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闯军攻破北京城,崇祯在煤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为什么刚经历过万历中兴的明朝人口刚刚到达了本朝的最高峰,南方的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疯狂滋长。如果再过几年,明朝极有可能是变成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国家。为什么拥有如此国力的明朝会轻易就被农民军给灭亡了?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说法不一。但一个王朝的灭亡,往往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明朝为什么会灭亡。
首先在军事战略上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第一就是两线作战,导致兵力分散,首尾不想相顾,在山海关外既无法压制满清,在内地也无法彻底扫荡农民军。第二,对内和对外战略部署刚好错位。满清军队战斗力虽然强,但是人口少。农民军战斗力虽然弱,但数量多。如果对满清八旗采取主动进攻的方式,就是耗也把八旗给耗死了,花大量的金钱去修建大量的城池、堡垒对付二十多万人,这是个昏招。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灭亡时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农民军人数那么,大明军队开始虽然能打赢,但是始终无法一次性的消灭,每次都是把农民军打散,被打散的农民军反而到处流窜,去祸害更多的地方。从而又进一步的让更多的人被裹进去,进一步增加农民军的实力。在天灾的时候,大明根本就拿不出足够的粮食来安抚起义的农民,就算招安了也没有用,没有吃的,最后仍然会反,倒不如把农民军困在一个省,不让他们流窜,反而更好。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明朝的祖制,大明的祖制阻止了大明的改革,导致体制不适合时代发展。最明显的就是户籍制度,严格的户籍制度阻碍了人力资源的自由竞争,僵硬化的把人定位。
其次,是大明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了人才产生。在户籍制度上,你是军户,一辈子是军户,你的子孙后代都是军户,你是匠户,同样一辈子是匠户,子孙后代都是匠户。严格的户籍制度,压制了人性了,限制个人发展进步,在这样的情况,你叫他们如何有积极上进之心。由此导致了,大明各个行业缺乏足够的人才,各方面发展缓慢。这也是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之一。
再次,大明的官员俸禄过低,贪官频出。大明祖制有很多硬性的规定,比如官员俸禄,在朱元璋时期,可能五两银子很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的变化。俸禄不改,很多没有额外收入的官员,单单依靠俸禄,根本就无法养活自己。大明后期的官员可能是世界历史中工资最低的官员,海瑞是个出了名的清官,没有足够的钱请员工(明朝的官员都需要自己出钱组建班子的),办案的时候还得叫自己的老婆出来帮忙,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一日三餐都吃不饱。明朝的祖制还限制了经济改革,比如说税收,三十税一贯穿整个明朝,但明面上是三十税一,老百姓得到好处,但实际上各种巧立名目的额捐杂税多如牛毛。也由于这些杂税没有得到明面确立,留下了很多黑暗的操作空间,给了官僚酷吏鱼肉百姓的机会。你能叫他们不贪吗?
再说到朱元璋的禁海问题,还他所列举的不征之国,极大的限制了明朝的扩张和发展,错失了很多机会,最后还深受其害。社会进步的先锋力量变的保守,本位颠倒祸害明朝,社会底层出身的朱元璋,眼光上有非常大的局限性。他的很多政府走到最后都是一条死路。读书人不纳税,最后读书人越来越多占了大量的土地,国家的税收肯定会越来越少。
最后的一个就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明朝亡于党争。可能朱元璋也没有想到,他对读书人的优待,最后是这些被优待的读书人把大明给埋葬了。作为一个读书人,按理说应该是大明朝的开明派,改革派,但是大明朝给读书人的好处太多了,这些读书人怕大明不断的改革最终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反而他们变成了大明朝的守旧派、顽固派,坚决维护祖制,反对大明的任改革。
在大明朝里,读书人地位最高,又不用纳税,在世界上那里找的到对读书人这么好的王朝。改革开什么玩笑,读书人在明朝享受的待遇已经好到了极点,再怎么改也没有往更好的方向去改,一旦改变最终的结果是损害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是明朝祖制的最坚定的守护者,在他们眼里谁也别想动。崇祯上位后每天就看着一帮朝臣结党和他争利而不知,最后亡国了也没悟透。
自然灾害和贪污一拥而上,让明朝病入膏肓一病不起,最后的崇祯也不是一个治国明君,明朝算是“病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