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的诗歌是最好的,因为语出自然。我们今天看李白的那些古诗几乎都是脱口而出,根本不需要有太多的修饰。这可以说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只有盛唐的诗歌才有如此的特点。
后代人虽然推崇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一个字改了几十遍,认为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这样的评价有其自然的道理,但是也并不能否认文思泉涌般的灵感涌现出的经典诗句。
贾岛推敲的故事(贾岛推敲的故事60字概括)
?不过在盛唐之后,这种豪情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然已经不复存在。哪怕是在李白去世后不到100年,盛唐诗歌的发展就完全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而这条道路尤其以贾岛苦吟为主要特点。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人称“诗囚”或者“诗奴”。他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所谓苦吟就是指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诗人们可以耗费心血反复琢磨,以求得到最好的作品。
贾岛早年贫寒,但写诗十分刻苦认真。一次,他正在琢磨一首诗,名叫《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全文一共40个字,但他的纠结点就在于第四句的“僧敲(推)月下门”,究竟用“推”还是“敲”这两个字的使用上,在这一个字上拿不定主意。
这几日诗人一直恍惚思考,骑着毛驴在道上散步,心里面还是在纠结着“推”与“敲”的问题。不知不觉中,他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侍卫把贾岛五花大绑,带到韩愈的面前。韩愈一看来人是个眉头紧锁的青年,就问他原因。
贾岛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韩愈听了,摸了摸胡须,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字好,即使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拜访友人,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在夜深人静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成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诗人为了一个字反复推敲,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精神,对我们的启示应该是不言而明的。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在平时为文做事方面也要保持这样的一份严谨态度。
?
发表评论