆),◆猶故居。○《文選?潘岳<夏侯常侍誄>》:“適子素館,撫孤相泣。”○[呂延濟]注:“素,故也。”○[南朝][齊][張融]《海賦》:“空居無俗,素館何塵。”
四門館(四门馆),◆即四門學。○[宋][王讜]《唐語林?學舊六館》:“有國子館、太學館、四門館、書館、律館、算館,國子監都領之。”
四方館(四方馆),◆官署名。○[隋煬帝]時置,對東西南北四方少數民族,各設使者一人,掌管往來及互相貿易等事,隸屬鴻臚寺。○[唐]以通事舍人主管,隸屬中書省。○[宋]置四方館使,掌管文武官朝見辭謝,國忌賜香及諸道元日、冬至、朔旦、慶賀章表、郊祀、朝蕃官、貢舉人、進奉使、京官、致仕官、道釋、父老陪位等事。其職務與[隋][唐]不同。○[明]有四夷館[清]有會同四譯館,職務同[隋][唐]四方館。參閱《文獻通考?職官五》。
私學館(私学馆),◆即私塾。○[蕭紅]《小城三月》:“兒子才十七歲,是在鄉下的私學館裏讀書。”參見“私塾”。
私館(私馆),◆1.古時他國使者私自寄宿於卿大夫士之家稱為私館。引申指卿大夫的住宅。○《禮記?曾子問》:“[孔子]曰:‘善乎問之也!自卿大夫士之家曰私館,公館與公所為曰公館,公館復,此之謂也。’”[孔穎達]疏:“私館者,謂非君命所使,私相停舍謂之私館。”○[南朝][陳]徐陵《為王儀同致仕表》:“廣德之車,方懸私館。”○《北史?崔昂傳》:“請準關市,薄為灶稅,私館官給,彼此有宜。”◆2.即私塾。○[沙汀]《凶手》:“這兄弟是一個二十三、四歲的青年,讀過幾年私館,結婚以後便很少摸鋤把了,卻用大部分的時間跟自己的岳丈學起醫來。”參見“私塾”。
水館(水馆),◆臨水的館舍或驛站。○[南朝][梁][江淹]《池上酬劉記室》詩:“水館次文羽,山葉下暝露。”○[宋][梅堯臣]《送邵戶曹隨侍之長沙》詩:“水館魚方美,犀舟枕自清。”○[元][張可久]《沉醉東風?秋夜旅思》曲:“二十五點秋更鼓聲,千三百里水館郵程。”
書信館(书信馆),◆郵局。○[太平天國][洪仁玕]《資政新篇》:“設書信館以通各省郡縣、市鎮公文。”○[鄭觀應]《盛世危言?郵政上》:“﹝[德國]﹞因於國中城鄉、市鎮商民聚集之區,遍設書信館,統以大員,派員經理,凡公文私信莫不遞傳。”
書館(书馆),◆1.古代教授初學之所。○[漢][王充]《論衡?自紀》:“八歲出於書館。書館小僮百人以上,皆以過失袒謫,或以書醜得鞭。○[充]書日進,又無過失。手書既成,辭師受《論語》、《尚書》,日諷千字。”○《新唐書?后妃傳上?上官昭容》:“[婉兒]勸帝侈大書館,增學士員,引大臣名儒充選。”○[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學舊六館:有國子館、太學館、四門館、書館、律館、算館,國子監都領之。”○[王國維]《觀堂集林?漢魏博士考》:“[漢]時教初學之所名曰書館,其師名曰書師,其書用《倉頡》、《凡將》、《急就》、《元尚》諸篇,其旨在使學童識字、習字。”◆2.教授典籍之所。○[清][方苞]《<余東木時文>序》:“子之尊人與余共事書館,無間晨夕,後雖各有典司,而旬月中未有不再三見者。”○[清][桂馥]《札樸?書館》:“今以教授館為書館,讀如書籍之書。”
使館(使馆),◆外交使節在駐在國的公署。徐遲《不過,好日子哪天有?》:“況且我在外國使館做事,[倫敦][華盛頓]的電報和剪報,我們天天看見的。”
石館(石馆),◆1.[唐][王勃]《乾元殿頌》序:“石館論思,覈龜章於竹槧。”○[唐][楊炯]《和鄭校讎內省眺矚思鄉懷友》:“銅門初下辟,石館始沉研。”○[唐][李商隱]《上河東公啟》:“錦茵象榻,石館金臺;入則陪奉光塵,出則揣摩鉛鈍。”◆2.即[漢]代皇家藏書處[石渠閣]。後亦泛指國家藏書處。○[唐][王勃]《乾元殿頌》序:“石館論思,覈龜章於竹槧。”○[唐][楊炯]《和鄭校讎內省眺矚思鄉懷友》:“銅門初下辟,石館始沉研。”○[唐][李商隱]《上河東公啟》:“錦茵象榻,石館金臺;入則陪奉光塵,出則揣摩鉛鈍。”
神館(神馆),◆神仙或神靈所居的館所。○[晉][陸雲]《愁霖賦》:“劾[豐隆]於[岳陽]兮,執[赤松]於神館。”○[北魏][溫子昇]《舜廟碑》:“[嶷山]永逝,[湘水]長違,靈宮肅肅,神館微微。”○[隋][薛道衡]《老氏碑》:“尊容肅穆,仙衡儼而無聲;神館虛閑,滴瀝降而成響。”○《雲笈七籤》卷九六:“玉清出九天,神館飛霞外。”○[明][陳子龍]《秣陵雜詩》:“步檐通瑤宮,飛臺接神館。”
上館子(上馆子),◆謂去酒數、飯店吃喝。○《文明小史》第五七回:“[沖天砲]在外洋,無所不為,上館子、逛窯子,猶其小焉者也。”○[郁達夫]《街燈》:“或白天去[天壇]坐一天,將晚四五點鐘,上館子小喝,進戲院聽到一兩點鐘,出來再喝再講話再走到天明的,是[四川]的[陳逸生]。”
上館(上馆),◆I上等館舍。○《燕丹子》卷中:“[田光]曰:‘此國事也,請得思之。’於是捨[光]上館。”○《孔子家語?辯物》:“[孔子]在[陳],[陳惠公]賓之於上館。”○[唐][楊衡]《病中赴袁州次香館》詩:“病輿憩上館,繚繞向山隅。”◆II謂塾師到東家授課。○《文明小史》第十四回:“[孟傳義]等到送過宗師,依然回到[賈]家上館。”
商館(商馆),◆舊指[歐洲]各國商人在世界各重要商埠所設貿易和居住的場所。十九世紀外商在我國[廣州]建商館十三所,後實際上成為殖民主義者進行侵略活動的據點。
山館(山馆),◆1.山中館驛。○[唐][李郢]《送劉谷》詩:“郵亭已送征車發,山館誰將候火迎。”○[宋][柳永]《臨江仙引》詞:“況繡幃人靜,更山館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頓成兩處孤眠。”◆2.山中的宅舍。○[清][顧炎武]《攝山》詩:“徵君舊宅此山中,山館孱顏往蹟空。”○[清][吳敏樹]《寬樂廬記》:“﹝老友[郭建林]﹞亦數數來余家山館共朝夕,言笑不倦。”
散館(散馆),◆[明][清]時翰林院設庶常館,新進士朝考得庶吉士資格者入館學習,三年期滿舉行考試後,成績優良者留館,授以編修、檢討之職,其餘分發各部為給事中、御史、主事,或出為州縣官,謂之“散館”。○《明史?選舉志二》:“三年學成,優者留翰林為編修、檢討,次者出為給事、御史,謂之散館。”○[清][錢謙益]《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贈少保謚貞敏梁公墓志銘》:“翰林院庶吉士散館,請外,授工科給事中。”○《花月痕》第五一回:“[小珠]緣散館在即,不得同行。”
三館(三馆),◆1.[漢武帝]時,丞相[公孫弘]開欽賢、翹材、接士三館,收羅人材。○《西京雜記》卷四:“[平津侯]([公孫弘])自以布衣為宰相,乃開東閤,營客館,以招天下士。其一曰欽賢館,以待大賢;次曰翹材賢,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館,以待國士。”◆2.[唐]有弘文(亦稱昭文)、集賢、史館三館,負責藏書、校書、修史等事項。○[宋]因之,三館合一,併在崇文院中。○[宋][鄭樵]《通志?總序》:“欲三館無素餐之人,四庫無蠹魚之簡,千章萬卷,日見流通。”參閱《舊唐書?職官志二》。3.[宋]設廣文、大學、律學三館,以為教育士子的機構。見《宋史?選舉志三》。
入館(入馆),◆謂進入三館供職。館,三館。○[宋]初以史館、昭文館、集賢院為三館,又以廣文館、太學館、律學館為三館。○[宋][阮閱]《詩話總龜?評論四》:“[秦少游]始作[蔡州]教授,意謂朝夕便當入館,步青雲之上。”
青山館(青山馆),◆即[謝公館]。廢址在今[安徽省][當涂縣][青山]。○[南朝][齊][謝朓]出守[宣城]時,建別宅於此山,故別稱“青山館”。○[唐][許渾]有《題青山館》詩,題注:“即[謝公館]。”○[宋][賀鑄]《夜游宮?燭影搖紅》詞:“波影翻簾,淚痕凝蠟,[青山館]。故人千里念佳期,襟佩如相款。”參見“青山”。
起館(起馆),◆謂塾師授館開學。○[明][無名氏]《時尚笑談?不敬何以別乎》:“昔一先生新出教書,一人薦之於東家。起館日,東家款之。”
平樂館(平乐馆),◆見“平樂觀”。
女館(女馆),◆[太平天國]婦女的編制。○[太平天國]因行軍作戰的需要,在軍隊中長期實行男女隔絕制度,取消家庭生活。建都[天京](今[南京])後,正式將這制度推廣到一般群眾中,在城內設女館,組織編入女館的婦女主要參加勞動,有時也參加戰鬥或防守城市。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賊情匯纂》:“凡護父救夫惜子者亦多殺之,餘則悉驅歸女館,以女管長統轄之。”
命館(命馆),◆舊時為人卜卦算命的處所。○[明][無名氏]《雲間雜志》卷中:“所書‘命館’字不佳,乃作二大字易之。”
門館先生(门馆先生),◆1.門客,食客。◆2.塾師。○[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摺:“你家這門館先生,自從我在學堂中一個月,不曾教我一句書。”○《水滸傳》第三七回:“[張橫]又道:‘如今哥哥去時,小弟寄一封書去,只是不識字,寫不得。’[李俊]道:‘我們都去村裏,央個門館先生來寫。’”○《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說着,便有他家的幾個門館先生合他徒弟們迎出來。”
門館(门馆),◆1.《後漢書?文苑傳下?邊讓》:“旦垂精於萬機兮,夕回輦於門館。”◆2.指宮掖或內寢。○《後漢書?文苑傳下?邊讓》:“旦垂精於萬機兮,夕回輦於門館。”◆3.舊時權貴招待賓客、門客的館舍。○[南朝][梁][沈約]《冬節後至丞相第詣世子車中作》詩:“[廉公]失權勢,門館有盈虛。”○[唐][薛調]《無雙傳》:“時[震]([劉震])為尚書租庸使,門館赫奕,冠蓋填塞。”○[清][趙翼]《六哀詩?故公相贈郡王傅文忠公》:“第念公門館,何限名公卿。”◆4.指官署。○[唐][楊炯]《同詹事府官寮祭郝少保文》:“門館闃寂,簾帷彷像。”○[唐][杜牧]《上周相公啟》:“伏以相公自數載已來,朝廷篤老,四海俊賢,皆因挈維,盡在門館,毗輔聖主,巍為元勳。”◆5.指門客。○[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异五?餘聞錄之訛》:“[吳]具幣求[英公],[英公]令門館作詩與之。”○[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第五書》:“門館才情,游客伎倆,只合剪樹枝、造亭榭、辨古玩、鬥茗茶,為掃除小吏作頭目而已,何足數哉!”◆6.書院;學塾。○[明][湯顯祖]《牡丹亭?延師》:“門館無私白日閒,百年麤糲腐儒餐。”○[清][黃景仁]《午窗偶成》詩之一:“只餘僮僕勸加餐,那望園官進食單。門館晝閑攤飯起,架頭隨意檢書看。”◆7.指塾師。○[元][喬吉]《金錢記》第二摺:“老夫有心待請他在家安歇,不敢說做門館,則是早晚與老夫討論經典。”○《水滸傳》第十五回:“小生自離了此間,又早二年。如今在一箇大財主家做門館。”○[明][范文若]《鴛鴦棒》第五齣:“秀才官人,適纔老的聽得你是個飽學,要屈你做箇門館,允不允但憑你。”
馬館(马馆),◆[清]代隸屬兵部的掌馬機構。○[清][龔自珍]《在禮曹日與堂上官論事書》:“禮部之有四譯館,猶戶部之有寶泉局,兵部之有馬館而已。”
落子館(落子馆),◆演北方麴藝雜耍的場所。○[老舍]《趙子曰》第九:“街上靜俏俏的,電影院,落子館,全一聲不響,他以為[日]租界是已經死了。”
六館(六馆),◆1.國子監之別稱。○[唐]制,國子監領國子學、太學、四門、律學、書學、算學,統稱六館。○[宋][元]以後,漸加合併,以至僅存國子一學,但後世仍以六館指國子監。○[唐][韓愈]《太學生何蕃傳》:“於是太學六館之士百餘人,又以[蕃]之義行,言於司業[陽先生][城],請諭留[蕃]。”○[明][宋濂]《送國子正蘇君還金華山中序》:“[平仲]將行,率六館之士祖餞於[龍江]之上。”○[清][馮桂芬]《改建正誼書院記》:“書院始於[唐明皇]建麗正書院。蓋六館之屬,與今書院異。”◆2.謂[清]之實錄館、文穎館、國史館、四庫全書館、四庫會要館、內廷方略館。○[清][梅曾亮]《光祿大夫經筵講官禮部尚書李公墓碑》:“輶車風馳,入我包匭,成均大師,六館詠歌。”
留館(留馆),◆[清]制,進士之中在一甲裡一二三名的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在二甲、三甲裡的,再應朝考,成績優者到翰林院學習三年,稱“庶吉士”。學習期滿,舉行“散館”考試,優等的授翰林院正式官職,原為二甲進士授編修,原為三甲進士授檢討,稱為“留館”。未留館的,可為給事中御史主事,或出為州縣官。○《官場現形記》第五八回:“鄉試三場,會試三場;取中之後,還要復試,又是殿試、朝考、留館。諸君都是過來人,那一層門檻可以越得過。”參閱《清會典事例?翰林院?散館》。
靈館(灵馆),◆1.供奉神靈的祠、觀。○[南朝][梁][沈約]《桐柏山金庭館碑》:“銘石靈館,以旌厥心。”◆2.指神靈的住所。○《雲笈七籤》卷二五:“夕寢靈館,朝登[玉清]。”◆补证条目■供奉神灵或先贤的祠、观。○《新民生报》2005.4.30:“民国年间,西溪有一座轰动中外诗坛的词客灵馆,就是两浙词人祠,由周庆云等筹资建造。”
離館(离馆),◆離宮。○[南朝][宋][范曄]《宦者傳論》:“帝數宴後庭,或潛遊離館,故請奏機事,多以宦人主之。”
離宮別館(离宫别馆),◆1.[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於是乎離宮別館,彌山跨谷。”一本作“離宮別館”。○[唐][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二:“離宮別館之所在,車轍馬跡之所向,咸塹山而堙谷。”○[宋][岳珂]《桯史?館娃浯溪》:“[子胥]不見戮,則[吳]之離宮別館至於今可存。”○[清][孫枝蔚]《姑蘇臺》詩:“離宮別館連雲起,此事蚤傳[越王]耳。”亦作“離宮別觀”、“離宮別窟”。○《史記?大宛列傳》:“及天馬多,外國使來眾,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蒲萄,苜蓿極望。”○[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下:“以[崑崙]為宮,亦有離宮別窟。”◆2.正宮之外供帝王出巡時居住的宮室。○[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於是乎離宮別館,彌山跨谷。”一本作“離宮別館”。○[唐][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二:“離宮別館之所在,車轍馬跡之所向,咸塹山而堙谷。”○[宋][岳珂]《桯史?館娃浯溪》:“[子胥]不見戮,則[吳]之離宮別館至於今可存。”○[清][孫枝蔚]《姑蘇臺》詩:“離宮別館連雲起,此事蚤傳[越王]耳。”亦作“離宮別觀”、“離宮別窟”。○《史記?大宛列傳》:“及天馬多,外國使來眾,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蒲萄,苜蓿極望。”○[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下:“以[崑崙]為宮,亦有離宮別窟。”
客館(客馆),◆接待賓客的處所。亦指旅店。○《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漢書?公孫弘傳》:“[弘]自見為舉首,起徒步,數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館,開東閤以延賢人,與參謀議。”○[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洧水》:“余以[景明]中出宰茲郡,于南城西側修立客館。”○[唐][岑參]《河西春暮憶秦中》詩:“邊城細草出,客館梨花飛。”○《水滸傳》第十九回:“筵宴至晚席散,眾頭領送[晁蓋]等人關下客館內安歇,自有來的人伏侍。”○《隨園詩話》卷十三引[清][洪鑾]詩:“人居客館眠常早,家寄空書寫最難。”
開館(开馆),◆1.《後漢書?來歷傳》:“﹝[來豔]﹞少好學下士,開館養徒,少歷顯位。”○[北周][王褒]《周太傅燕文公于謹墓碑》:“[姬氏]建國,[君奭]始封;[昭王]禮賢,[郭隗]開館。”○[唐][高適]《答侯少府》詩:“開館納征騎,彈絃娛遠賓。”◆2.設置接待賓客的館舍。○《後漢書?來歷傳》:“﹝[來豔]﹞少好學下士,開館養徒,少歷顯位。”○[北周][王褒]《周太傅燕文公于謹墓碑》:“[姬氏]建國,[君奭]始封;[昭王]禮賢,[郭隗]開館。”○[唐][高適]《答侯少府》詩:“開館納征騎,彈絃娛遠賓。”◆3.指建造官邸。○[宋][李格非]《書<洛陽名園記>後》:“[唐][貞觀][開元]之間,公卿貴戚,開館列第於[東都]者,號千有餘邸。”◆4.開設學館(教授生徒)。○《宋書?隱逸傳?雷次宗》:“[元嘉]十五年,徵[次宗]至京師,開館於[雞籠山],聚徒教授,置生百餘人。”○《南史?儒林傳?嚴植之》:“﹝[梁][天監]四年﹞初置《五經》博士,各開館教授,以[植之]兼《五經》博士。”○《鏡花緣》第十三回:“去歲有一秀士來此開館,小兒跟隨肄業,以房資作為脩金,彼此都便。”
酒館(酒馆),◆酒店;酒飯鋪。○[元][張昱]《訪舊三竺次泐禪師雜興韻》之二:“酒館湖船盡有名,玉杯時得肆閒情。”○《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杜慎卿]帶着這小小子同三人步出來,被他三人拉到聚升樓酒館裏。”○[鄒韜奮]《抗戰以來》二四:“在‘九一八’不抵抗情況下失去[瀋陽]的時候,他們在國外羞於見人,茶樓酒館都不敢去。”
九館仙(九馆仙),◆傳說[洛]下有洞穴,內有宮殿人物九處,[晉][張華]稱之為地仙九館。參閱舊題[宋][尤袤]《全唐詩話?韓定辭》。後以泛稱游仙。○[宋][蘇舜欽]《答仲儀見寄》詩:“寄聲吾舅無相念,今作江湖九館仙。”
解館(解馆),◆1.舊時謂書塾停辦或塾師解聘。○[清][蒲松齡]《聊齋志异?房文淑》:“月餘,[鄧]解館,謀與[前川]子同出經商。”◆2.指塾中休假。○[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放年學》:“兒童之讀書者,於封印之後,塾師解館,謂之放年學。”◆补证条目■旧时谓书塾停办或塾师解聘。也指辞去教职。○明焦竑《玉堂丛语·行谊》:“其家有女方笄,窺見公,心悦焉,朝夕輒以肉羹遣親婢通意於公,公即以他故解館去。”
假館(假馆),◆1.借用館舍。○《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見於[鄒君],可以假館,願留而受業於門。”○[趙岐]注:“假館舍,備門徒也。”◆2.引申指作客旅居。○[宋][張耒]《別梅》詩:“三年假館主人屋,忽忽屢見新梅花。”○[清][昭槤]《嘯亭續錄?劉鳳誥》:“公性豪宕,少假館[蔣司馬][元益]宅。”
家館(家馆),◆家塾。○《新華半月刊》1957年第17期:“個別教師如能職業穩定,而且有家館教教,收入一點束修以補日用不足,便被看成幸運的人了。”◆补义条目■指私人住宅。○《唐代墓志汇编·高德墓志》:“至上元二年春二月八日,卒於家館,春秋五十有五。”○又《大唐故处士陪戎副尉雷君墓志序》:“以天寶五載六月五日構疾於私第,終於家館。”■补证条目■家塾。○《梼杌闲评》第四二回:“陸萬齡道:‘……有個朋友姓曹名代,現在魏撫民家館。’”
會同館(会同馆),◆[元]、[明]、[清]三朝接待藩屬貢使的機構。○《元史?百官志一》:“會同館,秩從四品。掌接伴引見諸番蠻夷峒官之來朝貢者。○[至元]十三年始置。二十五年罷之。二十九年復置。○[元貞]元年以禮部尚書領館事,遂為定制。”○《明史?職官志一》:“﹝兵部﹞所轄,會同館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從九品。”○《清史稿?職官志一》:“[順治]元年,會同四譯分設二館。會同館隸禮部,以主客司主事[滿][漢]各一人提督之。”
會館(会馆),◆舊時同省、同府、同縣或同業的人在京城、省城或國內外大商埠設立的機構,主要以館址的房屋供同鄉、同業聚會或寄寓。○[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嵇山會館唐大士像》:“嘗考會館之設於都中,古未有也,始[嘉][隆]間……用建會館,士紳是主。凡入出都門者,藉有稽,遊有業,困有歸也。”○[清][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卷八:“吾邑於京師向無會館。士子會試者,咸寄寓客邸。”○[魯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中國]留學生會館的門房裏有幾本書買,有時還值得去一轉;倘在上午,裏面的幾間洋房裏倒也還可以坐坐的。”
花館(花馆),◆指妓院。○[宋][柳永]《玉蝴蝶?春游》詞:“是處小街斜巷,爛遊花館,連醉瑤卮。”○[明][梁辰魚]《寄懷》詞:“花館貯多嬌,冠當筵風度飄颻。”
虎館(虎馆),◆虎闈。即國子學。○[北周][庾信]《周大將軍上開府廣饒公鄭常墓志銘》:“觀書虎館,學劍龍亭。”
行館(行馆),◆舊時官員出行在外的臨時居所。○《水滸傳》第三八回:“[張順]答道:‘些小微物,何足掛齒。兄長食不了時,將回行館做下飯。’”[明][袁宏道]《自從行別袁水部》詩:“我見行館[沙市]傍,市上桃花照春浪。”○[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四:“憂國焦勞,馳驅盡瘁,遂卒於[廣甯]行館。”○[李烈鈞]《辛亥革命及督贛時期》:“余奉電先開省議會決定一切,並以[百花洲]陳列館為總理行館。”◆补义条目■旅店。○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四出:“〔丑〕尊兄討行館了未?〔生〕未討。〔丑〕同途相識,一道共店安泊。”■补证条目■旧时官员出行在外的临时居所。○元柯丹丘《荆钗记·见母》:“李成舅,你曉得狀元行寓在何處?〔末〕小人一路打聽,行館就在四牌坊。”
館子(馆子),◆1.賣酒飯的商店。○《官場現形記》第三一回:“請他上館子吃飯。”○[茅盾]《春天》:“他沒精打采回家去,約好了和[密司李]去吃館子也忘得乾乾凈凈了。”◆2.[太平天國]口語。泛指一切基層單位。○[清][潘鍾瑞]《蘇臺麋鹿記》:“凡大頭目館子門前,皆建瞭高臺,以巨木四支撐為架,上舖以板。”
館主(馆主),◆[唐]時總領弘文館、修文館等館務的高級官員。○《舊唐書?職官志二》:“﹝弘文館﹞館中有四部書及圖籍,自[垂拱]已後,皆宰相兼領,號為館主,常令給事中一人判館事。”
館職(馆职),◆統稱[唐][宋]於昭文館([唐]時又稱弘文館)、史館、集賢院等處擔任修撰、編校等工作的官職。○[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上:“[唐]制,宰相四人,首相為[太清宮]使;次三相皆帶館職,洪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集賢殿]大學士,以此為次序。”○[宋][洪邁]《容齋隨筆?館職名存》:“國朝館閣之選,皆天下英俊,然必試而後命。一經此職,遂為名流。其高者,曰[集賢殿]修撰、史館修撰,直[龍圖閣],直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秘閣;次曰集賢、秘閣校理。官卑者,曰館閣校勘,史館檢討:均謂之館職。”○《古今小說?眾名姬春風吊柳七》:“次日,[張說]入朝,見帝謝罪,因力薦[浩然]之才,可充館職。”
館真(馆真),◆猶守真。○[南朝][宋][謝靈運]《入道至人賦》:“爰有名外之至人,乃入道而館真。”
館丈(馆丈),◆翰林前輩對後輩的稱呼。○[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二:“翰林前輩稱後輩曰館丈。必四科以前之前輩,或有師生之誼者則可,否則無是稱。近見翰林一經散館授職,與新庶常作札,輒曰館丈,醜甚。”
館議(馆议),◆館閣討論。○[清][錢泳]《履園叢話?雜記下?艷雪山房稿》:“[小湘公子]名[文焞],內府正黃旗人,以玉牒館議敘得知縣,未補缺。”
館學(馆学),◆指私熟。徐子苓《與邵位西擬言時事書》:“一曰革館學之陋。”
館選(馆选),◆謂被選任館職。○[清][方苞]《翰林院檢討竇君墓表》:“戊辰成進士,館選。”○[清][袁枚]《新齊諧?陰間中秋官不辦事》:“足下今科必中,但恐未能館選。”○[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史文靖公],[康熙]庚辰年十九,館選後歸娶。”參見“館職”。
館使(馆使),◆即館伴使。○[宋][秦觀]《高無悔跋尾》:“館使謂詔使曰:‘虜眾十倍於我,若其盡至,不可當也。’”參見“館伴使”。
館師(馆师),◆學館的教師。○[清][趙翼]《陔餘叢考?館師為帝王》:“有以館師而封王者。○[北齊][後主][緯]有侍書[張景仁],封[建安王]。而[馬敬德]先為[後主]師,已卒。○[趙郡王][彥深]曰:‘何容侍書封王,而侍講翻無封爵?’乃亦追封[敬德]為[廣漢郡王]。○[宋][趙普]少時亦為館師,人稱為[趙學究],後封[韓王]。有以館師而為帝者。○《南史》[陳霸先],少時嘗游[義興],館於[許氏],後遂為帝。”◆补证条目■学馆的教师。○明焦竑《玉堂丛语·行谊》:“吴公少有介行,聞於鄉偶。百里外一富家,主方幼,有母在,延公爲館師。”
館人(馆人),◆古代掌管館舍的人。○《左傳?昭公元年》:“不然,敝邑,館人之屬也,其敢愛[豐氏]之祧?”[杜預]注:“館人,守舍人也。”○[唐][韓愈]《新修滕王閣記》:“而吾州乃無一事可假而行者,安得捨己所事以勤館人?”[清][黃景仁]《雪夜至亳州》詩:“殷勤愧館人,幾訶怯關吏。”
館勞(馆劳),◆謂安置於館舍而慰勞之。○《宋史?李維傳》:“會塞下傳[契丹]將絕盟,復遣[維]往使。其主[隆緒]重[維]名,館勞加禮,使賦《兩朝悠久詩》。”
館客(馆客),◆1.謂接待賓客。○《周禮?秋官?司儀》:“君館客,客辟。”○[鄭玄]注:“君館客者,客將去,就省之,盡殷勤也。”○《左傳?哀公十五年》:“[陳成子]館客。”○[杜預]注:“使[景伯][子贛]就館。”◆2.門客;幕賓。○《魏書?崔亮傳》:“[沖]甚奇之,迎為館客。”○[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郡人求館客者,多就謀之。”○[明][瞿佑]《歸田詩話?東魯遺黎》:“[信雲父],[山東]人,[元]兵南下,為[張宏範]元帥館客。”◆3.指塾師。○[宋][吳自牧]《夢粱錄?閑人》:“食客者:有訓導蒙童子弟者,謂之‘館客’。”
館官(馆官),◆[唐][宋]時弘文館、史館、集賢院等編修、教授之類的官員。○《新唐書?禮樂志五》:“其中春、中秋釋尊于[文宣王]、[武成王]……學官、館官位於縣東,當執事西南,西向,學生位於館官之後。”
館東(馆东),◆學館的主人。○《剪燈餘話?田洙遇薛濤聯句記》:“或日,[洙]館東偶過泮宮。”
館地(馆地),◆指幕賓或塾師的職位。○《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我從家鄉來,到[河南]去,打算謀個館地作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一回:“雖然我薦他一個館地,只怕他就把這館地一年的薪水還買不來!”
館打(馆打),◆[太平天國]用語。住宿。○[太平天國][陳鳳曹]《稟六安州總制》:“兼之初二日,翼殿禮部贊書[呂],跟隨[翼王]五千歲到閘,適與弟館打在一家。”
宮館(宫馆),◆1.離宮別館。供皇帝游息的地方。○《漢書?元帝紀》:“罷角抵、[上林]宮館希御幸者。”○《文選?張衡<西京賦>》:“郡國宮館,百四十五。”○[李善]注:“離宮別館在諸郡國者。”○[唐][元稹]《楚歌》之四:“萬事捐宮館,空山雲雨期。”◆2.祠廟。○《漢書?郊祀志上》:“於是郡國各除道,繕治宮館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按,《史記?封禪書》作“宮觀”。
公使館(公使馆),◆以公使為館長的外交代表機關。等級低於大使館。館員、職務與大使館同。詳“大使館”。
公館(公馆),◆1.諸侯的宮室或離宮別館。○《禮記?雜記上》:“大夫次於公館以終喪。”○[鄭玄]注:“公館,公宮之舍也。”○[孔穎達]疏:“公館,君之舍也。”○《禮記?雜記上》:“公館者,公宮與公所為也。”○[鄭玄]注:“公所為,君所作離宮別館也。”○《孔子家語?賢君》:“[齊景公]來適[魯],舍於公館。”◆2.泛指仕宦寓所或公家所造的館舍。○《禮記?曾子問》:“《禮》曰:公館復,私館不復。”○[鄭玄]注:“公館,若今縣官宮也。”○[孔穎達]疏:“公館謂公家所造之館,與公所為者與及也,謂公之所使為命停舍之處。”○《北史?黎景熙傳》:“自[魏]及[周],公館不立,臣雖愚瞽,猶知其非。”○[唐][高適]《睢陽酬別暢大判官》詩:“清晝下公館,尺書忽相邀。留歡惜別離,畢景駐行鑣。”◆3.指官僚富人的住宅。○《老殘游記》第三回:“只見那公館門口站了一個瘦長臉的人。”○[沙汀]《丁跛公》:“但那坐在公館門口的奶母告訴他說,團總已經上衙門搓早麻將去了。”◆补证条目■指官僚富人的住宅。○清康熙五十年、五十一年《江宁织造曹寅奏报江南科场案折》:“安徽巡撫梁世勛因張伯行有言,總未同審,每日在公館静坐養病,于本稿成時始去一會,已回江寧執審。”
格物大館(格物大馆),◆[清]末譯詞。指國家設的科學研究機構。○[鄭觀應]《盛世危言?法國激勵人材說》:“[法國][巴黎斯]京城,向有格物大館。歲出諸題,重加獎賞,令人作論或著書。”
高館(高馆),◆高大的館舍。○《晉書?華譚傳》:“虛高館以俟賢,設重爵以待士。”○[唐][岑參]《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詩:“置酒高館夕,邊城月蒼蒼。”○[宋][王安石]《飲裴侯家》詩:“掃除高館邀我入,自出糶麥憐民窮。”
風月館(风月馆),◆妓院。○[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摺:“再不去賣笑追歡風月館,再不去迎新送舊翠紅鄉。”
東館(东馆),◆1.東宮。○《文選?顏延之<直東宮答鄭尚書>詩》:“跂予旅東館,徒歌屬南墉。”○[呂延濟]注:“東館,謂東宮,舍人居之。”◆2.宮東側的學舍。○《周書?儒林傳?樊深》:“[太祖]置學東館,教諸將子弟,以[深]為博士。”◆3.[漢]代特指[長安]近郊的[豫中觀]。○《漢書?元后傳》:“秋歷[東館],望[昆明]。”○[王先謙]補注:“《黃圖》:[豫中觀],[武帝]造,在[昆明池]中,亦曰[昆明觀],即[東館]也。”按,今本《三輔黃圖》作“豫章觀”。參閱[陳直]《三輔黃圖校證》卷五。
道館(道馆),◆1.即道觀。○[吳越][錢鏐]《真聖觀碑》:“由是普天之下,悉立道宮……後因大盜經過,恣其煨燼,緬惟道館,久曠真風。”參見“道觀”。2.指宮中藏書與著書之處。○[宋][蘇軾]《用舊韻送魯元翰知洺州》:“道館雖云樂,冷卿當復溫。”○[王文誥]輯注:“[華嶠]《後漢書》曰:學者謂[東觀]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
當館(当馆),◆即當鋪。○[瞿秋白]《亂彈?財神還是反財神》:“[中國]一切窮人的生命都在地主紳士的掌握裏面:那許多當館、錢莊……以至於稅收機關,收租法庭,像天羅地網似的布滿了全[中國]。”參見“當鋪”。
大使館(大使馆),◆一國派駐在另一國的最高級外交機構。其職務主要包括:在接受國中代表派遣國,保護派遣國及其公民的利益,同接受國政府辦理交涉,瞭解接受國情況,發展本國同接受國之間的關係。大使館由大使任館長,館員包括外交官(參贊、秘書、隨員等)及公務人員(行政技術人員和服務人員)。大使館館舍不可侵犯。
大館(大馆),◆1.古時對他國賓館的敬稱。○《左傳?昭公二年》:“寡君命下臣來繼舊好,好合使成,臣之祿也。敢辱大館。”◆2.指高大的館舍。○[唐][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題郡樓》詩:“自問有何才與政,高廳大館居中央。”◆3.近代旅居[香港]的[廣東]人對巡捕房的稱呼。○《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七回:“想了半天還不見來,他便把兩個皮包送到大館裏去。”原注:“旅[香港][粵]人,稱巡捕房為大館。”
打館(打馆),◆[太平天國]招撫流亡的措施。凡無家可歸的人分別男女進館居住。○[劉禺生]《世載堂雜憶?太平天國佚史》:“天未明,太平軍沿街吹號角、鳴鑼,口呼[東王]有令:‘今早安民,百姓有家歸家,無家打館。男有男館,女有女館,男人打女館者斬,女人打男館者絞。’”
辭館(辞馆),◆1.指[北宋]朝廷設立的昭文館、史館、集賢院。三館職掌圖籍之編校及國史的編修,任職人員一般從文學之士中考選。○[宋][曾鞏]《呂升卿館閣校勘通判鄆州制》:“爾蚤以藝文列於辭館。”◆2.舊謂塾師辭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只是他那裡肯受教,還在那裡頂撞先生。先生道:‘反了!反了!要辭館了。’”
詞館(词馆),◆翰林院。○[宋][韓琦]《王堯臣除翰林學士制》:“曏者旌其藝文,升冠多士,更集郡條之最,久陪詞館之游。”○[元]《二杏》詩:“我昔直詞館,羸馬道路賒;晨往昏黑歸,無由領其嘉。”○《大馬扁》第一回:“我並不是來應北闈,不過是來京遊玩的罷了。因我若要求名,不知中舉中進士入詞館幾時了,還待今日麼?”
傳館(传馆),◆驛站客舍。○[唐][柳宗元]《興州江運記》:“傳館是飾,旅忘其歸。”○[唐][柳宗元]《太白山祠堂碑碑陰文》:“創立傳館,平易道路,改作甚力,而其人彌逸。”
處館(处馆),◆在私塾中教書。○《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話說[吳江]有個秀才[蕭王賓]胸藏錦繡,筆走龍蛇,因家貧,在近處人家處館,早出晚歸。”○《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二回:“不點翰林還好,萬一點了,兩吊銀子的家私,不上幾年,都要光了,再沒有差使,還不是仍然要處館。”
長樂館(长乐馆),◆即[長樂宮]。○[唐][王勃]《春思賦》:“後騎猶分[長樂館],前旌已映[洛陽宮]。”
別館(别馆),◆1.行宮;別墅。○《史記?李斯列傳》:“﹝[始皇]﹞治離宮別館,周遍天下。”○《晉書?隱逸傳?戴逵》:“[吳國]內史[王珣]有別館在[武丘山],[逵]潛詣之。”○[唐][白行簡]《李娃傳》:“翌日,命駕與生先之[成都],留[娃]於[劍門],築別館以處之。”○[郭沫若]《虎符》第一幕:“[信陵君]邸之庭園,後右為園中之別館。”◆2.客館。○[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序》:“三日哭於都亭,三年囚於別館。”
白公館(白公馆),◆解放前國民黨反動派監禁屠殺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的監獄之一。在[四川省][重慶市][歌樂山]麓。原為[四川]軍閥[白駒]的別墅,故名。○[羅廣斌]等《聖潔的血花》:“[渣滓洞]和[白公館]就是‘政治犯’囚禁得最多的地方。”○[羅廣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在這許多陰森森的集中營裏,最大的要算[白公館]和[渣滓洞]。”
畫館(画馆),◆畫鋪。○[郭沫若]《女神?電火光中》:“我想象着[蘇子卿]的鄉思,我步進了街頭的一家畫館。我賞玩了一回[四林湖]畔的日晡,我又在[加里弗尼亞州]觀望瀑布。”
2022-02-2213:42·语料汇总
主管,◆1.主持管理。○[宋][王禹偁]《謫居感事》詩:“縣花聊主管,寺棘且羈縻。”○[宋][吳自牧]《夢粱錄?內司官》:“內官散祗候,不記多數,各有所轄職名,主管事務。”◆2.掌管某種專門事務的職官。○《文獻通考?職官十六》:“[熙寧]七年……令[杞]等提舉,置都大提舉及主管、同主管,各因其資品高下除授云。”○《宋史?職官志十》:“[宋]制,設祠祿之官,以佚老優賢……又有提舉、提點、主管。”◆3.管家。○《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一個開線鋪的員外[張士廉]……家有十萬貲財,用兩個主管營運。”○《水滸傳》第六二回:“[蔡福]來到樓上看時,卻是主管[李固]。各施禮罷,[蔡福]道:‘主管有何見教?’”◆4.指店鋪掌事人。○《古今小說?新橋市韓五賣春情》:“新造一所房屋,令子[吳山],再撥主管幫扶,也好開一個舖。”
竹管子,◆指毛筆。○[宋][邵博]《聞見後錄》卷二一:“君子為小人所勝所抑者,不過祿位耳。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死,須是由我始得,不可更有所畏怯,而噤默受不快活也。”
竹管,◆1.指部分竹的莖杆。也稱竹筒。因其中空,成管筒狀,故稱。通節可用以引水,截斷可製盛器等。○《後漢書?方術傳下?甘始》“[君達]號‘青牛師’”[李賢]注引《漢武帝內傳》:“﹝[封君達]﹞聞有病死者,識與不識,便以要閒竹管中藥與服,或下針,應手皆愈。”○[晉][葛洪]《抱樸子?登涉》:“又南人入山,皆以竹管盛活蜈蚣。”◆2.指簫笛一類的竹制管樂器。○《書序》“王又升[孔子]堂,聞金石絲竹之音,乃不壞宅”[唐][孔穎達]疏:“又升[孔子]廟堂,聞金鍾、石磬、絲琴、竹管之音,以懼其神異乃止,不復敢壞宅也。”○[沈從文]《邊城》一:“爺爺到溪中央於是便很快的唱起來,啞啞的聲音同竹管聲,振蕩在空氣裏。”◆3.指筆。○[清][姚鼐]《題劉雲房少宰<滌硯圖>》詩:“松煙竹管行拋棄,蕉白紅絲塵自封。”◆4.竹子。○[北周][王褒]《山池落照》詩:“竹管掩金扉,池光晦晚暉。”
眾管(众管),◆各種管樂器。○[晉][戴凱之]《竹譜》:“又有族類,爰挺[嶧]陽,懸根百仞,竦榦風生;簫笙之選,有聲四方,質清氣亮,眾管莫伉。”○《宋史?樂志四》:“今如《爾雅》所載,製造太、正、少三等,用為樂本,設於眾管之前。”
職管(职管),◆職掌。○《宋書?蔡興宗傳》:“[興宗]職管九流,銓衡所寄,每至上朝,輒與令錄以下陳欲登賢進士之意,又箴規得失,博論朝政。”○[明][劉若愚]《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凡出票拿人,馬房動刑,裏外看守,墩鎖淨軍,皆其職管。”
知管,◆主管;掌管。○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山公以器重朝望,年踰七十,猶知管時任。”
真空管,◆即電子管。在玻璃或金屬的容器內裝特製的電極,通過陰極放射的電子與其他電極相作用進行各種工作,最重要的作用是整流、檢波、放大和振蕩。簡單的真空管有兩個極,叫二極管。按電極數可分為三極管、四極管、五極管等。一般常用的都是高度真空的,故稱。
照管(\炤管),◆1.照料管理;照看。○[宋][范仲淹]《奏乞罷參知政事知邊郡》:“願聖慈早賜指揮,罷臣參知政事,知邊上一郡,帶安撫之名,足以照管邊事。”○[元][楊顯之]《酷寒亭》第一摺:“大姐,你與我照管家中,我便索長行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八:“全仗伯娘看[劉氏]一脈,照管孩子則箇。”○[老舍]《全家福》第三幕:“你應當有個家,好有人照管着您。”◆2.猶照應。○[宋][朱熹]《持敬》:“吾儒喚醒此心,欲他照管許多道理。”○[宋][朱熹]《持敬》:“既曰無力矣,如何又卻有善惡之幾,恐是[周子]失照管處。”◆3.包管。○《秦併六國平話》卷上:“你可會事,歸降[秦始皇帝],主官還鄉,如若不從,照管生擒。”
雲管(云管),◆有雲狀紋飾的管樂器。○[唐][宋之問]《奉和幸神皋亭應制》:“霜戈凝曉日,雲管發陽春。”○[宋][楊億]《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從宸游》詩:“雲管飄梅吹,蜺旌錯鳥章。”
員管(员管),◆即篔管。管樂器名。○[唐][李白]《搗衣篇》詩:“曉吹員管隨落花,夜擣戎衣向明月。”
玉管(\玉琯),◆亦作“玉琯”。◆1.玉製的古樂器。用以定律。○《漢書?律曆志上》“竹曰管”[顏師古]注引[三國][魏][孟康]曰:“《禮樂器記》:‘管,漆竹,長一尺,六孔。’……古以玉作,不但竹也。”○《舊唐書?音樂志三》:“律周玉琯,星迴金度。”◆2.泛指管樂器。○[北周][庾信]《賦得鸞臺》詩:“九成吹玉琯,百尺上瑤臺。”○[宋][辛棄疾]《菩薩蠻?和夏中玉》詞:“臨風橫玉管,聲散江天滿。”○[明][朱有燉]《風月牡丹仙》第一摺:“是誰將玉管吹,我這裏潛身在花下聽。”◆3.毛筆的美稱。○[隋][薛道衡]《詠苔紙》:“今來承玉管,布字改銀鉤。”○[明][陳汝元]《金蓮記?湖賞》:“殷勤玉管傳深意,顒望着霜紅暗題。”○《群音類選?點絳唇?相思》曲:“挑銀燈,拂錦牋,摘玉管,磨穿硯,寫了俏姻緣。”○[清][蔣春霖]《鷓鴣天》詞:“臨玉管,試瓊甌,醒時題恨醉時休。”◆4.竹的美稱。○[唐][韓琮]《風》詩:“涼飛玉管來[秦]甸,暗褭花枝入[楚]宮。”○[唐][白居易]《題盧秘書夏日新栽竹二十韻》:“葉翦蘭羅碎,莖抽玉琯端。”◆5.山巖名。○[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楚游日記》:“始知[書字巖]之即為[玉琯],而此為[九疑山]之中也。”
雨水管,◆把檐溝裡的水引到地面的豎管,多用鐵皮等製成。也叫水落管。
陰管(阴管),◆代表秋冬節氣的律管。○[北周][庾信]《為晉陽公進玉律秤尺斗升表》:“所冀節移陰管,無勞[河內]之灰;氣動陽鍾,不待[金門]之竹。”○[倪璠]注引《後漢書?律曆志》:“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塗釁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內端,案曆而候之。氣至者其灰去。”○[唐][杜甫]《八哀詩?故右僕射相國曲江張公九齡》:“一陽發陰管,淑氣含公鼎。”
一管,◆1.表數量。用於管狀之物。○《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皇甫殿][直]道:‘這妮子卻不弄我!’喝將過去,帶一管鎖,走出門去,拽上那門,把鎖鎖了。”○[郭沫若]《喀爾美蘿姑娘》:“我隨身帶得有一瓶安酸和一管手槍。”◆2.一支筆。○《晉書?曹毗傳》:“檢名實於俄頃之間,定得失乎一管之鋒。”○《二刻拍案驚奇》卷二:“適間大姐所用何筆?就請借用一用,若另換一管,鋒端不同了。”◆3.一支簫笛。○[唐][張祜]《笛》詩:“紫清人一管,吹在月堂中。”
牙管,◆象牙製的筆管。亦指精良的毛筆。○《南史?范岫傳》:“在[晉陵]唯作牙管筆一雙,猶以為費。”○[唐][鄭亞]《<會昌一品集>序》:“每牙管既拔,芝泥將熟,嘗於前席親授筆札。”○[明][袁宏道]《惠泉見黃平倩大書作字》詩:“[金龍池]上作書時,牙管如飛我亦隨。”
星管(\星琯),◆古稱一周年。星,指二十八宿;管,指十二律管。○《宋書?黃回傳》:“[李安民]述任[河][濟],星管未周,貪據襟要,若祈回奪。”
信管,◆引信。炮彈、炸彈、地雷等爆炸物上的一種引爆裝置。
象管,◆1.象牙製的筆管。亦指珍貴的毛筆。○[唐][羅隱]《清溪江令公宅》詩:“蠻箋象管夜深時,曾賦[陳]宮第一詩。”○《水滸傳》第八一回:“[燕青]磨的墨濃,[李師師]遞過紫毫象管。”◆2.指笛。○[宋][周密]《齊東野語?混成集》:“翁一日自品象管,作數聲,真有駐雲落木之意,要非人間曲也。”○[清][黃景仁]《宣城雜詩》:“雙旌夾五馬,玉簫兼象管。”
閒管(闲管),◆亦作“閑管”。◆管與己無關的事。○《水滸傳》第四五回:“[石秀]道:‘我姓[石],名[秀],[金陵]人氏。因為只好閑管,替人出力,以此叫做‘拼命三郎’。’”○《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客官‘各人自掃門前雪’,不要閒管罷了。”
下管,◆古代舉行大祭等儀式,奏管樂者在堂下,故稱管樂器為“下管”。○《書?益稷》:“下管鞀鼓,合止柷敔。”○[孔穎達]疏:“經言不管,知是堂下樂也。”○《周禮?春官?大師》:“大祭祀,帥瞽登歌,令奏擊拊。下管,播樂器,令奏鼓朄。大饗亦如之。”○[鄭玄]注引[鄭司農]云:“下管,吹管者在堂下。”○[賈公彥]疏:“凡樂,歌者在上,匏竹在下,故云下管播樂器。下管即笙簫及管皆是。”○《文選?陸機<文賦>》:“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呂向]注:“堂上歌《鹿鳴》,堂下吹下管,管聲疾,與《鹿鳴》雅聲不相和協。”
五管,◆1.指五臟的腧穴。○《莊子?人間世》:“會撮指天,五管在上。”○[郭象]注引[李頤]云:“管,腧也。五藏之腧皆在上。”○[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一章:“曲僂發背,上有五管。”◆2.指今[嶺南]地區。○[唐]稱[廣]、[桂]、[容]、[邕]、[安南]五府為[嶺南]五管。○[唐][韓愈]《劉生詩》:“昔鬚未生今白頭,五管歷遍無賢侯。”○《舊唐書?地理志四》:“[永徽]後,以[廣]、[桂]、[容]、[邕]、[安南府],皆隸[廣府]都督統攝,謂之五府節度使,名[嶺南]五管。”○[宋][蘇軾]《次韻劉湜峽山寺見寄》:“應憐五管客,曾作八州督。”
無管(无管),◆猶無論。○[蕭紅]《生死場》七:“全村表示着過節,菜田和麥地,無管什麼地方都是靜靜的,甜美的。”
頭管(头管),◆觱篥的別稱。古代的一種管樂器。◆补证条目■觱篥的别称。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宋贺铸《千叶莲》词:“永無清囀欺頭管,賴有濃香著臂紗。”
通管,◆猶統轄。○[宋][蘇轍]《論渠陽蠻事札子》:“今若別遣官經制,宜令通管三路邊事,所貴諸處利害不至抵牾。”
太平管,◆乐器名。○唐李贺《申胡子觱篥歌》:“誰截太平管,列點排空星。”■王琦汇解:○“《文獻通考》:太平管形如跋膝而九竅,是黄鐘一均,所異者頭如觱篥爾。唐天寶中史盛所作。按觱篥與太平管自是二器,翫詩句知申胡子所吹者實是太平管,而雅其名以冒稱觱篥耳。”
素管,◆指管樂器。亦泛指樂器。○[宋][李朝卿]《玉樓春》詞:“畫絃素管春風手,嬌妙如花輕似柳。勸君須盡眼中歡,綠酒十分千秋壽。”
司管,◆掌管鎖鑰。○《文選?潘岳<楊荊州誄>》:“烈烈[楊侯],實統禁戎,司管[閶闔],清我帝宮。”○[劉良]注:“司,主;管,籥。”
手管,◆筆。○[清][黃六鴻]《福惠全書?稟啟附?候文宗某》:“燦萬花于手管,紅飛杏苑之奇香。”
食管,◆人和動物連接咽頭和胃的管狀器官。食物經口腔從咽頭進入食管,管壁肌肉收縮時可將食物送到胃裡。
商管,◆[商鞅]與[管仲]的並稱。○《韓非子?五蠹》:“今境內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國愈貧,言耕者眾,執耒者寡也。”
三極管(三极管),◆由三個電極組成的一種電子元件。有電子管三極管和半導體三極管兩種。電子管三極管由屏極、柵極、陰極組成;半導體三極管由集電極、基極、發射極組成。
三不管,◆1.地名。舊指[天津市]的南市。○[清]末[天津][日][法]租界初開,該地尚荒僻,兩國領事館無權管轄,[中國]地方官署亦置之不管,故稱三不管。○[老舍]《趙子曰》第九:“他左顧右盼的不覺的又進了[三不管]。”◆2.今泛指沒人管的地方或事情為三不管。
情管,◆大概。○《醒世姻緣傳》第四回:“[禹明吾]看着[童山人]道:‘[老童],情管你的法靈了。’”○《醒世姻緣傳》第十九回:“[唐氏]道:‘情管你那輩子就是這們個老婆。’”◆补义条目■管保;保证。○清蒲松龄《墙头记·计赚双枭》:“你既飽了,且找個避風去處,且慢慢歸家。情管我着他兩個争着事奉你。”○《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晁爺你不信,只叫大官人替唐老爺做上門女婿,情管待不的兩日就是個知州。”◆犹尽管。表示不必考虑别的,请放心。○《醒世姻缘传》第四回:“你情管我吃不完酒就叫他好一半,方顯手段。”○刘玉堂《那年初秋在唐山》九:“我们坚决支持你和他结婚,战友们商量了一下,决定给你盖一间大大的永久性的防震棚,你就情管好好地住起来!”○赵德发《蚂蚁爪子》第五章:“老木墩说:‘这你甭问,你情管去说。’”
清管,◆聲音清越的管樂器。○[南朝][宋][謝靈運]《江妃賦》:“建羽旌而逶迤,奏清管之依微。”○[南朝][梁簡文帝]《<臨安公主集>序》:“鳳桐遐遠,清管遼亮。”○[唐][張祜]《雜曲歌辭?少年樂》:“綠鬟深小院,清管下高樓。”
青管,◆1.指簫、笛等管樂器。○[唐][張說]《奉和聖制春日出苑應制》:“鶴飛不去隨青管,魚躍翻來入綵航。”○[唐][李群玉]《洞庭驛樓雪夜宴集》詩:“銀壺傲海雪,青管羅名謳。”◆2.指筆。參見“青管夢”。
氣管(气管),◆呼吸器官的一部分,管狀,由半環狀軟骨構成,有彈性,上部接喉頭,下部分成兩支,通入左右兩肺。有的地區稱之為氣嗓。
命管,◆命筆,下筆。管,指筆。○[南朝][梁][任昉]《答何徵君》詩:“傾壺已等樂,命管亦齊喜。”參見“命筆”。
律管(\律琯),◆亦稱“律琯”。◆1.用竹管或金屬管製成的定音器具。○《六韜?五音》:“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宮、商、角、徵、羽。”◆2.古代亦用作測候季節變化的器具。○《夢溪筆談?象數一》引[晉][司馬彪]《續漢書》:“候氣之法,於密室中,以木為案,置十二律琯,各如其方,實以葭灰,覆以緹縠,氣至則一律飛灰。”○[唐][高彥休]《高闕史?齊將軍義犬》:“逾年牝死,犬彌加勤,又更律琯,[齊]亦殂落,犬嗥吠終夕,呱呱不輟。”○[南唐][李璟]《保大五年元日大雪登樓賦》詩:“春氣昨宵飄律管,東風今日放梅花。”○[宋][晁沖之]《贈僧法一墨》詩:“陰房風日不可到,律琯吹盡灰無蹤。”
落水管,◆把檐溝裡的水引到地面的水管。也叫水落管。
龍管(龙管),◆亦作“龍筦”。◆1.筆管。○[南朝][梁][庾肩吾]《書品論一》:“鷹爪舍(含)利,出彼兔毫。龍管潤霜,遊茲蠆尾。”◆2.笛的美稱。○[唐][李白]《襄陽歌》:“車旁側挂一壺酒,鳳笙龍管行相催。”○[唐][田娥]《攜手曲》:“鳳笙龍管白日陰,盈虧自感青天月。”○[元][陸仁]《思崑侖歌》:“仙嬪左右如雲稠,鳳笙龍筦音婉柔。”
六管(\六琯),◆見“六筦”。
兩極管(两极管),◆電子元件名。具有一個陰極和一個陽極的電子管或晶體管。
離管(离管),◆指別離時所彈奏的管樂器。○[明][高啟]《賦得蟬送別》:“離管尊前發,悽涼調正同。”
軍事管制(军事管制),◆在戰爭或其他特殊情況下,由軍事部門實施對特定的單位、局部地區,以至國家政權的接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凡人民解放軍初解放的地方,應一律實施軍事管制。”
軍管會(军管会),◆見“軍事管制委員會-軍事管制委員會”。
軍管,◆军事管制的简称。○《文汇报》1987.12.20:“服装厂被解放军军管了。”○《文汇报》2008.1.20:“周总理当即指示,由实行军管的北京医院立即组建援也医疗队,以最快的速度赶赴萨那。”
經管(经管),◆經手管理。○[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看須知》:“吏房經管吏書官屬及本治候選官員等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七回:“我接我家母出來的時候,寫了信托我一位同族家叔,號叫[伯衡]的,代我經管着一切租米。”○[巴金]《秋》十三:“這件事情[覺新]交給[淑華]經管。”◆补证条目■经手管理。○明刘若愚《明宫史·内府职掌·宝和等店》:“經管各處客商販來雜貨。一年所徵之銀,約數萬兩。”
禁管,◆猶管束。○《紅樓夢》第二三回:“如今叫禁管你和姐妹們在園裏讀書。”
金管(\金琯),◆1.亦作“金琯”。指金屬製的吹奏樂器。○[南朝][梁][江淹]《蕭被侍中敦勸表》:“結象弭於前衡,奏金管於後陣。”○[南朝][梁][沈約]《四時白紵歌?秋白紵》:“白露欲凝草已黃,金琯玉柱響洞房。”○[唐][李白]《江上吟》:“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清][龔自珍]《賀新涼?憶菊》詞:“何處簾櫳何處院?金管玉簫濃醉。”◆2.指飾金的毛筆管。○《太平廣記》卷二百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韓定辭》:“昔[梁元帝]為[湘東王]時,好學著書,常記錄忠臣義士及文章之美者。筆有三品,或以金銀雕飾,或用斑竹為管。忠孝全者用金管書之,德行清粹者用銀筆書之,文章贍麗者以斑竹書之。故[湘東]之譽,振於[江]表。”
教管,◆教育管束。○[沈從文]《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我因不受拘束,生活既日益放肆,不易教管,母親正想不出處置我的好方法,因此一來,將軍後人就決定去作兵役的候補者了。”○[冰心]《最後的安息》:“婦人冷笑說:‘我們婆婆教管媳婦,用不着姑娘可憐,姑娘要把她帶走,拐帶人口可是有罪呵!’”
腳管(脚管),◆褲腿;褲管。○[茅盾]《子夜》十三:“她比[陳月娥]高些,也穿着短到腰際的白洋布衫和黑洋布大腳管褲子,像一個絲廠女工。”○[潘漠華]《雨點》:“下身穿着黑緞的腳管寬大的褲子。”
急管,◆亦作“急筦”。◆節奏急速的管樂。○[南朝][宋][鮑照]《代白紵曲》之一:“古稱《淥水》今《白紵》,催絃急管為君舞。”○[唐][杜甫]《夜聞觱篥》詩:“積雪飛霜此夜寒,孤燈急筦復風湍。”○[宋][王安石]《漁家傲》詞之一:“一弄松聲悲急筦,西看窗日猶嫌短。”○[宋][辛棄疾]《鷓鴣天》詞:“只愁畫角樓頭起,急管哀弦次第催。”○[清][吳懋謙]《燕京秋懷》詩:“萬里天涯真夢寐,征笳急管意茫茫。”
機管(机管),◆亦作“機筦”。◆機樞要政。○《晉書?劉聰載記》:“而頃頻以小務不供而斬王公,直言忤旨,便囚大將,游獵無度,機管不修,臣等竊所未解。”
黃管(黄管),◆黃色筆管。○[漢][蔡邕]《筆賦》:“圓和正直,規矩之極也;玄首黃管,天地之色也。”
花管,◆彩筆。○[宋][周邦彥]《蕙蘭芳引?秋景》詞:“更花管雲牋,猶寫寄情舊曲。”○《花月痕》第五回:“春風眉黛,花管新描。”
黑管,◆樂器單簧管的俗稱。○《花城》1981年第5期:“多壯美的轟鳴聲,隆隆地帶着一種清脆的呼哨,是黑管?是小號?是銅笛?”
管自,◆1.方言。猶徑自。如:沒等事情辦完,他管自走了。◆2.方言。只管;只顧。如:讓別人議論去吧,我們管自幹。
管子,◆1.細長、中空而呈圓筒形的東西。○《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三回:“這老媽子把自己的波羅蓋兒堵住了二奶奶的穀道……又叫拿管子來吹他兩個耳朵。”○[茅盾]《秋收》三:“第一口水從軟管子口裏吐出來了,於是就汩汩汩地直瀉,一點也不為難。”◆2.一種傳統的簧管樂器,即觱篥,民間稱為“管子”。○[丁玲]《三日雜記》五:“轉過一個小彎,管子的聲音便從夜空中傳來。”
管主,◆1.主管;掌管。○《韓非子?愛臣》:“將相之管主而隆國家,此君人者所外也。”○《漢書?劉向傳》“[顯]幹尚書事,尚書五人,皆其黨也”[唐][顏師古]注:“幹,與管同,言管主其事。”◆2.掌管的人。○《紅樓夢》第五六回:“若年終算賬歸錢時,自然歸到賬房,仍是上頭又添一層管主,還在他們手心裏,又剝一層皮。”
管治,◆管轄統治。○[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要》:“在[英國]首次割據[香港]的時候,只有[香港]一島,與對岸沿海些小之地,其餘還是歸[新安縣]管治。”○[巴金]《滅亡》第七章:“既然人家還以為罪惡犯的太少了,不如就索性讓[撒旦]來管治世界罷!”
管制,◆1.管理控制;管束控制。○[沙汀]《柳永慧》:“司機臺的對面,一長列安排着好幾個操縱杆,它兩邊還有兩個,是管制刮土和卸土的。”○《花城》1981年第2期:“你的職責是管制[奇云基謹],擔子可不輕啊。”◆2.強制性的管理。○[蕭乾]《一本褪色的相冊?往事三瞥》:“[巴黎]實行燈火管制了。”○[碧野]《沒有花的春天》第十四章:“偽軍之放心他們居住在這村邊,而又可以用最賤的代價來換得他們大量的勞力,原因也就是為了他們易於管制。”◆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刑罰之一。對犯罪分子不予關押,在國家機關的管理和群眾的監督下,限制其一定的行動自由。管制由人民法院依法判決,由公安機關執行。
管照,◆猶照管。○[老舍]《微神》:“今天的漂亮是今天的生活,明天自有明天管照着自己。”
管張(管张),◆[管仲]與[張儀]的合稱。兩人分別為[春秋][齊國]與[戰國]時[秦國]的政治家。○《晉書?溫嶠傳》:“[嶠]雖無[管][張]之才,而明公有[桓][文]之志,欲建匡合之功,豈敢辭命。”
管韻(管韵),◆簫笛等管樂器的聲音。○[南朝][陳後主]《上巳玄圃宣猷堂禊飲同共八韻》:“鶯喧雜管韻,鐘響帶風生。”
管樂器(管乐器),◆指由於管中空氣振動而發音的一類樂器。如笛、簫、笙等。
管樂(管乐),◆1.以管發聲的樂器及其所奏的音樂。○[漢][應劭]《風俗通?聲音?箎》:“箎,管樂,十孔,長尺一寸。”○[漢][蔡邕]《獨斷》:“王者必作四夷之樂以定天下之歡心,祭神明和而歌之,以管樂為之聲。”◆2.[管仲]與[樂毅]的並稱。兩人分別為[春秋]時[齊國]名相,[戰國]時[燕國]名將。○[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孔明]盤桓,俟時而動,遐想[管][樂],遠明風流。”○[唐][陳子昂]《同宋參軍之問夢趙六贈盧陳二子之作》詩:“諸君推[管][樂],之子慕[巢][夷]。”○[明][張簡]《醉樵歌》:“[管][樂]本是王霸才,[松][喬]自有煙霞具。”○[清][黃鷟來]《送王遠齋回會稽》詩:“閒心方[管][樂],逸氣凌[絳][灌]。”
管用,◆起作用;有效。○[蕭乾]《一本褪色的相冊?美國點滴》:“觸犯規章,掏名片是不管用的。”如:這藥很管用,一吃就止住了痛。
管營(管营),◆古代邊遠地區管理徒流充軍罪犯服役的官吏。○《水滸傳》第九回:“[滄州]大尹也與[柴進]好,牢城管營、差撥亦與[柴進]交厚,可將這兩封書去下,必然看覷教頭。”
管音,◆管樂器的聲音。○《後漢書?禮儀志中》“皆音以竽”[劉昭]注引《樂葉圖徵》:“管音調,則律曆正,律曆正,則夷則之律應。”
管業(管业),◆管理產業;管理事務。○《元典章?禮部三?喪禮》:“擬責[胡文玉]近限遷改強葬墳墓,其地斷還[章能定]管業。”○《水滸傳》第二回:“[史進]家自此無人管業。”○[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一:“不到半拉月,[韓老六]拉起大排來,收洋馬,收大槍……說是[日本]子扔下的東西,官家叫他[韓鳳岐]管業。”
管下,◆謂在所管轄之下。○《金石萃編?宋渾王廟牒》:“承准都轉運司牒准朝旨訪尋管下名山靈祠,委所在長吏躬親精虔祈禱。”○《清平山堂話本?柳耆卿詩酒翫江樓記》:“這[柳耆卿]詩詞文采壓於才士,因此近侍官僚喜敬者多舉孝廉,保奏[耆卿]為[江浙路]管下[餘杭縣]宰。”○《水滸傳》第十七回:“哥哥,你別有許多眼明手快的公人,管下三二百個,何不與哥哥出些氣力。”
管頭(管头),◆1.指管束別人的人。○《官場現形記》第八回:“他怕[陶子堯]太太同來,有了管頭,所以問這一句話,這是新嫂嫂細心之處。”◆2.指管理公產的人。○[毛澤東]《尋烏調查》:“租收了,每年開支一小部分在祖宗的祭祀上,大部分落在管頭的荷包裏。”◆补证条目■指管束别人的人。○《后西游记》第九回:“自受了老大聖之教,要成甚麽正果,如今倒弄得有管頭了。”
管說(管说),◆見解狹隘的言論。○《魏書?劉芳傳》:“臣學謝全經,業乖通古,豈可輕薦瞽言,妄陳管說。”
管屬(管属),◆猶管轄。○《西游記》第六八回:“他這裏不服我大[唐]管屬,又不與我相連,況不時又有上司過客來往,所以不好留此相待。”○[清][顧炎武]《菰中隨筆》:“兩[漢]二千石長吏,皆可以自辟曹掾,而所辟大概多取管屬賢士之有才能操守者。”○[阿英]《敵後日記?一九四二年八月三十日》:“[柳詒徵][鎮江]圖書館藏書,戰事西移後,實已移至[興化],其儲藏地現為我所管屬。”
管是,◆必定是;多半是。○[宋][曾覿]《醉落魄》詞:“百般做處百廝愜,管是前生,曾負你冤業。”○[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這妮子慌忙則甚那?管是媽媽使來唦!”[元][詹玉]《清平樂》詞:“管是夜來渾不睡,那更今朝早起。”
管事,◆1.主管事務;料理事務。○《史記?李斯列傳》:“[高]([趙高])固內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水滸傳》第二回:“[高殿帥]一一點過,於內只欠一名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半月之前,已有病狀在官,患病未痊,不曾入衙門管事。”○[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現在是我們管事了,我們的方針就是統籌兼顧,各得其所。”○[冰心]《兩個家庭》:“不用說了,橫豎你們都是不管事的,我花錢雇你們來作什麼,難道是叫你們幫着他們打架麼?”◆2.舊時稱在企業單位或有錢人家裡管總務的人。○[洪深]《貧民慘劇》第三幕:“[范大哥]你做了管事,老朋友都不認識啦。”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十八:“這時門房看見他們,向上房稟報了,不一會,管事,執事,便都出來迎接。”◆3.管用,有用。○[黎之]《晚歸》:“山前的水庫真比龍王爺要管事的多,剛一旱,那清清的水就順着水渠嘩嘩啦啦的流進田裏。”○[林海音]《城南舊事?惠安館傳奇》:“明天早晨再說吧,先用冰毛巾給她冰冰頭管事的。”◆补证条目■旧时称在企业单位或有钱人家里管总务的人。○《老残游记》第十八回:“一時跪上一個有年紀的,兩個中年漢子,都跪下。差人回禀道:‘這是魏家的一個管事,兩個長工。’”
管商,◆[管仲]和[商鞅]的並稱。兩人分別為[春秋]和[戰國]時期的重要政治家。○《呂氏春秋?不侵》:“能治可為[管][商]之師,說義聽行,其能致主霸王,如此者五人。”○[王闓運]《瞿學士妻吳氏墓志銘》:“﹝[吳氏]﹞祖[銑],通[管][商]之學,見重郡司。”
管色,◆管類樂器。○《夢溪筆談?樂律》引[唐][賀懷智]《琵琶譜》:“琵琶八十四調,內黃鍾、太蔟、林鍾宮聲,弦中彈不出,須管色定弦,其餘八十一調,皆以此三調為準,更不用管色定絃。”
管人,◆古代掌管客館的官員。管,通“館”。○《儀禮?聘禮》:“管人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鄭玄]注:“管人,掌客館者也。”○[俞樾]《群經平議?儀禮》:“管與館古通用。○《儀禮?士喪禮》‘管人汲’注曰:‘管人,有司主館舍者。’是其證也。○《儀禮》釋文曰:‘管如字,[劉]又音官。’蓋官為館舍之本字,作館者後出字,作管者假借字也。”
管取,◆包管。○[宋][楊萬里]《竹枝歌》:“[吳]儂一隊好兒郎,只要船行不要忙,着力大家齊一拽,前頭管取到[丹陽]。”○[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一摺:“破陣弓開秋月滿,催軍鼓凱陣雲孤,明朝管取成功效,方顯人間大丈夫。”○《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老哥哥,你明日切切不可提起;如提着一字,管取你我今日這片心神都成畫餅。”◆补证条目■包管。○宋陈瓘《青玉案》词:“十分農事,滿城和氣,管取明年好。”
管請(管请),◆同“管情”。◆[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哥哥,今日父親呼喚,要俺兩個那裏辦事去,管請就做下了。”
管情取,◆猶管情。包管。○[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摺:“他憑着滿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轉千階。”○[明][陳大聲]《一枝花?集曲名壽史痴》套曲:“天仙子贈圖,聖藥王賜福,管情取八百莊椿歲年足。”
管情,◆猶包管。○[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摺:“寫時管情淚如絲,既不呵,怎生淚點兒封皮上漬。”○[明]徐渭《女狀元》第一齣:“你曉得的,我這般才學,若肯去應舉,可管情不落空。”○《西游記》第九十回:“待明日絕早,我兄弟二人去那山中,管情捉住老妖,還你四個王子。”
管青,◆古代善於相馬的人。○《呂氏春秋?觀表》:“古之善相馬者,[寒風是]相口齒……[管青]相膹吻,[陳悲]相股腳。”○《淮南子?齊俗訓》:“[伯樂]、[韓風]、[秦牙]、[管青],所相各異,其知馬一也。”後以為善相者的代稱。○[晉][葛洪]《抱樸子?吳失》:“時乏[管青],騏蹇糅焉。”
管你,◆不管;無論。○[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一:“還不坐勻呀,浪來把船打翻了,管你半邊天,兩邊天的,都要洗冷水澡了。”○[郭小川]《出鋼的時候》詩六:“管你什麼難關險道,根本不在話下!”
管內(管内),◆管轄的區域之內。○[唐][白居易]《答劉濟詔》:“所奏[茂昭]送卿管內百姓[殷進]等七人,奏前後事由具悉。”○[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四:“﹝[劉仁恭]﹞自破[太原]軍於[安塞]城後,士兵精強,孩視鄰道,發管內丁壯,號三十萬,南取[鄴中]。”○[清][陳霆]《渚山堂詞話》卷一:“有[邵公序]者,薄游[江][湘],道其([岳飛])管內,因作《滿庭芳》贈之。”
管路,◆也稱管道。用金屬或其他材料製成的管子,按一定的設計安裝起來,工業上或建築上用來輸送或排除流體。○[陸俊超]《驚濤駭浪萬里行》:“我發現[波蘭]輪機員拿着水管正在接通甲板到洗澡間的海水管路。”○《人民日報》1970.1.2:“船上的管路就像人身上的血管一樣,密密麻麻。”
管理,◆1.料理;治理。○[明][劉兌]《嬌紅記》:“去年聽除回來,為見姪兒[申純]在家管理事務,十分停當。”○《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天可憐見,生得此子,本待把家私盡付與他,爭奈他年紀幼小,你又是個女人,不能支持門戶,不得不與女婿管理。”○[清][魏源]《聖武記》卷六:“近日西洋[英吉利],自稱管理五[印度]。”○[魏巍]《東方》第四部第二四章:“大媽贊嘆地說:‘管理咱們這麼大個國家,一天得有多少事。’”◆2.過問,理會。○《再生緣》第四一回:“你若嫌煩,休管理,我同媳婦會鋪排。”◆3.管束。○[洪深]《劫後桃花》十三:“﹝學校﹞管理極嚴,除掉星期六,平常都不許回家的。”
管軍(管军),◆統領軍事,也指統領軍事之官。○[宋][范仲淹]《奏議許懷德差遣》:“如[王信]、[狄青],實有武勇,堪任管軍。”
管節(管节),◆古代使者所持的一種符節,用竹製成。○《周禮?秋官?小行人》:“都鄙用管節。”○[鄭玄]注:“管節,如今之竹使符也。”○[孫詒讓]正義:“云‘管節如今之竹使符也’者,管節蓋截竹為節,若樂器之管,[漢]竹使符亦以竹為之,故舉以為況。”
管教,◆1.亦作“管交”、“管叫”。定使;管保。○[宋][周邦彥]《蝶戀花?詠柳》詞:“擬插芳條須滿首,管交風味還依舊。”一本作“管教”。○[元][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摺:“你父子們有甚不相和,倒着俺定奪,管教你一家完美笑呵呵。”○《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小娘子休要悲傷,萬事有[趙某]在此,管教你重回故土,再見爹娘。”○《說唐》第四七回:“[武周]手下有一人,姓[劉]名[文靜],官拜兵部尚書,他心向主公久矣,待臣修書一封與他,管叫將[劉武周]首級來獻。”◆2.約束教導。○《紅樓夢》第一一七回:“姐兒心裏也明白,只是性氣比他娘還剛硬些,求太太時常管教管教他。”○[清][惲敬]《與二小姐》:“[方官]信意胡行,而[子由]又極力管教,吾以為[方官]本無知,不可責之太急也。”○[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三十章:“多年的寡婦媽媽,想起沒了男人,自己管教不住閨女,哭了一場,[改霞]又心軟了。”
管交,◆見“管教”。
管見(管见),◆狹隘的見識,如從管中窺物。多用作自謙之辭。○[晉][陸雲]《國起西園第表啟》:“伏見[西園]大營第室,雖未審節度豐儉之制,然用功甚嚴,竊懼事不得濟,愚臣管見,輒敢瞽言。”○[宋][陳亮]《與王丞相》:“亦嘗以區區管見窺測聖意,緩急之所用,決非今日之所用也。”○[清][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序》:“癸丑病起披讀經史,偶有管見,書之別簡。”○[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八章:“[信]([李信])昔為座上客,今為階下囚,鐵窗待罪,前途莫卜,豈敢像平日一樣,在老父臺面前不顧利害,妄陳管見。”
管家,◆1.舊時為官僚、富室管理家產和日常事務而地位較高的僕人。也用作對一般僕人的敬稱。○《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那些管家們欺他年幼,見他做作,愈有不然之意。”○[明][葉憲祖]《鸞鎞記?入道》:“管家有慢,你回去與我多多拜上老夫人。”○《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向知縣]沒奈何,只得把酒席發了下去,叫管家陪他吃了。”○[柯原]《眼淚潭》詩:“黑漆大門口走出大管家,一絲強笑掩住滿面奸險。”◆2.現在指為集體管理財物或負責日常事務的人。◆补义条目■主持家务。○明陆采《怀香记·春闺寄简》:“如今老爺不在,小姐管家,但憑分付引他相會便了。”○明许自昌《水浒记·约婚》:“你尊嫂在宅上管家,又到這裏來不得。”
管華(管华),◆[管寧]和[華歆]的並稱。皆[三國]時人,少時同席而讀,軒冕過門,[歆]廢書往觀,[甯]即與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清][顧炎武]《孫徵君以孟冬葬於夏峰時僑寓太原不獲執紼》詩:“[淄][澠]竟誰知?[管][華]稱一龍。”
管國(管国),◆[春秋]時[齊國][管仲]和[鄭國][子產]的並稱。○[國],[鄭國][子產]字。○[清][唐甄]《潛書?性才》:“[管][國]為蕛稗,[申][商]為彗孛,非性之才,所成如是。”
管管,◆無所憑依貌。○《詩?大雅?板》:“靡聖管管,不實於亶。”○[毛]傳:“管管,無所依繫。”
管公堂,◆在舊[中國],管理祠堂、寺廟、義倉、學田、會、社等土地財產的行為稱管公堂。地主、富農常借管公堂集中大量土地、財產,進行封建剝削。○[毛澤東]《怎樣分析農村階級》:“管公堂和收學租也是地租剝削的一類。”
管工,◆指舊時工頭。○[仁至]《日本帝國主義經濟侵略下的中國工人》:“如養成工,這是紗廠裏壓榨工人最殘酷的方法,就是派管工到鄉村中去招收男女童工,年齡自七八歲至十五六歲,在頭兩年工資極少,至多不過六元一月,還要經過管工的剝削,工人所得幾等於零。”
管幹(管干),◆1.猶管勾。管理;辦理。○《宋史?河渠志五》:“[元豐]元年二月,都大提舉淤田司言:‘京東、西淤官私瘠地五千八百餘頃,乞差使臣管幹。’許之。”○[宋][岳飛]《奏乞侍親疾札子》:“候臣老母稍安,依舊管幹職事,恭聽驅策。”◆2.指辦理具體事務的官員或差人。○[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上:“長官、管幹同署印記。”○《水滸傳》第六一回:“五年之內,直抬舉他做了都管,一應裏外家私都在他身上,手下管着四五十個行財管幹。”
管夫人,◆[元]書畫家[趙孟頫]妻[管道昇],字[仲姬],亦工書畫,山水佛像之外,尤擅墨竹蘭梅,筆意清絕,負盛名,世稱[管夫人]。○[林紓]《跋王硯田畫卷》:“[惠卿]偕其德配[萬柳]夫人築樓[南湖],終日餐咽山光,長齋讀畫,幾於[管夫人]之從[松雪]無有是也。”
管兒(管儿),◆指笛子之類的管樂器。○[唐][元稹]《仁風李著作園醉後寄李十》詩:“朧明春月照花枝,花下音聲是管兒。”
管定,◆1.一定。○[宋][彭乘]《墨客揮犀》卷七:“身為客兮心為主,主人平和客安堵,若還主客不康寧,精神管定辭君去。”◆2.加以固定;拴牢。◆3.看管住。○《水滸傳》第四二回:“本縣差下這兩個都頭每日來勾取,管定了我們,不得動轉。”◆补证条目■一定;准定。○宋吴潜《二郎神·再和》词:“不用辟兵符,從今去也,管定千祥萬吉。”○《红楼梦》第二九回:“只是昨兒千不該萬不該鉸了那玉上的穗子。管定他再不帶了,還得我穿了他才帶。”
管道,◆即管路。
管當(管当),◆猶勾當。掌管;辦理。○[宋][岳飛]《奏襄陽府路差補職官措置事宜狀》:“﹝本路州縣當職官﹞自管當事務以來,愛民無擾,治職有方,實堪倚仗。”○《宋史?王師約傳》:“國朝故事主婿未嘗居職,帝始令[師約]同管當三班院。”
管帶(管带),◆[清]末新軍制,統轄一營的長官稱為管帶。海軍的艦長亦稱管帶。○《官場現形記》第四九回:“現在我奉到上頭公事,要添招幾營人;又有幾營要換管帶。”○《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四回:“管帶大懼,開足機器,擬速逃竄。”
管城子,◆[唐][韓愈]作寓言《毛穎傳》,稱筆為管城子。後因以“管城子”為筆的別稱。○[宋][黃庭堅]《戲呈孔毅父》詩:“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五:“[宣州][諸葛氏]素工管城子,自[右軍]以來,世其業。”○[明]徐渭《景賢祠上梁文》:“獨立敢言,管城子有萬夫不當之勇;疾書妙契,指南針定千古未決之疑。”○[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二三九:“[阿咸]從我十日遊,遇管城子于[虎邱],有筆可橐不可投,簪筆致身公與侯。”
管城君,◆即管城子。○[宋][劉克莊]《賀新郎》詞:“不但槊棋誇妙手,管城君亦自無勍敵。○[終][賈]輩,恐難匹。”參見“管城子”。
管城公,◆即管城子。○[宋][黃庭堅]《戲詠猩猩毛筆》:“政以多知巧言語,失身來作管城公。”○[宋][陳師道]《古墨行》:“徑須脫帽管城公,小試玉堂揮翰手。”參見“管城子”。
管城,◆即管城子。○[宋][楊萬里]《霜寒》詩之二:“只緣[青女]降,便與管城疏。”○[明][陸樹聲]《清暑筆談》:“士大夫胸中無三斗墨,何以運管城?”[清][陳維崧]《酬許元錫》詩:“昨宵飽看[冒]家燈,一寸管城老龍渴,掀髯狂作[許生]歌,食紙春蠶響不歇。”參見“管城子”。
管車(管车),◆舊時紗廠中的小工頭。○[茅盾]《子夜》十三:“[朱桂英],你到廠裏快兩年了,手藝很不差,你人又規矩;我同老闆說過了,打算升你做管車。”○[田漢]《梅雨》:“昨天當了[阿巧]一件布衫,本預備給利息的,[巧兒]的娘又拿去買東西送管車去了。”
管保,◆准保;保證。○《紅樓夢》第四六回:“有什麼不稱心的地方兒,只管說;我管保你遂心如意就是了。”○《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這天待好晌午到咧,管保也該餓了。”○[趙樹理]《登記》:“別看他口口聲聲說你聲名不好,只要嫁給他的外甥,管保就沒事了!”
歌管,◆謂唱歌奏樂。○[南朝][宋][鮑照]《送別王宣城》詩:“舉爵自惆悵,歌管為誰清?”[唐][李白]《自代內贈》詩:“猶有舊歌管,淒清聞四鄰。”○[宋][蘇軾]《春夜》詩:“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幹管(干管),◆猶言承辦。○[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天上臺星》:“[曹武惠]以平[江]南功歸,詣閤門,自稱曰‘勾當[江]南公事回’。今世借授白帖,輒自稱某幹管云。”
風管(风管),◆指管樂器。○[北周][庾信]《入道士館》詩:“雲袍白鶴度,風管鳳凰吹。”○《舊唐書?音樂志三》:“風管晨凝,雲歌曉囀。”
分管,◆謂按照分工負責管理(某項工作)。○《人民日報》1981.3.3:“分管教學和科研領導工作的,更必須懂業務,會管理。”
二極管(二极管),◆指具有一個陽極(即屏極)和一個陰極(即絲極)的最簡單的電子管。用於交流電的整流和無線電檢波。
耳管,◆即耳朵。○[茅盾]《風景談》:“大小丁噹的諧和的合奏充滿了你耳管。”參見“耳朵”。
都管草,◆草名。○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花木·都管草》:“都管草,一莖六葉,置室中辟蜈蚣,蛇不敢入。”○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都管草》〔集解〕引宋苏颂曰:“都管草,生宜州田野,根似羌活頭,歲長一節,苗高一尺許,葉似土當歸。有重臺。二月八月採根陰乾。施州生者作蔓,又名香毬,蔓長丈餘,赤色,秋結紅實,四時皆有。”
都管,◆1.總管,管家。○《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當下郡王鈞旨,分付都管,明日要去[靈隱寺]齋僧,可打點供食齊備。”○《水滸傳》第六一回:“那一個為頭管家私的主管,姓[李]名[固]……因見他勤謹,寫的算的,教他管顧家間事務。五年之內,直抬舉他做了都管。”○《二刻拍案驚奇》卷一:“行至相府門前,遠遠望去,只見[嚴都管]正在當中坐地。”◆2.大多,大概。○《水滸傳》第四一回:“只聽得外面有人道:‘都管只走在這廟裏!’”
當管(当管),◆掌管,執掌。○《舊唐書?陸贄傳》:“[懷光]當管師徒,足以獨制兇寇,逗留未進,抑有他由。”
帶管(带管),◆兼管。○《紅樓夢》第五一回:“我們四個人原是輪流着帶管上夜的。”
大管是,◆大多是;可能是。○元张养浩《胡十八》曲:“這其間辭酒杯,大管是不通濟。”
大管,◆又稱巴松。木管樂器。管體分短節、長節、底節和喇叭口四部分,雙簧片由金屬曲頸管連接,插在短節頂端。音色豐滿,在低聲區更為濃厚有力。是管弦樂隊中的重要低音樂器。
楚管,◆[楚]地之管。管,樂器名。○[唐][杜牧]《見劉秀才與池州妓別》詩:“[楚]管能吹柳花怨,[吳]姬爭唱《竹枝歌》。”
參管(参管),◆參與掌管。○《新五代史?郭崇韜傳》:“[崇韜]為副使。中門之職,參管機要。”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問是非情由,不顧一切。○《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須是三日內交付與我,左手交銀,右手交人,若三日沒有來時,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頓孤拐打那光棍出去。”○[魯迅]《且介亭雜文?拿來主義》:“怎麼辦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馬南村]《燕山夜話?變和不變》:“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地亂變,急於求變,以至於為變而變,那恐怕就不對頭。”◆补证条目■不问是非情由;不顾一切。○《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這裏不是煙花巷,又不是小娘兒家,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一頓拳頭打得你滿地幫。”
不管,◆1.不顧,不考慮。○[唐][無名氏]《和張志和<漁父>》:“從棹尾,且穿腮。不管前溪一夜雷。”○《花月痕》第七回:“[荷生]此時也不管禍福,走上亭來,跑向前去。”◆2.不過問。○《金瓶梅詞話》第二二回:“下次再無禮沖撞了姐姐,俺們也不管了。”◆3.不關,不涉及。○《紅樓夢》第二八回:“[寶玉]便問丫頭們:‘這是誰叫他裁的?’[黛玉]……便說道:‘憑他誰叫我裁,也不管二爺的事!’”◆4.連詞。不論。○《敦煌變文集?八相變》:“財物器藏,任意般將,不管與誰,進(盡)任破用。”○[毛澤東]《我們是能夠克服困難的》:“我們是能夠克服困難的,不管什麼樣的困難也不怕。”◆补证条目■不过问。○宋洪迈《夷坚乙志·秀州司录厅》:“佛是善神,不管閑事。”
別管(别管),◆1.連詞,跟“無論”相同。如:別管是誰,一律按原則辦事。◆2.不要插手,不要參預。如:這事你別管。◆补证条目■连词。跟“无论”相同。○老舍《哀启》:“因为官面上有不少朋友,房客们要是到了日子拿不出租金,别管是有意捣蛋,还是实在手头太紧,金先生会教巡警们替他讲话。”
筆管(笔管),◆筆杆。○《初學記》卷二一引[晉][王羲之]《筆經》:“昔人或以琉璃象牙為筆管,麗飾則有之,然筆須輕便,重則躓矣。”○《說郛》卷七三引[唐][盧言]《雜說》:“有人於筆管上刻《從軍行》,人馬毛髮皆備,云用鼠牙刻。”○[清][俞樾]《茶香室叢鈔?鵲上梁》:“見二鵲構巢,共銜一木,大如筆管,長尺餘。”
本管,◆1.自己的任所。○[唐][劉禹錫]《謝中使送至郡表》:“山川縈轉,晨夜奔馳,幸無他疾,得至本管。”◆2.主管。○[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典禮?朝覲大計》:“本管上司入覲,更有賮儀,總照地方舊例。”
北門之管(北门之管),◆《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杜預]注:“管,鑰也。”後因用以喻軍事要地或守禦重任。○[宋][王禹偁]《右衛上將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初登[南鄭]之壇,藩翰王畿,實主北門之管,年猶未冠,議者榮之。”○《三元里抗英鬥爭史料?廣州城坊志》:“[泥城]者,[佛山]之要路,北門之管寄焉。”
寶管(宝管),◆毛筆的雅稱。○《孽海花》第四回:“磨香黑,潤寶管,行行寫定。”
保管員(保管员),◆擔任保藏和管理物資工作的人員。○[李準]《從三眼銃》:“他在社裏當保管員,今天晚上也參加了會。”○[周立波]《山那面人家》:“他是新郎[鄒麥秋],農業社的保管員。”
保管,◆1.擔保,保證。○《元典章?吏部三?有司衙門給引》:“今後諸人,若要因事或為商賈前去他所勾當,經由省司衙門陳告,取問鄰佑是實,令人保管,引無違礙,方許出給差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八回:“我是個好官啊,皇上的天恩,我是保管沒事的;我要不是個好官呢,皇上有了天恩,天地也不容我。”○[草明]《乘風破浪》第四章:“叫他住我那兒,保管他吃的胖胖的。”◆2.保藏管理。如:他負責保管隊裏的農具,從沒出過什麼岔子。◆3.指做保藏管理工作的人。○[王安友]《協作》:“[大鳳]在娘家是婦女幹部,出嫁以後,馬上當了前進社磚瓦窯上的保管。”○[何士光]《將進酒》:“[梁金貴]老弟,你也當過保管。”◆补证条目■保藏管理。○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有几个人想集一点钱作他女孩将来的学费的基金,因为一经提议,即有族人来争这笔款的保管权,---其实还没有这笔款,大家觉得无聊,便无形消散了。”○钱锺书《灵感》:“照例,帝制取消,宫殿该改成古物保管所。”
2022-02-0222:07·语料汇总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強調自作的罪孽,無法逃避懲罰。○《書?太甲中》:“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於厥躬。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孟子?公孫丑上》:“《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2022-01-3110:18·语料汇总
羊倌,◆專職牧羊的人。
新郎倌,◆見“新郎官”。
新倌人,◆方言。新郎。如:那人穿一套綠西裝配一條紅領帶,活像一個鄉下新倌人。
堂倌,◆1.官府差役。○《廿載繁華夢》第二回:“堂倌騎馬,拿着拜帖,擁着執事牌傘先行……其餘馬務鼓樂,排勻隊伍,都有十數名堂倌隨着。”◆2.亦作“堂官”。舊稱茶館、酒店、飯館、澡堂裡的服務者。○《儒林外史》第二八回:“當下吃完幾壺酒,堂官拿上肘子、湯和飯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八回:“問他泡茶時,堂倌還在那裏揉眼睛,答道:‘水還沒有開呢。’”[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五章:“儘管飯鋪的堂倌和管賬先生一直嘲笑地盯他,他毫不局促地用不花錢的面湯,把風乾的饃送進肚裏去了。”
清倌人,◆舊稱尚未接客的妓女。○《負曝閑談》第十三回:“[單幼仁]又和[殷必佑]代叫了一個叫什麼[花月紅],說是個清倌人,將來只要開銷半塊洋錢就是了。”○《海上花列傳》第二回:“況且[陸秀寶]是清倌人。”
牛倌,◆牧牛人。○[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一:“一個戴尖頂草帽的牛倌,騎在一匹兒馬的光背上,用鞭子吆喝牲口,不讓它們走近莊稼地。”○《人民日報》1954.1.26:“當我們從山上回來的時候,那羊倌、牛倌也趕着牧群下山了。”
門倌(门倌),◆看門的人。端木蕻良《早春》:“門倌像放跑了他的金鷹似的,一邊追着我,一邊在後邊喊。”
馬倌(马倌),◆養馬的人,牧馬人。○[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九:“十三歲,他爹[郭振堂]給[韓老六]扛活,帶了他([郭全海])去當馬倌。”○[楊大群]《關東傳奇》第五五章:“扛大活的由打頭的扎到半拉子和小豬倌,還有放牛的牛倌,放馬的馬倌。”
看倌,◆見“看官”。
渾倌(浑倌),◆舊稱已非處女的妓女。對“清倌”而言。○《海上花列傳》第三二回:“提起[朱淑人]和[雙玉]來,[雙珠]先嗤地一笑,然後說道:‘故歇個清倌人,比仔渾倌人花頭再要大!’”
倌人,◆1.古代主管駕車的小臣。○《詩?鄘風?定之方中》:“命彼倌人,星言夙駕。”○[毛]傳:“倌人,主駕者。”○[南朝][梁][江淹]《蕭大傅東耕咒》:“命彼倌人,稅於青皋。”◆2.舊時[吳]語地區對妓女的稱呼。○《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還有兩枝銀水煙筒,一個金荳蔻盒,這是[上海]倌人用的東西。”○《海上花列傳》第一回:“慢慢的說到堂子倌人。”
寶倌(宝倌),◆舊時寶局中開寶和出寶的人。○[姚雪垠]《長夜》三四:“出寶的寶倌是獨眼的[李二紅]……開寶的寶倌是[趙獅子]。”
豬倌(猪倌),◆專職養豬的人。○[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二:“﹝[韓老六]﹞不准家裏人跟工作隊說話。特別不許豬倌[吳家富]到小學校串門。”○[劉白羽]《寫在太陽初升的時候?第二封》:“他從小就給外屯老財主家當小豬倌,家裏從來都是勒着褲腰帶過日子。”
2022-01-1708:59·语料汇总
赤繩綰足(赤绳绾足),◆見“赤繩繫足”。
鉤綰(钩绾),◆照應連絡。○[清][毛祥麟]《墨餘錄?趙碧娘》:“[雨蒼氏]曰:‘三小傳,鉤綰處,意極自然,故雖平平敘來,不立間架,而竟成[常山]蛇勢。’”
繫綰,◆犹系结。喻心连心。○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四五出:“廝繫綰免憂慮,成伴侣幾風味。”
利綰名牽(利绾名牵),◆見“利惹名牽”。
樓攬羅綰(楼揽罗绾),◆謂包攬張羅。○[宋][高承]《事物紀原?軍伍名額?樓羅》:“言人善當荷幹辦於事者,能樓攬羅綰,遂謂之樓羅。”○[清][高士奇]《天祿識餘?樓羅》:“樓羅,幹事之稱也。演義云:人能樓攬羅綰,謂之樓羅。”
牽綰(牵绾),◆猶牽絆。○[元]本[高明]《琵琶記?拐兒脫騙》:“鎮長望懸,一向那堪音信斷,名利事,歎牽綰。”
綰錯(绾错),◆聯結交錯。○[明]徐渭《修郡衢記》:“[紹]([紹興])為府,領縣者八,東南西三道綰錯而道,於他府號最衝。”
綰髮(绾发),◆束髮。指年少時。○《隋書?儒林傳?劉炫》:“余從綰髮以來,迄于白首。”○[清][江藩]《<漢學師承記>序》:“[藩]綰髮讀書,授經於[吳郡]通儒[余古農],同宗[艮庭]二先生。”
綰合(绾合),◆1.猶言牽線撮合。○[清][洪昇]《長生殿?密誓》:“若果後來不背今盟,決當為之綰合。”◆2.聯結。○[清][冒襄]《影梅庵憶語》:“[奉常]云:‘子不自註,則余苦心不見,如“桃花瘦盡春酲面”七字,綰合己卯醉晤、壬午病晤兩番光景,誰則知者。’”[田北湖]《論文章源流》:“字必對舉,猶尚排偶,綰合上下,以承中間之轉注。”
綰會(绾会),◆連接會合。○[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五》:“蓋[雞山]自西北突而東南,塢界其中,至此塢轉東北峽,路盤其東南支,乃谷之綰會處也。”
綰髻(绾髻),◆亦作“綰結”。◆謂盤繞髮髻。○[宋][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詩之二:“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宋][范成大]《攬轡錄》:“惟婦人之飾不甚改,而戴冠者甚少,多綰髻。”○董桥《楠木好看》:“我苦等多年才找到的一件兰石古琴臂搁是上佳的楠木,金光水纹柔得浪荡,敷上一层岁月的包浆,仿佛栉发的村姑竟然熟成了绾髻的少妇。”
綰角兒(绾角儿),◆古時孩童束髮為兩髻,形狀如角,故以“綰角兒”借指童年。○[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摺:“我須是[李德昌]綰角兒夫妻,怎下的胡行亂做。”○[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三摺:“只是那[隨何],是喒綰角兒弟兄,他可不該來哄喒。”
綰結(绾结),◆I繫結;打結。○[明][何景明]《悼亡》詩之三:“裁為雙中衣,羅帶紛綰結。”○[明][沈德符]《野獲編?刑部?宮婢肆逆》:“幸諸婢不諳綰結之法,繩股緩不收,戶外聞咯咯聲,[孝烈皇后]率眾入解之。”◆II見“綰髻”。
綰納(绾纳),◆猶延納。○[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七》:“[何君]將就其處,結樓綴亭,綰納湖山之勝。”
綰攝(绾摄),◆統領;掌握。○《北史?張普惠傳》:“宰守因此,綰攝有方,奸盜不起,人以為便。”○[唐][李絳]《兵部尚書王紹神道碑》:“公以材智,任職忠勤,注意不疑,可以進退海內之士,可以綰攝天下之柄。”
綰手(绾手),◆猶挽手。○[明][郎瑛]《七修類稿?國事?開尚書》:“[明太祖]執[濟]手曰:‘綰手過金橋,有事不相饒。’”[清][李漁]《慎鸞交?目許》:“兩處心魂皆如掉,恨不得綰手入蘭房,把琴瑟調。”
綰束(绾束),◆纏縛。○[宋][李綱]《唐植甫左司許出示所藏紅絲硯輒成短歌奉呈》:“怒貌渴驥縱奔拏,春蚓秋蛇相綰束。”○[明][劉基]《江上曲》之二:“于今絃管歸何處,綰束枯蒲當酒旗。”
綰握(绾握),◆掌握。○《舊唐書?高駢傳》:“銅鹽重務,綰握約及七年;都統雄藩,幅員幾於萬里。”
綰約(绾约),◆綰束,盤繞成結。○[唐][元稹]《敘詩寄樂天書》:“近世婦人,暈淡眉目,綰約頭鬢,衣服修廣之度及匹配色澤,尤劇怪艷。”
綰組(绾组),◆繫結組綬。謂佩掛官印。○[宋][辛棄疾]《醉翁操》詞序:“異時[廓之]綰組東歸,僕當買羊沽酒,[廓之]為鼓一再行,以為山中盛事云。”
轂綰(毂绾),◆比喻如同車轂一樣聯絡、扼制(各方面)。○[清][姚鼐]《隆興寺閣》詩:“轂綰[太行]口,旌魔委兒戲。”
2021-12-3109:57·语料汇总
玉琯(\玉管),◆玉制的古乐器。用以定律。
六琯,◆玉製六律管。○[唐][杜甫]《小至》詩:“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飛灰。”○[仇兆鰲]注:“《漢書》:以葭莩灰實律管,候至則灰飛管通。冬至之律,為黃鐘也。葭,蘆也。琯以玉為之,凡十有二;六琯,舉律以該呂也。”○[宋][朱淑真]《冬至》詩:“八神表日占和歲,六琯飛葭動細灰。”○[明][張居正]《賀冬至表二》:“吹噓有藉,幸同六琯飛灰。”
律琯(\律管),◆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
瓊琯(\璚琯),◆玉笛。○[元][劉因]《記夢》詩:“[金母]臨行有奇贈,玉簫璚琯聲清佳。”○[元][陳基]《笠澤有懷》詩:“璚琯隔花聞夜曲,畫屏曉燭看圍棋。”
霜琯(\霜管),◆玉管。○[南朝][齊][王融]《奉辭鎮西應教》詩:“風旗縈別浦,霜琯迾遙洲。”
白琯(\白管),◆白色的玉管。○《大戴禮記?少閑》:“昔[虞][舜]以天德嗣[堯],布功散德,制禮朔方,幽都來服,南撫[交趾],出入日月,莫不率俾,[西王母]來獻其白琯。”○[唐][王起]《鄒子吹律賦》:“廟列[零陵],徒聞白琯之麗;竹收[嶰谷],空為丹穴之鳴。”
白玉琯(\白玉管),◆白玉製的律管。○《漢書?律曆志上》“竹曰管”[唐][顏師古]注:“[漢章帝]時,[零陵]文學[奚景]於[泠道][舜]祠下得白玉琯。古以玉作,不但竹也。”
灰琯(\灰管),◆古代候验节气变化的器具。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故名。
星琯(\星管),◆[南朝][梁][沈約]《南郊恩詔》:“星琯驟迴,履端告始。”○《陳書?高祖紀下》:“朕受命君臨,初移星琯,孟陬嘉月,備禮泰壇。”○《舊唐書?夏侯孜傳》:“雖易帥已來,頻移星琯,而無備之後,歲有干戈。”
金琯(\金管),◆指金属制的吹奏乐器。
玉簫金琯(\玉簫金管),◆泛指雕饰华美的管乐器。
琯朗(管朗),◆星名。
2021-11-2910:28·语料汇总
涫涫,◆沸騰貌。○《荀子?解蔽》:“睪睪廣廣,孰知其德。涫涫紛紛,孰知其形。”○[楊倞]注:“涫涫,沸貌。”
沸涫,◆沸滾。○《漢書?五行志中之上》“《詩》云‘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唐][顏師古]注:“謂政無文理,虛言蹲沓,如蜩螗之鳴,湯之沸涫,羹之將孰也。”
涫沸,◆1.沸騰。○《藝文類聚》卷六一引[三國][魏][劉劭]《趙都賦》:“清[漳]發源,濁[滏]汩越。湯泉涫沸,洪波漂厲。”◆2.混亂。○[明][劉基]《雜詩》之三四:“蚩蚩自狂猘,涫沸交殺戮。”
涫湯(涫汤),◆沸滾的水。○[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實性》:“繭待繰以涫湯而後能為絲,性待漸於教訓而後能為善。”
涫漱,◆盥漱。亦指盥漱用的水。○《列子?黃帝》:“至舍,進涫漱巾櫛,脫履戶外,膝行而前。”
2021-11-2908:56·语料汇总
草菅,◆1.草茅。比喻微賤。○[漢][賈誼]《新書?保傅》:“故今日即位,明日射人,忠諫者謂之誹謗,深為之計者謂之妖言,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唐][皇甫湜]《狠石銘》:“窮珍總奇,力瘁財殫,驅逐而前,而刈草菅。”○[清][唐孫華]《廝養兒》詩:“自悲生死草菅輕,不如作君堂下犬。”◆2.猶草野。指民間。○[宋][陸游]《薏苡》詩:“嗚呼奇材從古棄草菅,君試求之籬落間。”
草菅人命,◆視人命如草芥而任意摧殘。○《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所以說為官做吏的人,千萬不要草菅人命,視同兒戲!”[清][蒲松齡]《聊齋志异?三生》:“[興]以草菅人命,罰作畜。”○[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監禁》:“夫獄卒仇家諸人,草菅人命,固憲典所不容矣。”○[鄒韜奮]《患難餘生記》第一章:“特務的違法橫行,草菅人命,用綁票的方法,用秘刑的拷打,都是在偷偷摸摸、鬼鬼祟祟中進行的。”
叢菅(丛菅),◆荊棘、茅草。○《楚辭?招魂》:“五穀不生,藂菅是食些。”○[王逸]注:“柴棘為藂;菅,茅也……藂,一作叢。”○[元][陳旅]《陪趙公子游蔣山即席次李五峰韻》:“佛巖開細菊,僧逕入叢菅。”
翠菅,◆即水蔥。○[唐][王維]《送友人歸山歌》:“雲冥冥兮雨霏霏,水驚波兮翠菅靡。”○[明][楊慎]《丹鉛總錄?花木》:“水蔥生水中如蔥而中空,又名翠菅。”一說,即青茅。見[清][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
黃菅(黄菅),◆即黃茅。參見“黃茅”。
菅薦(菅荐),◆草席。○[宋][洪邁]《夷堅乙志?二盜自死》:“束以菅薦,投諸江。”
菅屨(菅屦),◆用菅草編織為鞋;草鞋。古代服喪時着之。○《儀禮?喪服》:“斬衰裳,苴絰、杖、絞帶,冠繩纓,菅屨者。”○[賈公彥]疏:“菅屨者謂以菅草為屨。”○《舊五代史?晉書?尹玉羽傳》:“冬不釋菅屨,期不變倚廬。”○[清][朱大韶]《實事求是齋經義?春秋不譏世卿說》:“眾臣為其君布帶繩屨,則室老貴臣為其君絞帶菅屨矣。”
菅屩,◆草鞋。○《淮南子?齊俗訓》:“有詭文繁繡,弱緆羅紈,則必有菅屩跐踦,短褐不完者。”
菅茅,◆茅草的一種。○《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唐][于鵠]《宿西山修下元齋詠》:“分行布菅茅,列坐滿中庭。”○[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數種。”
菅蒲,◆水草。○《尚書大傳》卷三:“譬之圩邪,水潦集焉,菅蒲生焉。”○[漢][劉向]《說苑?建本》:“譬之如污池,水潦注焉,菅蒲生之。”
菅蘧,◆菅和蘧。草名。用以比喻輕賤之物。○[宋][蘇軾]《再和李杞寺丞見和前篇復用元韻答之》:“知君篋櫝富有餘,莫惜錦繡償菅蘧。”
茅菅,◆亦作“茆菅”。◆茅、菅二草,形相似,多並用以指野生雜草。亦喻微細。○[宋][蘇軾]《送張天覺得山字》詩:“餘光入巖石,神草出茅菅。”○[宋][蘇軾]《送程七表弟知泗州》詩:“但使可此人,餘事真茆菅。”○[金][元好問]《五松平》詩:“湍流落澗壑,細路深茅菅。”○[元][戴表元]《秋蟲嘆》詩:“淒然雜憂患,霜風埽茅菅。”
漚菅(沤菅),◆水浸茅草使柔韌。○《詩?陳風?東門之池》:“東門之池,可以漚菅。”○《左傳?哀公八年》:“拘[鄫]人之漚菅者。”○[唐][元稹]《臺中鞫獄憶舊事》詩:“陽坡自尋蕨,村沼看漚菅。”
霜菅,◆霜後枯萎的菅草。用以比喻白髮。○[宋][蘇軾]《再用前韻(追餞正輔表兄至博羅賦詩為別)》:“[樂天]雙鬢如霜菅,始知謝遣[素]與[蠻]。”○[宋][陸游]《懷昔》詩:“豈知墮老境,槁木蒙霜菅。”
榛菅,◆叢生的茅草。○[唐][韓愈]《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詩:“稱多量少鑒裁密,豈念幽桂遺榛菅。”○[宋][范成大]《晚步吳故城下》詩:“意行殊不計榛菅,風袖飄然勝羽翰。”○[清][顧炎武]《元日》詩:“空山寂無人,獨來拜榛菅。”程善之《擬古》詩:“君家盛桃李,那不遺榛菅。”
條菅(条菅),◆古水名。○《山海經?北山經》:“又東北七十里,曰[咸山]……[條菅]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長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