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三西红”是我们从小就熟知的四大名著,尽管从来没有任何权威定义这一说法,但“水三西红”已植根于每个国人的认知当中,课本上会有四大名著的各种选文,电视里每天都有“水三西红”各种版本的演绎,想要一个人说错四大名著的可能性大概和说错自己名字的几率差不多。
水三西红
我们历来就有“凑四”的传统,但凡说起“四大”你可以列举出很多固定的词组来,若是用“四大”做前缀出一个填空题给你做,“四大”的后面你可能不假思索就能写出几十个补充来——比如“发明”、“天王”等等。
四大文学体裁(四大文学体裁分别是哪四个)
但不管是“四大”啥东东,其实现实中的存在总是要超出“四大”这个数量的,就拿发明来说肯定远不止四大,但人们就是愿意框定“四大”这样一个概念而选择性忽略了其他的重大发明。
水三西红
那么四大名著当然也是选择性框定了“水三西红”这四部,事实上从明代至今被列为重大名著奇书的,本来一共有七部,七大名著慢慢变成了“四大”,除开我们熟悉的“水三西红”之外,还有哪三部呢?这三本又为何被删掉未被列入“四大”之内呢?
要说明的是历史上也并没有“七大名著”这样一个已存概念,只不过咱们可以依据历史上对传统名著的各种总结,可以列出最为知名的七本来,故此也可以归纳为“七大”。
金瓶
明代冯梦龙将同为小说文学的四部巨著列为“四大奇书”,其中就有“水三西红”中的“水三西”,而当时“红”尚未面世,他所列的四大就是“水三西金”,其中的“金”就是金瓶。
不幸的是金瓶奇书可能并非能够雅俗共赏的著作,到了清代时这本位列“四大”的奇书被康熙列入禁书范畴,被禁掉之后此书也就从“四大”中被剔除淘汰。
四大奇书
不过金瓶奇书的位置很快被《红楼梦》替补,乾隆年间横空出世的“红”当仁不让位列“四大”之一,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两部巨著也在康乾两朝面世,分别是《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这两部书在流传的过程当中也有着直追“四大”的影响力,于是在清末民初时有了“六大”的概念,可能那时候人们还没有如此热衷于排列“四大”,于是“六大名著”(水三西红聊儒)的说法曾经很流行。
儒林外史
六十六年前《三国》与《红楼》作为新时期第一批小说名著被正式出版,后来“水西”也相继面世,形成一个系列的丛书受到了人们的喜欢和广泛传阅,逐渐就有了“四大”的说法(这可能与当时热衷于定义“四大”“四个”的概念有关),而聊斋和儒林因为没能在同一时期和同一系列当中出现,虽然这是个不经意的误会,但却因此被自然淘汰出“四大”之列。
聊斋志异
至此,七大名著“水西三金红聊儒”中的“金聊儒”因为不同的原因而被删掉剩下了如今我们熟知的“四大”,以至于“金聊儒”的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媲美“水三西红”。
现在也有人认为“金”的文学艺术价值一点也不亚于“水三西红”,这本第一轮被“淘汰”的奇书甚至被认为是“红楼之母”,而“聊斋”也成为了影视常青题材,至于“儒”在文学层面得到的评价相对其他的则要低一些,但“儒”的现实意义仍然得到了同类题材的“鼻祖级”这一评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