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来源】
1、出自子姓:为商汤王后裔。商末贵族比干,因为犯颜直谏暴君商纣王,被剖心处死。其子孙便隐姓避难,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所以改为孙氏,奉比干为始祖。
孙姓的来源(孙姓的来源和历史)
2、源自上古八大姓之一-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后代。文王少子-康叔受封于卫,建立卫国。春秋中,康叔九世孙名惠孙,惠孙之孙武仲因崇尚尊敬其祖父,便以“孙”为氏。世世代代相传,便成为孙姓的大宗。
3、源自芈姓:春秋初,楚王蚡冒之曾孙、令尹蒍叔,字孙叔,曾帮助楚庄王建立霸业。其后裔去“叔”为孙氏。
4、源自妫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商均之后裔-妫满于陈。春秋时,陈厉公之子-陈完避难到齐国,改称田氏(古时陈、田同音通用)。田完之裔孙-田书为齐国大夫,因为讨伐莒有功劳,被封为乐安,赐姓孙氏。著名军事家-孙武便是其后代。
5、出自于荀姓:荀况后裔。汉代刘荀称帝,因避讳下令荀姓子孙改为孙,并将战国时代荀卿都改为孙卿。
6、出自于夏侯:根据《汉书·夏侯婴传》载:“初婴为滕令奉车,故号滕公。及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更为孙氏。”
7、赐姓和改姓:如三国时东吴将领俞河因功被赐姓孙,因称孙河;郓城李集乡军李村《李氏族谱》载,李氏原姓轩辕氏,后来因遭奸臣陷害,为避灭门之祸,所以改为孙、轩、李三姓,隐居四方;明初朱元璋禁胡姓,胡姓多为二字复姓,公孙、叔孙、长孙、土孙、王孙之类不得不省字而改孙姓。
8、源自于少数民族姓氏:如孝文帝迁洛后,鲜卑族拔拔氏改姓“孙”;唐代安禄山部将孙孝哲,本为契丹族人;满洲孙佳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木依库氏、木如氏、堵引氏等汉姓为孙;朝鲜、景颇、佤、苗、阿昌、哈尼等民族均有孙姓。
【历史名人】
孙武
孙武也就是孙子,出生大约在西历前535年,字长卿,后人又尊称孙武子,齐国乐安人。汉族。他就是被后世并称为山东文武两圣人之一的武圣,也称“兵圣”孙武。
孙武的的先祖,既不姓孙,也不姓田,而是姓陈,是春秋时期陈国公子陈完的后代。西历前527年,年仅25岁的孙武完成旷世圣书《孙子兵法》。
孙武到了吴国,被伍子胥引荐给吴王阖闾,他向吴王阖闾推荐了正在隐居的孙武,向吴王介绍孙武的家世、人品和才干,称赞孙武是个安邦定国的盖世奇才。可是,孙武自从来到吴国后一直隐居著书,吴王连孙武这个名字都不曾听说,认为一介农夫不会有大本事。伍子胥便反复推荐,仅一个早上就推荐了7次,吴王才答应接见孙武。孙武带着他刚写好的兵法進见吴王。吴王将兵法一篇一篇看罢,啧啧称好。通过斩姬练兵,孙武取得了吴王的赏识。在伍子胥,孙武的治理下,吴国的内政和军事都大有起色。吴王极为倚重二人,把他们两人视为左臂右膀。
吴王读过《孙子兵法》,也想深入讨论。一天,吴王同孙武讨论起晋国的政事。吴王问道:“晋国的大权掌握在范氏,中行氏,智氏和韩,魏,赵六家大夫手中,将军认为哪个家族能够强大起来呢?”孙武回答说:“范氏,中行氏两家最先灭亡。”“为什么呢?”
“根据他们的收取租赋以及士卒多寡,官吏贪廉做出判断的。以范氏、中行氏来说,六卿之中,这两家的田制最小,收取的租税最重。公家赋敛无度,人民转死沟壑;官吏众多而又骄奢,军队庞大而又屡屡兴兵。长此下去,必然众叛亲离,土崩瓦解!”
吴王见孙武的分析切中两家的要害,很有道理,就又接着问道:“范氏、中行氏败亡之后,又该轮到哪家呢?”
孙武回答说:“根据同样的道理推论,范氏、中行氏灭亡之后,就要轮到智氏了。智氏家族租税却同样苛重,智氏与范氏、中行氏的病根几乎完全一样:亩小,税重,公家富有,人民穷困,吏众兵多,主骄臣奢,又好大喜功,结果只能是重蹈范氏、中行氏的覆辙。”
吴王继续追问:“智氏家族灭亡之后,又该轮到谁了呢?”
孙武说:“那就该轮到韩、魏两家了。他们两家仍是亩小,税重,公家聚敛,人民贫苦,官兵众多,急功数战。只是因为其亩制稍大,人民负担相对较轻,所以能多残喘几天,亡在三家之后。”
孙武不等吴王再开门,接着说:“至于赵氏家族的情况,和上述五家大不一样。六卿之中,赵氏的亩制最大,以二百四十平方步为一亩。不仅如此,赵氏收取的租赋历来不重。亩大,税轻,公家取民有度,官兵寡少,在上者不致过分骄奢,在下者尚可温饱。苛政丧民,宽政得人。赵氏必然兴旺发达,晋国的政权最终要落到赵氏的手中。”
孙武论述晋国六卿兴亡的一番话,就像是给吴王献上了治国安民的良策。吴王听了以后,深受启发,高兴地说道:“将军论说得很好。寡人明白了,君王治国的正道,就是要爱惜民力,不失人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