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我陪东方造访蔡润老人。那年,蔡老78岁高龄。
蔡伦第86代蔡润和《蔡氏谱系碑》
蔡伦是哪个朝代的(蔡伦的简介资料)
实际,此之前,我就曾慕名借访到蔡老家里。由蔡老作向导,对“龙亭系”杜村和东西二沟蔡伦后裔挖掘调查,寻踪觅迹。
那么,蔡伦到底有无后人?如果有,会在哪里呢?现在的情况又怎样?
带着同样的课题,七年后,笔者又登临拜访蔡润老人,做客龙亭。
蔡伦后裔的前五通石碑
家住洋县龙亭镇杜村已八十有五的蔡老说,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听曾祖父蔡永明讲,蔡伦在龙亭的时候,与龙亭亭长王万科相好。王万科将三子当中最年幼名叫兴儿的过继给蔡伦,蔡伦总算给自己有了备份和接力,蔡兴便成为始祖蔡伦第一代传人。
汉安帝建光元年(121),蔡伦死后,为避灭门之祸,蔡兴一家从汉江北岸龙亭隐居到汉江南岸的祁子山。祁子山,就是现在的金鸡山,距龙亭较远且偏。群山环绕,荒无人烟。蔡兴到那里后,垦荒躬耕,繁衍分蘖,便有了蔡家坡的地名。
蔡润童年时即随父辈到本县黄安镇祁子山底蔡家坡、原贯溪乡白庙村牌码、槐树关镇蔡河和龙亭蔡伦墓扫墓。白庙村在哪?就是今洋州街道白鹤村,牌码即天宁寺桥东。起初,他对参加这些活动并无兴趣,对蔡伦到底是什么人也不清楚。高小毕业后,通过对几处古墓古碑逐步了解,他才发现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流淌着别人所没有的东西,这是从很早很早以前就传承下来,肩负着一种特殊的使命。
那些古碑当中,留给蔡润印象最深的有六通。一通宋碑,一通明碑,四通清碑。记得宋碑(已失)的首行写着:“蔡氏居白庙村者,与蔡家坡蔡姓同宗也。大业六年汉江暴溢,溺宅而毁地,不可居焉。”蔡家坡濒临汉江,紧靠祁子山。早在隋炀帝大业六年(610),那里的蔡姓户族就迁到了白庙村。
第85代蔡成枝
上世纪70~80年代,蔡润便带着这种使命,跑遍了蔡家坡和白庙村等地,抽丝剥茧,搜寻因历史和社会等原因造成对蔡伦研究中断的更多话题。
1986年,蔡润在白庙村的一个桥涵内,终于发现30年前他在那里亲眼所见的《蔡氏谱系碑》。碑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所立①,称:“蔡氏居洋邑东者三处,由汉迄今,人称老户。东西二沟蔡姓与白庙村蔡姓,实同宗也,皆出汉龙亭侯蔡公伦之苗裔者。”
同年5月4日,蔡润将该碑捐献给龙亭蔡伦墓祠。蔡润说:“这里的蔡姓人家年年扫墓,碑石记忆犹新。1958年当地修渠修路时被抬走。”
历朝历代,白庙村蔡姓户族,人丁匮乏,又因各种原因接连有人离乡背井,浪迹天涯。明王朝末年,时局动荡,族人更是颠沛流离,离群索居,许多人无家可归。但他们的行辈意识却在加强,按既定的辈分取名就是典型的一例,如“良、天、永、长、成、克”等辈,在蔡河表现得尤为突出。于是,蔡良善和蔡良治、蔡良文、蔡良谋、蔡良成“良”字辈的前九代(九世祖),于400年前的17世纪初举族北移,住在了距白庙村一个较远的山凹,后叫蔡河(现属洋县槐树关镇)。那里一山二沟,草木葱茏,十分僻静,又称“东西二沟”“东蔡西蔡”。
《蔡氏谱系碑》载:“明末世乱,众族人避难千盘,为寇所困,幸存者什(shí)一,以坟墓多而人烟少也。”到“良”字辈,才真正稳定下来。在蔡河,他们也就成了上九代与下九代的分水岭,直至现在。
2008年元月去世、享年91岁高龄家住西沟的蔡成枝老人健在时说,他们的前辈都不直呼蔡伦的名字,而称“蔡耒(lěi)阳”“蔡龙亭”或“蔡太仆”,用出生地、封地、官爵冠名,表示尊敬。他还说,在他爷辈手里遭遇过一场火灾,家族原有的一册《龙亭堂蔡氏世系》的家谱被烧去大半。他曾亲眼看到祖父蔡永忠,在蔡氏谱系中被排为第83代和堂号为“桂阳蔡”“守玄堂”②字样,自不待言,远侄蔡润是第86代。
蔡良善是蔡润的五世祖,即蔡伦第81代,父名蔡满。为管理始祖蔡伦墓方便起见,嘉庆十六年(1811),蔡良善离开东西二沟入住龙亭杜村。35年后的1846年,思亲心切的蔡良善回西沟为早已作古的父母立碑。迄今碑还在,但落款处除“大清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八月”和“奉祀男蔡良善立”的字样外,其余碑文都已语焉不详,难以辨认。
蔡良善死后,孙蔡永明和曾孙蔡金魁、蔡金炳又于咸丰三年(1853),在龙亭大(dài)龙山为他立碑记事(已毁)。蔡润记得,碑中载有“良善忠爱先祖,嘉庆十六年杜村居焉”的话。
在东沟北侧名为灯盏窝的山坡上,现有一通记载其先祖蔡良成夫妇的墓碑,是曾孙蔡绪发、蔡恒发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为54年前道光二十九年(1849)所立原碑的重修碑。碑文是“良”字辈孙蔡氏83代家住西沟的族长蔡永芹(蔡芹)老人所撰。写道:“先君子讳良成,居行四,豁达畅快人也,乡曲称侠豪。”“(妻)勤俭持家,贤于敬姜③。”蔡良成的六世孙——蔡伦第87代蔡正虎又是当代另一位蔡氏的守墓者,他要和叔父蔡润一起,共同把“蔡伦的话题”,传给子孙后代。
每年,他们自发组织到蔡伦墓祠扫墓。从东西二沟去蔡家坡、白庙村扫墓路远,不便组织。民国初年,他们从蔡家坡背回一袋土,封土为坟,在本地扫墓。此后,到蔡家坡、白庙村等地扫墓,就只有杜村蔡姓一户。
西沟石碾
至今,西沟还有一台于1831年打磨的石碾。碾盘一侧所刻“道光十一年二月十六日蔡良治蔡良文”16字隐约可见。蔡正虎讲,东沟也有一台同样的石碾,早年他经常看到,只可惜后来被埋在了地下。署名很可能是蔡良谋、蔡良成,打磨时间也很可能是同一时期。
(《蔡伦纸话》选编三十一)
(文/沙鹭)
欢迎走进“五色石文斋”。如果您喜欢,请点击关注,也欢迎您分享、评论。在这里随时有精彩的文章发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